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隐形矫治器远移下颌第一磨牙的有限元模型,探究是否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及不同第一磨牙起始位置进行远移时的牙列移动特点。方法 使用锥形束CT (CBCT)数据构建下颌骨、牙齿、牙周膜及隐形矫治器模型,依据是否辅助微种植体弹性牵引分为无支抗组及微种植体组(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根间),在两组中以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分为工况1: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0 mm;工况2: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1 mm,工况3: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2 mm;工况4: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3 mm。分析各工况牙列总体位移及各方向位移的数据特点。结果 无支抗组:除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外,其余牙均表现为反向移动。微种植体组:除工况1中第二磨牙表现为少量近中移动,其余工况全牙列均表现为远中移动、前牙舌向移动,其中工况4第一磨牙远中位移值最大。随着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向远中改变,第一磨牙向远中、前磨牙向近中及前牙向唇侧移动量增加,而第二磨牙向近中移动量减小。结论 微种植体能够有效保护前牙支抗,增加磨牙远移的表达率,避免第二磨牙出现往返移动,且第一磨牙移动起始位置与其远移量及其余牙齿移动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拔牙矫正患者3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实验组使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通过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改善,拔牙间隙均关闭.矫治后上下切牙内收明显,实验组UI-SN平均减少9.13°,L1-NB平均减少6.55°,UI-LI平均增加34.42°.上唇突点-H线平均减少0.16 mm,下唇突点-H线平均减少0.26 mm.实验组治疗前后上下颌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避免了上下颌磨牙的近中移动,能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病例的矫正提供稳定的支抗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成年患者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正畸医生对疗效的预估性。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隐形矫治器远移成年患者上颌磨牙疗效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至2023年8月1日。共3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估,将满足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个前后对照试验,总样本量2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颌骨矢状向及垂直向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量MD=-2.34,95%CI(-2.83,-1.85),压低移动量MD=-0.95,95%CI(-1.34,-0.56),远中倾斜量MD=-2.51,95%CI(-3.56,-1.4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颌切牙平均内收距离MD=-0.82,95%CI(-1.54,-0.09),唇倾度减小MD=-1.61,95%CI(-2.86,-0.3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各种骨性支抗系统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来完成牙齿各种类型的运动.微型种植体用于垂直支抗控制方面比传统方法有着更多的优势.本文病例通过应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下颌后部牙齿槽,治疗严重的骨性前牙开(牙合)畸形,证明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提供垂直支抗控制的能力.本文也提示通过简单有效的骨性支抗手段,可以提供一种治疗较复杂骨性开(牙合)畸形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不同植入位置微种植钉远移磨牙时的初始上颌前牙位移及尖牙区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于2021-02-16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需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行远移磨牙非减数正畸治疗的1例女性患者作为建模对象。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微种植钉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分别距离牙槽嵴顶4、6、8、10 mm的8种工况,并在微种植钉与尖牙唇面的舌侧扣之间加载1.47 N正畸力。分析加力1 s后8种工况的上颌前牙位移及尖牙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8种工况中,上颌中切牙均呈现牙冠唇向、牙根腭向的位移趋势;上颌中切牙牙冠唇向位移量随微种植钉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微种植钉位于相对近中(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时产生的位移量更小。8种工况中,上颌尖牙均呈现牙冠唇向、牙根腭向的位移趋势,且牙冠呈现唇倾趋势;上颌尖牙牙周膜最小主应力绝对值随微种植钉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微种植钉位于相对近中时产生的最小主应力更大。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微种植钉远移上颌磨牙时,配合本实验8种工况中相对近中的更高位微种植钉利于切牙转矩控制,配合相对...  相似文献   

6.
