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比较并分析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两种药物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按照贯序法将1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3例,占48.53%,有效31例,占45.59%,总有效率达94.12%;而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36.76%,有效31例,占45.59%,总有效率达82.3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维拉帕米相比,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好,副作用小,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郑华  郭娇云 《中国药业》2013,22(10):28-29
目的比较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治疗,治疗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窦性心律恢复正常快,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黄卫东  林样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03-2104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对比2组患者:转复率、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时间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普罗帕酮组为98%,维拉帕米组为88%。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时间:普罗帕酮组平均为5.8分钟,维拉帕米组平均为7.5分钟。不良反应发生率:普罗帕酮组为8%,维拉帕米组为16%。结论:普罗帕酮转复率较维拉帕米高,复律时间较维拉帕米快,不良反应较维拉帕米低。  相似文献   

4.
孙铁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137-138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7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及维拉帕米组。普罗帕酮组:70mg普罗帕酮加20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小于210mg。维拉帕米组:5mg维拉帕米加20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小于15mg。结果普罗帕酮有效率94.5%,平均转复时间4.8±0.8min,不良反应发生率5.6%;维拉帕米组有效率83.3%,平均转复时间7.3±1.7min,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罗帕酮有效率比维拉帕米高,不良反应比维拉帕米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德敏 《北方药学》2016,13(6):63-63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维拉帕米治疗,观察组行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窦性心律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罗帕酮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根据治疗后的复率时间和有无复发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和维拉帕米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34);普罗帕酮组和维拉帕米组的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7.85±1.37)min和(16.99±2.20)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1.708, P=0.041);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维拉帕米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0.0%,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结论普罗帕酮的临床有效率及安全性均优于维拉帕米,且普罗帕酮的复律时间显著短于维拉帕米,可作为临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白雪 《北方药学》2012,9(9):8-9
目的:以药物联合应用理论为指导,探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4月~2011年4月对来我院治疗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维拉帕米组用6mg药物溶于20ml10%葡萄糖液制成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最大剂量为18mg;普罗帕酮组用60mg药物溶于20ml10%葡萄糖液制成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最大剂量为180mg,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4.5±1.1)min,总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率为2.5%;维拉帕米组平均复律时间(8.1±1.5)min,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率为15%。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维拉帕米组,总有效率高于维拉帕米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及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2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确诊的PSVT患者82例,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42例,普罗帕酮组40例。维拉帕米组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并与静脉注射普罗帕酮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维拉帕米组终止率为88.1%,平均起效时间为(21.78±13.60)min;普罗帕酮组终止率为85.0%,平均起效时间为(39.18±17.89)min。两组在复律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 2,P<0.01),但终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9 0,P>0.05)。结论PSVT的治疗应用维拉帕米复律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9.
欧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120-122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80例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PS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结果两组均能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维拉帕米的复律时间更快,而普罗帕酮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PSVT均能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普罗帕酮治疗PSVT时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较少,当作为治疗PSVT的首选用药,维拉帕米可做为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0.
黄琳  张苑铃  任晓蕾  赵立波 《中国药房》2011,(48):4572-4575
目的:系统评价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文献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等,收集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PSVT临床疗效的研究证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合计6302例患者。其中,5项研究Jadad改良法评分>3分,为高质量文献。与维拉帕米组比较,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较长[SMD=1.08,95%CI(0.12,2.03),P=0.03],但不良反应较少[OR=0.48,95%CI(0.29,0.82),P=0.007]。2组治疗PSVT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73,1.66),P=0.66]。结论:用于治疗PSVT时,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疗效相当,均能得到较好的转复率,但维拉帕米复律较快而普罗帕酮安全性较好。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权衡利弊,恰当选择药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不足,尚需进行设计良好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PSVT随机分为普罗帕酮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各40例,分为应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复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复律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普罗帕酮组为7.5%,维拉帕米组为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PSVT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普罗帕酮较维拉帕米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更安全,可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2.
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使用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共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恢复窦性心律48例,成功率92.3,出现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3.8。结论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是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线药物,但应注意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近发作(24h之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68例,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 23人,普罗帕酮组23人,毛花甙C组22人,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治疗,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用药开始到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比较三组4h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 4h普罗帕酮组转复21例(91.3%),转复时间34.8±19.9min;胺碘酮组转复15例(65.2%),转复时间37.1±22.3min;毛花甙C组转复10例(45.5%),转复时间92.9±47.5min。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转复率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均P<0.01),而普罗帕酮组优于胺碘酮组(P<0.05)。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在转复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转复时间均短于毛花甙C组(P<0.01)。普罗帕酮组出现副作用2例。结论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以普罗帕酮为最好,其次为胺碘酮,而毛花甙C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8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44例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结果两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律时间长于B组,复律时间分布较B组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见效快、患者耐受差,适用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正常者;而胺碘酮见效较慢、不良反应少、适应证广,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搏定及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予心律平注射治疗;B组予异搏定治疗。观察两组有效转复率、复率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患者成功转复37例(90.2%),高于B组(36例,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率时间1.027 min,平均(14.2±2.5)min,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4,P<0.05)。结论心律平和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能取得理想的转复效果,在应用时应注意异搏定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对于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有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的患者通过肘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通过一段时间治疗观察发现,三磷酸腺苷对患有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第一次转复成功达到92.5%。第二次转复成功,达到66.7%。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三磷酸腺苷对于PSVT有较强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无差别。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PSV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患者31例(普罗帕酮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患者34例(胺碘酮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分别为25(25/31)例和28(28/34)例,两组患者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为8.02±3.21min,胺碘酮组为14.66±5.29min,胺碘酮组转复时间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PSVT临床有效率及副反应无明显差别,但胺碘酮组转复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