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2 450 MHz、560 W的微波条件下,分别对沙棘籽、沙棘果肉和沙棘全果进行0~5 min预处理,研究微波不同时间对溶剂法所提沙棘籽油、沙棘果油及沙棘全果油的得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能提高沙棘籽油、沙棘果油和沙棘全果油的得率,最高增加比例分别为9.49%、28.35%、18.21%;随着微波时间的延长,沙棘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沙棘果油和沙棘全果油则相反;3种油中植物甾醇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沙棘籽油总酚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沙棘果油和沙棘全果油则呈上升趋势;微波也会导致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升高,而微波预处理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大。由此可见,合适的微波预处理时间能同时提高沙棘籽油、沙棘果油和沙棘全果油得率及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与羟自由基(·OH)法评价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含棕榈油酸(35.945%)、棕榈酸(34.108%)、油酸(18.357%)和亚油酸(6.19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501%;沙棘籽油主要含亚油酸(38.958%)、亚麻酸(29.327%)、油酸(20.859%)和棕榈酸(7.6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965%;沙棘果油、沙棘籽油和BHT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25.68、17.29μg/mL和27.61μg/mL;清除·OH的IC50分别为29.32、25.48μg/mL和33.60μg/mL;表明沙棘籽油与沙棘果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沙棘果油。  相似文献   

3.
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脂肪酸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海波  秦榕 《食品科学》2008,29(5):378-38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各成分的含量,并对两种油脂的主要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碱催化法甲酯化,用INNOWAX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共分离出54个峰,总离子流图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质谱鉴定 了主要的35种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99.6%.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中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差异.二者的饱和脂肪酸相差近2.5倍,分别为32.54 %和13.10%,不饱和脂肪酸之和分别高达66.92 %和86.5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53.71%和26.05%,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13.21%和 60.47%.结果表明,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度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根据沙棘籽和紫苏籽原料特性,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分别提取沙棘籽油和紫苏籽油,然后进行复配,制备沙棘紫苏油软胶囊保健食品,并进行功能试验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沙棘紫苏油软胶囊具有降血脂功效。  相似文献   

5.
比较3种沙棘油的脂肪酸组成、总酚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根据国标测定3种沙棘油的理化性质,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3种沙棘油的主要脂肪酸及相对百分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总酚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3种沙棘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这5种脂肪酸,含量各不相同,3种沙棘油脂肪酸含量的区别主要在于亚油酸和亚麻酸,沙棘籽油含量约为64.52%、沙棘果油含量约为58.02%、沙棘全果油含量约为60.46%,其中以沙棘果油的亚油酸含量最高,以沙棘籽油的亚麻酸含量最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方面,三者没有显著差异;在还原力方面,沙棘籽油沙棘全果油沙棘果油;在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中,沙棘果油的效果略好于其他两者。  相似文献   

6.
张志刚 《中国油脂》2021,46(10):88-91
沙棘籽油含有丰富的黄酮、维生素E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效,但其潜在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探究沙棘籽油中塑化剂和苯并芘的来源和脱除方法,对植物油中塑化剂和苯并芘的污染来源以及脱除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沙棘籽油中塑化剂和苯并芘的控制措施。鉴于目前市售沙棘籽油大多未进行常规植物油精炼的“五脱”工艺处理,可以将溶剂法和吸附法结合使用,对沙棘籽和沙棘籽油分别进行处理,以得到塑化剂和苯并芘含量合格的沙棘籽油产品。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沙棘籽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沙棘果籽为原材料,制备沙棘籽蛋白酶解物,测定其还原能力、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以及羟基自由基引起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测定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沙棘籽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对光照核黄素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活性和羟基自由基引起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沙棘籽蛋白酶解物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8.
杨旭升 《中国油脂》2020,45(12):44-48
以中国沙棘果、中亚沙棘果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沙棘果油,对沙棘果油的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沙棘果油建立分类模型,并确定其差异组分。结果表明:中亚沙棘果的含油量高于中国沙棘果;中国沙棘果油和中亚沙棘果油中的总酚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酸价和色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沙棘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主,中亚沙棘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沙棘果油中含量最高的植物甾醇是β-谷甾醇。研究表明,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够直观地区分中国沙棘和中亚沙棘,可为沙棘分类、质量控制和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永凯 《食品科技》2012,(10):158-161
目的:通过对沙棘籽油脂肪酸的分析,建立沙棘籽油的指纹图谱,为其鉴别伪劣提供参考,并对沙棘籽油的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测定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国家药典2004A"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地区的沙棘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共筛选出9个共有峰,通过分析建立了标准的沙棘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大果沙棘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沙棘油的含量及油中元素含量。方法 以5个大果沙棘品种为原料, 溶剂法提取沙棘果实和种籽的油, 对比不同提取部位沙棘油含量,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不同品种沙棘油中的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果油含量大于籽油, 其中深秋红果油含量最高, 平均值达30.69%, 向阳籽油含量最高, 平均值达15.52%, 除乌兰沙林外, 其他4个品种大果沙棘总含油量均在43%~45%之间, 属同一水平; 沙棘油中富含人体所需的K、Na、Ca、Mg、Zn、Fe、Mn和Cu元素, 未检出Pb、Cd、Ni污染元素, 不同品种沙棘油中各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但籽油各元素含量均高于果油。结论 本地区沙棘油中富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 且Ca元素含量高, 污染元素含量低, 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植物油脂, 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谭志超  张连富 《食品与机械》2018,34(7):148-150,163
沙棘原花青素软胶囊(沙棘籽提取物、沙棘油、紫苏籽油组方)按人群推荐摄入量(人均3g/d)确定摄入剂量为0.05g/kg·BW(成人体重均值以60kg计),并按照人群推荐日摄入量的10,20,30倍设置低、中、高3个剂量组(即0.5,1.0,1.5g/kg·BW),连续灌胃SPF级昆明种小鼠30d后,以50%乙醇建立雄性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16h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各剂量组间小鼠体重增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模型成立的情况下,高剂量组小鼠肝匀浆中MDA和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还原性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显示,高剂量组能显著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P0.05)。说明沙棘原花青素软胶囊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常明 《中国油脂》2020,45(11):133-137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采用前期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了沙棘籽油微胶囊。对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基础指标、粒径分布、微观形态、脂质伴随物含量以及加速储藏条件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品质。另外,将沙棘籽油微胶囊应用到咀嚼片产品中,并对咀嚼片产品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沙棘籽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3.43%,溶解度为92.22%,休止角为36.34°,表面油含量为1.32%,包埋率为97.32%。沙棘籽油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结构完整,无破裂或孔洞现象。沙棘籽油微胶囊化后脂质伴随物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加速储藏30 d沙棘籽油微胶囊脂肪酸组成变化较小。制得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咀嚼片的色泽、组织状态、质地等良好,口感适中。  相似文献   

