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女性,38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1年,活动后胸闷10年,加重3年”入院,入院前曾于某医院就诊,行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左右冠状动脉均扩张.瘘口位于左室二尖瓣后叶瓣根处及右室近心尖),二尖瓣轻度反流。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1.1 例 1   患者女,29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活动后胸闷、气促10余年于2007年2月入院.……  相似文献   

3.
刘×,女,48岁,住院号22217。患者因头晕12年、心悸2年浮肿与呼吸困难9个月,于1974年11月4日转入我院。1962年因头晕发现贫血,1972年因心悸发现血压高和心脏杂音,1974年2月出现恶心、呕吐、浮肿、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咯泡沫血痰,曾反复多次住院,先后诊断为贫血、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等。1957年和1962年曾患“感染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男,50岁。因头晕、心前区痛2周,晕厥一次入院。病人诉19岁时查体发现心脏杂音至今。30岁时始有轻度活动性呼吸困难,且与活动程度无关。但35岁时历次中度活动后均出现呼吸困难。入院前一年半症状加重,首次伴有心前区痛及疲乏无力。3周前因赶汽车速跑200米,坐定后出现极度气短,  相似文献   

5.
患女性,34岁.发现心脏杂音20年,高血压3年,头晕心慌半天,于2004年12月27日入院.患14岁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怀疑先天性心脏病.22岁妊娠后期发现高血压,分娩后血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窦瘤破裂误诊2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310006)马辉例1:女性,29岁,农民,未婚。因“发现心脏杂音27年,活动后气急伴双下肢浮肿2个月”入院。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不全”,用过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  相似文献   

7.
单心室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中年人尤为罕见,近来我们遇到一例,经两维超声心动图(扇扫)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证实,特报告如下。女性,31岁,已婚。患者于出生后10个月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有“心脏杂音”,疑为“室间隔缺损”,至10多岁发现指(趾)端变为鼓槌状,但一直未注意发现紫绀,无蹲踞现象及其他异常征象,亦无自觉症状。近10年来经常患“感冒”。1981年7月因长期发烧、心慌、气急,在当地医院住院达8月之久,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经用大剂量青霉素等治愈,但近一年来自觉体力下降,活动后感气促,并发现紫绀,因在当地诊断不明,于1982年10月30日住我院作进一步检查。既往史无特殊,3年前大生一胎,妊娠及分娩期间均无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2岁。因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术后12年,活动后胸闷、心悸伴腹胀、双下肢水肿1年于2006年3月13日入院。患者于1994年因发现心脏杂音入我院胸心外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室瘘”。1994年11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手术矫正术。术中发现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室瘘口位于三尖瓣隔瓣与后瓣交界处,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余年,活动后心悸、胸闷2年入院。10余年前曾在当地医院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但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2年前始感活动后心悸及胸骨后闷压不适,休息数分钟后症状缓解。查体:血压122/72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正常,心浊音界向左下轻度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局限、柔和的连续性杂音。活动平板试验显示下壁心肌缺血。X线胸片显示肺血稍多,心影轻度增大,心胸比率0.50。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腔稍大,心脏瓣膜形态及活动正常,房室间隔连续性好,未见异常血管交通。图1~2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图…  相似文献   

10.
<正> 病例报告患儿刘某,女,7岁,住院号24964。因反复出现心律失常四年余,为明确诊断于1991年1月16日收住我院心儿科。患儿2岁时查体发现心律不齐及心脏杂音,2岁半因怀疑心肌炎在某医院住院3周,出院后随诊2月余除外了“心肌炎”的诊断。3岁时因肺炎住本院普儿科,当时查体心律齐,未发现杂音。此后经常上感,易疲乏,出汗多,活动受限,剧烈活动后自觉心慌,常烦躁。心电图检查为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0岁。1965年冬开始,晨起活动后心悸气短,伴下肢浮肿,在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住院治疗后好转。1967年上述症状复发,曾先后住院,给予强心利尿剂对症治疗可缓解,1976年在某医院诊断心肌病。1979年4月因突然右侧半身瘫痪,诊断“脑栓塞”,住院4个月,患侧肢体逐渐恢复活动。1984年7月曾两次因劳累突感头晕、心悸、气短、周身大汗,出  相似文献   

12.
直背综合征系因脊柱畸形(缺少生理弯曲)压迫心脏产生的一组病征.其产生的心脏杂音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现就确诊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8岁,工人.活动后心悸气促15年,加重伴胸闷1月.患者于15年前始活动后心悸气促,经休息症状消失.曾多次在某医院就诊,因心脏杂音诊为“先心病,房缺”.平素健康.近1月来因劳累心悸气促发作频繁,并伴有胸闷憋气而住院.无胸部外伤史.查体:P、Bp正常.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扁平,胸骨凹陷约2cm,无压痛。双肺(-).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心率84次/分,律齐,胸骨左缘  相似文献   

13.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夏伟,张丽萍,刘建延病历摘要患儿男,5.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5年入院。生后1个月时发现心脏杂音,2岁前屡患呼吸道感染,平时活动耐力差,有活动后心悸、胸闷和口唇微组,无蹲踞、惊厥等。查体:T37℃,...  相似文献   

14.
患行男.35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10年,胰岛索瘤2次术后”于2011年7月19日入院。患者10年前始常于餐前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意识丧失,进食后5~10min缓解,即刻血糖最低2.6mmol/L,静脉滴注葡萄糖后意识即刻恢复,症状每10~20d发作1次。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7岁,因“间断头晕4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间断头晕,当时血压150~160/90~100mm Hg(1mm Hg=0.133kPa)。此后头晕反复发作,间断服用降压药治疗。近2年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稍快爬2层楼即有症状。近日头晕加重,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210/112mm Hg,口服硝苯地平20mg后血压降至182/104mm Hg。随后坚持口服三联降压药:卡维地洛10mg,2次/d;厄贝沙坦片(安博维)150mg,1次/d;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1次/d,血压控制在150~160/80~90mm Hg。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6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40余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年入院.患者诉出生后因感冒到医院就诊,心脏听诊发现杂音,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因无特殊不适和经济困难未作处理.近1年来自觉活动后胸闷、气短,遂就诊某三甲医院,行常规静脉途径介入封堵不成功,遂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2岁。发现心脏杂音10年,活动后心慌、气促5年,加重2月余。1995年3月因较规律发热2月入院。发热时体温波动于38.0℃~39.5℃,自行出汗后体温下降至正常,但每日下午6时至晚12时又复高热。簿滴青霉素(800万u/日)半月,效果不佳。查体:血压14.0/8.0kPa(10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头晕、黑嚎16年,再发加重1个月”于2009年11月5日人住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1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黑噱,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非生理性(VVI)永久起搏治疗(美国CPI公司,ASTROT6型),术后病情稳定。10年前(1999年4月)因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1994年至 2 0 0 1年手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 4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1例。年龄 18~ 2 7岁 ,均为导管后型降主动脉缩窄。 3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均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有头痛、头晕及活动后气促。 2例下肢发凉、无力。上下肢脉压差 70~ 12 0mmHg(1  相似文献   

20.
患女性.35岁,因“发作性头晕3个月.加重1个月”,以“心脏扩大原因待查”入院。患3个月前体位改变时出现左眼胀痛伴视物模糊,约1min后内行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并出现黑矇,历时0~20s,但无肢体麻木、活动障碍及意识丧失,近1个月上述症状发件频繁,并多次跌倒但无摔伤,头晕自行缓解后视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