周浠  姚思玥  潘永初 《口腔医学》2022,42(5):456-461
正畸治疗的目的是矫治患者错牙合畸形,在达到平衡、稳定、美观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正畸治疗对患者牙周健康的不利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舒适、美观、可摘、易清洁的优势,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本文将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作一综述,从无托槽隐形矫治力学特性、牙周临床指标和牙周炎症微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女性患者18人,成人组10人,青少年组(S2~3期)8人,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上下颌骨及面高的19项测量项目作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发现青少年组下颌骨长长,颏前点下移,前全面高及前下面高增加,而成人组颌骨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青春生长迸发期使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女性患者可使下颌骨向前下方生长,提高矫治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过长磨牙辅助种植修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包括25名种植修复前正畸患者,平均年龄39.2±10.1岁.样本人群总计41颗过长磨牙需正畸压低治疗,其中上颌第一磨牙21颗,上颌第二磨牙16颗,下颌第一磨牙1颗,下颌第二磨牙3颗.完善牙周治疗并达到健康牙周状况.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无托槽数字化隐形矫治器(IROK隐形矫治系统,西安恒惠科技有限公司)治疗.为了使压低磨牙的力量有更好的贮存和释放形式,我们改良设计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牙齿的结构形式.过长磨牙压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的分析比较.结果 25名患者的41颗过长磨牙均取得良好的正畸压低治疗效果,压低治疗的平均时间7.4±2.3个月.21颗过长上颌第一磨牙和16颗过长上颌第二磨牙,相对于腭平面,分别平均压低3.3 mm(P<0.001)和2.8 mm(P<0.001).相对于下颌平面,3颗过长下颌第二磨牙平均压低2.7mm,一颗过长下颌第一磨牙治疗后压低3.5 mm.磨牙压低治疗后未见明显根吸收.结论 应用改良无托槽数字化隐形矫治器压低过长磨牙,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种植修复的正畸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上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牙周膜应力分布及第二磨牙位移趋势,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二磨牙位移量、附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患者上颌骨DICOM文件,采用Mimics、Geomagic Studio等软件分别建立无附件上颌第二磨牙远中移动0.2 mm(模型A...  相似文献   

10.
正畸治疗过程中,前牙转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前牙转矩的表达不仅会影响前牙的美观,也会影响后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转矩控制关乎患者正畸矫治后牙列的美观、功能及稳定.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矫治技术,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高分子材料制作实现更加美观和舒适化的治疗.近年,随着矫治器材料和矫治技术的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其疗效一直是医师关注的焦点,其对转矩的控制也成为了医师研究的热点内容.故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前牙转矩控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面形良好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为了保持良好的面形,可采用远移上颌磨牙矫正Ⅱ类关系的非拔牙矫治.  相似文献   

13.
支抗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长度支抗种植体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以供临床筛选合适的种植体。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给种植体施加150g近远中方向的载荷,分别对长度为7mm、10mm、15mm的支抗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三种长度种植体颈部的Von-Mises应力值分别为0.5450MPa、0.5330MPa、0.5320MPa;位移值分别为0.1690μm、0.1630μm、0.1610μm。结论:在种植体承受侧向力载荷时,增加种植体长度可提高其承载能力,临床上在选择正畸支抗种植体时,应尽量选择长种植体作正畸支抗体。  相似文献   

14.
