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创建一个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以模拟正畸治疗中不同大小的不对称牵引力的应用,并研究其颞下颌关节盘和髁状突受力后超微结构及组织学的改变?【方法】 120只3月龄SD大鼠参与实验,其中16只为对照组?10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重力组(120 g)和轻力组(40 g),并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在实验组大鼠左侧下颌角与同侧颧弓前区置入镍钛拉簧,使下颌骨受到前上方向的持续牵引力?在手术后3?7?14?28 d分组处死动物,每组13只大鼠?关节盘和髁状突进行扫描电镜检查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下颌骨偏移导致颞下颌关节改建的大鼠动物模型?实验组加力侧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学切片呈现了较明显的骨关节病改变,包括关节盘移位变形和软骨下骨的吸收等;而非加力侧骨改建?退行性变和骨关节病往往共存于关节内不同的区域?重力组髁状突的病理变化更为明显且持久? 【结论】 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正畸不对称牵引力对成熟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也有助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学研究?不同大小的牵引力对成年关节的病理学改变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一种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以模拟正畸不对称牵引治疗和关节外因素造成的颞下颌关节病,并研究其颢下颌关节盘和髁状突受力后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在24只SD大鼠左侧下颌角与同侧颧弓前区置入镍钛拉簧,手术不破坏关节区.对照组8只,在下颌角和颧弓区分别用钢丝结扎,但不放置弹簧.弹簧施加的牵引力分别为120 g和40 g,使下颌骨受到前上方向的持续牵引力,在手术后3、7、14、28 d安乐死法处死动物.关节盘和髁状突进行扫描电镜榆查.结果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下颌骨偏移导致颢下颌关节改变的大鼠动物模型.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加力侧和对照侧颢下颌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关节盘病变较轻,髁状突病变以轻力组对照侧为重.结论 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可以部分模拟关节外不对称因素造成的颞下颌关节改建和病变:包括嚼肌功能紊乱、单侧的颌而肌肉挛缩、疤痕收缩以及正畸不对称牵引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王本材  潘鑫  袁雪明 《中外医疗》2010,29(16):35-35
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大鼠动物模型,观察特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中表达的变化,探讨MMP-13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作用。方法通过部分切除大鼠右侧颞下颌关节盘,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大鼠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关节组织中MMP-13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髁状突软骨中的MMP-13表达增强。结论 MMP-13可能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疾病破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方法】10只山羊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手术去除左髁状突部分软骨,术后1、2、3、5个月用内窥镜检查,组织病理切片观察2组山羊双侧关节病理改变。【结果】对照组无病理改变。实验组术后1个月,双侧关节出现轻度骨关节病表现;第5个月末,双侧关节均表现为晚期骨关节病改变,5只左侧,3只右侧关节盘穿孔。【结论】手术切除一侧关节髁状突部分软骨可导致双侧关节程度相似的骨关节病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许跃  吴拓江  陈扬熙 《医学争鸣》2008,29(21):1941-1943
目的:通过建立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模拟正畸颌间不对称牵引对成年颞下颌关节的影响,研究牵引力对双侧髁状突软骨下骨RANK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表达和比例关系的影响,并观察去除牵引力后的组织反应.方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在80只SD大鼠左侧下颌角与同侧颧弓前区置入镍钛拉簧,使左侧下颌骨受到前上方向的40 g持续牵引力,4 wk后拆除弹簧.实验动物分别在手术后和拆除弹簧的3,7,14,28 d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双侧髁状突软骨下骨中RANKL/OPG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髁状突软骨下骨中RANKL和0PG共同表达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早期骨细胞中,对照组大鼠RANKL/OPG蛋白表达量(积分光密度)的比值为0.246±0.013.在外力加载或撤除的1 wk内,RANKL/OPG比值显著增加(P<0.01).实验大鼠加力侧和非加力侧RANKL/OPG比值无显著相关性(r=0.45,P0.01).结论:在40 g颌间不对称力作用下,双侧髁状突软骨下骨的改建活动均有增强.加力侧RANKL/OPG比值变化幅度大于非加力侧,而且对牵引力的反应更为迅速,撤除牵引力会导致口颌系统新的不平衡和骨吸收活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选择8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大白兔的右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以及下腔注射注射2%木瓜蛋白酶各0.2?mL,注射两次,3天一次,左侧为对照,注射后第1、3、5周取材,对TMJ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注射木瓜蛋白酶早期,颞骨关节面、关节盘、髁状突软骨即出现明显的骨关节病的改变;后期出现关节软骨纤维层剥脱,关节软骨以及关节盘中的裂隙明显,局部颞骨关节面和髁状突出现关节软骨剥脱等损害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颞下颌关节上、下腔注入木瓜蛋白酶是造成全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快速、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例。