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外免烧粉煤灰陶粒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免烧粉煤灰陶粒的特点、生产过程、商品化以及经济效益等。  相似文献   

2.
免烧粉煤灰陶粒及其砌块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乃谦 《粉煤灰》2000,12(3):31-33
1 免烧粉煤灰陶粒的研制免烧粉煤灰陶粒国内早已研制和生产应用。有的将粉煤灰与石灰、石膏配合,经轮碾、拌和、挤出成型,得到陶粒坯体,再经蒸养得到免烧粉煤灰陶粒。有的将粉煤灰与水泥、石灰配合,经成球、养护而得到免烧粉煤灰陶粒。免烧粉煤灰陶粒节省能源、工艺简单、成本低、投资少;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协调性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这种陶粒的主要问题是堆积密度偏高,一般为800~850kg/m3。而烧结粉煤灰陶粒的堆积密度为800kg/m3左右,降低非烧结粉煤灰陶粒的堆积密度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先后探索了用泡沫…  相似文献   

3.
以粉煤灰为原料,辅掺硅灰制备了碱激发免烧陶粒。采用筒压强度试验、吸水率试验、含泥量试验、磨破率试验、耐腐蚀试验、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硅灰掺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 d、7 d、14 d龄期时,随着硅灰掺量增加,粉煤灰陶粒的筒压强度呈逐渐增加趋势,磨破率与吸水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耐腐蚀性能也得到提高。当硅灰掺量为15%和20%(质量分数)时,龄期为14 d时,陶粒的筒压强度分别达到19.43 MPa和20.37 MPa。由微观分析知,适量的硅灰掺量可以提高粉煤灰的水化程度,增加陶粒结构密实性,但当掺量达到15%~20%时,水化程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制免烧陶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法,结合单因素分析,研究了激发剂、外加剂和水固比等因素和工艺条件对免烧陶粒筒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氧化钙为激发剂,二水石膏为外加剂,通过细磨和蒸养,能有效提高陶粒强度,制备出高粉煤灰掺量的免烧陶粒.实验还表明,影响粉煤灰免烧陶粒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粉煤灰的细度、激发剂掺量、养护方式、蒸养温度和养护时间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粘土陶粒,其后,页岩陶粒、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大颗粒膨胀珍珠岩轻集料和超轻陶粒等人造轻集料相继出现。这些材料或多或少存在能耗高强度低等缺点。为此,我们研制开发了以轻骨料为核,以粉煤灰为壳的壳—核结构免烧轻质陶粒。这种陶粒...  相似文献   

