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内胆管主支投影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6例成人尸体肝脏胆管灌注造影剂,拍摄正位和侧位 X 光片。通过观察、测量和统计学处理,确定左、右肝管汇合点,左右肝管及其主要属支在正位和侧位的投影范围和密集区,为临床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肝右叶肝管表面定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右叶胆管手术的入肝途径和新的手术方法,解剖了40例成人肝剥制标体和3例肝铸型标本的Glisson系统。观测肝右管汇合类型及变民;肝右叶Ⅰ-Ⅲ级胆管端作了肝的脏面、膈面三维投影定位。结果表明:行肝右叶胆管手术经脏面入路优于膈面经投影点定位、穿刺、剖肝、找管的手术方法,具有定位准确、直视到达、操作简便、肝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同时还讨论他其它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行设计肝管-空肠袖套式Y形吻合术修复1例医源性肝管损伤,达到预期效果,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并讨论了该术式的优点和肝胆管重建的基本原则。同时,重申胆囊切除术中防止胆管损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胆道螺旋CT片的客观测量,对肝门部胆管进行立体定位.方法以肝内外胆管显影清楚,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CT片117份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左右肝管汇合处及其体表投影点至剑突尖端的距离,计算出左右肝管汇合处至剑突尖端连线的长度及其与人体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夹角,对肝门部胆管进行立体定位.并比较男女之间的差异.结果①左右肝管汇合处在剑突尖端平面下方19.8±16.1mm.②左右肝管汇合处位于正中矢状面右侧45.5±10.1mm.③左右肝管汇合处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距前体表81.7±13.0mm.④左右肝管汇合处与剑突尖端连线长度为94.4±12.1mm.⑤左右肝管汇合处与剑突尖端连线与横断面夹角为12.4±9.9度.⑥左右肝管汇合处与剑突尖端连线与冠状面夹角为76.6±11.3度.⑦左右肝管汇合处与正中矢状面夹角为30.2±6.7度.结论术前CT定位定向对PTCS穿刺有指导意义,采取剑突下肋缘点穿刺时,在穿刺深度上男女有显著差异,穿刺针与目标胆管成锐角朝向肝门.  相似文献   

5.
用31具成人正常肝标本人工镂空,赛璐璐灌注正常新鲜尸肝6具,观察和测量了1~3级肝管长度、周径和夹角以及与肝动脉、门静脉相互关系;正常尸肝15具和30例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肝标本,光镜观察各级肝管壁组织结构和病理改变。讨论了胆管结石存在部位,高位肝管剖开取石和行胆肠吻合术的术式选择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自行设计肝管——空肠袖套式Y形吻合术修复1例医源性肝管损伤,达到预期效果。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并讨论了该术式的优点和肝胆管重建的基本原则。同时,重申胆囊切除术中防止胆管损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胆道系统是指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输送至十二指肠的管道。一般分为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两者之间没有确切的分界。肝内胆道由胆小管、小叶间胆管、肝段肝管、肝叶肝管和肝左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办法。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739例胆囊疾病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发生胆管损伤5例(0.68%),其中胆管穿洞性损伤1例,副肝管损伤1例,电灼伤致胆管缺损1例,胆管横断伤2例。1例穿洞伤行开腹侧壁修补,T管支撑引流,恢复良好;1例副肝管损伤行开腹副肝管结扎,T管引流治愈;胆管缺损1例及胆管横断2例行肝门空肠围套式吻合,2例效果良好,1例发生胆管狭窄,予再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熟悉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正规手术操作技术。发生胆管损伤,根据损伤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脓肿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如未能及时确诊并充分引流,尽管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其预后往往不佳,死亡率达到80%。肝脓肿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方法,代价高,效果差,并发症多。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和置管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使肝脓肿的治疗和诊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B超引导下应用PTCD治疗胆道梗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优缺点,为临床治疗胆道梗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胆道梗阻患者,使用国产PTCD F8-F9套管针,在B超引导下行PTCD,在右腋中线第7~9肋间或剑突下为穿刺点,局麻后皮肤戳孔3 mm,置入肝穿针,经肝行胆管穿刺,选择直径在5 mm以上且离肝下缘较远的扩张胆管。结果23例经皮肝插管外引流均获得成功,1次穿刺成功17例,2次穿刺成功6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21例引流获得较好效果。结论PTCD是一种比较安全、简便的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在超声介入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肝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与2007年4月-2008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剖腹置管引流(对照组)治疗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WBC恢复正常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费用等,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愈例数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WBC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较短,平均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也相对较少,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100%,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2.60%,并发症发生率为26.10%,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不仅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而且对患者创伤小,帮助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相应减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0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肝切除方法.