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1例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加强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微型种植体增强后牙支抗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研究微型纯钛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和Ⅱ类的拔牙矫正病例48例,在完成整平排齐,关闭拔牙间隙阶段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 4例。研究组使用微型纯钛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拔牙间隙均关闭。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前后支抗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研究组覆盖和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少了4.2 3mm和2 .41mm。对照组覆盖和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少3 .5 6mm和1.94mm。结论:微型纯钛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避免了后牙支抗丢失,且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种植体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方法:对Angle菌素Ⅱ类牙(牙合)畸形、无法常规使用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专用微型种植体作从上颌颊部颧牙槽嵴以及硬腭前份植入上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对大部份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牙(牙合)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尖牙的应力变化趋势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需远中移动上颌尖牙的患儿3例,分别诊断为前牙深覆牙合、上颌牙列重度拥挤及上颌牙列拥挤+双侧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并根据锥形束CT(CBCT)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记为第1 ~ 3例。3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均模拟右上颌尖牙远中移动0.25、0.30、0.35、0.40、0.45 mm。利用ANSYS workbench 2020 R2软件分析初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时,右上颌尖牙牙体、牙周膜、牙槽骨和矫治器的应力分布,将最大应力值与移动距离进行直线、对数与指数回归分析,并通过决定系数R2选择最佳回归分析模型。结果    (1)牙周膜应力分布:3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右上颌尖牙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值与移动距离存在直线、对数与指数回归关系,其中对数回归分析模型的R2值最大。(2)牙体应力分布:第1例和第3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右上颌尖牙牙体的最大应力值与移动距离存在直线和对数回归关系,其中对数回归分析模型的R2值较大。(3)牙槽骨应力分布:第1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值与移动距离存在直线、对数与指数回归关系,其中对数回归分析模型的R2值最大。(4)矫治器应力分布:3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矫治器的最大应力值与移动距离存在直线、对数与指数回归关系,且第1 ~ 3例分别为指数回归模型、对数回归模型及直线回归模型的R2值最大。结论    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尖牙0.25 ~ 0.45 mm时,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值与移动距离很可能为对数回归关系,提示增加过矫治量对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应力变化影响较大,需要对移动距离进行精确计算与设计。此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最大应力值与移动距离的回归关系并不惟一,提示其变化趋势可能与错牙合畸形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Carrière Distalizer矫治器(CD矫治器)作用于上颌组牙。分析相同载力下,经不同部位的种植体支抗施力于CD矫治器时,上颌尖牙和磨牙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方法构建CD矫治器作用模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载荷力值为1.47 N(150 g)。载荷方向分别为尖牙和磨牙平面下夹角30°4、0°,平面上夹角15°,分别代表下颌远中、下颌近中、上颌3个部位的种植支抗。分析经不同部位的种植体支抗施力于CD矫治器时,上颌尖牙和磨牙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结果上颌种植支抗作用于磨牙的应力较小,但引起磨牙较大的位移;作用于尖牙的应力较大,但尖牙的位移却不明显。下颌近中种植支抗对尖牙的作用最为明显,使尖牙的应力分布最小,而位移却相对较大。结论经下颌远中、下颌近中、上颌3个不同位置的种植体支抗施力于CD矫治器,对磨牙和尖牙产生了不同影响,选择种植体支抗作为CD矫治器的支抗源时,位置选择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隐形矫治器上颌磨牙远移的生物力学研究模型,分析矫治体系的初始位移及应力分布特点,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建立隐形矫治上颌磨牙远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求得受力瞬间牙齿在牙周膜及周围牙槽骨等约束下的移动方式、牙套形变、牙周膜应力分布,并探索适宜的Ⅱ类牵引增强前牙支抗的必要性及适宜力值。结果 第二磨牙远移的同时伴有其牙冠远中倾斜、伸长及舌侧倾斜;其余牙表现为唇/颊倾、压低且位移量与距支抗牙距离成反比。牙周膜等效应力越靠近颈缘越大,距离第二磨牙越远越小,均小于牙周组织可承受最大应力。矫治器在第二磨牙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位移峰值小于材料的弹性极限和拉伸极限强度。100 g Ⅱ类牵引可以有效抵抗前牙唇倾,300 g牵引力作用于牙列后超过牙周膜最大承受力值。结论 使用无托槽矫治技术远移磨牙不能实现单纯的整体移动且支抗牙有一定的支抗丧失,需要进行必要的支抗控制。100 g Ⅱ类牵引即可有效抵抗推磨牙带来的前牙支抗丧失,300 g牵引力作用下牙周膜受力过大,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介绍了一种矫治上颌中切牙扭转90°的活动矫治器,对矫治适应症与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强调替牙早期矫治,可利用牙弓的天然间隙,缩短疗程,并能阻断牙扭转造成的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