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周组织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变化,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创面患者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d,对创周组织取材、匀浆、离心后得到创周组织的蛋白溶液,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和Kodak Digital Science ID软件系统观察和分析PDGF及TGF-β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表达较少,治疗后两者表达逐渐增多,治疗后第3天起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慢性创面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 PDGF、TGF-β_1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 PDGF、TGF-β_1的基因有明显表达。结论其表达规律性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 ,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 ,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 对 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 ( - 12 0mmHg压力 ) ,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 1,4,7天切取创缘组织 ,固定、包埋、切片后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 -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负压吸引前 ,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 ,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 ,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 ,c-fos阳性细胞渐少 ,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 ,至第 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c -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 ,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也反向证实c -fos的大量表达 ,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20?mmHg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4,7天切取创缘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c-fos阳性细胞渐少,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至第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c-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也反向证实c-fos的大量表达,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压疮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索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建立压疮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创面涂抹蛋清,单纯负压组单纯使用负压封闭材料覆盖,钻孔负压组使用负压封闭材料覆盖结合骨组织钻孔,生长因子组使用负压封闭材料覆盖结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每周更换负压封闭材料进行创面观察(肉芽组织情况,创面表面积,切取创面组织行切片HE染色)。结果除对照组创面于5周愈合外,其余3组均于4周愈合。第1周创面表面积钻孔负压组及单纯负压组大于对照组(P0.05);单纯负压组、钻孔负压组、生长因子组于第1、2、3周HE染色纤维细胞密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愈压疮切实有效,早期结合使用促软组织生长方法可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20mmHg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4,7天切取创缘组织,固定、包理、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c-fos阳性细胞渐少,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至第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c-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也反向证实c-fos的大量表达,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部分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8例乳癌术后第1、2、3、4天急性创面的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5、7、9天的渗出液,利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其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并进行动态的观察与比较。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中随时间延长透明质酸含量逐渐增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压力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较低,引流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水平升高(第1、3、5、7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至第9天有下降趋势;而静脉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透明质酸水平极高,治疗后透明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极明显的波动,但于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封闭负压引流通过平衡透明质酸的代谢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这可能是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技术在瘢痕切除复合植皮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对创面细胞增殖活性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瘢痕切除复合植皮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取瘢痕切除复合植皮术+VSD,对照组采取瘢痕切除复合植皮术+加压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植皮存活率、二次手术率、术后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1周和2周的创面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术后6个月的瘢痕评分(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治疗前1d及术后3d、7d的创周组织的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DF)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植皮存活率为(95.36±3.24)%,高于对照组(89.14±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换药次数(2.58±0.95)次,低于对照组(4.41±1.23)次(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2周的创面疼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瘢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7d的PDGF、TGF-β水平均较术前升高,VEDF较术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d的PDGF、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d、7d的VED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切除复合植皮术患者采取VSD可提高植皮存活率,减少换药次数,降低二次手术率,促进创面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部分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8例乳癌术后第1、2、3、4天急性创面的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5、7、9天的渗出液,利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其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并进行动态的观察与比较.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中随时间延长透明质酸含量逐渐增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压力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较低,引流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水平升高(第1、3、5、7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至第9天有下降趋势;而静脉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透明质酸水平极高,治疗后透明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极明显的波动,但于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封闭负压引流通过平衡透明质酸的代谢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这可能是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个体化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创面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患足50只),分为传统组和VSD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清创、游离皮移植术治疗,其中VSD组采用VSD治疗,传统组根据患者创面进行常规换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治疗情况,治疗前后血清PCT、血浆FN、创面肉芽组织中TGF-β1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PCT、FN和肉芽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VSD组的创面面积低于传统组(P0.05),创面肉芽组织增长率高于传统组(P0.05)。