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影响水库鱼产力的基础环境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山东省30座代表性的大中型水库为样本,对影响水库鱼产力的基础环影境条件——集雨区性状、水库形态和水文状况各方面共计21项变量,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筛选。结果表明,影响水库鱼产力的主要因素是:集雨区的土壤、相对人口密度、植被覆盖率以及水文换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壤肥力,文中建立的土壤肥力指数(SF1),第一次定量证明了集雨区、土壤对水库营养水平乃至鱼产力的决定性作用。这些关键性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价水库鱼产力的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德尔菲方法对水库鱼产力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合理分配问题作了专家调查,并采用灰色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处理,从而确立了一个水库鱼产力影响因素诸层次各方面的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可供今后的评价工作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将模糊识别方法用于水库鱼产力等级评判,为解决定量评价由于多指标交迭而造成的难判、误判提供新途径。对山东省部分代表性大、中型水库的应用表明,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38座代表性大、中型水库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硬度及电导率(λ)五种主要水化因子连续两年(1989~1990)的调查与研究,探讨了水化因子与水库鱼产力的关系。用反映鲢、鳙生长状况的综合生长指数(GI)作为水库鱼产力的指标。它与水化因子相关分析表明,总磷是山东省38座水库鱼产力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GI与总磷、总氮及电导率等水化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关系非常显著。证明利用水化因子作为水库鱼产力的评价指标是可行的。并指出:同一水库的相同水化因子存在年间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降雨量和水库进水量的不同,鉴于此.同一水库鱼产力也存在年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库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鱼产力系指水库生产鱼的能力,它的衡量尺度是有关水库在合理经营下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这是一个关于水库渔业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水库渔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渔业科技界对于水库鱼产力的研究已进行了很多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不少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9年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山东省20座大、中型水库鲢、鳙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将进水量、集雨区土壤肥力、总氮、总磷、硬度、电导率、化学耗氧量、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动物生物量等9项标志水域鱼产力的环境条件,分成基础条件(指前二项)、化学条件和生物条件三个层次分别考查其与鲢、鳙的生长关系。提出的这三个层次都对生长有显著影响,达到或接近于强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得出的复回归模式则更表明生长与这些条件的相关高度显著。指出在像当前山东省大多数水库这样,鱼的密度显著小的情况下,鱼的生长情况可以作为概略评价水域鱼产力的一个相对指标。  相似文献   

8.
海洋观测标准是实现海洋观测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构建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海洋观测标准是海洋观测工作规范化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海洋观测标准的特殊性,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设计原则,建立了由标准编写质量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详细的指标解释,以海洋行业标准《警戒潮位核定规范》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演示并得出结论,该研究对于科学评价海洋观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和负荷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5年7—9月,在烟台市黄海水产集团公司第二养虾场,采用围隔实验法研究了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负荷力和最适放养量。实验中每个围隔面积为 5m×5m,各设 1台 90W的搅水机(4 800r/ h)。每日施肥基准为:鸡粪干物质, 25kg/ha:氮肥, N0.15× 10-6;磷肥,P0.015× 10-6。结果表明,静水海水池塘混合施肥的鱼产力为0.79g/(m2·d),池塘对台湾红罗非鱼的负荷力为1796.0kg/ha,鱼(体重70g/ind)的最适放养量约为8000ind/ha。  相似文献   

10.
