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sDP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sDPN提供参考。方法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住院的26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sDPN分为sDPN组(121例)和非sDPN组(13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对肝脏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标志物进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T2DM患者并发sDPN的影响因素。结果 sDPN组患者年龄、T2DM病程、甘油三酯(TG)、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尿酸(UA)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D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75,95%CI:1.054~7.842)、T2DM病程(OR=3.074,95%CI:1.105~8.552)、PLT (OR=1.021,95%CI:1.001~1.0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ichigan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测,根据血糖变异系数分为持续性高血糖组和波动性高血糖组,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时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 HbA1C≥9%时,波动性高血糖组神经病变发生率(44.9%)、Michigan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2.42±2.38)和体征评分(1.76±1.45)均高于持续性高血糖组(分别为30.4%,0.60±0.83,0.80±1.3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左侧(50.91±5.14)m/s,右侧(51.38±5.98)m/s]和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左侧(45.72±4.53)m/s,右侧(44.90±3.56)m/s]低于持续性高血糖组[分别为左侧(54.13±5.82)m/s,右侧(54.43±5.27)m/s和左侧(47.17±3.66)m/s,右侧(47.40±3.57)m/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化预测DPN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T2DM患者452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DPN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PN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DPN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并应用ROC曲线探索列线图模型预测DPN的效率。结果 452例T2DM患者并发DPN 200例,发生率为44.25%。T2DM病程(OR=7.782,95%CI:2.005~30.171)、HbAlc(OR=2.561,95%CI:1.440~4.517)及HOMA-IR(OR=3.563,95%CI:1.456~8.722)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Vaspin(OR=0.759,95%CI:0.636~0.908)与Omentin-1(OR=0.602,95%CI:0.414~0.870)为DPN的独立保护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DPN风险的一致性指数为0.742,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示列线图模型预测DPN发生风险与实际DPN发生风险平均绝对误差为0.010;ROC曲线示列线图模型预测D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41~0.873)。结论 本研究基于DPN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建立的个体化预测DPN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对甄别DPN高风险人群,制订干预对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社区全科门诊和糖尿病门诊符合老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并发周围神经病变215例,未并发周围神经病变8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性别、吸烟状况、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尿酸与老年2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病变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尿素氮、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老年2型糖尿病无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血红蛋白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危险因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尿微量白蛋白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17例,根据目前推荐的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依照K/DOQI指南对慢性肾脏疾病的分期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eGFR≥90 ml/ (min· 1.73 m2)]891例,B组[60ml/(min· 1.73 m2)≤eGFR< 90 ml/(min· 1.73 m2)]256例,C组[eGFR< 60 ml/(min· 1.73 m2)]70例,分别对比各组8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进行组间比较;根据8 hUAER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8 h UAER< 20μg/min)946例,b组(20 μg/min≤8 h UAER <200 μg/min) 193例,c组(8 h UAER≥200μg/min)78例,计算出eGFR,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组8h UAER为(32.71±79.62)μg/min,B组为(57.56±130.59)μg/min,C组为(107.50±222.64)μg/min,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GFR为(110.78±32.75) ml/(min· 1.73 m2),b组为(108.26±45.78) ml/(min· 1.73 m2),c组为(94.96±32.30) ml/(min·1.73 m2),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结论 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程度方面应考虑肾小球滤过率及尿微量白蛋白两个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甲钴胺、α硫辛酸、降糖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低频超声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烧灼、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周围神经异常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D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相关性与平行性的关系。方法 3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DM0)、微量蛋白尿组(DM1)、临床蛋白尿组(DM2),均进行眼底、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尿素氮、肌酐、血脂、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等检查,比较不同组别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与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R的发生率在临床蛋白尿组最高,为86.9%,其次是微量蛋白尿组,为57.5%,无白蛋白尿组DR的发生率最低,为16.4%;DN的发生与病程关系密切。结论随着DN的加重,DR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增高的趋势,提示了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但DN与DR之间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平行。DN的发生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对正常血压的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在20~200μg/min,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卡托普利12.5 mg,3/d;对照组24例,仅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监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UAE.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UAE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的UAE明显增高,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卡托普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DN患者能明显降低UAE.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 (MAU)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47例 2型糖尿病合并MAU的患者和 56例 2型糖尿病非合并MAU的患者的病程、年龄、血脂、血糖、血压、空腹胰岛素 (FINS)和空腹C肽 (F -CP)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同时将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的病程、舒张压 (DBP)、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高于非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 -C)则明显低于后者 ;UAER与年龄、病程、血压、空腹C肽 (F -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APOB呈正相关 ,与HDL -C呈负相关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 :UAER与HbA1C、F -CP、TG、SBP、病程、APOB呈正相关 ,与HDL -C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的病程长和以高TG、高APOB和低HDL为特征的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HbA1C、高F -CP水平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情况,根据有无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分为DPN组57例和非DPN组63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DPN组患者与非DPN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BMI指数、FPG、HbA1c、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与非DPN组患者的性别、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BMI指数、FPG、HbA1c、UA水平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BMI指数、FPG、HbA1c、UA水平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提高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3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罹患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例组(198例)与对照组(12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年龄、病程、神经科症状检出率、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于对照组,其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HbA1c、空腹C肽、FBG、TG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与糖尿病病情、年龄、胰岛功能和血脂水平等因素有关,对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9月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以及临床经验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吸烟、合并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 1,P <0.05),高BMI为保护因素(OR<1,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女性、年龄大、吸烟、合并高血压、高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为危险因素,高BMI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步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糖尿病肾病(DN)又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肾脏累及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脏病变往往不可逆转,最终在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笔者旨在探讨血脂康调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无高血压的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尿微量白蛋白 排泄率(UAE)在20-200μg/min,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苯 那普利5mg/d;对照组21例,仅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监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UAE。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的UAE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的UAE明显增高,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苯那普 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DN患者能明显降低UA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及免疫炎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周围神经病变组)以及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对照组)。检测三组人员生化指标水平,氧化应激[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免疫炎性[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相关指标,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SOD、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糖尿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MDA、IL-6及TNF-α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MDA、IL-6、TNF-α均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经ROC分析提示:MDA、IL-6、TNF-α均可较好的预测判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其AUC、敏感度、特异度均在0.7以上或附近(P<0.05)。结论 氧化应激及免疫炎性反应可能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格控制血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所有患者都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症状,随机分成强化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强化组患者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即使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7%,对常规组采取常规的血糖控制,即使HbA1c控制在8%之内。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定期观察血糖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前后的末梢感觉定量测定(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QST)。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末梢感觉的QST神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但强化组QST减退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控制血糖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故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确诊的60例T2DM患者,另将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4.82±1.59)mmol/L和(18.60±4.48)mg/d,T2DM组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数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5.65±4.97)mmol/L和(64.77±11.59)mg/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T2DM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心脑血管病史、吸烟史、居住地域等进行调查,测量血压、血脂、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对上述DR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域、糖尿病病程、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与DR发生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与DR发生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与DR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的影响因素, 为DP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是否合并DPN将其中51例作为DPN组、77例作为非DPN组,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 分析DPN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 DPN检出率为39.8%;DPN组与NDPN组患者比较, 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吸烟、运动情况以及收缩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2h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糖尿病病程较长、吸烟、BMI较高、HbAlc较高、2hPG较高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 2hC-P是DPN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DPN的患病率较高, 糖尿病病程、吸烟、HbA1c、BMI、2hPG、2hC-P是DPN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