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04-01/2006-12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立即将提取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群分3次缓慢注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前、移植后5d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移植5d后左心室舒张末径较移植前缩小(1.20±3.77)mm(P>0.05),左心室收缩末径较移植前缩小(4.50±4.52)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提高(10.65±9.83)%(P<0.01)。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大部分临床试验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移植,结合外科手术同期予以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报道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进行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病例分析.对象:2004-11/2005-06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0例,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40%.方法:患者进行手术的同时,抽取自体骨髓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桥血管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0 mL注射到前降支,其他桥血管经近心端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0 mL分别注射到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内.主要观察指标:术后通过心脏超声、磁共振评价心功能.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术中采集骨髓血45~6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平均为4.1×10~7个,锥虫蓝排斥试验测定细胞活性>95%.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1,3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术后心肌酶、肌钙蛋白T未见异常增高,心电图未发现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改变.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1);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均明显缩小(P<0.05).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均未见与骨髓血采集以及细胞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桥血管进行心肌内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内皮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主要体现为一氧化氮的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进行心脏修复具有一定效果,但在治疗早期移植的干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绎冠状动脉移植后对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伞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临床实验,于2005-01/2006-12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研究室完成.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同期收治的前壁心肌梗死并已成功冉灌注治疗、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男性患者16例,年龄33-75岁,按患者意愿分为细胞移植组8例,对照组8例.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细胞移植组患者抽取自体骨髓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细胞悬液(12.84±4.10)mL,细胞总数为(1.36±0.44)×109个,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为(17.75±8.21)×106个.分别于细胞移植前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制备血浆标本.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血管件血友病因了及前列环素2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24,72 h细胞移植组血浆中一氧化氮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5,P=O.03);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列环素2水平差异无显著件意义(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在短期内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浓度,且不影响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前列环素2水平,提示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且不损伤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一类移植细胞日益引起关注,但多为基础研究。目的:就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1例进行报道。方法: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女性患者1例,经冠心病介入治疗置入3枚支架及内科药物系统治疗,仍有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使用冠脉微导管经左冠前降支将含有脐血单个核细胞2.4×108个,总计50mL干细胞悬液注射到梗死相关血管。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近4个月,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好转。射血分数从术前22%,移植后42%,到移植后21d升高至53%。血脑钠肽从术前1730ng/L,移植后854ng/L,到移植后21d降低至264ng/L。移植后4个月患者无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发生,可以从事日常活动。说明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脉内注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对患者进行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将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导管注射到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内。同时选择17例接受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结果:在4个月的随访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比较得出:细胞移植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两组的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提高,而细胞移植组提高更为显著。结论: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其机制可能是骨髓细胞介导的心肌再生和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移植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促进缺血区域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和收缩功能.目的:观察白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至犬心肌梗死模型后在体内的分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列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04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体质量15~25 kg,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16只杂种犬投币法随机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移植组于心肌梗死后2 h经冠状动脉内移植CM-Dil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冠状动脉结扎后2 h及6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移植后6周处死所有动物于梗死区及其邻近部位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心肌梗死后6局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肌组织中的分化情况.③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组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变化.结果:纳入杂种犬16只,全部存活.左前降支结扎2 h后可见结扎点远端心肌组织变紫,室壁活动减弱,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①对照组心肌梗死后6周和心肌梗死后2 h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移植组术后6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较心肌梗死后2 h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改善(P<0.05),移植组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7%左右.②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正常心肌组织及对照组心肌组织内未见移植细胞.③透射电镜下可见移植组分化完全的血管内皮细胞及类心肌样细胞.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在梗死区梗死周边区存活并逐渐分化成心肌样细胞,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周春燕 《护理研究》2006,20(4):1094-1095
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大量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使心脏功能受损。病人早期进行血管重建有助于减少梗死区面积,保护心功能,显著降低早期病死率并改善预后。但是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仍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心肌梗死的近期病死率虽有降低,但远期病死率却未见明显改善。2001年以来,国内已经尝试利用心肌梗死病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辅助治疗并取得了和动物实验一致的疗效。细胞注入途径包括经冠状动脉移植、经心外膜心肌注射和经心内膜心肌注射。在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注入到病人的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内,目前来自临床的报道显示,接受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心肌梗死病人症状改善、梗死部位灌注增加、心功能恢复,而且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一类移植细胞日益引起关注,但多为基础研究。目的:就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1例进行报道。方法: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女性患者1例,经冠心病介入治疗置入3枚支架及内科药物系统治疗,仍有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使用冠脉微导管经左冠前降支将含有脐血单个核细胞2.4×108个,总计50mL干细胞悬液注射到梗死相关血管。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近4个月,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好转。射血分数从术前22%,移植后42%,到移植后21d升高至53%。血脑钠肽从术前1730ng/L,移植后854ng/L,到移植后21d降低至264ng/L。移植后4个月患者无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发生,可以从事日常活动。说明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3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0只、模型对照组6只.方法:细胞移植组于髂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CM-Dil标记.两组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 h,细胞移植组向心肌梗死区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 mL(3×107~1×108个细胞),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脏的迁移、分布及分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后6周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心排出量明显升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亦明显改善(P<0.05).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结论:自体骨鼬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动态心电图及心功能变化.方法:对34例心肌梗死在干细胞移植之前、移植后3个月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动态心电图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干细胞移植前、移植后3个月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致心律失常作用.经冠状动脉行骨髓干细胞移植较其他移植方法具有创伤小、发生心律失常概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