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TBP为萃取剂, 用新型的柱状萃取装置对水相中加入与Au(I)等摩尔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低浓度氰化金溶液进行了萃取研究, 考察了水相中添加CTAB、有机相TBP的体积、盐析剂NaCl浓度等对TBP萃取Au(I) 性能的影响以及载金有机相中金的反萃取. 结果表明: 在水相中添加CTAB后, TBP对低浓度金的萃取性能大幅度提高; 50.L含金浓度约为10.mg/L的氰化金溶液经3级萃取试验后, 金的萃取率大于95%, 萃余相浓度小于0.5×10-6. 用硫氰化钾对含金浓度约为3.g/L的载金有机相进行了反萃取研究, 当KSCN浓度大于3.mol/L时, 对金的反萃率大于93%.  相似文献   

2.
铜阳极泥的盐酸-氯气氧化性浸出会导致大量杂质元素如Fe、Cu、Pd、Se等的溶解。以TBP作为萃取剂,采用标准的溶剂萃取实验方法,等体积有机相和水相来萃取分离Au、Pd、Pt、Fe、Cu和Se等元素,研究TPB浓度、HCl和氯离子浓度对杂质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相中TBP浓度为0.25 mol/L、水相中HCl浓度为2.5 mol/L的条件下,可以得到高的金萃取率。同时,其他杂质元素的萃取可以忽略不计。对负载有机相采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可以去除部分杂质元素。采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反萃,反萃液中不含任何杂质元素。在反萃液中加入硫酸,反应产生的SO_2气体可还原金离子。  相似文献   

3.
添加表面活性剂后,碱性氰化液中的金被高效萃取,水分子在萃合物结构中提供氢键。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的体系具有很好的萃金效率,用~(198)Au示踪活化、微库仑水分测定(卡尔-费休法)和红外光谱法对该体系进行了分析,并用线性拟合的方式研究有机相中水和金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萃合物中水浓度与金浓度线性相关,摩尔比约为4;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相中的金、氰根和水的含量有固定比例,萃合物具有稳定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4.
用硫氰酸钾从季铵盐载金有机相中反萃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应用硫氰权钾从CTAB-30%TBP(或30%正辛醇)-磺化煤油萃Au(Ⅰ)体系载金有机相的反萃取,以及反萃后的有机相的重复利用等,研究结果表明,应用3mol/LKSCN能够将载金有机相中(浓度为3g/LAu)90%左右的Au反萃入水相,3级反萃率接近100%,有机相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对1g/LAu溶液的萃取率基本无变化,反萃入水相中的Au可能用NaBH4还原回收。  相似文献   

5.
CTAB-TBP体系载金有机相中金(Ⅰ)的转化还原反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先转化后还原的方法对CTAB-30%TBP载金有机相进行了反萃取研究,并以198Au作为示踪剂对有机相和水相中的Au(Ⅰ)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用浓度为5.90 mol/L盐酸与载金有机相在带冷凝管的烧瓶中加热2 h后, 载金有机相中33%左右的Au(Ⅰ)沉淀为金片析出, 其余67%的Au(Ⅰ)可能以(AuCl2)- 或(Au(Cl)4)-的氯配离子形式存在, 被转化后的载金有机相可以用亚硫酸钠或草酸铵等直接还原, 总反萃率可接近于100%.  相似文献   

6.
用N235-TBP混合体系从硫酸盐溶液中协同萃取除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采用N235-TBP协同萃取体系从硫酸盐溶液中萃取除铁,考察了萃取体系、N235浓度和料液初始pH值对Fe(Ⅲ)萃取的影响以及相比(Vorg/Vaq)、H2SO4浓度和平衡pH值对Fe(Ⅲ)反萃的影响.结果表明:N235和TBP对硫酸盐溶液中的Fe(Ⅲ)具有协同萃取效应;加入TBP能有效地抑制载铁有机相的分层,提高Fe(Ⅲ)的反萃率;料液初始pH值及N235浓度对Fe(Ⅲ)的萃取率影响显著,萃铁曲线的最高点随着N235浓度的增大向低pH值方向移动;以含30%N235和10%TBP(体积分数)的有机相作萃取剂,在相比(Vorg/Vaq)为2:1的条件下,含铁12.73 g/L的合成料液经过3级错流萃取,萃余液中含铁低于0.15 g/L,铁的总萃取率接近99%;以0.4 mol/L的H2SO4为反萃剂,控制反萃液平衡pH小于0.8,铁的单级反萃率大于96%;含铁7.05 g/L的有机相在相比为1:1时,经过2级错流反萃,铁基本上被反萃完全,贫有机相不经处理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奇伟  余建民  陈景 《贵金属》2002,23(3):31-34
研究了碱性硼氢化钠(SBH)和酸性硫脲(Tu)从磷酸三丁酯(TBP)-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正十二烷载金(C12H26)有机相中反萃金,考察了平衡时间,pH值,反萃剂用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BH和Tu对Au均有较高反萃率,可顺利实现Au的反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用DBC,MSO及DBC-MSO作萃取剂的碱性氰化液中萃取Au(Ⅰ)的性能。考察丁萃取剂和助萃剂的浓度、相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Au(Ⅰ)萃取率的影响以及Na2S2O3反萃金的性能。实验表明,在采用某种助萃剂X助的作用下,DBC-MSO体系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协萃效应较高。在整个组成范围内,协萃系数R均大于1。助萃剂X助对DBC-MSO体系萃金的影响较大,但X助本身不萃金。DBC-MSO体系能快速萃取金,在1min内已基本达到萃取平衡。DBC-MSO协萃体系有望能成为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CTMAB萃取Au(CN2)2^—体系中盐析剂反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萃取剂-惰性稀释剂-Au(CN)2^-体系萃金过程中盐析效应的规律。结果表明盐析剂的加入反而降低了金的萃取率。这说明盐析剂的作用机制与萃合物在负载有机相中的存在状态及结构密切相关。盐析剂的加入降低了水相中水分子的活度,不利于生成有机相中以水分子为桥的CTMA^ .H2O.TBP缔合大阳离子萃合物。对传统的溶剂萃取盐析效应提出了一些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对使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HPB)作为萃取剂,在碱性氰化液中同时萃取富集钯、铂进行考察,对影响萃取富集效率的各种因素:稀释剂种类、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浓度、改性剂用量、相比、萃取时间、水相中Pd(II)和Pt(II)浓度及溶液的p 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浓度为0.05 mol/L,正辛醇含量为30%(体积分数),相比(O/A)为1:5的有机相,在p H=10.5碱性氰化液中,5 min内能将Pd(II)(70 mg/L)和Pt(II)(60 mg/L)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用NH_4SCN溶液反萃有机相中的Pd(II)和Pt(II),采用斜率法、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对萃取机理进行推测,该方法可运用于钯、铂浮选精矿氰化浸出液中Pd(II)和Pt(II)的萃取,富集倍数为15,回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