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徒结对是幼儿园园本培训、传承园所文化、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既简约又高效的培训模式之一,尤其是在当今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十分必要。如何定位师徒两者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师徒关系?笔者认为,理想的师徒关系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陆霁君 《职教通讯》2016,(25):65-68
伴随着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日益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部分,技术导向的合同契约关系日益冲击着基于专业兴趣导向的师徒关系,使得职业教育学徒制师徒关系在以下三个方面呈现异化的趋势:专业兴趣导向的选择关系异化为项目任务导向的选择关系,理念主导的亲密关系异化为学历制主导的普通关系,传承关系异化为合同驱使的行政关系。中等职业教育师徒关系的异化,一方面,抑制了师徒双方技术多样性发展的发挥;另一方面,阻碍了师徒之间技术文化的传承。不仅可能使职业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单一化、物质化,更可能在深层次上影响技术的繁衍和新的创新。大职业教育时代,以技术导向为主要目标的学徒制培养模式中师徒关系异化的研究定位,关键是要处理好师傅的角色定位以及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定位。  相似文献   

3.
师徒结对本是一种操作性强、耗时少、省经费的简约的校本培养模式,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暴露出结对措施针对性差、教师疲于应付、结对效果低下等状况。原因在于“大一统”的结对模式引发师徒不适,进而导致师徒结对的低效。看来,师徒结对需要“量身定做”。  相似文献   

4.
师徒结对是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形式,它可以让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心理状态有一个良好的把握,也可以为新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在师徒结对中,师徒关系是否明确,以及老教师“教”和新教师“学”的态度影响着帮带的效果.要提高幼儿园新教师师徒结对的效果,首先要将新教师入职培训纳入幼儿园日常工作计划;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师徒氛围,培养优秀的带教团队;再次要完善师徒结对的运行机制.此外,还可以借助专业发展学校为幼儿园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师徒结对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想提高这一方式的实际效能,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建立激励制度,激发结对动机;确立长远目标,融入教学智慧;个别与集体指导结合,建立师徒群制;师徒共同反思,提高带教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科南特说过:"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随着校本研修发展的不断深入,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对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的培养,其中"师徒结对"是有效的培养方式之一.那么,在"师徒结对"过程中,如何提高师徒共同发展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专业特长生的方法是以符合企业需要的一线实践专家为培养目标,构建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案,通过师徒结对的个性化方式,在真实环境中以真实任务为载体进行培养,并对其实施"三个结合"的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应从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师激励制度和加大政策倾斜等四个方面构建保障机制,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8.
"师徒结对"是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实践表明,在一些学校,从学校管理者到青年教师再到老教师,对"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的效果并没有给予较高的评价。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根本的原因在于,"师徒结对"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一方面所学乃缄默性知识,这种知识通常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现其效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模仿学习,它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应有的敬畏之心、绝对的服从态度。有效"师徒结对"的实践展开,需要进行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师傅"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以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创新专业办学体制机制,实施基于"师徒结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并重点对"师徒结对"的内涵、实施关键因素、实施注意事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师徒结对"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培养新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新教师尽快成长的捷径。照理说,师徒结对应该是教学相长、互助共进、比翼齐飞,师傅"更上一层楼",徒弟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师徒结对"是学校部门领导一手包办,没有经过师徒双向选择。这种"拉郎配"的行政方式,效果很不尽如人意。师傅没有去发现和挖掘徒弟的长处  相似文献   

11.
顾旅明 《文教资料》2008,(34):107-109
新教师刚刚走上岗位,幼儿园都会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他们快速度过适应期,促使他们逐渐成熟.本文就师徒结对的机制、带教的方法、带教学教的过程管理对师徒结对合作的学习方式及其实效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师徒关系具有全面发展性、选择性和共生性、制度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基于需求冰山理论,分析师傅、徒弟和校企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完善师傅激励制度、开展师傅培养、校企共同完善课程设置、优化学徒管理模式、构建学习型师徒关系、完善法律法规等维护师徒关系等措施来满足师徒需求,构建稳定良好的师徒关系,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何充分发挥师徒结对在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中的作用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采取质化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取向,对这一焦点问题进行了考察.个案显示,受惠于"多对多"师徒结对这一媒介,将新手教师所遭遇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通过师徒共同体一起探索,逐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了追求契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堂管理的实践性知识.基于研究可知,实践性知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通过不断建构、不断应用和不断改进而动态生成的.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样态;师徒结对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重要途径,"多对多"师徒结对作为师徒结对的创新形式,不但给新手教师提供了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尤其是非正式的交流与沟通机会,还天然具备了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机制,在很多方面更有助于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对多"师徒结对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尤为需要统筹"多对多"师徒结对中师傅之间的指导节奏,并关照"多对多"师徒结对中不同新手教师特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师徒结对,顾名思义,就是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师傅对徒弟实施"传,帮,带",引领和指导他们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师徒结对是一种目标性、实践性、实效性很强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实施策略来提高师徒结对活动的实效,使之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踏脚石,取得了名师带出名徒的效果,实现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学校管理实践当中的一些做法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学徒制的师徒关系经历了前学徒制时期的基于技艺传承的血亲和养父子关系和行会学徒制时期基于契约规定的分工合作关系,近现代学徒制阶段逐步演化成基于教育义务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在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背景下,学徒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师徒关系的双面性,学校教师与学徒是职业教育义务下的师生关系,企业导师与学徒是隐性契约下的师徒关系。在教育性特质基础上构建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学徒培养等均有深刻意义。在新型师徒关系下,"学徒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核心,情感纽带在师徒关系中的回归,师傅从"双导师"到"多元角色"的转化,师徒之间从"师教徒学"到"师徒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从"师德约束"到"多方监督"的转换将成为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师徒结对,顾名思义,就是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师傅对徒弟实施“传,帮,带”,引领和指导他们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师徒结对是一种目标性、实践性、实效性很强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实施策略来提高师徒结对活动的实效,使之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踏脚石,取得了名师带出名徒的效果,实现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学校管理实践当中的一些做法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师徒结对要双向性与针对性结合师徒结对应坚持自愿、双向选择的基本原则。徒弟看到师傅的能力与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师徒结对”作为教师培养的传统方式和有效模式。在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容易形成“克隆现象”、“马赛克现象”等负面效应。消解其负面效应。应建立自我导向与自然合作相结合的新型教师文化。使“师徒结对”建立在坚实的教师文化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师徒结对本是一种操作性强、耗时少、省经费的简约的校本培养模式,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暴露出结对措施针对性差、教师疲于应付、结对效果低下等状况.……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7,(6):116-119
小学师徒结对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当前小学师徒结对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各校为政,参差不齐;带教导师非标配;结对的行政化倾向;带教内容狭隘化;带教过程缺少保障。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是校际间的统筹规划;二是明确带教导师的选拔标准;三是拓宽带教导师培训内容;四是构建自主多元的师徒配对制度;五是建立有效可行的监督保障和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职业学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壮大班主任队伍,重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性。师徒结对是近年来培养青年班主任的创新形式和重要途径。文章对中职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实施师徒结对、梯队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使这种培养模式更加有效、更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