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该项手术。自1998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该方法治疗颈椎病215例,发生与内置物钢板及钛网相关的并发症14例,为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5例,男126例,女89例;年龄42~82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局部麻醉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颈后路手术中的各种麻醉方法,并发症,探讨局麻在颈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局麻下行颈后路手术病例58例。结果:通过对58例病人的术中局部麻醉观察,优:52例,良:5例,优良率98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麻下行颈后路手术,病人保持清醒,并发症较少,可尽最大可能避免脊髓、神经根损伤,且简便易行,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subaxialcervicalpediclescrew,SCPS)1991年在国际上首次应用,1994年见报道;国内应用始于1995年。SCPS在下颈椎内固定中最坚固,但对置钉失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的担心影响了其推广。本文介绍SCPS固定的进展,重点阐明置钉偏差与临床并发症出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治疗颈椎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颈椎疾病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作用。方法对22例颈椎术后继发僵硬后凸畸形、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严重骨折脱位和颈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22例随访13~32个月(平均15.6个月),植骨均已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除2例完全截瘫无恢复外,余20例JOA评分由术前9.3分(5~13分)增加到13.4分(8~17分);7例颈椎术后继发僵硬后凸畸形患者C2~C7Cobb角由术前后凸18.4°(11.5°~21.5°),术后恢复为前凸8.2°(4.0°~12.5°)。术后短期并发症均逐渐恢复;1例食管瘘患者经手术修补也顺利愈合。结论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充分,能较好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颈椎后路APOFIX内固定系统在颈椎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后路内固定治疗颈椎脱位的方法。方法对12例颈椎脱位、小关节交锁患者进行颈椎后路复位、植骨融合,并应用APOF IX内固定系统行内固定。结果12例获得12~2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无脊髓损伤程度加重,未见椎板夹脱出松动等现象。结论APOF IX内固定系统可使固定节段颈椎具有较好的内在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少,对颈椎脱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后路重建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是一种有效的颈椎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缺损,尤其是后柱的部分缺损。侧块螺钉目前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颈椎弓螺钉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对其适应证、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颈椎后路术式为全椎板切除减压,主要是通过椎板切除来恢复椎管腔容积,解除脊髓压迫.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缺点很多,如手术减压不充分,再加上瘢痕粘连等因素,常导致手术失败;如充分减压,需切除大部分的小关节,术后8个月~2年内常继发颈椎后凸畸形,所以,目前大多数学者已弃置不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者Hirabayashi等设计了一种可以替代颈后路椎板切除术的手术方法,称为后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open-door laminoplasty),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及三个节段以上的颈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8.
颈椎后路手术中双侧椎间孔切开预防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双侧C4,5节段椎间孔切开对颈椎后路手术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作用。方法2003-2007年,共75例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41例(A组),全椎板切除并C4,5双侧椎间孔切开34例(B组),分析A、B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乎均随访19个月,75例患者中有5例(6.67%)出现了C5神经根麻痹症状,A组患者4例(发生率为9.76%),B组1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概率(2.94%)远低于A组患者(P〈0.05)。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例(A组)肌力恢复至4级。结论C4,5节段双侧的椎间孔切开扩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颈椎内固定手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随着材料学、生物力学、外科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传统颈椎钢丝内固定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坚强内固定技术。虽然对其适应证仍然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颈椎外科医生倾向于使用坚强的内固定。 90年代以来,国内颈椎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给颈椎疾患的治疗带来许多益处,但其并发症尚未被足够地认识,本文就颈椎内固定手术的并发症作一综述。 