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3个月内;25例患者中,痰真菌培养阴性5例,阳性20例.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9例,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感染各2例,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曲霉菌属感染5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克柔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1例;单独应用氟康唑治愈12例,单独应用伏立康唑治愈3例,先用氟康唑、改用伏立康唑治愈4例,单一应用伊曲康唑治愈2例,伏立康唑联合及序贯卡泊芬净治愈2例,死亡2例;治疗过程中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5例.结论 肾移植术后IPFI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对拟诊病例,宜尽早开始经验性治疗,临床诊断病例及时抢先治疗,以能早期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片剂治疗体外循环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氟康唑治疗无效的1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给予口服伏立康唑治疗. 结果 14例患者中,治疗有效11例,总有效率78.6%,3例出现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 口服伏立康唑是治疗体外循环术后肺部真菌感染高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在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早期应用伏立康唑,同时辅以相关支持治疗.结果 3例确诊患者中,2例治愈;11例临床诊断患者9例治愈;3例拟诊患者2例治愈,平均治愈率为76.5%.结论 无论确诊、临床诊断或拟诊的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尽早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均能改善症状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7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试验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氟康唑治疗相比,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伏立康唑治疗效果理想,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治疗重症肝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158例重症肝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抗菌药物不同分为氟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每组79例。统计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类型,以半乳甘露聚糖(glactomannan,GM)及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为重症肝病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分析MS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SCT影像学特点,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氟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患者检出真菌主要为酵母样真菌,分别占75.25%和79.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SCT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21%、93.41%、85.07%、89.47%和90.48%;治疗结束后伏立康唑组患者的发热消退、真菌消除人数分别为74例(93.67%)和69例(87.34%),高于氟康唑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部出现渗出、结节及空洞的情况均减少(P<0.05),伏立康唑组患者结节和空洞减少比例高于氟康唑组(P<0.05);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升高、低钾症、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MSCT在重症肝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及药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使用,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抗真菌作用,安全性较高,且伏立康唑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预防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伏立康唑预防真菌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食即开始口服伏立康唑,平均应用时间(30±2)d.结果 全组病例在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真菌感染.6例在开始应用伏立康唑时有轻微胃肠道、神经系统反应,均于用药3 d后缓解或消失.仅4例出现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给予减量后维持于适当水平.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改变.结论 伏立康唑用于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预防,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全部病例均应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14 d后口服序贯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学变化以及动态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等方面确定诊断和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2例肺部IFI中确诊3例,临床诊断18例,拟诊11例;全部病例均有肺部CT影像学改变,空洞及晕轮征各2例,磨玻璃改变10例,胸腔积液12例,结节影26例,其中近胸膜结节2例,近胸膜楔形病灶3例,1例合并鼻窦改变;GM试验检测32例,20例阳性,阳性率62.5%;伏立康唑治疗时间21~94 d,中位治疗31 d;治疗5周肺部病灶完全吸收20例,明显好转4例;32例IFI患者治愈24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84.4%;伏立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结论 伏立康唑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GM试验是诊断IFI简便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评价,为有效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肺部真菌感染肺癌患者132例,按照入院顺序以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给予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在体温、白细胞恢复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机体功能恢复的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伏立康唑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后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情况,同时与相似患者使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情况进行对照,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50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57例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CT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伏立康唑组患者有效40例,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两性霉素B组有效37例,患者耐受较差,甚至无法继续治疗.结论 伏立康唑可替代两性霉素B有效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对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康艾注射液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和对照组41例(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机体功能状态及临床总体疗效,使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3.5±1.8)d、住院时间(15.3±3.4)d、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有效率为51.2%、临床总有效率56.1%,对照组分别是(5.6±2.5)d、(19.8±4.5)d、37.1%和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范围的天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伏立康唑对肺癌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机体功能、提高疗效、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