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伏瓦存在主义伦理思想奠基在现象学之上,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它要求承认人的存在条件之模棱两可性、自由受境况的制约和他者的自由.它有着超越萨特早期思想之处,显示了波伏瓦思想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可以回应对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可能性之质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波伏瓦其人其说都彰显了一种存在主义伦理精神,能唤醒我们对自身与他人存在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著名代表,也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对德国纳粹的战士。在战后,他致力于人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人道现象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萨特的哲学即是“人学”,对此,萨特本人也多次说过。在萨特的一系列著作中都展现了对人、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等的研究。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被异化的状态,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一直是萨特存在主义研究的中心问题。萨特自己明确地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当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地超出了资本主义世界。所以对萨特  相似文献   

3.
吴学国 《求是学刊》2002,29(4):32-37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中真正的“上帝” ,就是存在本质的真理。海德格尔通过对“上帝之死”的分析 ,指出西方思想二千年来的历史命运就是虚无主义 ,即对存在本质 (虚无 )的遗忘和逃避。在海德格尔晚期的四重性的世界图景中 ,神不是人借以逃避存在的庇护所 ,而是将人引向存在自身本质 (发生、四重性 )的暗示、线索。而海氏强调的“本体论区分” ,其神学意义就在于将神从本体神学的上帝的存在者性的桎梏中解救出来。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晚期思想包含了一种宗教经验 ,但由于海德格尔的宗教思想存在一种暧昧性 ,他的“神”并不足以表达这种经验。我们认为在海德格尔思想中 ,除了那明显的“神”之外 ,还有一个“隐藏的上帝” ,它就是存在自身的本质 ;在海氏看来 ,只有它才是真正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对科学本质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德格尔看来,理论知识只是此在(Dasein)在世存在的一种特殊模式,但‘它不是此在存在最基本的、最特殊地位的模式。此在最基本的存在模式在于此在对世界中存在者的牵挂(Besorgen)。这些存在者在世界中首先是作为人所牵挂的器具和工具与人相遇。这种关于作为器具的存在者的知识是内在于我们对它们的牵挂中的,但它在本质上却不是理论的知识。因此,它也不是一种科学的知识。也许可以说这种知识是前科学的。此外,这种知识显然也是前哲学的,因而是前本体论的,即使我们对世界中存在者的实际牵挂中已经隐含了某种对它们存在模式的理…  相似文献   

5.
“大全”(又译“无所不包者”)概念是雅斯贝尔斯存在哲学的核心和基础,他,甚至认为关于“大全”的思想,使哲学探索过程第一次变得明晰,并成为真实可能的①。然而。雅斯贝尔斯对“大全”的论述却晦暗不明,令人难以洞其玄奥,这引起了人们理解上的分歧,也使人们难以对“大全”论,进而对其全部哲学作出恰当的评价。 大全的形式界定 在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中,雅斯贝尔斯对哲学的本质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反对海德格尔等人把存在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认为存在哲学不是一种普遍有效的知识,而只是一种思想方式,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努力成为真正的存在②…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有一定本体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可是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本体”或“本体论”字眼,更没有明确规定自己的哲学本体论,他们实际上对本体论采取一种明显的回避态度,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 本体:“上帝” 本体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哲学发展进程中,其含义时有演变、损益,各家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尽相同,以致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把它的意思全部说清楚。但是,本体的一般意义又是不难把握的,人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哲学上的本体,是指世界的最终本原,或世界的最高属性…  相似文献   

7.
弗罗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著有《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等著作;本文着重于澄清这一问题:究竟他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弗罗姆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弗洛伊德主义,但他又鼓吹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建立他标榜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并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  相似文献   

8.
因果关系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科学地规定因果关系的本质特征,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都是十分必要的。 按照流行的理解,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但如果仔细推敲一下,这种看法不能认为是确切的。因为如果对因果关系做这样的理解的话,那么就容易使人们对因果关系产生误解,似乎它属于现象的范围,仅靠经验就可以把握。也就是说,这种对因果关系的规定只是一种现象的描述,它并没有说明因果关系的本质。 什么是因果关系的本质特征呢?严格说来,“引起与被引起”是一种现象的描述,并且它也不是原因与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乾隆时代的文坛上,袁枚是一个思想比较敏感的作家。他要求尊重个性,反抗封建传统的束缚;在创作上鄙薄摹拟,强调创新。这种思想倾向和创作主张,既贯穿于《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著作中,也反映在笔记小说《新齐谐》(即《子不语》)里。对于袁枚的《新齐谐》,历来看法并不一致。或者认为它“尽是拿仙鬼禽兽与人纠缠的笑话来开心”;或者认为它“记述鬼怪的恐怖,与托鬼言志迥不相同”;或者认为它“是供无聊消遣的神鬼怪异之谈,没有什么思想价值”;等等。这样的结论未必公允。作者的世界观和艺术创作毕竟是不能割裂的。尽管袁枚在《新齐谐》的自序中,曾经申明:“文史以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而且这本著作也确  相似文献   

