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致云夫弟尺牍》,凡18行,每行字数不一,共242字.纸本,纵32.6厘米,横65.4厘米.此札为《宋四家墨宝册》之一幅,原签作《宋黄鲁直云夫帖》.右下角有一小小的"读"字,幅上有明项元汴收藏印17方,清安岐收藏印三方,又有"知颐印记"小印一方.幅前后共有半印三,均为项氏之印,一存"墨林"二字,余两方均存"世家"二字.此札,《墨缘汇观》著录作《云夫帖》,《石渠宝笈续编》亦有著录.  相似文献   

2.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初中语文第六册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菜园小记》引用了这首歌谣.对于歌谣中"沧浪"一词的解释,杨以庄同志有《"沧浪"小考》一文(载《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第5期)认为:"前人把'沧浪'作水名,蒋冀把'沧浪'作地名,都有些拘泥了:'沧浪'作水色,青苍色的解释更恰当一些."笔者反思教学实践,认为将"沧浪"解释为水名并无拘泥之弊,反而较解释为"青苍色"更恰当些.理由有三:其一,有据可考.《尚书·禹贡》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今人王世舜在《尚书译注》中注云:"嶓冢山在陕西宁强  相似文献   

3.
段玉 《现代语文》2007,(1):123-125
一、刀舠[(舟周)]与舟 善假于物是人类文明的征象.上古刳木为舟,假舟以渡.可以想见,舟小.《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其笺"小船曰刀".《释文》又说"刀,如字,字书作‘舠’,〈说文〉作‘(舟周)’并音刀."其疏"上言一苇桴筏之小,此刀宜为舟船之小,故云‘小船曰刀’".《说文》"(舟周),小船也".《玉篇》"舠,小船形似刀." 吴均  相似文献   

4.
《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郑注:郑司农云:"傅或为付,辩(按原文为辨,据《校勘记》改)读为风别之别,若今时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正之."《周礼·秋官·乡士》:"辨(按原文为辩,据《校勘记》改)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郑注: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劾矣.贾疏:云"要之,为其罪法之要  相似文献   

5.
蓝瑛的《华岳高秋》(见附图),为绢本设色,纵311.2厘米,横102.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图左上角分别用篆书、行书署款,下钤白文"蓝瑛之印"与朱文"田叔"印."壬辰嘉平"为1652年,时值蓝瑛68岁.若将他早期的作品《溪山秋色图》,和这幅浅绛山水力作一并赏析,可窥其笔法已从年轻时的清简秀润转为老年时的苍劲疏宕. 《华岳高秋》,描绘的是华山壁立千仞的雄姿和苍秀的神韵.华山,由莲花、落雁、朝阳、玉女、五云这五座山峰构成,堪称天下之险山.  相似文献   

6.
张锡厚先生《王梵志诗校辑》(以下简称《校辑》)在校勘、训释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家口总死尽,吾死无亲衰.(○○三)《校辑》云:"衰,原作'表',不叶,据文义改《广韵·灰韵》:'缞,仓回切,丧衣.亦作衰.'"按:此诗是担忧死后无亲无友来料理其后事,非恐死后无缭衣穿.果如其校,"亲衰"亦非辞原本作"表",盖"来"字之形误."吾死无亲来",说我死后没有亲友来料理丧事下文"急于卖资产,与设逆修斋.讬生得好处,身死雇人埋",正由此意出.无赖不与钱,蛆心打脊使.(○五六)  相似文献   

7.
五岳五条屏     
江山如画,汉字象形.外师造化,道法自然. 华夏有五岳,天下闻盛名.一山一幅画,五岳五条屏. 泰山如篆书,华山如隶书,嵩山如楷书,衡山如草书,恒山如行书,五岳天地书. 《洞天记》曰:"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诗话》载:"至周始有五岳."  相似文献   

8.
敦煌在唐虞时代,系流沙三危地,《史记》"禹贡三危既宅"即古瓜州今之敦煌《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禹贡》"导黑水于三危入于南海".《汉书·西羌传》"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注云:"古瓜州今之沙州地."《山海经》《水经注》、《括地志》均有记载,皆以瓜州或沙州即今之敦煌.惟刘逢源《尚书今古文集解》,谓三危即西藏地.按《禹贡注疏》指三危为青海与西藏界上巴萨通拉木山(唐古拉山脉之旁支),刘说慨系本此.《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相似文献   

