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纳米银粉表面包覆硅烷偶联剂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减少纳米银粉的团聚,增强纳米银粉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提高其与有机材料的亲合性,改善纳米银粉在有机基体中的均匀分散,需预先对纳米银粉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银粉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定活化指数,研究了KH-560用量与纳米银粉改性效果之间关系,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后纳米银粉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纳米银粉为面心立方晶系,晶粒尺寸约为20 nm;通过活化指数的测量,KH-560最佳用量为5%,改性后纳米银粉疏水性增强,活化指数达0.8;红外光谱表明,KH-56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银粉的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UV-vis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银粉在氯仿中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PVP作还原剂,在常规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VP/AgNO3(摩尔比)、和搅拌速度对纳米银粉的考察,成功制备出了花朵状的纳米银粒子。研究表明,在温度80℃、PVP与AgNO3摩尔比5∶1的条件下反应24h,可制备出粒度分布均匀、厚度20~60nm的花朵状纳米银粉。反应温度是影响纳米银粉形貌与结构的关键因素,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生成的纳米银的尺寸明显增大,逐渐由规则的球状向片状结构过渡。纳米银表面覆盖的PVP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晶体的定向长大,导致纳米银沿着各个方向上生长的速率不同,最终形成清晰的花朵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设计4种不同有机粘结剂,分别对合金元素Mn、石墨进行粘结处理,制备Fe-0.5Mn-0.5C预混合钢粉。研究4种粘结剂对预混合钢粉合金元素与石墨的粘结率、预混合钢粉的流动性、松装密度、压坯密度的影响。并通过对粉末表面基团的表征,研究高分子粘结剂与铁基体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以丙烯酸类树脂制备的预混合钢粉工艺性能最好,其流动速率为24.3 s/50 g松装密度为24.3 s/50 g,在600 MPa压力下的压坯密度为3.03~3.23 g/cm3粘结剂中的极性基团与铁基粉末通过氢键作用相吸附。  相似文献   

4.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的固液分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次磷酸钠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银胶体,通过加入氨水调节银溶胶pH,使纳米银粒子长大、产生聚沉。控制聚沉过程的工艺条件(pH,氨水浓度、氨水滴加速度、搅拌、超声等),可使纳米银粉从银溶胶中直接过滤出来。通过对银溶胶Zeta电位的测定以及滤液中银离子含量的测定,分析了氨水在固液分离中的作用和纳米银的产率。提供了从银溶胶中过滤纳米银粉的新方法,该法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能耗小、银粉的损失率小,而且易于实现工业化。样品经过TEM和XRD分析发现,该法制备的纳米银粉平均粒径为40nm(pH=4~5),纯度高,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有机相中以水合肼为还原荆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0~50 nm的单分散银粉,再进一步制得含有纳米银粉的内墙抗菌涂料.文中着重研究了还原剂的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溶液浓度等对分散液中银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水合肼用量,反应温度适当增加,快速加入还原剂以及合适的反应物浓度均有利于产品粒度的细化;对0.1 mol/L的硝酸银溶液,在60℃及搅拌下快速加入3倍于理论量的还原剂,可制得50 nm以下的银粉.有机相中的保护剂可阻止银粉的团聚和长大.经灭菌率测试,含有0.02%(质量分数)纳米银粉的内墙涂料能够有效地起到抗菌效果,在1 h内的灭菌率能够达到91.90%.  相似文献   

6.
专利信息     
<正>纳米银/溴化银可见光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银/溴化银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由纳米银和溴化银构成,化学式是Ag/AgBr,纳米银颗粒负载在溴化银的表面,纳米银颗粒占总重量的23.5%~47%。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固相烧结的方法合成钼酸银,取氧化钼和氧化银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浮选赤铁矿粉球团在高温干燥过程中爆裂温度低的机理,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生产过程中的3种赤铁矿粉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爆裂温度低的球团所用赤铁矿粉中油酸钠红外光谱吸收峰明显高于其他2种矿粉。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铁矿粉经150℃以上干燥预处理后,油酸钠红外光谱吸收峰变弱,造球后球团的爆裂温度提高。铁矿粉中残留的油酸钠有机药剂附着在矿粉表面,使铁矿粉的疏水性增强,导致球团干燥速率提高,容易爆裂。对铁矿粉进行高温加热预处理后,矿粉表面残留的油酸钠药剂减少,提高了生球的爆裂温度。  相似文献   

8.
选择水热工艺制备了以还原石墨烯对包裹碳化硅棒的三维网状结构(SiC/r-GO),采用这种特定结构可以获得更优的微波吸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受到羟基、羧基等含氧基团的作用后,石墨片层形成了更大的间距.SiC/r-GO表面形成了许多褶皱形态的r-GO,表现出三维交织的特征.SiC棒形成了均匀结构,相互间呈现交织分布,在表面...  相似文献   

