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nSAR测量的初步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在进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已有的研究表明, 高坝水库有可能诱发中强地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已成为测量地球表面变化极具潜力的技术.对欧洲遥感卫星ERS-1与ERS-2的SAR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只要时间跨度不太长,在有植被覆盖、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亦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干涉图像.结合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利用InSAR技术完全有希望识别三峡工程蓄水过程的地表变形.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采用了当今高精度GPS、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与精密水准测量,精密重力测量,精密激光测距和峒体连续形变监测等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结合,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该网络既可获取三峡库区特别是库首区区域形变场和区域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监测库区主要断层活动,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及研究服务,又可用于气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等,该监测网络于1997年底开始建设,2001年6月建成,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大气折射对InSAR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星载SAR重复轨道干涉利用不同时间观测的SAR影像数据形成干涉图,干涉相位中包含有成像几何、大气、地形以及地面形变等信息。为此,分析了干涉图中大气参数(气压、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干涉相位的影响,计算了参数变化对干涉相位、高程与形变误差的影响量,并以图形方式描述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差分雷达干涉测量的原理,说明了差分雷达干涉测量的几何条件,分析了雷达卫星的基线条件、图像的相关性和相位一致问题。介绍了利用这项技术在波恩地区进行的验证实验和兰德斯地震研究的结果。建议尽快开展对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青海玉树地震的InSAR数据同震形变场模拟与参数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这次地震(震中33.2°N 96.6°E,Ms=7.1)是由甘孜-玉树断层的强烈活动引起。甘孜-玉树断裂带大部分分布于青海-西藏高原,北西走向。该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共同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二者在甘孜附近成左阶错列分布。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和卫...  相似文献   

7.
阐述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中的 GPS监测网的设计思路 ,并介绍了该网的第一、二期观测情况及数据处理结果。认为该网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运行质量 ,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 ,其站间基线长度及其分量的测定精度优于 5mm。  相似文献   

8.
9.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国内外及三峡工程邻区的水库震例研究表明,诱发地震的形成及其诱震地点、强度是受水库区地质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因而水库地震危险性预测主要是依据库区的诱发地震环境条件。在研究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环境和概率分析两种方法对库首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估,认为本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地点是九湾溪断裂和仙女山断裂北端,诱发地震的震级上限为5.5级。  相似文献   

10.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微波相干成像方法,应用不同波段的雷达信号可以对地球表面不同的散射特性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是将两个不同轨道位置或不同时间获得的复数SAR数据进行相位差分处理,从这些差分干涉数据中可以提取特别有用的信息,用于绘制地形图,测量诸如地震、火山、冰川运动等造成的地形变,研究植被覆盖特性、洋流等。介绍了InSAR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并对影响干涉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三峡二期工程蓄水后的垂直形变场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根据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模拟三峡二期工程蓄水位达到135m后的水体负载,利用Farrell提出的质量负荷产生的地球形变理论,推算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35m后整个库区的垂直形变,与三峡库区GPS形变监测网获得的蓄水前后的垂直形变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三斗坪-巴东库段,两者中都出现了3个相同的、明显的垂直形变集中区。在三峡大坝附近,模拟结果比观测结果大8~15mm,说明坝址附近的花岗岩具有较强的刚性;而在香溪,模拟结果比观测结果要小23mm,且GPS观测到长江两岸的垂直变化差异达到22mm,说明该段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综合分析表明,三峡大坝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壳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未来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城垢预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做好未来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实践的技术准备,根据水库诱发地震的特殊性和三峡地区的区域性特点,主要论述了测震学方面部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应变蠕变曲线形态方法,小震活动“密集-平静”等常有方法和序列频度衰减系数h值,震级-频度关系系数b值,波速比,振幅比等方法是在未来预测实践中值得推荐或进一步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库区地震地形变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结合空间大地测量(GPS、InSAR)和传统大地测量的优点,在1998年以来的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和2003年水库首次蓄水中获取了大量监测成果。结果显示库区地壳运动的基本图像:垂直形变较为显著,主要来自因蓄水荷载而产生的形变,水平形变不明显.库区主要断层的活动性在蓄水期间有明显加强迹象。水准测量反映从1998年首期观测至2003年10月首次蓄水后的库区垂直位移.沉降范围较大;GPS给出了2003年蓄水前后库区的垂直位移,形变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水库近岸区域。水准测量与GPS观测反应的垂直位移的量级基本一致,沉降的最大幅度在3~4cm左右。水准监测、GPS观测与重力监测结果有一定的对应性。从地壳形变监测与研究结果分析,近期负荷改变而诱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
应用CRInSAR技术监测三峡库区滑坡形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CRInSAR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处理算法及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比较CRInSAR技术与传统InSAR技术的异同后认为,CRInSAR技术更适合三峡库区的滑坡监测。  相似文献   

15.
?????????????????????????????????????????????帺???????Farrell?????????????????????α???????????????????????????????α?????????????α?????????????????????£????α?????????????????????С??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时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三峡地区区域地壳结构、地壳应力状态、地壳形变、断裂活动性及地震活动性等影响地壳稳定性的因素。利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区地壳稳定性作了分区评价。按区域稳定的四级划分标准,在三峡地区划分出三个稳定区、两个基本稳定区和两个次不稳定区。三峡工程坝址位于稳定区内,库区跨越了基本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