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造成的损伤效应。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ox-LDL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24 h,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并测定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变得结构松散,ox-LDL高浓度时甚至出现细胞破碎、死亡。MTT实验的吸光度值(OD)在ox-LDL浓度为50、100、200μg/m L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干预24 h后细胞中MDA含量与MTT实验结果一致。当ox-LDL浓度为50、100、200μg/m L时,细胞抑制率分别达到23.2%、45.2%、62.0%。结论:当HUVEC细胞暴露于ox-LDL 24 h后,干预浓度越大细胞活力越低,细胞生长抑制率越大,细胞中MDA含量增加。ox-LDL浓度为200μg/m L以内时,ox-LDL对HUVEC细胞可造成较明显的氧化损伤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HO)-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THP-1单核细胞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25、50、100、200 mg/L)ox-LDL,作用不同时间(0、12、18、24、48 h),刺激THP-1单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CP-1 m RNA表达。用锌原卟啉和钴原卟啉(Co PP)IX(均为10μmol/L)干预THP-1单核细胞12 h后,再用ox-LDL(100 mg/L)刺激24 h;RT-PCR分别检测MCP-1和HO-1 m RNA表达。结果:ox-LDL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上调MCP-1 m RNA表达(P<0.01)。与对照组比,Co PP IX组HO-1 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100mg/L ox-LDL组比,Co PP IX组MCP-1 m 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ox-LDL可上调THP-1单核细胞MCP-1的表达;诱导HO-1高表达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源单核细胞MCP-1 m RNA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损伤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细胞不加干预)、模型组(100μmol/L ox-LDL干预24 h)、LIG低浓度组、LIG中浓度组、LIG高浓度组。其中,LIG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分别以10、20、40μmol/L预先孵育2 h,再用100μmol/L ox-LDL干预24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含量。qRT-PCR检测细胞内TNF-α、IL-6、ICAM-1、VCAM-1、NF-κB及miR-181b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NF-κB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率增高,细胞上清中TNF-α、IL-6、ICAM-1及VCAM-1的浓度升高。LIG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并且能降低细胞内炎性因子水平,尤其是中、高浓度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外,LIG能明显降低细胞内NF-κB转录及翻译水平,上调miR-181b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激活或抑制细胞内miR-181b表达,能有效调节细胞内炎性因子水平。结论藁本内酯明显减轻ox-LDL诱导HUVEC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miR-181b抑制NF-κB表达,从而减轻ox-LDL诱导的细胞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盒结合蛋白1(XBP1)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ox-LDL刺激人巨噬细胞THP-1后,利用Western bolt法检测XBP1表达的变化。ox-LDL刺激THP-1细胞不同时间(6 h、12 h和24 h)后,用Western bolt法检测XBP1表达的变化。利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技术及基因过表达技术,分别构建XBP1基因干扰与过表达的THP-1细胞系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检测干扰或过表达XBP1基因后对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用不同浓度ox-LDL处理THP-1细胞,XBP1表达强度随着ox-LDL诱导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用100 mg/L ox-LDL处理THP-1细胞不同的时间,XBP1表达强度出现时间依赖性的增强。用100 mg/L ox-LDL处理THP-1细胞24 h出现细胞凋亡。ox-LDL诱导巨噬细胞,与对照组CHOP mRNA和C-Caspase-3 mRNA相比,THP-1细胞干扰XBP1基因表达后,CHOP mRNA和C-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对照组CHOP 31.93±0.21,C-Caspase-3 24.16±1.18;干扰组CHOP 48.30±0.53,C-Caspase-3 39.12±2.75;P<0.01)。ox-LDL诱导巨噬细胞,与对照组CHOP mRNA和C-Caspase-3 mRNA相比,当THP-1细胞过表达XBP1基因后,CHOP mRNA和C-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对照组CHOP 31.53±0.47,C-Caspase-3 22.23±0.63;过表达组:CHOP 14.79±0.51,C-Caspase-3 10.69±0.29;P<0.01)。结论 XBP1在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中起保护性作用,并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Daxx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MTT比色法检测ox-LDL对小鼠源性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生长的影响:用AO/EB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断裂片段分析研究ox-LDL诱导的细胞凋亡.eal time PCR检测细胞内Dax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ox-LDL能抑制RAW264.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50 mg/L ox-LDL处理RAW 264.7细胞48 h后,AO/EB染色细胞呈凋亡特征性改变,并且DNA断裂片段分析显示电泳图出现梯形条带;流式细胞检测显示相同时间不同浓度ox-LDL(0、12.5、25、50、75 mg/L)处理RAW264.7细胞48 h和相同浓度不同时间(50 mg/L,48、72 h)处理细胞,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Real time PCR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ox-LDL处理RAW264.7细胞后,Daxx 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其中50 mg/L ox-LDL处理细胞48 h组Daxx mRNA表达最高.结论 ox-LDL有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axx表达增高从而启动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丁酸钠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发人单核巨噬THP-1细胞炎症反应能力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使用终浓度为50、100、200、400、800μmol/L的丁酸钠预处理THP-1细胞24 h,再以终浓度为50 mg/L的Ox-LDL刺激THP-1细胞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E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代谢过程中,油酰乙醇胺(oleoyl ethanolamine, OEA)作为重要参与者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病变。