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综合比较和分析国外著名厂家所生产的气门弹簧线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尺寸公差及表面质量,结果显示:日本神户生产的气门弹簧线材的质量最优,无论是纯净度、线材的微观组织和夹杂物的控制水平,还是线材的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等,神户线材的质量与其市场占有量领先的地位都是吻合的,为国内气门弹簧线材的研发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普遍反映日本线材的拉拔性能较好。本文介绍了日本神户钢厂供应的57Bφ5.5毫米线材出现的组织缺陷的情况。KB4551线材出现局部淬火组织(淬火马氏体+屈氏体),钢锯无法锯断,由线切割取样,200克负荷HV516~707附硬度数据表。  相似文献   

3.
对宝钢线材的生产工艺及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综述 ,并对弹簧钢线材、优质硬线 (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钢帘线 )、冷镦钢线材、焊丝用线材等 4大类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进行剖析阐述 ,与日本神户线材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宝钢线材的质量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脆性夹杂、钛夹杂及塑性夹杂是衡量帘线钢综合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针对帘线钢塑性夹杂物尺寸以及综合评分超用户标准的问题。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大尺寸塑性夹杂主要来源于结晶器保护渣、钢包或中间包耐火材料等外来夹杂。采取保证水口插入深度、非稳态铸坯的及时剔除、调整钢包渣线砖及中间包的包衬材质、开浇前中包吹扫等一系列工艺措施,杜绝了塑性夹杂尺寸超标的现象,保证了帘线钢脆性夹杂及钛夹杂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帘线钢方坯低倍组织的分析和连铸工艺参数的总结,研究分析得出铸坯拉速、钢水过热度、结晶器电磁搅拌、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等连铸工艺参数对方坯低倍组织的影响。以75#帘线钢为例,经过研究得出方坯的中心疏松、缩孔、中心C偏析度随着钢水过热度和铸坯拉速的增加而增大,等轴晶率则随之而降低;随着F-EMS电流强度或频率的增加,方坯的中心碳偏析先减轻后加重,当电流强度为300A时或频率为8Hz时方坯的碳偏析指数最小,可以有效地控制中心碳偏析。  相似文献   

6.
在前面的《不锈钢笔头材料加工性能的研究分析》中得出,影响笔头切削加工的原因除了易切削元素铅、硫的含量外,还跟材料内部易切相的尺寸和晶粒微观结构、材料的硬度性一致性有关。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拉拔工艺过程进行优化,主要是为了控制成品线材的易切削尺寸和微观结构,对易切削不锈钢笔头线材的线坯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后续进行了上机的切削、应用性能测试,并与日本进口线材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介绍过共析钢线材生产质量影响因素及工艺现状。分析连铸坯成分偏析、非金属夹杂物、钢中气体含量、轧制工艺、轧后控冷工艺等因素对过共析钢线材质量的影响,给出控制要点:(1)为防止中心偏析,应采用不小于120 mm×120 mm的连铸方坯轧制;(2)完善挡渣工艺,应用不同吹氩流量,延长精炼后软搅拌时间,采用夹杂物变性处理等可有效去除夹杂物、降低铸坯整体的夹杂物含量;(3)完善二次冶炼技术,如钢包吹氩、LF、RH等,可大大降低气体和各种非金属夹杂物含量;(4)合理控制轧制温度、吐丝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以获得细索氏体组织。对国内3个钢厂过共析钢线材的生产工艺、冶炼特点及生产控制环节进行阐述。我国过共析钢线材生产与国外先进钢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正> 日本线材的拉丝加工工艺的过程如下: 线坯由于是经热轧而加工成所规定的尺寸,所以线材表面上附着有一层氧化物,除去这层氧化物的处理是决定线材制品表面性状的过程。此后,除去线材上附着的剩余氧化物微粉和给以施上磷酸被膜,然后进行一次拉丝。拉丝后,线材进行调质的热处理,此时,线材表面上重又覆盖一层氧化物,所以必  相似文献   

9.
对帘线钢用连铸浸入式水口材质和钢液的相互作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后的水口内表面层耐火材料中Al2O3含量由于发生脱碳反应而升高,C基本消失,CaO含量由于钢中夹杂物黏附而升高;使用后的水口由于钢液的冲刷和侵蚀存在损坏情况,造成高Al2O3含量的耐火材料脱落进入钢水中,污染钢液,使钢中出现Al2O3夹杂物,这种夹杂成为帘线钢后续加工过程的裂纹源,严重影响帘线钢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摘     
文摘95042提高特殊钢线材脱鳞技术[刊,日]/濑秀志等//电气制钢.-1994,4(65).-319~328日本大同特殊钢公司里崎厂为了提高特殊钢线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了特殊钢线材热处理制度,氧化铁皮和冷却速度的关系等,从中找出最佳工艺制度。试...  相似文献   