9.
说“士”     
士在先秦典籍中的含义颇多.西周初期的士包括了诸侯在内的大贵族.《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商、西周、春秋时的最低阶层的贵族亦称士.《周书·多士》:"用告商王士."《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此外,西周春秋时的自由农民通称为士.《礼记·曲礼》:"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诗经》中的许多恋歌,反映了自由农民的生活情趣.《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春秋中叶以后,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使士不再具有特定的阶层内容.《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皇侃义疏:"士,通  相似文献   

10.
先说"连及".《易·系辞》云:"润之以风雨."雨能润物,风怎能润?其实这里只取"雨"义.象这种语言习惯上的"因其—并及其—"连类及之"的现象,就叫"连及"修辞格.课本中用"连及"格的例子有:《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耳目",仅用"目"义.再说兼言.《论语》"沽酒市脯不食."食"兼言了"饮",因为"脯"可食,而酒应说  相似文献   

11.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行穰帖》为唐代的双钩填墨本,东晋王羲之草书作品。硬黄纸本,纵24.4厘米,横8.9厘米,2行,15字。草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观典赏析】《行穰帖》为王羲之草书中最为奔放爽畅之作,显示着其书笔势由内擫向外拓的迹象。突破以单字造型单位的旧法,有以两字为一个造型单位,形成"字群结构",突出笔势放逸生奇的品  相似文献   

12.
书低     
一秀才赁僧屠读书,惟事游玩而已。忽至午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试问之,乃取书作枕耳。  相似文献   

13.
3、《丧乱·二谢·得示帖》王羲之《丧乱·二谢·得示帖》三帖连为一纸。《丧乱帖》行草书尺牍,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59字。为唐摹勾填本,摹填精良。帖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与《得示帖》合裱于一卷,《丧乱帖》8行、《二谢帖》5行、《得示帖》4行,共一纸,总称为《丧乱三帖》.该件为唐摹本,现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纵28.7厘米,横58.4厘米(见下图《丧乱三帖》). 《丧乱帖》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过秦论》云:"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注释曰"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完全相同,与《辞海》《辞源》甚至一些海外大型词书如台湾省的《中文大辞典》《大辞典》的训释也大同小异.然遍检秦汉典籍,不见"逡巡"有此用例,颇使人滋生疑窦.而且从语法来看,此处"逡巡"乃是状语,是用来修饰"不敢进"的,如果它本身的词义就是"有所顾虑而徘徊"或"有所顾虑而不敢前进"的话,又怎么能够再来修饰中心词"不敢进"呢?  相似文献   

16.
"仅"、"竟"音近义通举例."仅"、"竞"音近义通,作"竟然"讲,此说因不大见于辞书,故胪举数例以证.未敢自是,质诸高明.《史记·乐毅列传》:"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晋书·赵王伦列传》:"自兴兵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唐白居易《昭国闲居》诗:"槐花满田地,仅绝人行迹."唐裴铏《传奇》[崔炜]条:"……我大食国宝阳燧珠也.汉初赵佗,使异人梯山航海,盗归番禺,今仅千载矣."《太平广记》第八册卷三百九十三[漳泉界]条(出《录异记》):"俄而雷雨大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为什么把一些喜欢吃的小零食叫做"点心"?很多人都认为像"麦当劳"、"巧克力"一样,是外来文化的产物.其实"点心"一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清顾张思的《土风录》卷六"点心"条下云:"小食曰点心,见吴曾《漫录》."《唐书》记载:唐郑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谓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同书又引周晖《北辕录》云:"洗漱冠饰毕,点心已至."后文说明点心为馒头、馄饨、包子等.由此可知点心古时亦指晨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吃早饭一般又叫做吃"早点",显然还保留着"点心"与早晨的饮食有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颂诗蠡测     
一、《周颂》之《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四篇释义四篇旧为成王时诗,是矣。其作于克殷诛管、蔡之后,抑作于未诛管、蔡之前,说诗者颇有分歧。今以为当作于大乱未平之时,不当作于已平之后。知者,《闵予小子》云:“遭家不造,嬛嬛在疚”,狁或就武王之丧而言。若《访落》之“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判涣”,当即跋扈,谓殷遗民与管、蔡之乱也;“多难”,亦不能说仅指居丧;此其一。《小毖》又云:“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葬蜂,自求辛螫”,更不能说:此指先王之丧。《汲冢周书·作雒解》云:“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  相似文献   

19.
古人也幽默     
书低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  相似文献   

20.
杨春柳 《中国教师》2010,(22):30-31
<正>古诗教学的"诗味"在哪里?钟嵘《诗品序》云:"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又云:"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