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珠海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现状。方法采用自设的问卷,对珠海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防护行为、影响其防护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院前急救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欠缺,防护措施不严,职业性损伤形势严峻。结论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及防护设施,强化职业损伤意识培训,督促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李娟 《中国保健》2006,14(18):99-99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危险.方法对2005年本院手术室发生的26人次锐器损伤原因,损伤过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损伤原因为防护意识淡薄,工作经验不足,缺乏正规的防护教育培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结论避免锐器损伤,应加强防护意识,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锐器对医护人员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危险.方法:对2010年所发生的50人次锐器损伤原因、损伤过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损伤原因为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严格的防护教育培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结论:避免锐器损伤,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锐器对医护人员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护士职业损伤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小青  农凤琳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24-1725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损伤的特点、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防止职业损伤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水平。方法采用职业损伤回顾性问卷调查及自我防护问卷调查。结果仅1/3的护理人员掌握相关防护知识,机械性损伤位职业损伤的首位,手术室、骨科、妇产科、外科人均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83、2.50、2.40、2.33次/人。防护措施少的原因以不在意及不知如何防护居前2位。结论护士职业损伤与其职业性质密切相关,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建立和推行标准化防护管理是减少护士职业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实习生职业损伤现状与干预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实习生职业损伤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对策与防护措施.方法 对122名临床医学实习生进行职业损伤现状、职业接触感染和职业防护认知调查.结果 临床医学实习生中有31.15%接受过职业损伤知识和职业防护方面的教育,有94.26%的临床医学实习生非常希望接受有关职业防护方面的教育;临床医学实习生预防职业损伤和有关职业防护知识明显不足.结论 实习医院和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对临床医学实习生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受到锐器伤害的情况,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为避免锐器伤害探索更完美的防护策略,减少职业感染。方法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三年间发生针刺伤及职业防护情况进行调查。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显示,工作繁忙时发生锐器损伤的人数最多;操作过程中配药被安瓿刺伤、注射完毕取下针头和回套针帽为操作中锐器损伤原因的前三位;锐器物以安瓿刺伤率及注射器针头刺伤最多。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锐器损伤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应重视其危害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防范意识,护理管理部门应完善防护措施,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原因及护士对职业损伤防护现状,为提高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防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湖州市4所三级以上医院的手术室工作>1年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常见职业损伤原因及防护知识知晓率>87.8%,但对防护措施落实相对较弱,职业损伤后及时处理、咨询、上报和随访比较差。结论职业损伤发生率与防护措施落实率有关,建立有效支持系统,倡导宽松协调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正确认识和缓解工作压力,完善职业损伤报告制度,是减少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凤娇 《现代医院》2007,7(3):153-154
目的探究职业危害根源,重视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强化护士的职业防护,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合理配置人力物力,从而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方法通过我院2006年的临床治疗工作量的统计,调查12个临床科护理人员防护用具使用情况及职业性损伤的经历。分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防护措施、职业损伤因素、职业损伤危害性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住院及门诊工作量中有79.3%的病人需要注射治疗。护士是执行注射的主要群体。职业性损伤的经历,护理人员中曾被针刺伤玻璃安瓿切割伤的占100%,护士自身及管理者对此认识不够。调查中职业防护上报制度和上报程序落实不到位。结论要注重从预防入手,上级领导要重视,个人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护,是预防职业性损伤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特殊环境工作人员口腔防护能力,减少电离辐射对特殊环境工作人员健康的损害。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接触辐射人员的健康调查与防护设施、设备及措施文献资料,结合目前课题组对环境工作人员基线数据及防护成果,对特殊环境工作人员口腔损伤机制与防护进行系统全面探索与研究。结果:特殊环境工作人员在受到长期低剂量慢性电离辐射作用后,机体损伤与修复能力失去平衡,出现慢性口腔损伤,其表现主要有口腔黏膜疾病、急性龋病、口干症、牙周炎等口腔疾病。通过佩戴电离辐射面罩、口罩,使用各类防护药品以及规范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电离辐射对口腔的损伤。结论:特殊环境工作人员的口腔健康影响不容忽视,深入研究特殊环境工作人员损伤机制和防护,对保障特殊环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遂行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利器损伤防护教育,增强护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以减少实习及工作过程中利器所致损伤。方法将某医药专科学校2007级高护专业的6个班级33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计划讲授各种注射法;实验组在讲授各种注射法之前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一次题为护理操作过程中,利器损伤的类型、原因、防护措施的教学活动,比较两组在注射操作练习中发生利器损伤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发生利器损伤率42.77%,实验组发生利器损伤率为7.8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器损伤防护教育明显提高了护生自我防护知识与防护意识,有效地降低了利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护士职业损伤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根据创伤骨科护士专业特点,分析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创伤骨科护士职业损伤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方法。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加强高危人群防护,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必要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硒对DNA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山东省青岛医学院(266021)钟进义孙丰运张燕滨为观察硒对DNA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理,我们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了硒对人外周血白细胞DNA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材料与方法(1)血样处理:抽取健...  相似文献   

13.
