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充分挖掘电力负荷数据中的有效信息、提高超短期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重聚类分析(MAC)、小波分解(WD)、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多路卷积神经网络(MCNN)的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型MACWD-CNN-MCNN。通过MAC方法筛选训练集样本,并采用WD算法对负荷进行频段分解,提取负荷细节特征,然后提出了MCNN网络结构,采用CNN网络和MCNN网络分别预测高低频负荷信号,最后通过小波重构输出负荷预测值。试验仿真结果表明,与CNN-GRU模型和MAC-WD-CNN-GRU模型相比,所提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的RRMSE、MMAE、ssMAPE均更小,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方法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输入序列长度选择问题与特征提取能力弱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同时接受长序列和短序列输入的双通道L-S-Seq2Seq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由处理长序列输入的L-Seq2Seq通道和处理短序列输入的S-Seq2Seq通道组成,2个通道的编码器均使用C-CNN-LSTM融合电力负荷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并生成相关的隐藏向量。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使解码器在预测不同时间负荷时关注不同时刻的隐藏向量,其中L-Seq2Seq解码器采用基于周期和时变的CC-B注意力机制,S-Seq2Seq解码器采用基于时变的C-B注意力机制,最后通过融合2种解码器的结果输出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值。对该模型进行了公开数据集上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对比模型相比,文章提出的模型在MAE、RMSE、MAPE指标上分别至少降低了14.58%、7.28%、16.64%,而且R2达到了0.994 5。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负荷预测在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电网复杂化、扰动因素多元化等问题给负荷预测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时间卷积网络提取较长负荷数据的跨时非线性特性,并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捕获历史时序特征对负荷预测的重要性分布和持续时间关系,有效提升了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预测精度。采用美国东部某电厂数据集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训练生成的融合模型具有较强的负荷时序特征学习能力,在不同场景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针对电力负荷序列的周期性、随机波动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逆推理论改进模糊均生函数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先将模糊均生函数算法引入负荷预测领域,同时应用逆推理论改进模糊均生函数的构造过程,然后将其与最优子集回归算法相结合,建立短期负荷预测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进行预测。以山东电网某市的负荷数据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实际负荷数据及传统均生函数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力负荷非线性、非平稳性、时序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EMD-LN-LST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将经数据预处理之后的原始电力负荷数据分解为有限个内涵模态分量(IMF)和一个残差分量,以降低负荷序列的非平稳性和复杂度。将分解后的各分量分别输入到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中进行预测,同时利用层标准化(LN)对LSTM进行规范化处理,优化网络模型。对各分量预测值进行重组,求出最终的负荷预测结果。以多伦多真实数据为算例,分别使用EMD-LN-LSTM模型和其他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EMD-LN-LSTM模型24 h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相较于RNN模型、LSTM模型分别降低了3.600%、1.864%,而拟合优度均高于RNN模型、LSTM模型,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负荷曲线,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区域电力负荷的时间序列数据随机性强、预测精度低及单一模型的数据特征提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向量机(SVM)、STL时序分解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组合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SVM对时间序列的电力负荷数据进行初始预测,并通过STL时序分解法对残差序列进行时序分解,从而提高残差序列的稳定性,减小其随机性,最后用LSTM对SVM的预测误差进行修正。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利用误差修正可有效处理随机性强的数据,有利于预测结果的稳定性,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处理轴承一维时域或频域信号,难以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非线性特征信息,且易忽略低层次信息。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引入一种特征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基于卷积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MSAM CNN BiLSTM)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基于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XJTU)轴承数据集中的3组数据对MSAM CNN BiLSTM、LSTM、CNN LSTM和MSAM CNN LSTM 4种方法的预测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SAM CNN BiLSTM方法在3组数据集中的预测误差均小于其他3种方法,说明该模型能同时学习数据中的低层次与高层次信息,可有效提高轴承的剩余寿命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支持向量机(SVM)在短期负荷预测中,根据经验选取参数导致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CSA)优化SVM的短期负荷预测新方法(CSA-SVM)。先以历史负荷、温度、湿度等属性构成训练样本集的输入向量作为SVM的输入,以负荷值作为输出,建立SVM预测模型;再根据训练误差,以CSA对SVM中惩罚因子和核参数进行寻优;最后,按照CSA寻优获得的最优参数建立基于CSA-SVM的预测模型并开展短期负荷预测。实际负荷数据试验显示,相较于SVM模型、粒子群(PSO)优化SVM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CSA-SVM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机组负荷短期预测精度,针对其非线性、时序性特点,以某66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PSR)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负荷预测模型PSR-LSTM。利用归一化函数(mapminmax)将原始机组负荷数据归一化处理后,选用C-C法与小数据量法证明历史负荷数据具有混沌特性并进行负荷时序重构;将重构后的每一维特征向量作为时间步输入建立的LSTM模型训练进行短期预测。研究表明:PSR-LSTM预测模型在12 h与在5 min内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38%和0.3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38和1.83;相较于标准LSTM模型以及传统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PSR-LSTM模型误差较低并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电力负荷预测对于保证大扰动下的系统稳定、优化智能电网中的能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预测模型主要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由于其不可忽略的预测误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电力系统的实际需要。为提高预测精度,将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转变为图像处理,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领域广泛使用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CNN)作为图像处理的有力工具,尽管已有学者将其用于时间序列数据处理,但仍是将数据作为序列矩阵处理,并未体现出CNN处理图像矩阵的优势。因此提出基于序列到图像转换的CNN(sequence to imag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STI-CNN),将负荷序列转换为负荷图像,使CNN可以更有效地提取相邻信息特征,充分考虑到各种外部影响因素,使用双分支深度网络模型对输入数据进行精确聚类,通过STI-CNN方法进行负荷预测。