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与能源》2018,(6):744-751
自同步技术在线路差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GPS既可以为非交换网络也可以为交换网络正确完成同步。作为一种备用同步方式,乒乓技术只能在非交换网络中正确动作,因为此时发送和返回通信通道是一致的。作为对GPS的补充,在将本侧电流和电压相量和对侧传送来的相量值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自同步技术。这些技术只适用于双端,或多终端但只有一个T接点的输电系统中。针对有多个T接点的多端输电系统提出了一种自同步新技术。通过利用节点阻抗矩阵和对侧的等量阻抗,可以在本侧计算出流入远方终端的节点电流。然后通过将计算出的节点电流与对侧传来的电流数值相比较,可以计算出时间差。故障时,可以利用故障探测器闭锁自同步功能。提供的算式可以扩展应用到任何电力系统的拓扑网络。大量的仿真试验数据表明,计算出的时间延迟数值最大误差低于0.08ms,远远低于差动保护所要求的数值。此技术已经在商业产品中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提高多端环形柔性直流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研究了交流侧不同接地方式下的故障特征及其对保护配置的影响。  [方法]  首先确定了两电平、模块化多电平等不同类型换流设备的交直流故障等效通路,从故障过压、过流水平及故障恢复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接地方式下交直流不对称故障对保护配置的影响。随后从保护原理配置、定值整定、出口方式及配合原则等方面,给出了多端环形柔性直流配电网典型保护配置方案。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下搭建了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磁暂态模型。  [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当交流侧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时,通过合理的保护配置可提高交流不对称故障时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直流不对称故障的零停电时间故障穿越。  [结论]  研究成果为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接地方式设计、保护配置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光伏接入配电网线路故障特征及保护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系统接入配电网后,配电网供电模式发生变化,导致配电网部分继电保护设备不能正确动作。根据储能充放电原理,在光伏输出直流侧并入储能模块抑制光伏功率波动,确保配电网接受光伏功率保持恒定,进而提出适用于光伏接入配电网线路电流保护的整定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光伏接入点反向出口短路电流值大小随光伏输出功率波动的问题。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储能型光伏接入10 k V配电网算例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主动配电网后,传统电流保护可能出现误动或者拒动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多区域相位突变量信息的主动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案。文章首先介绍了在DG接入主动配电网时的故障定位方案,该方案根据母线上各线路电流的相位突变量信息识别出故障线路;然后利用该线路各区域线段两端的正序电流与负荷电流的相位突变量信息关系对故障线段进行区域定位;最后在PSCAD仿真软件中对方案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受DG接入位置、容量的影响较小,可有效解决传统电流保护拒动或者误动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主动配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准确性差的问题,该文在波形相似度理论基础上,研究了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分析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高频分量、电流工作频率的变化量和非线性电阻产生的高频分量,给出了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暂态直流分量方向,在此基础上,利用暂态零序列电流波形伸缩变换选线原理判断小电流接地故障线路。通过模糊K均值聚类选线方法进行接地故障电路选线,设计矩阵隶属线路的隶属度,根据计算结果给出选线结果及流程。选择一个具有6条线路的接地系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小电流接地电弧线圈的单相接地故障表现为间断性电流分量故障时,利用所研究的技术进行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的准确性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6.
高阻抗故障(HIF)主要与电弧现象有关,具有低电流、随机性、非线性和不对称性特征.配电网过流保护系统需要考虑HIF的低故障电流,检测功率损失、潜在火灾危险和电击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电站电流波形的时域HIF检测算法,利用Kullback-Leibler散度相似性度量,量化了电流波形两个故障后半周期的非线性和不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准确定位配电网的故障对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减少连续停电所造成的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微型同步相量测量单元(micro-phasor measurement units,μPMU)的应用,为配电网故障准确定位提供更多的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μP MU信息的极限梯度提升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