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术后残留结石2例(13.3%),复发1例(6.7%).[1]对照组术后残留结石4例(26.7%),复发3例(20.0%).治疗组术后结石残余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2].结论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以肝叶(或肝段)切除方法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90具成人尸体上,测量了肝左管,肝右管及肝总管的长度,直径和有关的角度.肝左管平均长7.5mm,直径7.6mm,与肝总管形成的角度为34.9°;肝右管长9.6mm,直径6.2mm,与肝总管形成的角度为50.2°.结果表明肝左管粗、短而直,肝右管细,长而倾斜.肝管这种解剖形态学上的差异,似与临床上常见华枝睾吸虫病肝左叶肿大较多及肝左管结石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肿瘤患者15例24个病灶(原发肿瘤11个病灶,转移瘤13个病灶),按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用植入枪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其中3例胆管壶腹部癌患者在胆管支架植入术后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粒子置于引流管并随其末端至肿瘤梗阻部位,3个月后拔除引流管.植入术后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接受粒子植入的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为70.8%(17/24),完全缓解(CR)5个病灶(20.8%),部分缓解(PR)12个病灶(50.0%);卡式评分(KPS,中位评分70分)高于治疗前(50分);疼痛缓解率90%(9/10);中位总生存期12.0个月.3例患者分别出现气胸、胆漏和粒子游走.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以往对于伴有胆管损伤的闭合性肝外伤常以手术治疗为主,经皮腹腔穿刺引流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闭合性肝外伤保守治疗的治愈率。2008~2010年我科应用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愈6例肝外伤性胆漏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0~4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殴打伤1例。1例合并脾包膜下血肿,1例肾挫伤,2例肋骨骨折,均无严重合并伤。5例在伤后2 h入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对患有细菌性肝脓肿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细菌性肝脓肿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细菌性肝脓肿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肝脓肿完全消失时间和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对患有细菌性肝脓肿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内叶、段胆管的解剖结构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方法 通过研究12例成人肝脏标本的肝内胆管与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设计出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对合的手术入路,并结合治疗56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果 左右肝管均位于肝脏脏面门静脉左右干的前上缘;左内叶、右前叶胆管位于相应门静脉的前内侧。右后叶胆管位于门静脉右前支或右前叶下段支脏面测侧者占66.7%(8/12);位于门静脉右后支脏面深侧或后上缘者占83.3%(10/12)。左外叶胆管位于门静脉矢状部脏面深侧者占91.7%(11/12)。选择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结合的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6例,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选择经肝的脏面与膈面相结合的手术方式,较易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18.
胆囊下肝管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5例屍体中出现的15例胆囊下肝管进行了研究,其出现率为11.1%,全部均为单支,位于胆囊窝右侧。胆囊下肝管最大外径5mm,最长5cm,与肝外胆道汇合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注入右肝管及肝总管内。本文针对胆囊下肝管来源于肝右前叶胆囊窝内的浅层肝管,提出临床上剥离胆囊时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肝管低位汇合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胆道变异。黄志强在肝内胆管解剖分型中将其列为一种变异,统计其发生率为0.5%。本文报告我院收治1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意义。 病历摘要;患者,女,67岁,以反复发作右上腹痛十余年加重二天主诉收住院。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心肺(一),右上腹压痛。B超检查报告;胆囊结石(充满型)并可疑胆管结石。入院诊断: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结石。经术前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  相似文献   

20.
以肝圆韧带为标志的肝左叶内胆管表面定位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3例经剥制出Glisson系统的游离肝脏标本和3例铸型肝脏Glisson系统标本,对肝右叶内Ⅰ-Ⅱ级胆管的始端分别在肝隔,脏面进行了三维空间定位。文中对左肝内胆管手术入路和术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