9.
徐志昌  张萍 《中国钼业》2007,31(3):23-27
采用溶胶-凝胶法重点研究了制备球形喷镀粉的湿法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球形钼粉几何形状的因素包括无机酸浓度、有机络合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搅拌强度等。胶凝过程的pH范围pH=4—5,即为酸性。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在液-液萃取中,作为一种萃取剂既要保持相当的有机相溶解度,又必须能与水相组份发生作用。因此,有机疏水基团(如各类烷基、苯环或萘环等)保证了有机相溶解度,而一些带极性的基团(如磺酸、羧酸或磷酸等基团)却是形成金属配位键的功能基团。在萃取剂的分子中既存在疏水基团又存在亲水基团,这种两重的性质决定了萃取剂的界面活性,在当前的萃取化学中人们已毫不怀疑萃取剂是一种不同程度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1.
在银电解过程中增加高铜、铅阳极的一次电解;高铅金粉的湿法除铅;电解液的硫酸沉铅等三道工序,可生产符合国标要求的1~#银粉和1~#电金。此工艺操作简便,国标1#银粉一次合格率达90%以上,1~#电金品率100%,且消除了流程中的铅害。  相似文献   

12.
锌冶炼酸浸渣先浮选再用硫脲富集获得粗银绵,粗银绵经化学法提纯后经过电解产出纯度达99.95%以上的成品银,全流程银回收率达到70%以上。还可同时回收金和铜,含锌液返回锌冶炼系统,且无三废产生。  相似文献   

13.
针对贵溪冶炼厂一车间铜阳极泥处理湿法亚硫酸钠分银工艺过程中出现的分银渣中杂质进入上清液、粗银粉品位低等情况,应用生产实践的方法对其粗银粉品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增设分银液压滤机过滤系统和全自动离心机的分银工艺中,粗银粉品位含量在97%以上,其杂质大大降低,避免了银电解液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利用火法处理铅阳极泥和脱铜阳极泥生产金银合金,以及金银合金电解的处理过程;阐述了金银合金电解过程中有价金属的走向和银电解液的变化;重点讨论了银电解液中有价金属银、铜、钯的回收试验与生产过程。生产实践表明:沉钯试剂A和沉钯试剂B均能回收银电解液中的钯,前者得到的银粉中钯质量分数符合IC-Ag99.99中0.001%的限量要求,后者得到的银粉中钯质量分数达不到IC-Ag99.99的限量要求;氨水-水合肼还原法回收银,银粉熔铸得到符合要求的IC-Ag99.99产品;铁粉置换法回收铜,得到铜质量分数约55%的富铜渣。钯、银和铜的综合回收使企业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金银实验室实验后产生大量的废银夜。采用氯化钠沉淀废液中的银,得到的氯化银沉淀渣同还原剂铁粉、熔融剂碳酸钠、助熔剂玻璃粉及硼砂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料,经马弗炉高温熔炼,获得银锭,从而建立一种从废液中回收银的方法。分别以铁粉、淀粉、面粉和碳粉为还原剂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铁粉还原效果最佳。还对还原剂、熔融剂、助熔剂用量及熔融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取30 g氯化银沉淀渣,加入60 g碳酸钠、15 g铁粉、10 g硼砂及60 g玻璃粉,在马弗炉中1 100 ℃熔炼20 min,可较好的回收银锭。按照实验方法得到的银锭,银的回收率可达99.73%,银锭的纯度为99.35%。  相似文献   

16.
从高酸浸出锌渣中回收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某锌冶炼厂高酸浸出渣含银高的特点,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脱锌铁—氯化浸银—冷却结晶PbCl2—铅片置换沉银工艺,对高酸浸出锌渣进行了回收银研究。结果表明,锌和铁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2.66%和94.67%,浸出液返回炼锌主流程生产电锌;银和铅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4.17%和97.89%;用铅片置换得到粗银粉,银置换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薛光  王俊杰  于永江  张培生 《黄金》2009,30(8):44-45
提出一项环保型金、银提纯工艺:采用HCl,NaClO3混合试剂对金泥进行预处理,用HCl,NaClO4,KMnO4混合试剂浸金,浸金贵液用Na2SO3还原金;浸金渣中的银用Na2SO3溶液浸取,然后在盐酸介质中用铁粉还原出金属银。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获得的金纯度可达99.9%,银的纯度可达99%以上,金、银回收率均在9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孟红  金丽 《黄金》2009,30(8):54-56
研究了采用泡沫塑料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矿石中的金,对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作了相应的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用硫铁矿作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浸出锰银氧化矿。结果表明:锰浸出率大于92.5%,浸出液可用于制备工业碳酸锰(锰质量分数45.71%);银留在浸锰渣中,通过重选+浮选可回收过量硫铁矿;对重选细渣和浮选尾渣氰化浸出银,银浸出液以锌粉置换产出银泥(银质量分数92.18%);全流程锰、银回收率分别为88.42%和86.25%。  相似文献   

20.
氧化型锰银矿其锰、银分离是处理这类资源的关键工序。试验分别采用煤焙烧、植物副产湿法还原工艺对锰银精矿进行了锰、银分离工艺性能的对比研究。在相同酸消耗情况下,植物副产湿法浸出的锰浸出率接近煤焙烧浸出,而银在浸锰液中溶出率远低于煤焙烧浸出;以玉米秸杆粉还原分离为代表,其浸锰条件选择在L/D=4、n(酸)/n(Mn)=1.76、秸杆/矿粉质量比=0.275、95℃浸出时间4 h时,锰浸出率达97.30%,浸锰渣量少;玉米秸杆粉浸锰渣在NaCN用量5 kg/t渣、常温浸银6 h时,Ag的浸出率为97.77%;并对其它植物副产还原浸出锰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所研究工艺在锰、银分离综合成本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