负荷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STI-CNN方法在不同的预测指标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所用预测时间更短,具有更高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不同天气类型下光伏输出功率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超短期光伏预测组合模型。首先,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选取与光伏发电功率密切相关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对其进行逐月标准化,然后加权求和计算得到分类指标天气条件因子(Sky Condition Factor, SCF),以降低输入变量的维度,并消除季节对天气分类的干扰和众多气象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其次,通过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 Organizing Map, SOM)对SCF进行无监督聚类,划分出3种天气类型。然后,在3种天气类型下分别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预测模型,并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模块(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ECA),自适应地为特征信息的多重通道分配相应的权重,使模型集中于重要的特征信息,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历史实测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JP2〗未引入ECA模块的预测模型相比,所提预测模型在3种天气类型下的预测准确度分别提高了1.006 1%,〖JP〗1.626 1%和1.610 4%,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欧旭鹏  任涛  王玉鹏  张凯 《智慧电力》2023,(3):31-38+52
提出了一种CNN-Attention-BiGRU网络模型,以及采用ISSA优化网络模型超参数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设计CNN-Attention-BiGRU深度学习网络,利用CNN-Attention提取数据特征,再利用BiGRU对时间序列的预测;然后,采用ISSA优化CNN-Attention-BiGRU网络超参数,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采用甘肃省某风电场数据集进行验证该预测方法,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和输出结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集合变分模态分解(VMD)、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及多元线性回归(MLR)的VMD-LSTM-MLR预测方法。先使用VMD将电力负荷数据分解为特征、频率均不同的本征模态函数,然后用LSTM对高频部分进行预测,用MLR对低频部分进行预测,最后将LSTM与MLR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叠加,获得完整的预测结果。使用VMD-LSTM-MLR预测方法对江苏省某市电力负荷数据进行预测,验证了VMD-LSTM-MLR在预测电力负荷数据上有较高的精度,其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_(APE)、均方根误差R_(MSE)均低于目前比较典型的改进算法,以及所列举的4种组合算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RBF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综合考虑温度、日期类型和天气等因素对短期电力负荷的影响,建立了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对预测日负荷进行了预测,并采用在线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对预测误差进行在线智能修正。实际算例表明RBF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长时间使用会存在梯度爆炸以及在处理长时间序列时容易忽略重要时序信息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双重选择循环神经网络(Double selecti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DsRNN),面向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模型。首先,引入气象影响因子数据并根据相关性大小进行修正处理,改变原有单一输入源建立新的数据集;然后,融合注意力机制,提取光伏发电功率的时序特征,挖掘数据之间的深层联系;最终,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进行较有效、精准的短期功率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气象数据的输入以及DsRNN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的使用能完成较高精度的预测任务,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精度低且模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双阶段注意力机制生成对抗网络(SAM-WGAN-GP)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在生成对抗网络的生成模型中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和时间注意力机制,通过自注意力机制自适应的选择输入特征,并通过时间注意力机制捕获风电数据时间序列的长时间依赖性;判别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其次,将SAM-WGAN-GP网络的生成器损失函数和均方根误差结合作为目标函数,以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同时为解决判别器缓慢学习的问题,引入双时间尺度更新规则(TTUR)以平衡网络的训练过程。最后,以甘肃省酒泉市某风电场的实际运行数据为例,验证SAM-WGAN-GP模型不仅能自适应选择输入特征,而且可捕捉风电数据的长时间依赖性,并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高比例不确定性风电接入电力系统带来强烈调频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及其一次调频应用方法。首先,采用孤立森林(Isolated Forest, IF)对历史数据进行异常值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其次,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 BiLSTM)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 AM)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对风电功率进行预测。最后,依据功率预测精度配置超级电容器储能,设计储能调频控制原则,弥补风电机组自身预测误差,并协同风电机组参与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基于预测结果为4台风电发电机组2个负荷区域仿真系统配置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利用digsilent平台进行了风预测误差和负荷波动下的一次调频仿真。结果表明:所提IF-CNN-BiLSTM-AM模型比BP和LSTM基准模型预测误差(MSE)降低了81.53%和51.44%,具有最优的预测性能;设计的风储一次调频模型与原则可有效应对风电预测误差和负荷波动...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电网负荷与诸多因素有关,设计了一种带有温度、气象、日期类型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负荷预测模型。为了提高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果蝇优化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IFOA-GRNN)的方法,即在利用果蝇优化算法(FOA)进入迭代寻优时,通过改进搜索距离优化该算法的性能和稳定性。利用改进的FOA优化GRNN的光滑参数,然后利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对甘肃省某地区进行了短期负荷预测,并与FOA-GRNN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结果进行了误差比较。结果表明, IFOA-GRNN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和时效性,降低电网调度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模型、联合神经网络以及融合预测模型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该技术以针对常态预测的CNN LSTM网络和针对超短期预测的集成学习融合预测模型为核心,以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为基础框架,以某光伏电站的实测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实时的多模式光伏发电功率精确预测。结果表明:改进的CNN LSTM联合网络模型能够实现较高预测精度,相比于现有的主流预测算法精度提高了约36%~58%;针对超短期的发电功率预测这一难点,集成学习融合框架可以进一步将预测精度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引入了证据理论融合蚁群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方法,根据重庆市负荷的实际数据,采用蚁群神经网络作为单一模型对其进行初步预测,由BP神经网络对预测误差及主要外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模,获得了每个模型的可信度,并用证据理论对可信度进行合成得到组合权值,进而实现对短期电力负荷的组合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拟合误差小、预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