完成40侧颞下颌关节斜冠状位、斜矢状位(coronal Pd+T2tse,Me2d)成像,观察颞下颌关节盘的MRI表现。结果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27侧,关节盘均呈蝶结状或双凹形;不可复性前移位10侧,关节盘为不规则形,6侧伴有关节积液,8侧张口受限,5侧髁状突骨质磨损。结论 MRI能全面地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情况,是检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重要、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鼠后牙缺失的髁状突软骨和关节盘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旨在从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探讨牙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发现:实验组双侧髁状突软骨各细胞层均有不同的改变,增殖区变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异常。过渡层变薄。关节盘内胶原纤维呈多向性走行,表明多数后牙缺失对颞下颌关节髁状突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机制提供实验载体。方法:小尾寒羊4只,双侧关节互为对照。实验侧通过手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破坏关节窝表面软骨,切除外侧1/2关节盘;对照侧仅造成髁突矢状骨折。术后6个月,通过CT检查和组织学观察评价实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结果:4只小尾寒羊的实验侧关节均发生混合性强直,CT检查发现,关节结构消失,关节间隙变窄,周缘出现不规则增生或吸收,上、下关节面被若干上、下贯通的高密度影像所分隔,呈骨痂样改变。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侧关节窝与髁突之间散在有骨与骨样的基质,部分区域可分辨出强直骨桥的形成。对照侧未出现强直迹象。结论:本研究中的动物实验重现了临床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过程,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可作为动物模型用于对创伤性关节强直的研究载体。  相似文献   

1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指精神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牙厶因素、免疫等多种因素导致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功能、结构与器质性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咀嚼肌疾病、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和骨关节病。咀嚼肌紊乱疾病包括筋膜疼痛、肌炎、肌痉挛、不能分类的局部痛以及肌纤维变性挛缩。结构紊乱疾病主要是指颞下颌关节盘移位。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是关节盘与关节窝、关节结节以及髁状突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影响下颌运动功能。颞下颌关节盘移位、骨关节病及关节炎。骨关节病是指颞下颌关节组织发生磨损与变质并在关节表面形成新骨非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11.
强的松龙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强的松龙关节上腔注射对山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只山羊的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一次性注射胶原酶诱导骨关节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处死后对标本进行X线、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治疗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对照组髁状突、关节盘、关节凹表现为骨关节病变化,治疗组表现出较对照组更严重的病理变化。结论:强的松龙关节上腔封闭能加重骨关节病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对鼠后牙缺失的髁状突软骨和关节盘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旨在从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探讨He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发现:实验组双髁状突软骨各细胞层均有不同的改变,增殖区变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异常。过渡层变薄。关节盘内胶原纤维呈多向性走行,表明多数后牙缺失对摄下颌关节髁状突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方法]10只山羊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手术去除左髁状突部分软骨,术后1、2、3、5个月用内窥镜检查,组织病理切片观察2组山羊双侧关节病理改变.[结果]对照组无病理改变.实验组术后1个月,双侧关节出现轻度骨关节病表现;第5个月末,双侧关节均表现为晚期骨关节病改变,5只左侧,3只右侧关节盘穿孔.[结论]手术切除一侧关节髁状突部分软骨可导致双侧关节程度相似的骨关节病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兔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动物获得髁状突软骨细胞并行体外培养.