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全胃联合脾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评价全胃联合脾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有关全胃联合脾切除(TGS)与全胃切除(TG)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94例患者,各研究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报道随机方法但未提及盲法和分配隐藏.Meta分析显示,两组1、3、5年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OR = 0.98、1.41、1.29、1.79,95%CI: (0.61,1.58)、(0.95,2.10)、(0.86,1.29)、(0.98,3.25),P>0.05],但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除非脾脏癌转移或为彻底清扫脾门和脾动脉干阳性淋巴结,应避免在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术中联合脾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的手术入路,总结经腹全胃或上半胃切除联合或未联合多脏器一期切除治疗胃恶性肿瘤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自1995年底至今109例各类型贲门癌,胃底体癌以及残胃癌行全胃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胃切除74例,上半胃切除35例,联合脏器一期切除24例,术后随访91例,随访率84%,随访时间为6~60月,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2%、24%。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癌的最佳方法,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联合脏器切除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1994年进行的联合脏器切除治疗96例进展期胃癌的疗效.结果在96例中全胃+脾切除66例,全胃+胰体+胰尾+脾切除22例,全胃+胰体+胰尾切除1例,全胃+胰体+胰尾+脾+部分结肠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2.6%,20.2%.结论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下,联合脏器切除术可提高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并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自1987年Schlater首先全胃切除治疗胃癌至今已有lOO余年的历史。近年来伴随着外科学、麻醉学、影象学、围手术期管理学等的迅速发展,全胃切除、全胃及联合脏器切除已成为相对安全的手术。胃癌的扩大根治术亦引起了更多的重视和倡行。从1987年12月-1998年12月行全胃切除治疗胃癌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老年胃癌患者随着社会高龄化和胃近端癌发病率的增加,需行全胃切除者日趋增多[1].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生存质量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有关.因此,在保证胃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如何选择消化道重建术式,降低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和各种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1996年1月-2005年6月行全胃切除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的68例75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分别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后对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近端胃癌患者115例,包括全胃切除58例、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28例、保留幽门的近端胃癌根治切除+间置空肠29例,随访分析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术后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5年生存率。结果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和保留幽门的近端胃癌根治切除+间置空肠)与全胃切除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而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全胃切除者,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近端胃癌根治切除可有效改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酒精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治疗的46例老年酒精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观察组进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行脾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化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切口疼痛明显缓解时间和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术治疗老年酒精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中有时会损伤邻近脏器。我院于1970~2000年行胃大部切除术1000例,术中致脾脏损伤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1~62岁。其中撕破脾脏出血13例,破裂口均位于脾下极,长0.5~3cm,深0.2~1cm;行脾脏修补11例、脾脏切除2例。脾门撕裂2例,行脾脏切除。15例术后均痊愈出院。讨论:脾脏位置靠左后,有多条韧带加以保护,而胃大部切除术的操作偏右,手术中如非暴力牵拉一般不会损伤脾脏。但当脾脏周围有粘连时,损伤机会就会增多,且损伤多发生在脾下极、脾门。本组15例均因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在分离胃大弯上…  相似文献   

9.
探讨残胃癌的手术处理方法,对2005~2014年32例残胃癌病例行手术治疗,并进行追踪,并对32例残胃癌病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全残胃切除联合周边脏器整块切除能提高残胃癌根治性。  相似文献   

10.
张某,男,10岁,拟诊为左侧隔疝并机械性肠梗阻而急症手术。术中证实为左侧膈疝,脾脏疝入胸腔,脾周围炎及结肠脾区粘连性梗阻。当即行粘连分解、脾切除及膈疝胃底修补术。因脏器粘连紧密,分离肠管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胃癌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接受胃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7例老年胃癌患者中26例诊断为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手术并发症、非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吻合口瘘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是脾切除和胰腺切除(R分别为2.09和1.58).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手术中切除脾脏或者胰腺,增加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应在手术当中尽量注意保护脾脏和胰腺.  相似文献   

