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然色素常被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化工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枸杞色素是天然食用色素主要的一种,它资源丰富,来源广泛,营养价值高,因此从枸杞里面提取色素并进行开发研究是近年的热点。本文主要对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分类、特点、性质、提取、纯化技术、稳定性、抗氧化性和枸杞色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为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紫色甘薯色素是从紫色甘薯块根中浸提出来的一种天然食用花青素类色素。在块根内,紫色甘薯色素的分布通常为外层的含量高于内层,其生物合成主要决定于甘薯的基因型,而栽培条件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该色素主要采用酸性溶剂法直接提取,其主要成分为被咖啡酸、阿魏酸或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酸酰化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等花色苷。紫色甘薯色素的光和热稳定性较好,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改善肝机能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天然色素的生理功能,对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类、黄酮类、花色苷类等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及保健功能和天然食用色素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冻结-融解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提取法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安全稳定的天然食用色素,采用不同溶剂提取红檵木植株上3种不同颜色叶片中的色素,分析其理化性质,并对其中所含的多种色素成分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叶片中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多,宜以水作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提取和应用;绿色叶片中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多,宜以丙酮作为溶剂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提取。  相似文献   

5.
山楂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红色素,其色素还具有药理功能,故可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加以开发利用,本文采用柱层析法山楂色素提取工艺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08-110
[目的]寻求提取黑花生衣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黑花生衣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水浴浸提的方法,对黑花生衣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温度和微波时间4因素对黑花生衣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为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黑花生皮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黑花生衣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时间乙醇浓度。黑花生皮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1∶50,提取功率350 W,微波时间3 min,而后在65℃下水浴浸提1 h,测得在523 nm下其吸光度为0.516。[结论]该研究为开发一种新型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天然色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龙眼核棕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寻找和开发更多的天然食用色素,以龙眼核为原料提取棕色素,研究了几种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的影响,并对色素的耐热性、耐光性、耐氧化性、耐还原性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中色素易于提取,收率20%,色素的λmax=260nm,水溶性好,对光、热的耐受性强,当pH为1-8时,色素稳定性好,色素对还原剂Na2SO3的耐受能力较差,对氧化剂H2O2的耐受能力强、蔗糖、食盐、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对色素无不良影响,维生素C对色素有增色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对生产法国玫瑰精油所产生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本研究采用真空浓缩,乙醇除杂等方法从该废水提取玫瑰红色素,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废水中提取的玫瑰红色素色泽鲜艳,与玫瑰鲜花所提取的色素组成基本相同;该色素对光、热、酸、某些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和氧化剂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色素,同时为玫瑰油加工中产生的废水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稠李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为稠李色素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超声波技术为辅助,采用浸提法提取稠李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试验表明,稠李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80℃,固液比1∶15 g/m L,浸提时间80 min;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对稠李色素的稳定性基本无影响,p H、高温对稠李色素的稳定性有影响。[结论]稠李色素提取工艺简单,稳定性较好,作为天然食用色素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水蜡果实天然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玲  王新  张英  高艳萍  杨艳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33-16534
[目的]探索水蜡果实天然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水蜡果实为原料,通过色素提取条件的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与液料比等因素对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从水蜡果实中提取天然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超声辅助对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水蜡果实天然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24 nm;该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40%乙醇为提取液,提取温度为60 ℃,提取时间为1.5 h,液料比为35∶1。天然红色素的提取率并不随着超声辅助提取时间的改变而有明显变化,说明超声辅助提取对色素提取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水蜡果实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的试剂提取酸浆的天然色素,并且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丙酮中提取效果最好,其最大吸收峰在420nm处,pH值对色素的影响不明显。在不同食品添加剂条件下稳定性良好。色素在不同温度下稳定性良好,太阳光照对色素有减色作用。低浓度维生素C和Na2SO3对色素有明显的降解作用。金属离子Na 、Ca2 、Mg2 、Zn2 、K 、Mn2 对色素无不良影响,而Fe3 、Al3 、Cu2 对色素则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提取桔皮色素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桔皮中有效提取桔皮色素的方法,提取率为13.8%,讨论了温度、pH、光,热以及溶剂对色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无辣味辣红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干红辣椒果皮经浓度15%的NaOH溶液浸泡48h后,用水漂洗至中性,经干燥、细碎,用体积分数95%乙醇在80℃下浸提2h,浓缩浸提液,即得到膏状、暗红色、无辣味的辣椒红色素。经检验,产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石榴皮中提取得到了一种鞣花酸类色素,并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测试了光、热、酸、碱、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呈酸性,在λm ax=365nm存在最大吸收,其颜色随着碱性的增大而加深,对热、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以及Na+、K+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从蒲公英花中提取的黄色素是一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天然色素。研究蒲公英花中黄色素的提取方法以及抗氧化活性的测定,为蒲公英花黄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容杰  吴琦  刘文龙  雷蕾  陈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0-12,18
[目的]为沙雷氏菌红色素的结构分析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一株产天然红色素沙雷氏菌培养物中提取红色素,通过薄层层析、质谱分析和光谱扫描对色素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温度、光照、pH值、金属离子、氧化剂及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所提取色素中主要含有分子量分别为393.5、324.0和754,0的3种成分;色素醇溶液在535和469nm处有特征吸收峰;色素对温度和pH值3—11较稳定,对光照较敏感;Mg^2+和Mn^2+对色素具有保护作用,K^+对色素持续增色,其他多种金属离子对色素具有破坏作用;色素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良好。[结论]沙雷氏菌所产红色素被初步判定为灵菌红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紫山药皮中色素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山药皮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提取色素,以吸光度为指标,对影响色素提取的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色素的最佳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8,提取剂浓度为30%。  相似文献   

18.
以圆锥八仙花(Hydraangea paniculata Sieb.)新鲜粉红花瓣为原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圆锥八仙花红色素最佳浸提条件,即:使用pH值为2的60%乙醇溶液,以料液比为1 g:20 mL,在80℃下提取6 h.该红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及一定的耐光性,不耐氧化还原剂,Cu2+、Fe...  相似文献   

19.
橘皮脂溶性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5%的乙醇为提取剂,用索氏提取器从干橘皮中提取脂溶性黄色素,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橘皮脂溶性黄色素对自然光、温度、酸、碱、NaC l、糖类、还原剂稳定;Zn2+对色素有增色作用;氧化剂对色素有明显的褪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试验L9(33)对山丹花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是50℃,时间1h,乙醇浓度99.7%,其中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浓度、时间、温度。山丹花色素受柠檬酸、醋酸、抗坏血酸、一价金属离子的影响不大;在pH5或70℃以下长时间加热对其影响也很小,但日光照射、碱性环境、氧化剂、高价金属离子对山丹花色素色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