10.
政治家、企业家和媒体 ,总之 ,“整个世界”都在谈论全球化。但是 ,怎样理解它 ,这一点常常是不清楚的。所以我将首先阐明这一点。说整个世界都认为全球化是新的 ,这是错误的 ,但也是正确的———这是我的第二个论题。世界上许多人都害怕全球化 ,因为它使近代的政治成就———民主的法制国家———受到危害。如何能避免这种危害 ,应是我的第三个和最重要的论题。在这里 ,我反对一种盛行的时代情感 ,它听天由命地放弃了解放的“希望原理”(恩斯特·布洛赫 )。我勾勒出一种政治想象 ,但它不是耽于梦想的乌托邦———这种乌托邦由于缺乏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后环境主义”一词指的是一种结构松散的意识形态,它认为当前的环境危机是一种更大的危机的一部分,社会状况恶化、经济不稳定和第三世界危机也都是它的一部分。这种更大的危机是经济高度增长的结果,这种增长建立在破坏性的起异化作用的技术和道德虚空(它容许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与自然界的某种剥削性关系得以维持)之上。扬格认为,一旦在我们面对的多种问题或危机之间建立起联系,一旦从科学、政治和伦理学的融合中形成某种认识自然界的方法,随之而来的将是向可持续的后工业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12.
“一阴一阳之谓道”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传》作者在对天道、地道和人道进行了多方面探讨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光辉论断。对于这一论断,许多中国哲学史著作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在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接触到对立统一法则,认为它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矛盾统一思想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等等。但是,它的具体含义及其理论根据是什么呢?它的理论价值究竟如何呢?以往较少论及。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一阴一阳之谓道”,很显然,道的内容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言简意赅,它实际上是对《易传》中关于阴阳及其相互关系论述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3.
一“真实知识的定义本身最终依赖于某种伦理要求。”——雅克·蒙诺德绝大多数当代哲学家似乎都明确地拥护一种在雷蒙·阿隆全部著作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主张,即:科学的说明,就其受整个人类共同价值的调节来说,是客观的。阿隆曾提出将这种关于认识论合法性的主张转换为关于人类历史命运的首要思想。他认为认识论的客观界限问题(按康德的描述也就是作为理性观念的历史目的)的最终解决将以某种方式调节着历史知识。理性在20世纪受了很大的考验,对阿隆这个康德主义信徒来说,这个世纪一直是非理性  相似文献   

14.
大文化观念与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发展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关于西部大开发,人们已经谈了很多。值得注意的是,论者们不约而同地都提出了文化问题。关于“文化”概念的解说,纷繁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是人的社会化活动的产物,它“不仅仅是某种观念,它同时也是实践,是贯彻着某种观念的实践。”①这里所说的观念,正是人的尺度、人的形式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这种以人的尺度、人的形式为主导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不仅仅改造了外在的自然,使之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对象世界”,而且也在不断“炼出新的品质”,改造着人自身的内在自然。所以,任何意义上的开发与进步,实质上展现的都是人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在运用这个概念的研究者中间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公民社会问题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的评价,但是,并没有对它作过详细的解释。长期来,对前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和西方研究者的著作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这种态度给我国的公民社会问题的科学探讨带来了危害,因为不注意分析在这个问题上世界社会思想的理论遗产,今天便不可能进行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倾向,就是人们所说的“新维贝尔范型”的思想方式。这种范型把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现象都看作是集合个体行动的产物。由于这种范型的应用,新近产生了一些高明的理论,这些理论是符合在社会学领域中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社会流动与分层、社会运动与集体暴力和意识形态分析等现象的严格的科学要求的。这种思想方式既同“新迪尔凯姆范型”相对立,也同“解释社会学”范型相对立。由于社会学的产品名目繁多,所以社会学往往被看成是一门遵循特异规律的学科、被看成只是一种在社会哲学与科学问进行调解的思想方式时,才属于科学的方法论范畴的学科。尽管这种怀疑主义观点包含着某种真理,但我认为,对社会学的产品还是应该持批判的或者说现实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要鉴别和区别现在贴有“社会学”标签的各种主要类型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无产阶级领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称《分析》)中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问题,有不少专文做过论述,综合起来是两种意见:一,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论据是:1925年12月第一次发表时,只提“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领导力量”是1951年编《毛泽东选集》时添加的,“主力”不等于“领导力量”;当时的另一篇文章中,还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二,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或者说,没有明确提出、但已经包含和具备了这种思想。论据是:“主力”和“领导力量”含义相近或相同,当时他入文章中就有通用的例子;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是一种策略;稍后,便明确提出“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为方便计,本文将这两种意见分别称为“否定论”和“肯定论”) 但是,两种意见都存在欠缺。笔者认为:《分析》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但具备和包含了领导权思想。其所以没有明确提出领导权思想,是因为《分析》是在承认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前提下正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存在精神分析法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让——保尔·萨特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基础上创造的对人的存在进行分析的一种哲学思想,后来萨特又把它应用到文学批评中,成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人的清醒的意识、行为的自由选择和生存境遇对人的本质的决定作用。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服从存在的“总体性”,而总体性又是一种非理性的偶然现象原始计划和原始选择的实行的结果。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借重移情法和假想来填补作家存在的空白,显示出非科学的特征,但它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多层次地研究一个作家,也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一龙树是中国佛教很多宗派自诩的“始祖”,印度大乘佛教的奠基人,也是中观派系统理最早的阐述者。他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种模式,为佛教后来很多学派所继承,在印度和中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对龙树的哲学,特别是辩证法的思想作一概略的论述。一、龙树的生平和著作关于龙树的生平虽经世界各国很多佛教学者多方面的考证,到现在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我们剔除龙树传记中的荒诞成分,大致可以对他的生平勾出一个轮廓。龙树约在公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我国翻译出版了杰里米·里夫金和特德·霍华德合著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贯穿这部著作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熵定律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即熵世界观。这种新的熵世界观象“解剖刀”一样,能解开包括生态环境一类的全球性问题在内的所有“历史之谜”,“并且为我们如何在世界上生存提供了指南”。(引自《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以下凡未引出处的,均引自该书,并简称为《熵论》)下面试围绕《熵论》这一基本思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