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速)可分为规律型及不规律型两类。前者包括经典的阵发性期外收缩性室速、并行心律性室速及自搏心律性室速(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不规律型室速则包括快慢交替型室速、扭转型室速及其它。可以认为扭转型室速是介于期外收缩性室速与心室纤颤之间的一种类型。Mac Wieciaxus 氏在1923年及Wiggers 在1929年就观察到这种心律紊乱,称之为假性室颤1949~  相似文献   

2.
<正>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临床表现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加之其处理原则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迥然不同,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重点介绍治疗扭转型室速的有效方法,以供临床参考。一、病因治疗引起扭转室速的病因很多,基础原因有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低血钾、低血镁、抗心律失常药、酚噻嗪类、抗抑郁药、有机磷中毒、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气脑造影、心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分为3类:(1)延长QT时限,致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2)将单纯室性过早搏动(室早)或非持续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转为持续型室速;(3)将心律失常由偶发转为频发或重复而不间断(incessant).程序  相似文献   

4.
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s,TDP)是山法国学者 Dessertenue 氏于1966年提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后来心脏监护仪及动态心电图的广泛虚用,其心电图特点与典型室速不完全相同,Sclar-otsky 氏等(1979)称之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olymorphous Ventriculor Tachyc-ardia),由于此型室速病情凶险,治疗上  相似文献   

5.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有时可发展为室扑或室颤而致死。多种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均可诱发,然而有关氯丙嗪引起扭转型室速的报告甚少。本文报道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氯丙嗪治疗后引起扭转型室速。  相似文献   

6.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扭转型室速)发作时症状凶险,若处理不当,易致室颤。引起扭转型室速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除Q-T间期延长综合征以外,继发于各种原因或疾病的继发性Q-T间期延长,如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等)、严重  相似文献   

7.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下简称双向性室速)及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下简称扭转型室速)是多形性室速的不同形式,已确立的致病因素众多。而草药“小黑牛”(Aconitum. bullatifolium var. dielsianum)的根部经清酒浸泡后,口服导致患者发生双向性室速及扭转型室速的心电图改变甚属罕见,现报道2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不同的类型。本文就伴 QT 间期延长的扭转型室速、伴正常 QT间期的扭转型室速以及伴极短联律间距的扭转型室速,评述各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先天性QT延长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发作方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5例因反复晕厥而确诊为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病人的心电图 ,其中 16例记录到尖端扭转型室速开始发作的图形。结果 共记录到尖端扭转型室速 14 9阵 ,130阵为间隙依赖性。结论 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速曾经被认为是后天获得性QT延长综合征标志 ,研究表明其在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QRS波尖端围绕等电位线扭转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发生于获得性或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并易发生室颤致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QT延长综合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QT延长综合征(LQTS)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电紊乱性心脏病,1957年由Jervell Lange-Nielsen首先发现并报道.临床主要表现为晕厥和猝死,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相似文献   

12.
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心电图表现为室速发生时QRS波尖峰围绕等电位线发生扭转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同时伴有QT间期的延长(图1)。对于不伴QT间期延长的,仍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形式,在1966年由Dessertenne首先描述.心脏监护和长时间动态心电图记录增加了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象其它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一样,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有R-R间期、QRS形态和电轴的改变.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为:(1)QRS波群的极性呈时相性变化,QRS轴每5~20次心搏转变一次.QRS波群的极性在等电线周围扭转.常须记录多个导联才能显示这一特征.(2)常由落在延长的T-U波上的舒张晚期室性早搏所引发.(3)常能自动  相似文献   

14.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是一种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纤颤(室颤)之间的特殊类型的室速。近年来对TdP的命名、分类、发生机理及治疗均有新的认识。 一、概述 TdP早在50年前已被描述,但皆被误诊为室颤。Schwartz在1949年首先指出其发作的特点为短暂性,且可自行消失,因而称之为“短暂性室颤”。以后又由其  相似文献   

15.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往往是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常见诱因。一般认为室速是由折返、异位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所引起,目前可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室速的发生机理以及对其在心室肌的起源点进行定位。本文对上述产生室速机理的诊断作了详述,并介绍了反复发作性室速、非持续性室速和扭转型室速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细胞学水平关于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对其治疗作用、副作用进行观察。方法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病人6例(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49-74岁),给苯妥因钠125-500mg静脉注射。结果 苯妥因钠静脉注射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疗效确切,且对三种类型的TDP均有效。结论 提示苯妥因钠是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特殊类型,发作时临床症状凶险并有反复发作趋势,易发展为室颤;其治疗方法与其它类型室速不同。因而识别其发作先兆甚为重要。本文拟探讨我院1980年以来收治的9例TdP的发作先兆,以期提高临床警惕。  相似文献   

19.
奎尼丁治疗是获得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尖端扭转型室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分析了奎尼丁治疗期间QT间期延长(≥600msec)的24例(男8、女16)患者心电图和临床特征,其中20例伴有尖端扭转型室速(停用奎尼丁后自行终止).凡U波高于T波者,QT间期包括U波.本组内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心脏瓣膜病4例,心肌病4例,缺血性心脏病1例,用药前原有QT间期延长(分别为520、560msec)2例,特发性心律失常和快搏-慢搏综合征各1例.20例尖端扭转型室速中,有19例曾经直流电击证明其存在和复律成  相似文献   

20.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扭转型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例1 女性,36岁。妊娠36周查体时突发性晕厥,继意识丧失。急诊入院。体查:心脏听诊律不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浮肿。心电图表现①Ⅲ°房室传导阻滞;②多源性室早;③短阵室速;④室颤;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