将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培养)、模型组(100μg/ml的ox-LDL刺激48 h)和OEA组(100μg/ml的ox-LDL与50μmol/L OEA刺激48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泡沫化密切相关的受体与酶的mRNA表达水平,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B类清道夫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Ⅰ)、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acyl-coenzyme 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CoCl2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miR-210表达的影响以及RNA干扰HIF-1α基因对miR-2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CoCl2培养24 h后SMMC-7721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10相对表达量。脂质体介导靶向HIF-1α基因的RNA干扰质粒pGenesil-HIF转染SMMC-7721细胞后,乏氧培养24、48和72 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变化和miR-210相对表达量。结果 50和100μmol/L CoCl2培养24 h后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和miR-210相对表达量与0μmol/L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50和200μmol/L CoCl2培养24 h后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和miR-210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μmol/L组(P〈0.05或P〈0.01)。转染质粒pGenesil-HIF后乏氧培养24、48和72 h,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和miR-210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阴性干扰组(均P〈0.01)。结论化学乏氧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HIF-1α和miR-210表达明显上调,RNA干扰HIF-1α基因可明显下调乏氧细胞miR-210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孤儿核受体NO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ox-LDL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ox-LDL高、中、低剂量组(25μg/ml、50μml、100μg/ml、200μg/ml),采用CCK8法检测HUVEC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NOR1转录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Blot分析NOR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HUVEC中加入不同浓度ox-LDL共同培养12h后,CCK8值与ox-LDL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Ox-LDL能够诱导NOR1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NOR1 mRNA峰值出现在ox-LDL共同培养后的3h,NOR1蛋白质最大值出现在ox-LDL共同培养后的6 h。结论:ox-LDL能够损伤HUVEC,并能诱导NOR1的表达上调,其在内皮细胞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orilagin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ils,HUVE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索corilagin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机理.方法 采用ox-LDL复制HUVEC的损伤模型,MTT法观察Corilagin对ox-LDL损伤HUVEC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Corilagin对ox-LDL损伤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orilagin (6.25 μmol/L~ 50 μmol/L),作用12h、24 h、48 h对HUVEC有保护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corilagin组S期细胞比例增加,G1、G2的变异系数减小,sub-G1减小,其各期细胞分布图趋于正常组的分布比例.结论 Corilagin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ox-LDL对HUVEC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内皮细胞周期的G2/M期阻滞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微小RNA-29a(miR-29a)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MPP+(0、100、300、500μmol/L)诱导PC12细胞24 h,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29a的表达量,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JAK2/STAT3信号传导通路在当归补血微囊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模型,分别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p-STAT3、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中VEGF基因和miRNA-21的表达情况。结果 20μg/mL当归补血微囊作用于HUVEC 24h,可有效促进HUVEC的增殖,并上调p-STAT3、VEGF及miRNA-21的表达;AG490能有效抑制当归补血微囊对HUVEC的促增殖作用,并减少p-STAT3、VEGF及miRNA-21的表达。结论 当归补血微囊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确实与JAK2/STAT3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对miR-21的影响,探讨原花青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采用不同浓度(5、25、50、75、100 mg/L)原花青素处理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筛选出原花青素50 mg/L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miR-21的表达;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原青花素250 mg/kg组,正常组不经处理,模型对照组和原青花素250 mg/kg组经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DR,原青花素250 mg/kg组经过灌胃250 mg/kg原花青素干预2周,采用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情况,TUNEL法测定神经节细胞凋亡情况,定量PCR检测miR-21的表达。 结果 原花青素抑制HUVECs增殖的效果呈浓度依赖性,5 mg/L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g/L、50 mg/L、75 mg/L和100 mg/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mg/L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减弱,miR-21表达下调(P<0.05);模型对照组和原花青素250 mg/kg组大鼠视网膜miR21表达量高于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高于原花青素250 mg/kg组(P<0.05)。模型对照组和原花青素250 mg/kg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大于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大于原花青素250 mg/kg组。 结论 原花青素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抑制DR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2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3(PCSK3)调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 :首先采用0、25、50、10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通过RT-PCR检测PCSK3 mRNA表达情况。将100 mg/L的ox-LDL刺激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作为模型组,将VSMCs分为对照组(NC组,0 mg/L ox-LDL刺激的VSMCs+scramble siRNA,SCR),ox-LDL组(模型组+SCR),ox-LDL+si-PCSK3 1#组(模型组+si-PCSK3 1#质粒)以及ox-LDL+si-PCSK3 2#组(模型组+si-PCSK3 2#质粒)。