6.
介绍用粉煤灰生产免烧免蒸粉煤灰陶粒的研究情况。用HAS土壤固化剂及少量外加剂与粉煤灰制成的陶粒,采用自然养护或低热蒸汽养护,产品性能可达到国标GB3838-81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粉煤灰堆存量逐年增加,其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以粉煤灰(FA)为主要原料,硅灰(SF)为增强剂和外加硅源采用高温蒸养法制备免烧粉煤灰基沸石化陶粒(FACZ),从而实现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采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表征了各阶段样品的孔结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官能团特征,并探究了碱浓度、SF质量分数、温度、蒸养时间对FACZ的影响,以及pH值、Ni2+浓度、时间、FACZ投加量、温度对FACZ去除Ni2+的影响。XRD、SEM、FTIR均表明FACZ中合成了结晶度良好的方沸石,优化后的工艺为8 mol/L NaOH、15%SF、190℃蒸养48 h;优化后的FACZ的比表面积可达14.4 m2/g,强度可达27.25 MPa。在最佳条件下,FACZ对Ni2+去除效率可达99.9%,最大去除量为31.934 mg/g;去除机理为硅羟基和沸石离子交换联合作用,且离子交换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张瑾  王静 《广东化工》2013,40(4):19-20
泡沫混凝土独特的结构特性赋予其有你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使用功能,是理想的有机材料替代品,成为有机保温到无机保温的重大转折。研究利用废料粉煤灰在免烧免蒸的条件下制备具有实用价值的泡沫混凝土,通过选择合适的粘结剂和造孔剂、设计合适的配方、优化制备工艺控制粉煤灰基多孔材料的气孔率和抗弯强度,解决了高温烧结和蒸压造价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扩大,盾构渣土中的重金属离子浸出会造成水体污染。以盾构渣土为主要原材料,在室温下成功制得了不开裂且有一定强度的免蒸免烧陶粒。将该陶粒和纯土样进行重金属离子浸出实验,发现陶粒中5种重金属(Zn、Cu、Pb、Hg、Cd)离子最大浸出量约为纯土样的50.0%。该方法制备的盾构渣土基陶粒较好的固化了重金属离子,可有效保障城市水质免受盾构渣土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顾婷  黄新  荆肇乾  王丽娜 《河北化工》2010,33(12):12-14
研究了一定量的粉煤灰基质滤料对溶液中可溶性Cu^2+的静态吸附性能,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溶液体积对粉煤灰基质滤料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粉煤灰基质滤料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温度约为85℃时,去除率达到91.43%。另外,随着Cu^2+初始浓度的增大,滤料对Cu^2+的吸附量增加,但吸附去除率下降;而当Cu^2+的溶液体积增大时,滤料对Cu^2+的单位吸附量减少,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李亮 《硅酸盐通报》2017,36(5):1577-1581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粉煤灰主要用于混凝土添加剂,附加值较低.为了提高粉煤灰的利用价值,本研究利用粉煤灰制备轻质高强陶粒.在1100 ℃煅烧时,粉煤灰陶粒烧结出现新物相钙长石,在1200 ℃煅烧时,石英相溶解到烧结物相中,粉煤灰陶粒烧结出现新物相普通辉石,煅烧温度控制在1100~1200 ℃范围较适宜.煅烧温度增加到1200 ℃时,筒压强度达到6.3 MPa左右,体积密度达到1.6 g/cm3左右.当P值较低时,粉煤灰陶粒的烧成温度降低,陶粒容易烧胀,当P值超过10时,粉煤灰陶粒的烧成温度过高,粉煤灰陶粒不易发生膨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颗粒状粉煤灰基质滤料对于水体中的可溶性Cu2+的吸附性能,主要探讨了滤料的投加量、吸附时间、操作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初始浓度为10 mg/L的含铜溶液中,当滤料投加量为800 g/L,振荡速率为110 r/min,经过25 min后,吸附率可达91.53%。温度升高有利于Cu2+去除率的提高和单位吸附量增加,但超过65℃后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曾天敏  杨桓 《粉煤灰》2007,19(3):28-30,32
利用哈密某电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根据硅酸盐物理化学原理选择与该粉煤灰适应的各种物相成分,满足SiO2.Al2O3-CaO-Fe2O3等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形成共熔物,达到利用该电厂粉煤灰烧制粉煤灰陶粒目的的研究,找出烧制粉煤灰陶粒的参数(烧成温度、烧成时间、温度带),各项性能技术指标满足GB2838.81要求的粉煤灰陶粒.并进行中试生产,配制轻质陶粒混凝土,为今后新疆地区粉煤灰陶粒的生产及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磁性粉煤灰填料应用于MBBR反应器中进行挂膜试验。研究表明:磁性粉煤灰陶粒用作生物填料在污水的挂膜性能及主要污染物去除功能上均优于非磁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磁性载体在第9 d即开始挂膜,而非磁性载体则需11 d,磁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对COD、NH_3-N的去除率比非载体生物膜反应器高出5%~10%左右。表明填料表面的弱磁场可以提高微生物活性,从而缩短挂膜周期,提高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谈粉煤灰陶粒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内外粉煤灰陶粒生产应用现状 ,指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锦州电厂粉煤灰掺加粘结剂、复合添加剂 ,试制出堆积密度 5 0 0~ 80 0级陶粒 ,其它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1743、1、2— 1998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改性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掺杂膨润土、石灰石及水泥,经造粒、烘干、焙烧等工艺制得陶粒。利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测定仪等方法对其表征。考察了陶粒对S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质量比为改性粉煤灰∶膨润土∶石灰石∶水泥=10∶1∶1∶0.4,在500℃下烧制10 min得到3~4 mm的陶粒,陶粒比表面积为32.8 m2·g-1,陶粒表面粗糙,内部多孔。该陶粒对SO2最大吸附容量为30.939.5 mg·g-1。  相似文献   

19.
大比表面积粉煤灰陶粒滤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研究了不同掺配比的粉煤灰陶粒滤料的性能,其中粉煤灰、粘土和添加剂掺配比为70:27:3的滤料性能最好,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冲刷损失也较小。然后进一步研究了两种改进剂M1和M2对于滤料表面粘结性的改进作用,粘结改进剂M1可有效降低冲刷损失,改进滤料的粘结性,其最佳浓度为20%;粘结改进剂M2不能改进滤料的粘结性。  相似文献   

20.
以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脱水污泥和粉煤灰、粘土为原料,研究以适宜的配比混合高温烧结制备陶粒以及其对Ni~(2+)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陶粒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Ni~(2+)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40 min,相应的最大吸附量为0.001 64 mg/g;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ΔG~θ0,反应是非自发的过程;ΔH~θ0,反应是放热反应;ΔS~θ0,Ni2+在陶粒上的吸附是熵减小过程,符合吸附交换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