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亚民  张鹏  冯亮 《锻压技术》2003,28(2):58-60
以汽车轮毂毂盖拉深件为例,叙述了水平切边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通过详细分析凹模和滑块的动作实施过程,设计出切边模的关键零件——导向块。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方形壳拉深件水平切边模的模具结构,阐述了切边凹模需要的动作,设计了凹模结构及导板型面,计算了方形壳拉深件的切边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了解切边模的用途、结构及工作环境,推导切边模的设计方法及切边模主要工作零件(凸、凹模)的设计要点。根据切边模的使用情况,得出切边模热返修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在生产实际应用中,运用上述方法生产出合格的锻件,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针对抗静电全钢通路地板点焊组合后,需进行切边才能形成规整的地板块外形,阐述了其切边模设计过程。经生产验证,模具结构合理,可通过调整凸模位置改变凸、凹模间隙,实现1副切边模适应不同厚度地板的切边,在保证地板块切边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切边凸模和拉伸凹模为浮动结构的复合模具,并给出了复合模结构、工作过程和设计装配要点。  相似文献   

6.
模锻件小无残余飞边切边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广 《模具工业》1998,(12):31-32
分析了模锻件残余飞边产生的原因,着重介绍了提高模锻件切边质量的小无残余飞边的切边凹模设计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我厂矩形和椭圆形拉伸零件(见图1)的切边和切底工序过去是在一付或两付模具上分几次来完成的,这种方法不仅切边质量差,而且效率也低。最近几年我们设计和制造了几付浮动凹模切边模和浮动凸模切底模,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切边模和切底模不仅冲裁质量好,而且生产效率也比老方法提高四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CA488发动机机油盘切边工艺性分析 ,确定了该带立式凸台零件的切边模具结构 ,并对凸、凹模镶拼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模锻件切边过程与定位要求的描述,对切边凹模刃口形状与模锻件飞边桥部关系的分析,并基于实践经验,指出对于非平面分模锻件和水平投影轮廓形状复杂的锻件,切边凹模刃口形状不宜完全按(热)锻件分模面轮廓制造,而应针对锻件具体结构作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0.
史翔 《金属成形工艺》1997,15(6):12-15,23
提出了成组切边模设计的观点,并结合为企业实施成组切边模的实践,介绍了成组切边模设计的步骤、方法和成组切边模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非旋转类拉深件的对角切边工艺,着重阐述了对角切边模具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和参数计算.使用对角边模具,可顺利完成非旋转类拉深件的切边工序.  相似文献   

12.
张荣清 《模具工业》2003,(12):20-21
介绍了解决厚壁盒形件拉伸后切边困难的难题所设计的可由内向外1次完成冲切的悬挂式切边模具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该切边模结构简单 ,工作可靠 ,并可在一般的通用液压机上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俊  陈利  寥豪怀 《模具制造》2009,9(11):20-22
分析了冰激凌冷冻罗格零件的结构、加工工艺,确定了零件的成形工序,设计出了拉伸模、切边模。同时根据不同形状的冷冻罗格,制定了合理的冲压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丁纯 《模具工业》2001,(7):23-24
改进了不锈钢壳嘴的落料形状及切边工艺 ,设计了浮动式水平切边模 ,并介绍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使材料利用率提高9 % ,节省了加工工时 ,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圆筒复合模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介绍了圆筒复合模加工工艺由落料、拉深、反拉深和切边4道工序复合而成。详细分析了带凸缘圆筒零件加工的工艺性和模具的结构。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分析,在模具中提出了反拉深和凸缘切边工艺,实现了落料、拉深、反拉深和切边4道工序的复合,使得复合模在加工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顾永梁 《模具工业》2007,33(11):17-20
在详细分析车门内板结构及工艺特点的基础上,确定零件的成形工序,以AutoCAD及UGII为辅助工具,设计出车门内板成形所需的拉深模、修边冲孔模和翻边整形模,不仅保证了加工精度,同时也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车覆盖件修边模修边效果不好、安全性不高,介绍一种二级浮动切刀结构,该结构提高了覆盖件修边的表面质量和冲压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消除了生产中的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18.
接油盘拉深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万友  谭平宇 《模具工业》2012,38(1):39-40,44
分析了接油盘零件的形状、结构特点,设计了拉深模、切边模等5副模具,重点介绍了拉深模增加拉深筋后可使接油盘零件1道工序拉深成形,并介绍了几种拉深筋的结构、形状及布置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浅拉伸成形制件整体弯度形状,便于后工序型面定位可靠,切边-翻边整形-侧整形工艺保证了制件轮廓边线及间隙尺寸精度要求。内藏式斜楔结构与压料芯装配,设计紧凑、强度好、运动可靠。局部切舌结构合理,调试维修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