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贵祥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43-45转46
唐宋时期,斗栱昂在建筑中的各种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一时期木构建筑的特征都以其雄奇硕大的斗栱昂部分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故此,研究这一时期木构建筑中的铺作,尤其是外檐铺作;重点研究铺作中各部件;铺作的基本作用;足材高与铺作高的相关关系;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栱昂体系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贵祥 《古建园林技术》1987,(15):39-42转43
唐宋时期,斗栱昂在建筑中的各种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一时期木构建筑的特征都以其雄奇硕大的斗栱昂部分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故此,研究这一时期木构建筑中的铺作,尤其是外檐铺作;重点研究铺作中各部件;铺作的基本作用;足材高与铺作高的相关关系;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栱昂体系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唐宋建筑外檐铺作的几点初步探讨(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演变最为迅烈者,当推檐下的斗棋昂部分,或称铺作部分。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史,几乎就是由斗棋昂的萌生、发展、成熟构成中国古代建筑史演变的主线。唐宋时期,中国建筑中的斗栱昂部分已经趋于成熟,斗棋昂在建筑中的各种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人们常以"斗栱雄大,出檐深远"来形容这一时期木构建筑的特征。这一  相似文献   

4.
斗栱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是中国建筑的符号。斗栱的演变特征可以看作是古代木构架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考古发现有大量的汉代明器,其中为数可观的建筑明器都表现有建筑斗栱,样式繁多,用途广泛。本文主要从汉代建筑明器论述斗棋的形制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斜栱发微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独有构件。随着中国历代建筑的发展,斗栱门类日益繁多,并存在着地区差异。对某一地区的建筑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斗栱中的斜栱。通过对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古建筑考察,对斜栱的类型与起源,斜栱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周淼 《建筑遗产》2021,(2):50-58
唐宋时期,外檐补间斗栱出现并形成定制,引发了外檐斗栱形制的一系列调整,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建筑的立面构图形式.文章以晋中地区保存的五代宋金时期木构建筑为样本,展开对地方建筑外檐斗栱配置方式演变历程的研究,着重讨论结构形式与补间斗栱样式的匹配关系、外檐斗栱形制趋同、外檐斗栱假昂的出现与演变、斗栱配置的视觉考量等问题.文章认为,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地方建筑中补间斗栱逐渐成为必备的构造,但是,补间斗栱的出现并不是结构进化的产物,而是地方结构体系吸收外来流行形制样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斗栱(二)     
斗栱是中国式建筑所特有的形制,其功能在承托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地先传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凡是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大都带有斗栱。本文介绍了斗栱的构造、斗栱各层构件名称(以五踩斗栱单翘单昂为例)和斗栱操作(以五踩斗栱单翘单昂为例)。  相似文献   

8.
斗栱(一)     
斗栱是中国式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其功能是承托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地先传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凡是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大都带有斗栱。本文介绍了斗拱的构造、斗栱各层构件名称(以五踩斗栱单翘单昂为例)和斗栱操作(以五踩斗栱单翘单昂为例)。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斗栱的地位相当于西方柱式的地位。从唐代到清代,斗栱的发展经历了由成熟到僵化的阶段。它的形态由简到繁,从不可或缺的结构构件,发展成了繁琐、复杂的装饰构件。现存最古老的古建筑是唐代的南禅寺大殿,文章以现存的实例和《营造法式》为依据,探讨斗栱从鼎盛时期走向没落的发展过程,旨在研究斗栱的演变过程,以及斗栱文化在现代建筑文化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铺作层布置对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b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建筑木结构中斗栱形制及补间铺作斗栱的布置有清晰的历史演变规律。为研究斗栱的尺度从大到小、补间铺作的斗栱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对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饶益寺大佛殿和保国寺祥符殿的铺作层布置为参照,设计出4种不同铺作层布置的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铺作层布置的模型在不同地震激励作用下柱脚、普拍枋顶面、斗栱顶面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脚、普拍枋顶面、斗栱顶面的加速度依次减小。当斗栱的尺度减小后,铺作层对地震动加速度的衰减作用降低,侧向变形能力也减小。当斗栱的尺度不变,布置数量越多、布置越规整,铺作层对地震动加速度的衰减作用越强,柱架层及铺作层的侧向变形也减小。在强震作用下,斗栱的尺度减小后,额枋榫头及馒头榫处的应力虽均有增大,但馒头榫处的应力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湖北的牌坊     
李德喜 《华中建筑》2007,25(1):180-184
牌坊又名牌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它源于中国先秦时代的衡门及华表柱.该文通过对牌坊牌楼形制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的研究,结合湖北现存的牌坊实例,对其形制与构造、功能与性质、装饰与技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章海斌 《华中建筑》2001,19(2):60-61
设计是一种迷人的事业,同时又极富挑战性,该文就如何科学地把握设计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设计过程可分为分解提纯和组织复合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3.
李曼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163-165
歌唱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它与狭义上的表演艺术既有共通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分离。肢体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口、手、眼、身、步等环节做起,做到演与唱的完美协调融合,以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樟  邱建 《城市建筑》2007,(5):26-28
缝与槽是线性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表现方式,本文从线性艺术效果、虚实与光影、功能与建造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使人们深入理解线性艺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奕迅 《重庆建筑》2014,(11):20-22
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造型与空间是建筑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该文通过对建筑和诗歌的研究比较,探寻路易斯·康的诗学空间。  相似文献   

16.
蒋荣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3):158-164
在归纳通识教育理念基本内涵以及国内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思政课与通识课程有必要整体规划。文章认为,高校思政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板块,借鉴通识教育理念,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组织进行改革,是时代使然。  相似文献   

17.
章明  张姿 《时代建筑》2012,(1):98-103
嘉定司法中心的实践进程反映了新城建设背景下司法建筑实践的策略与思考,它的突破不仅针对中国当代司法建筑的固有模式及其产生的文化价值认同体系,也寄期望于对日后的新城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recent flooding in the North–East of Scotland has highlighted issues around climate change due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duration, severity and volume of precipitation events. The Planning (PA) and Flood Authorities (FA) often do not have the capacity or resources to review and check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SUD schemes nor the calculations submitted by developer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dependent Hydrology Audit (IHA) service aimed at auditing and reviewing ‘in principle’ planning applications from the aspect of flooding risk to the wider community the development is located within. The output of this service is to establish a mor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surface water impact from developments through the use of adequate green/blue infrastructure, provide a greater assurance to the communities at risk of flooding, and help the PA and FA meet their statutory obligation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planning.  相似文献   

19.
孙磊  惠翔善 《城市建筑》2014,(8):302-3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测绘遥感技术发展起来,并且被越来越多从事测绘工作人员所接受,在现代测绘工作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对当前的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完善测绘遥感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云峰  沈实现 《山西建筑》2005,31(23):19-20
对我国目前城郊村镇的特点进行优劣分析,提出城郊村镇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指导原则与实施手段,并以北京城郊的南宫村为例,介绍该村生态优先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各种措施和成就,总结指出城郊村镇的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