EdU法检测各组VSMCs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TNF-α,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RT-PCR检测各组SMCs细胞的Ⅰ型及Ⅲ型胶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00 mg/L ox-LDL处理浓度下的VSMCs中PCSK3明显增高,能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乐托宁(melatonin,Mel)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贴壁细胞分成7组:对照组以RPMI1640培养液培养;ox-LDL各浓度组(共3组)分别用含5,10,20 mg/L ox-LDL的RPMI 1640培养液孵育;Mel各浓度组(共3组)分别先用含0.5,1.0,2.0 mmol/L Mel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然后移去含Mel的RPMI 1640培养液,加入含10 mg/L ox-LDL的RPMI 1640培养液孵育.采用MTT法检测EPC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增殖,诱导EPC凋亡;在加ox-LDL(10 mg/L)前加Mel干预,EPC增殖能力较ox-LDL组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ox-LDL组EPC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Mel组明显高于ox-LDL组(P<0.01).结论:ox-LDL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PC凋亡、抑制EPC增殖,Mel能抑制ox-LDL的上述作用,其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145在肝癌组织、HepG2细胞株和肝脏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细胞株HepG2 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癌、HepG2细胞株及肝组织中miR-145的表达量.应用MTT法检测miR-145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侵袭实验观察miR-145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肝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浓度为100 nmol/L的miR-145作用时间72 h时,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最强,侵袭实验显示100 nmol/L的miR-145 mimics处理组穿膜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miR-145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miR-145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担任抑癌基因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胆固醇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后能否影响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C)的增殖与迁移。方法用12.5、25.0、50.0 mg/L 3个浓度的胆固醇作用体外培养的HUVEC 24 h后,再用培养内皮细胞的培养基继续培养VSMC 24 h,CCK-8、划痕实验检测VSMC增殖与迁移;用12.5、25.0、50.0 mg/L的胆固醇作用共培养的HUVEC、VSMC 24 h,用Transwell检测VSMC迁移。结果 25.0、50.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后的培养基与对照组相比(1.37±0.01),明显促进VSMC增殖(1.53±0.06)、(1.54±0.10)(P<0.05);12.5、25.0、50.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后的培养基与对照组相比(33.24±0.43)均能促进VSMC细胞迁移[(269.10±3.78)、(272.79±4.69)、(458.69±4.78),P<0.01]。胆固醇作用共培养的HUVEC、VSMC 24 h后,促进VSMC迁移[(175.00±4.63)、(182.00±4.13)、(207.00±5.59)],与对照组相比(101.00±2.33)差异明显(P<0.01)。结论胆固醇诱导HUVEC损伤后能够促进VSMC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9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系SW620和SW480增殖的影响,以及其靶基因的确定和功能性研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9a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W620和SW480细胞的增殖活性.生物信息学预测、荧光报告载体实验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miR-19a下游靶基因.结果:miR-19a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P<0.01).miR-19a可以增强结肠癌细胞系SW620和SW480增殖能力.DLC1是miR-19a的候选靶基因,过表达miR-19a可以同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抑制DLC1基因的表达(P<0.01),反之抑制miR-19a的表达后DLC1的表达则升高(P<0.01).过表达DLC1后,SW620和SW480细胞的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减弱(P<0.01).结论:DLC1是miR-19a的直接靶基因,miR-19a通过抑制DLC1的表达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亲环素A在o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的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20、40、80、160 mg/L)ox-LDL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共同孵育,进而选择80 mg/L ox-LDL与细胞共同孵育不同的时间(0、24、48、72、96 h),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亲环素A蛋白质的表达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随ox-LDL浓度增加和孵育时间延长,亲环素A蛋白质的表达均逐渐减弱。HPLC显示80 mg/L ox-LDL孵育细胞72 h组细胞胆固醇酯/总胆固醇比值为57.9%(〉50%),符合泡沫细胞特征。结论ox-LDL可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亲环素A的蛋白表达并诱导泡沫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尿酸(UA)、作用不同时间及其在氧化应激状态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UA(0 mg/d L、4 mg/d L、8 mg/d L、12 mg/d L)、过氧化氢(H2O2)(0.5 mmol/L)及不同浓度UA+H2O2刺激HUVEC.分别于24 h、48 h后观察HUVEC的细胞形态,采用MTT法检测HUVEC的增殖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结果实验发现4 mg/d L UA组HUVEC 24 h、48 h后活力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mg/d L、16mg/d L组24 h后HUVEC活力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8 mg/d L、16 mg/d L组HUVEC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2O2组HUVEC活力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各种浓度UA加H2O2组HUVEC 24 h后较单纯H2O2组活力强,而48 h后8 mg/d L加H2O2、16 mg/d L加H2O2组较单纯H2O2组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发现48 h后16 mg/d L UA组较对照组细胞合成NO减少,分泌ET-1增多(P<0.05).8 mg/d L加H2O2、16 mg/d L加H2O2组与单纯H2O2组相比,24 h后细胞合成NO增多,分泌ET-1减少(P<0.05);而48 h后16 mg/d L加H2O2组与单纯H2O2组相比,细胞合成NO减少,分泌ET-1增多(P<0.05).结论 尿酸对HUVEC的作用不仅与浓度有关,与作用时间也有关系.急性升高的尿酸对HUVEC还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的尿酸长时间对HUVEC有损伤作用,而氧化应激可能加重尿酸对HUVEC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