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绿色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了黑曲霉接种时间和混合发酵时间的优化。研究了绿色木霉与黑曲霉4株菌单独发酵及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的特点,调整黑曲霉NH11-1的接种时间与绿色木霉NM01进行混合发酵来寻找产酶能力最高的时间点。结果表明,黑曲霉NH11-1推迟48 h接种的混合发酵组产酶效果最佳。最佳混合发酵条件为30 ℃、200 r/min恒温振荡培养5 d,滤纸酶活力(FPA)达到242.80 U/mL,是出发菌黑曲霉NH11-1的2.66倍;β-葡萄糖苷酶活力(β-GA)达到297.35 U/mL,是出发菌绿色木霉NM01的1.94倍;β-GA与FPA的比值为1.22,符合纤维素酶水解天然纤维素的最佳比值范围(0.12~1.50)。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西生产豆渣菌的作坊采样,检测到一株分解纤维素的真菌(MC1),分离纯化后,再利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可鉴定为面包串珠霉(MoniliasitophilaMont.)。摇床发酵产酶实验表明,在30℃、160r/min的条件下摇瓶培养6d后,其所产纤维素酶系中的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的CMC酶活为4119U/mL,以微晶纤维素为底物的C1酶活为6833U/mL,以水杨素为底物的βG酶活为451U/mL。  相似文献   

3.
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 7株里氏木霉中筛选出 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Tr G。通过对培养基中含水量 ,C∶N ,初始 pH值 ,葡萄糖、尿素、KH2 PO4 的添加 ,培养时间 ,培养温度以及酶解条件进行优化 ,获得纤维素酶生产菌株Tr G的最佳产酶条件为 :稻草粉 35g ,麦麸 15g ,KH2 PO4 0 2 5g ,MgSO4 ·7H2 O 0 0 2 5g ,(NH4 ) 2 SO4 1g ,豆饼粉水解液 7mL ,葡萄糖 0 .5% ,蒸馏水 2 3倍 ,初始 pH值 5 0 ,最适酶解温度为 6 0°C ,于 2 8°C培养 6d ,最大滤纸酶活达 30 8mgG/ g·h ;尿素对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里氏木霉突变株RM-27是一种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本文对里氏木霉RM-27摇瓶发酵产酶条件及小型自动发酵罐工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通风量0.2-0.6vvm,搅拌转速为250-400rpm、发酵温度29℃及控制发酵液pH在5.0-5.5的条件下,在25L发酵罐上发酵104小时左右,其滤纸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分别为31.8和5160mg葡萄糖/ml,发酵滤液用硫酸铵盐析沉淀得固  相似文献   

5.
研究报道了嗜热戴氏霉属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情况.通过滤纸培养基初筛,发酵液CMC酶活复筛.从供试的大孢戴氏霉Taifanglania major GZUIFR-H57-2、GZUIR-H52-1,合川戴氏霉T.rhechuanensis GZUIFR-H08-1和戴氏霉Taifanglania sp.GZUIFR-PH430等4个菌株中观察到,除菌株GZUIFR-PH4304无纤维素酶活外,其他3个菌株都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酶CMC酶活.其中,合川戴氏霉GZUIFR-H08-1菌株CMC酶活最高,达到了228.61U/mL.  相似文献   

6.
多菌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及生物法预处理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分离筛选的3株绿色木霉和6株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及产酶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确定绿色木霉绿2与芽孢杆菌S3为混合菌中产纤维素酶酶活最高的组合。在此基础上,采用解脂假丝酵母处理高粱秸秆。先将解脂假丝酵母的种子培养液按照3%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中,隔24 h将绿色木霉绿2的孢子悬浮液按照2.67%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中,再隔12 h将芽孢杆菌S3的种子培养液按照5.33%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中,测定出的滤纸酶活(FPA)最高,为389.89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4.30%。  相似文献   

7.
以甘啤3号大麦为原料,从中分离得到了2株生长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对该菌产生的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糖化酶的酶活情况进行研究及生理生化鉴定得出该菌株为白地霉,分别为白地霉GQG28.1和白地霉GQG28.2。对筛选到的白地霉GQG28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生长温度范围为5℃~37℃,其最适生长pH5.6,最低生长pH值为3.2,最高生长pH值为11.0,利用该白地霉制得麦芽综合指标为206.15,所制麦芽糖化力为308.5WK、α-氨基氮为186mg/100g、浸出物相对质量分数为87.1%。  相似文献   

8.
康宁木霉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康宁木霉3.4261为出发菌株,分别经紫外线诱变、紫外线与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采用刚果红透明圈法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E20-2,初步确定了固态发酵最佳产酶条件:麦麸:秸秆=1:4,固:液=1:3~1:4,0.1%Tween-80,温度28℃、pH6.0、时间5d,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酶活分别达到654U/g和69U/g,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30%和72%。  相似文献   

9.
筛选得到1株纤维素酶产生菌TC1,根据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鉴定为根霉属菌(Rhizopus sp.)。正交实验确定该菌株的优化培养条件为:稻草采用15%的醋酸预处理,稻草与麸皮比为3:7,固液比为1:3,接种量10%,温度28℃,稀释1倍的Mandels营养液作为培养基液体。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培养96h,发酵终点时滤纸酶活FPA、CMC酶活分别达到25.5、249.0 U/g(干物质),较优化前的17.8、187.0 U/g(干物质)分别提高了43%和33%。  相似文献   

10.
里氏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里氏木霉突变株RM-27为纤维素酶生产菌,采用固体发酵法,29℃发酵144小时,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600mg和115mg葡萄糖/gDMh。并系统研究了各种营养成份和培养条件对RM-27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稻草杆或小麦杆70g、麸皮30g、硫酸铵3.0g、玉米浆2.0g,水200ml,自然pH。酶反应最适温度60 ̄65℃,最适pH为5.0。酶pH稳定性较好,在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