一、椎动脉损伤 早在 1973年就有关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时椎动脉损伤的报告 [1]。 C1, 2跨关节螺钉、侧块螺钉和前路减压都有可能损伤椎动脉及根动脉。主要原因有椎动脉解剖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64例中23例(29例次)出现早期并发症(9种),发生率为35.94%.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对症处理的方法.结果 并发症为:肺部感染8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食管瘘1例;术后低血压4例;低钠血症6例;脑脊液漏2例;椎动脉损伤1例;尿路感染4例.其中3例患者同时并发肺部感染和低钠血症及尿路感染.除2例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外,其余发生并发症患者均康复.结论 颈椎创伤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较多,主要与伤情严重程度及术者操作水平、围手术期处理相关,严格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并发症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翻修颈椎前路内固定失效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颈椎后前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内固定失效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6~68岁,平均44.1岁。其中内固定下位螺钉松动6例,上位螺钉松动5例,钛网沉陷3例,上位螺钉断裂2例,下位螺钉断裂1例。通过影像学观察患者的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改良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17分评分法进行临床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翻修手术顺利完成。1例术前凝血功能欠佳患者术后血肿,出现神经症状,予急诊血肿清除,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后,神经症状基本恢复。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22.4±10.0)个月。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3.1±1.6、13.4±1.6、14.2±1.5,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翻修后保留或更换的内固定物位置良好,在术后10个月时显示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个月。结论:采用后前路联合减压内固定翻修颈前路内固定失效安全性高,减压彻底,能够稳定减压节段,维持颈椎曲度,重建三柱稳定,可用于颈椎前路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过程中,预防和处理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行前路手术治疗的47例颈椎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骨化厚度 >5 mm,椎管狭窄率 >50%)患者资料,其中15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缺损,男11例,女4例;年龄40~68岁,平均55.6岁。术前认真分析CT影像,行针对性的减压准备;术中应用直接切除、间接漂浮等技巧减少硬膜损伤,采用缝线修补、肌肉覆盖等方法处理硬膜缺损;术后给予卧床、引流等措施治疗CSFL。结果 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10例患者伤口愈合,术后未发生CSFL;5例患者确诊出现CSFL,其中4例经加压包扎、引流等治疗4~6 d后脑脊液漏出停止;1例形成脑脊液囊肿,经反复穿刺后3周内囊肿消失。所有患者伤口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椎管内及颅内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且无一例行二次修补或转流手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严重后纵韧带骨化过程中,术前分析CT片并行充分减压准备,术中避免硬膜损伤及有效修补缺损,术后给予卧床、引流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处理CSFL。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病因多为脊髓受压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后路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术式[1],该术式术后颈椎后凸畸形发生率较低,更好地保留了颈椎活动度,能获得较为确切的神经功能改善.近年来,部分后路颈椎手术术后患者发生颈椎不稳、颈椎屈伸功能受限或明显的轴性症状等并发症[2].上述症状与颈部肌肉萎...  相似文献   

14.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的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颈椎前路手术412例,男308例,女104例;年龄18~76岁,平均45.6±12.9岁。颈椎病258例,颈椎外伤138例,颈椎肿瘤8例,颈椎结核8例。412例患者,病史最短4小时,最长达20年,平均548d。全瘫58例(14.1%),不全瘫192例(46.6%),无瘫痪症状162例(39.3%)。麻醉包括三大类(5种)局麻(局部浸润35例、颈丛阻滞52例、局部浸润 颈丛阻滞6例、全麻318例、全麻 颈丛1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3例,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32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347例。结果共42例51例次出现早期并发症,并发症的例次发生率为12.37%。28例次(6.80%)同手术直接相关,喉上神经损伤5例次,喉返神经损伤4例次,颈部切口感染及血肿4例次,脊髓损害症状加重5例次,神经根损伤2例次,植骨块移位2例次,取骨区感染及血肿各1例次,钢板、螺钉松动2例次,螺钉位置不当1例次,食管瘘1例次;23例次(5.08%)同手术间接相关。