13.
沙棘果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果实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现代多项研究显示,沙棘果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功能,在保健食品、医药治疗、美容护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该文对沙棘果实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研究作总结和归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侯兴琳  张同军  兰莹 《中国油脂》2022,47(11):30-37
为了开发降血脂食品,以沙棘籽油、亚麻籽油为主要原料,并以天然维生素E、明胶、纯净水、甘油等为辅料制成沙棘亚麻籽油软胶囊,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对沙棘亚麻籽油软胶囊的降血脂功能进行评价,再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对其毒理性进行评价,并选择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连续服用沙棘亚麻籽油软胶囊45 d后测定相应指标,评价其对人体的降血脂功能和安全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组(0.667 g/kg)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分别平均下降了15.6%、22.3%、29.0%,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毒理学实验结果显示沙棘亚麻籽油软胶囊安全无毒性;受试者试食后血脂下降总有效率为78.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试食期间受试者所有体征均正常。因此,沙棘亚麻籽油软胶囊具有显著降血脂功能,并且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开展沙棘油真实性鉴别技术研究。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对沙棘油及其对照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和大豆油)进行有效区分;根据离子丰度和质量数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得到不同种类食用油的14 种特征标识化合物,包括有机酸、醇类等,其中沙棘油有6 种,葵花籽油有3 种,菜籽油有4 种,大豆油有1 种。结果表明,基于U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可以用于沙棘油及其对照油的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沙棘中的黄酮、多酚、多糖、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成分及其抗炎、抗癌、调节免疫、抗衰老、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沙棘产品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可将沙棘开发成具有保健作用的果汁、果酒、沙棘油、酵素和酸奶等功能性产品,提高沙棘中各种活性成分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 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g/mL)、提取温度55 ℃、超声辅助提取30 min、索氏提取回流时间6 h,沙棘果油提取率为28.14%,其中共检测出24 种脂肪酸,其中主要包括棕榈油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5.56%和59.37%。因此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法提取沙棘果油,可以为医药和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和丰富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8.
研究建立了微胶囊沙棘油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微胶囊沙棘油粉末产品的过氧化值为12.9meq/kg,比原料沙棘油的过氧化值上升了0.6meq/kg;同时考察了200d内产品过氧化值的变化。在200d内,沙棘油微胶囊粉末产品的过氧化值仅上升了2.9meq/kg,而同等保藏条件下,原料沙棘油过氧化值最高值已经超过55meq/kg,已完全氧化、酸化,说明了壁材成膜性良好,可以延长沙棘油产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9.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落叶灌木,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沙棘叶及种子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属于优质植物蛋白资源。沙棘蛋白或沙棘原料经过酶解、电解、酸碱催化等一系列操作后可得到肽。文章归纳整理了已有文献与资料,对沙棘蛋白与多肽不同提取方法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分析了其蛋白和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内容,介绍其具有的降血糖、抗氧化、醒酒抗炎等活性。总结发现沙棘蛋白和多肽虽然具有多种活性,但是复合法制备蛋白和多肽的应用较少,结构和活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应从以上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促进沙棘蛋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