李清华  韩杰  史爱玲  李莉  王燕 《现代保健》2011,(20):103-10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职业伤害现状和防护情况,完善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减少其职业伤害的发生。方法对2009~2010年5所医院3130名不同层次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是锐器损伤,护士最易忽视的基本防护措施依次为洗手、戴手套和戴口罩。结论继续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的教育和指导,并完善职业伤害的防护机制,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习惯,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儿童颅脑损伤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守平  师蔚  史良  吕建  张世荣 《中国校医》2003,17(5):408-409
目的 分析儿童颅脑损伤的致伤原因 ,探讨其预防措施 ,以减少儿童颅脑损伤的发生率。 方法 回顾 11年来 5 16例儿童颅脑损伤病例 ,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外伤时间与地点、伤情及预后等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儿童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地域、环境、季节等因素相关并有其自身的规律。 结论 针对其分布特征 ,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以期减少儿童颅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利器损伤防护教育,增强护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以减少实习及工作过程中利器所致损伤.方法 将某医药专科学校2007级高护专业的6个班级33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计划讲授各种注射法;实验组在讲授各种注射法之前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一次题为"护理操作过程中,利器损伤的类型、原因、防护措施"的教学活动,比较两组在注射操作练习中发生利器损伤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发生利器损伤率42.77%,实验组发生利器损伤率为7.8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器损伤防护教育明显提高了护生自我防护知识与防护意识,有效地降低了利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的职业损伤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在职业损伤后的防护,以完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本院手术室护士被损伤后的自我防护进行调查。结果:所有手术室护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其中有三人接受过防护知识的培训,但除一人外其他人都不能采取较完善的防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对周围各种损伤防护性差,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7.
为增强我国实习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损伤,针对我国实习医护人员传染性疾病的职业防护问题,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了国内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传染性疾病的职业损伤问题现状,分析其存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综述其相应对策。结果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严重缺失,必须通过个人与院校的共同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小职业暴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内镜室护士职业损伤因素与自我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根据内镜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对策。结果提高了内镜室护士职业损伤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加强了自我保护意识职业的安全管理。结论重视内镜室职业损伤危险因素的教育,确保内镜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金雪亮 《现代保健》2011,(8):122-123
目的 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护措施以降低损伤发生率.方法对手术室医师、护士在不同手术、使用不同仪器、不同时段职业损伤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08、2009年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3.21%、19.04%、14.08%;3年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共35人,其中手术医师12人,手术护士23人.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飞机制造业接噪人员听力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评估职业防护及职业健康监护效果,探讨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防护重点。方法选取某大型飞机制造企业1 006名接噪人员为观察对象,收集2013-2016年连续4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结合生产环境监测资料,对不同年份听力损伤检出率、新病例检出率及不同工种、工龄的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人群听力损伤检出率逐年升高(P0.05);观察人群听力损伤新病例检出率逐年下降,2014年与2016年听力损伤新病例检出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铆工听力损伤检出率各年份均高于试飞工(P0.05);观察人群听力损伤检出率随工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该企业职业防护及职业健康监护取得一定成效;接噪人员听力损伤与接触噪声的强度及接触噪声的时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