结论降低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仅要熟悉颈椎前路临床解剖,提高手术技巧,还要做好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道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ang SB  Wang SL  Ma QJ  Liu DD  Zhang JF  Zhang X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19-132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道瘘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85~2003年诊治的13例因行颈前路手术出现食道瘘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手术后食道瘘的发生原因:(1)术中拉钩长时间压迫食道,致牵拉处食道缺血坏死6例;(2)颈椎内固定物松动脱落致损伤食道3例;(3)颈椎植骨块松动脱落,致食道损伤2例;(4)手术中器械直接损伤食道1例;(5)手术中颈椎内固定物将食道嵌入,致食道损伤1例。诊断:术后出现高热、咽部疼痛、伤口肿胀、进食时伤口内有食物残渣或液体流出等,即考虑食道瘘的发生。行食道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禁食、水,下胃管;拆除切口缝线,敞开切口引流,换药;待伤口炎症反应消退,行食道修补术。结论颈椎前路手术致食道瘘的发生原因较多,应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处理已经出现的食道瘘,总体来说,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属于罗尔斯顿菌属,是院内感染中比较少见的一种机会致病菌[1].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主要生存于不同种类的水资源之中[2],其引起的感染常常较为严重.医院注水瓶中分离出的条件致病菌中,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最多[3].近年,关于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报道[4-6]较为常见,但解甘露醇罗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例单节段颈椎OPLL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2组,前路手术(A组)10例,行前路骨化节段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切除,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手术(B组)14例,行后路减压,以骨化节段椎板为中心,切除3节段全椎板,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及脊髓功能下降各1例;B组术后并发C5神经综合征及切口脂肪液化各1例。结论单节段颈椎OPLL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的近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后路手术风险相对较小,前路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术后视力丧失(PVL)是一种极为罕见但常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并发症.PVL最早由Slocum等[1]于1948年提出,主要表现为术后视力、视野的丧失.据国外文献[2]报道,在非眼科手术中,PVL的发生率仅为0.0008% ~ 0.0030%,但在脊柱手术中达0.2%.然而,许多脊柱外科医师对这一并发症仍较...  相似文献   

19.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诊疗策略。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2316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发生的中远期食管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食管中远期并发症包括术后2周以上发生的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食管皮下瘘、食管憩室、食管胸膜瘘及食管狭窄等。结果 共4例患者发生中远期食管并发症,发生率为0.17%(4/2316),其中食管穿孔发生率为0.09%(2例)。病例1为31岁男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5)术后7年发现食管憩室合并食管穿孔。手术取出内固定,清创后切除憩室,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2为46岁男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5)术后3年发现食管憩室。手术取出内固定,切除食管憩室,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3为58岁女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6)术后5年出现食管憩室。手术取出内固定,切除食管憩室,胸锁乳突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4为56岁女性患者,钛网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6)术后3年出现食管穿孔。手术取出内固定,清创后胸锁乳突肌肌瓣修补食管。4例患者术后食管并发症均获得成功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X线片、消化道造影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2348例颈椎疾患患者资料,其中5例发生食管瘘,男3例,女2例;年龄14~48岁,平均34岁;颈椎外伤3例,颈椎病1例,颈椎结核1例。1例患者术中发现食管瘘,给予修补;另4例均为术后发现,行清创探查引流术,其中1例探查时发现食管瘘口遂给予修补,1例仅行清创探查术,1例清创探查术后二期行内固定取出术,1例清创探查术后二期行内固定取出及肌瓣填塞术。给予禁食、营养支持、伤口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定期吞服亚甲蓝,观察漏口情况。结果 经过9~61周治疗,所有患者食管瘘口愈合,恢复进食。随访6~48个月,无一例发生食管瘘复发、颈椎失稳及迟发感染;吞咽功能均良好;患者原有颈部疾患治疗效果均满意,颈椎外伤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颈椎病患者JOA评分由术前9分提高至术后15分。结论 采用食管瘘口修补、肌瓣填塞以及引流手术,并严格禁食禁水、营养支持,必要时取出内固定物,多数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患者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术中仔细轻柔操作是预防食管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