方法:采用部分关节盘手术切除的方法制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组织大体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和组化检测方法确定骨关节病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机械分离、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从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组织中获得软骨细胞,进行体外环境下的贴壁培养;通过软骨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比较病理模型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结果:上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全面地模拟了骨关节病变关节软骨组织的特征;利用机械分离、胰蛋白酶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成功地从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组织中分离出软骨细胞并在体外贴壁条件下培养成活;应用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多克隆抗体和聚合性糖胺多糖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鉴定,均显示阳性.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正常细胞.结论:成功地建立了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的体外模型;骨关节病早期的髁状突软骨细胞表现出增殖活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开进  王大章 《医学争鸣》1998,19(2):152-154
目的:建立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实验动物模型。方法:用自制撞击装置间接造成羊右侧关节损伤,左侧关节为对照。伤后2h,1,,6mo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TMJ伤后病理改变。结果:TMJ伤后早期出现关节囊内血肿,关节盘及滑膜撕裂,髁突表面软骨碎裂;后期出现髁突骨质吸收、破坏及骨赘形成,滑膜增生,关节盘纤维断裂,穿孔。结论:该方法造成的TMJOA具有可重复性,短期内发生,良好的相似性,病变为自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Ⅱ型胶原(CⅡ)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髁突软骨的变化特征,探讨CⅡ在TMJOA髁突软骨破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部分切除关节盘的方法诱发TMJOA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Ⅱ在不同病变时期髁突软骨的表达。结果:关节盘部分切除后,CⅡ在不同病变时期髁突软骨的表达均有所增强。结论:CⅡ可能在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的破坏过程中起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症(TMJID)的价值.方法:20例(40侧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使用GE Signa ExciteⅡ 1.5T超导型MR扫描仪,采用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在斜矢状闭口位、开口位和斜冠状闭口位上应用自旋回波(SE)T1WI、T2WI、PDWI及快速梯度回波(FSPGR)序列进行扫描,确定有无TMJID.结果:40侧关节均获得清晰的MR图像,其中13侧(32.5%)关节盘的位置和形态表现正常,21侧(52.5%)关节盘有前移位,6侧(15.0%)关节盘有旋转移位.15侧关节盘在移位的同时存在变形改变,4侧关节髁状突存在退行性骨关节病改变;SE T1WI、T2WI能清晰地显示关节盘的位置、形态和关节的骨性结构及翼外肌结构,可作为TMJ检查的常规扫描序列.PDWI和FSPGR序列可作为辅助扫描序列,斜矢状闭口位能清晰地显示盘前移位和后移位,斜矢状开口位能清晰地显示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盘前、后移位,斜冠状闭口位能清晰地显示关节盘侧方移位.结论:MRI是诊断关节内紊乱症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TMJI)动物模型,探讨CT、MRI影像的病理基础。方法 对18只间接性THJI模型于伤后6小时、1周、1个月经CT和MRI后取其标本,制成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关节盘、关节腔、关节凹及髁突、滑膜及关节囊等出现相应损伤性病理改变。部分对照组(侧)TMJ也有不同程度病变。结论 间接性TMJI可引起实验组(侧)关节结构损伤,同时也可引起对照组(侧)关节结构异常,是导致TMJ真性强直、颞下颌关节病和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关节结构特征,为正畸临床评估颞下颌 关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成人颞下颌关节正常及成人骨性Ⅱ类高角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锥形束CT ( CBCT)资料中各选取20例,将研究对象分2组,采用Invivo5 软件将CBCT 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别 测量关节窝、关节间隙、髁突等关节结构。结果:同颞下颌关节正常组相比,20例成人骨性II类高角颞 下颌关节骨关节CBCT样本中,关节窝前后径显著增加、高度显著减低(P<0.01);关节窝顶骨质显著增 厚(P<0.01);关节结节高度降低、后斜面角减小(P<0.05);矢状向关节后间隙减小,而关节上间隙 及前间隙都增加(P<0.05);髁突前后径、高度减小(P<0.05);水平角、髁突前斜面宽度及后斜面 角增加(P<0.05)。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在关节窝改变最明显,其次是关节 间隙和髁突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乳酸脱氢酶诱导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方法:将不同浓度乳酸脱氢酶(LDH)一次性注入两组兔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分别于注射后24h、1、4、8、12周后处死动物,对颞下颌关节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注射LDH4周后出现关节表面软骨破坏,关节盘胶原纤维暴露,滑膜慢性炎症等骨关节病表现。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颞下颌骨关节病动物模型可用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早、中期病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