12.
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潜在恶性表现及其临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潜在恶性袁现及其临床处理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归纳比较4例伴有周围脏器浸润的儿童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手术处理方法,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结果:3例肿瘤占据胰体尾部并浸润脾静脉,术中分离困难,行肿瘤完整切除的同时一并切除脾脏.另1例肿瘤位于胰头,因肿瘤包裹并浸润肠系膜上动静脉、十二指肠等,无法分离,仅行部分肿瘤切除术.前3例患儿就诊时均未发现远隔转移,随访16-53 mo,患儿均存活,无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后1例行减体积手术者随访29mo,未见肿瘤局部明显增大及远隔转移.结论: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浸润周围重要组织器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肿瘤具有潜在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在保留临近脏器的情况下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选择,同时脾切除或减体积手术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创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该院行病灶切除手术的228例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根治切除组(根治组)162例及姑息性切除组(姑息组)66例,并根据胃癌根治程度及胃切除方式进一步划分亚组。评价患者术后创伤,对两组患者随访6~7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结果根治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少于姑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端胃切除中,根治组术中输血量少于姑息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胃切除中,两组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切除范围的增加,根治术组输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显著增加(P0.05)。根治组术后1、3、5年生存率高于姑息组(P0.05)。结论与姑息治疗相比,胃癌根治手术并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创伤,且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随切除范围的增加,根治术患者创伤程度显著增加,因此应严格扩大根治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癌、胆总管下端癌、壶腹癌的有效手段,手术切除范围包括部分胰头部、胆总管及胆囊、十二指肠、空肠上端和胃幽门区,以及这些脏器周围的淋巴结清除、消化道重建等。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缓慢、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精心护理十分重要。2005年8月-2008年8月,我们共为81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胃癌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方法对106例行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胃癌患者,对术后营养状况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埋植式动脉化疗对胃癌术后预防复发及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胃癌术后动脉区域化疗45例,其中男35例,女7例,年龄29岁~76岁.术中见胃癌肝转移3例,胃癌淋巴结转移15例,无明显转移27例.病变部位在贲门胃体20例,胃窦部18例,全胃7例.病理检查均为腺癌45例胃癌均行胃癌切除置动脉化疗泵,在胃左动脉插管7例为贲门癌经胸近端胃大部切除并插管埋入腹腔干.胃网膜右动脉插管35例为胃窦癌行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经胃网膜右动脉插管进入肝总动脉腹腔干处.胃右动脉插管3例进入肝固有动脉治疗肝转移癌.化疗药物均用5-Fu1g、顺铂40mg用药时间为治疗肝癌15d给药一次.预防癌复发及转移每月一次,1a后2mo一次.结果45例均接受治疗,其中有40例按时治疗,2a无复发及转移,5例中有1例1a后无发展,未来治疗.4例8mo后出现黄疸腹水等.结论皮下埋植式药泵对胃癌术后预防复发和转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老年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82例,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研究组41例采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记录手术过程中淋巴结数量清扫状况,术前及术后指标,同时进行随访,记录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状况。结果在淋巴结清除数量上,研究组在Ⅲ期、右半结肠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无差异(P>0.05);研究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累积生存率(4.88%、2.44%、94.38%)与对照组(7.32%、4.88%、92.34%)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结肠癌安全有效,达到淋巴组织切除最大化,获得较好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术主要用于胃癌的手术治疗, 及伴转移的胰腺非β细胞瘤内科治疗失败的顽固性多发性胃溃疡患者. 本文报道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全胃切除的外科诊治经过, 结合文献及临床医疗实践, 提出胃良性病变全胃切除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我们对 2 6例不能切除的胃癌采取胃空肠吻合、结扎供血血管并置管术后行区域性化疗 ,配合中药消结复元膏治疗 ,临床症状改善 ,生存期延长 ,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41~ 72岁 ,平均 5 4岁。病理诊断均为胃腺癌。手术中探查胃癌肿瘤侵及胰头、肝门部、腹主动脉及肠系膜血管等不能切除 ,行胃空肠吻合 ,2 6例均结扎肿瘤供血血管后 ,选择供血血管置管化疗 ,其中胃网膜右动脉 7例 ,胃右动脉 2例 ,胃左动脉 3例 ,肿瘤周围血管 14例。插管方式及区域性化疗 :手术中探查胃癌无法切除后 ,…  相似文献   

20.
杨凯  周素梅  张筱骅 《山东医药》2007,47(24):95-96
对86例甲状腺微小癌(TM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68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8例。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81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例3,全甲状腺切除2例;同时25例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除,6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无1例手术死亡者,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5个月~6a,无复发及转移。认为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颈淋巴结清除是治疗TMC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