产芝水库的浮游植物与水体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在产芝水库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56属8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总种数的32.93%、31.71%。浮游植物种类四季变化明显,入口、中心和出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有一定差异,库区优势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小环藻(Cyclotell a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等。水库浮游植物的四季平均细胞密度为9.048×105/L,出口细胞平均密度最高,达18.007×105/L。叶绿素a的年均值为7.33 mg/m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4.21。从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叶绿素a含量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来看,水库处于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蒲城水库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评价和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蒲城水库污染负荷量进行了动态平衡研究,开展了物理、化、学、放射性、水生生物和富营养化等多项指标的监测分析,采用多种方法对水库水质污染现状与富营养化程度作出了综合评价和中、长期预测,提出了水质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30年后蒲城水库水质除pH、总锰等个别项目可能超标外,其它水质指标均符合地面水三类标准;总氮、总磷浓度各低于0.40mg/L和0.03mg/L,水库仍将处于中—富营养型。但10年后的夏季总氮、总磷浓度将会分别超过0.50mg/L和0.35mg/L,存在富营养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提出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水解,从Engraulisjoponicus中提取鱼蛋白酶水解物。指出依次用活性炭和β-环糊精处理水解物可以去苦味,可溶性氮产率达89.80%。水解物氨基酸组成平衡,游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62.70%。并对水解物作出生物学评价。通过大鼠氮平衡试验和生长试验表明,水解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以认为,该鱼蛋白水解物可用作手术前后病人的要素饮食或要素饮食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海水鱼类病原弧菌对对虾的致病力及其疫苗的免疫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鱼类致病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创伤弧菌V.vulnificus,河弧菌生物Ⅰ型V.fluvialis Ⅰ,鳗弧菌Ⅴ.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Ⅴ.parahaemolyticus)同样可使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患病,现对斑节对虾的致病性和免疫保护力作了研究。通过肌肉注射感染实验,发现5种弧菌对斑节对虾均有不同的致病作用。从5种弧菌中筛选出强毒株,以其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通过注射、浸浴和投喂等3种方式接种的斑节对虾,除投喂效果不明显外,注射和浸浴接种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在注射接种组中,随着疫苗浓度的提高,其免疫力有升高的趋势。说明在鱼虾的弧菌病中,疫苗能起到共同的防御效果,为商用鱼虾疫苗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南海地形、底质特征与鱼类配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南海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底质的特征,从而了解了南海渔业资源的特点;认识到南海渔业区的划分是与地形地貌、底质特点相互呼应;由此更好地对南海鱼类在该海域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分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沿海小黄鱼、黄姑鱼、蓝点鲅、牙鲆、半滑舌鳎、鲈鱼、鯒鱼和孔鳐的饵料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结果有:(1)在饵料组成中,主要的饵料生物是日本鼓虾、脊尾褐虾、虾蛄、中国毛虾、黄鲫、日本鳀鱼、钝尖尾鰕虎鱼和尖尾鰕虎鱼等,这些主要饵料生物基本上都是群众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2)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饵料竞争关系;(3)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分别存在于鲈鱼与小黄鱼、鲈鱼与半滑舌鳎、鯒鱼与小黄鱼的种间。本文从饵料保障的角度,探讨了上述8个经济鱼种资源的恢复与其饵料生物资源的渔业捕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渔山列岛于2008年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为了解渔山列岛保护区内潮间带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于1982年和2010年的3个季节(春、夏、冬)在渔山列岛进行潮间带软体动物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体动物时空差异,以Brey经验公式计算分析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P值,P/B值)。结果表明,年际间物种食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982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单齿螺(Monodonta labio)、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42.88%,2010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覆瓦小蛇螺(Serpulorbis imbricata)、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75.96%。1982年,年均栖息密度为2758ind/m2,年均生物量为2100.26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240.04g/(m2·a),年均P/B值为0.63a–1;2010年,年均栖息密度为699ind/m2,年均生物量为1101.85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94.82g/(m2·a),年均P/B值为0.55a–1。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年际间差异显著(F=5.761,P0.05),季节间和潮位间差异都不显著(F=0.135,P0.05;F=2.076,P0.05),P/B的值较低,表明该海域软体动物世代更替速度较慢,2010年的P/B值(0.55a–1)低于1982年的P/B值(0.63a–1),表明近30年来群落结构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家富 《海洋科学》1999,23(6):61-65
连续观察人工育苗中同一批受精卵,在水温23.2~23.4℃,盐度27.00~27.80条件下,经过26h36min孵出仔鱼,并继续观察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还比较了不同年份与不同批次的观察资料,讨论了水温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仔,稚鱼器官发育与日龄,生长速度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点带石斑鱼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陈国华  张本 《海洋与湖沼》2001,32(4):428-435
采用经埋植外源激光法诱导所得的点带石斑鱼功能性雄鱼和人工养殖的雌鱼进行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在1999-2000年的两年中,繁殖仔鱼7103万尾,结果表明,雌鱼的绝对生死力为535.01万粒卵,相对生殖力为810.21粒/g体重,水泥池中培育的点带石斑鱼能自然产卵与水温相关,水温高于24℃时,产卵呈一定的周期性,即连续产卵5-7天,停产数天后再开始下一个产卵周期;水温低于24℃时,产卵受到抑制,水温对胚胎发育有明显的影响,水温25.5-28.5℃胚胎发育时间为21h53min,仔鱼活力好,盐度为30-33时,胚胎发育正常盐度降低造成孵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青菱湖的水生生物和鱼类增殖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菱湖是武汉市西郊湖群中的一个通江小型浅水湖泊,现存水面积约8000亩。由于江湖之间筑有闸门,鱼类洄游受到阻碍。湖中除天然定居鱼类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外,半洄游性的鲢、鳙和草鱼的产量,则随投放人工鱼种多少而波动。1983年5月—1984年10月,对青菱湖进行了水生生物和鱼类的考察分析。调查表明,草食性鱼类的鱼种数量不足是鱼产量波动的基本原因,从而提出引进长江干流的天然鱼种,是达到鱼类增殖目的的主要方法,以使完整的江湖生态系统在渔业上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