治疗14天后,VSD组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GF-β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缺损创面治疗9~28天后均愈合,但VSD组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 VSD个体化技术治疗糖尿病足能显著的降低血清PCT、升高血浆中FN及肉芽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在巨大皮肤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笔者科室住院治疗的巨大皮肤脓肿患者10例,创面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促进创面及创周腔隙愈合,待创面明显改善后植皮封闭创面。结果:10例患者经过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植皮后皮片成活良好。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巨大脓肿清创后难愈性创面,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在大鼠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选用SD大鼠制作胫骨骨折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TGF-β、bFGF和PDGF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伤后3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I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2)伤后早期血肿中炎性细胞表达bF-GF和PDGF。伤后1周骨膜增殖细胞、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骨端骨细胞以及原始骨痂成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伤后2周软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结论TGF-β、bFGF和PDGF有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解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冲洗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和创面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年龄18~60岁,烧伤创面面积5%~10%,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分别以表皮生长因子溶液(治疗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日2次冲洗负压装置。伤后第5、10、15天更换负压装置,并观察体温变化、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①治疗组11例(36.7%)患者出现发热,较对照组(12例,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 =0.791)。②治疗组第10、15天创面愈合率[0.47670±0.02783和0.78070±0.02599]明显高于对照组[0.42570±0.02445比0.73130±0.02945],创面总体愈合时间[(19.27±1.82)d]短于对照组[(23.10±2.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④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和6例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治疗后两组均有2例未愈创面,其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配合密闭式负压吸引作为负压装置冲洗剂,能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提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因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进行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清创,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负压吸引治疗7~21 d后,拆除敷料然后行直接缝合皮肤、游离植皮或行皮瓣转移修复术进行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 4例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周,7例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2周,1例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3周。创面感染控制后5例直接缝合伤口或任其自然愈合,3例直接中厚皮片植皮,4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经随访3~12个月,创面均愈合良好,无再次感染或窦道形成。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时间,减少了发展为骨髓炎的概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5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行全身一般治疗,同时局部创面经换药、清创处理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待创面明显改善后通过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5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经过清创、换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部分患者直接痊愈,部分患者创面明显改善,通过二期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可以应用于治疗难愈性创面,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该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与分析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创面胰岛素滴注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1—2019-12治疗的50例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且足部溃疡至少2周),观察组28例清创后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胰岛素创面局部滴注治疗,对照组22例清创后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生理盐水创面局部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率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厚度大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IL-6、VCAM-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EGF、TGF、EGF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皮瓣覆盖创面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且植皮成活率与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创面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胰岛素滴注灌洗技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该方法既保留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的优点,又融入了持续灌洗技术的优点,同时加入了胰岛素起到降糖、抗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慢性皮肤溃疡在局麻或无麻醉下进行清创,按伤口大小和形状裁剪封闭负压引流(VSD)材料覆盖伤口创面,持续引流,7天拆除,伤口为新鲜肉芽组织后改为换药治疗,直到伤口愈合.结果:本组103例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经1~4次封闭负压引流,伤口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伤口处瘢痕不明显,部分局部稍凹陷.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操作简单,损伤小,缩短了疗程,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euum assisted closure,VAC)用于肺部术后胸部深部感染性创腔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因行肺叶切除术后遗留感染性创腔创面共10例,清创后安装VAC装置,采用100~125mm Hg负压及持续吸引模式治疗,有手术指征者转整形外科治疗至愈合。观察治疗后伤口肉芽覆盖和治愈情况。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治疗后伤口治愈率80%(8/10),平均愈合时间(18±3.2)d,其中1例转整形外科手术治愈,1例行清创缝合出院。结论:VAC治疗对胸部深部创腔创面治疗有效,促进创腔的封闭、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与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观察了大鼠浅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学、炎性细胞、表皮细胞周期的变化,检测了创面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 炎性细胞到达创面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细胞周期变化为伤后3天细胞增殖活跃,伤后7天细胞分裂明显增多;伤后1,3天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明显增强,伤后3,5天EGF(表皮生长因子)、TGFβ-R2(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α)基因表达增强,伤后5,7天TGFβ-R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基因表达增强,伤后7,10天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增强。结论烧伤诱导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并且具有时相性和可逆性;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表皮细胞周期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作用,生长因子是调控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进新型负压封闭吸引技术用以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新型负压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有无感染、疼痛目测类比(VAS)评分,创面的愈合时间,并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4例慢性创面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创面无破溃、感染等并发症,愈合时间较传统换药时间显著缩短,愈合质量提高,治疗经费较使用商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材料大幅降低,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随访0.5~1年,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改进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创面效果满意,使用材料简单,容易操作,安全性高,设备技术要求不高,创面愈合时间大大缩短,治疗费用大幅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