11.
介绍SWRCH25K冷镦钢热轧盘条的开发过程。给出盘条生产工艺的控制要点:(1)碳含量按中限控制,硅含量按中下限控制。(2)冶炼采用高拉碳技术高碳低磷出钢,喂Fe-Ca线进行夹杂物变性处理,提高钢质纯净度。(3)连铸采用全保护浇注、严格控制过热度,保持拉速稳定,二冷采用弱冷配水及电磁搅拌技术,保证铸坯质量。(4)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优化工艺及设备,加强过程控制管理。成品螺栓抗拉强度670~680 MPa,延伸率9%~12%,心部硬度为92.2~96 HRB,可满足电力铁塔用6.8级紧固件的需求,并且模具损耗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马志军 《金属制品》2014,40(6):44-47
针对国内某钢厂开发的ER50-6焊丝钢盘条拉拔细丝时断裂的问题,以及焊丝焊接时产生焊接飞溅和熔融电流大的现象,查找炼钢、轧制过程引起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调整冶炼成分以及精炼时间,使w(P)≤0.015%,w(S)≤0.006%,w(O)≤20×10-6,w(N)≤30×10-6;降低夹杂物级别和气体含量,夹杂物最大级别1.5级;使用与ER50-6成分较为适用的保护渣;调整连铸坯拉速与二冷段配水;轧制时对可能造成红钢划伤的区域加装导轮等措施进行防护;降低轧制温度(850~880℃)和吐丝温度(750~780℃),同时控制风冷线的冷速≤1.0℃/s,集卷温度控制在500~550℃。改进工艺后生产的盘条,拉拔断丝率、焊接电流等指标达到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3.
郭泽尧  彭碧辉 《金属制品》2011,37(6):37-39,42
分析Φ6.5 mm 55SiCr盘条拉拔过程发生抽芯断裂的原因.采用热模拟试验测定断裂试样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相变组织:当冷却速率不超过2℃/s时,其显微组织为索氏体、珠光体、少量铁素体;当冷却速率大于3C/s时,其显微组织为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等异常组织.试验结果表明盘条的异常组织是产生拉拔脆断的主要原因.给出改进措...  相似文献   

14.
82B盘条质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试验分析连铸坯成分偏析、非金属夹杂物、钢中O和N含量、轧制工艺、轧后控冷工艺等因素对82B盘条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盘条中心碳偏析严重,易使盘条在拉拔时断裂,产生杯锥状断口;连铸坯表面局部增碳,使盘条在拉拔时断裂,产生笔尖状断口;盘条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使盘条在拉拔和捻制时因应力作用而造成钢丝断裂。提出进一步提高82B盘条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扬  刘永长 《金属制品》2001,27(2):42-45
阐述我国轴承及轴承钢线材的生产及发展变化 ,指出我国现有轴承生产企业 15 0 0多家 ,年生产轴承2 0亿套 ,并以每年 6 %的速度递增 ,其中汽车、铁路、摩托车、机床行业对轴承需求增长速度较快。轴承行业年消耗GCr15轴承钢 6 0万t,滚动体用轴承钢线材 6~ 7万t。随着轴承行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滚动体用轴承钢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开发滚动体专用轴承钢线材 ,建立轴承钢线材专业化生产线已成为趋势。大连钢铁集团多年来通过对冶炼、开坯、线材轧制等工艺和装备的改进 ,并将清除线材表面缺陷、控制轧制等多项技术应用于生产 ,逐步建立了轴承钢线材专业化生产线 ,为满足滚动体行业的需要和国产轴承钢线材顶替进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10B21高强度冷镦钢盘条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用于生产10.9级高强度标准件的Φ6.5mm10B21冷镦钢盘条的生产工艺。通过在冶炼过程中严格控制钢中N和O的含量,稳定B的吸收率,提高淬透性;在精炼过程中全程控铝,一次喂线;连铸过程中过热度偏高20~30℃,提高铸坯质量;以及轧制过程中采用冷速为0.3~1℃/s的控冷工艺,加热温度950~1000℃,吐丝温度850~860℃,用高线机组成功生产出合格的10B21冷镦钢盘条,产品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卢胜军  霍琳  迟玉玲  付春霞 《金属制品》2009,35(4):38-39,43
介绍ML08冷镦钢盘条的生产工艺,对Φ10mm ML08盘条冷镦时出现开裂现象进行分析。对不合格盘条试样表面进行酸洗、打磨及抛光,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面缺陷,根据裂纹特征确定盘条冷镦开裂是由铸坯表面缺陷造成的;通过观察铸坯表面,分析冶炼记录,发现盘条冷镦不合格炉次的全铝质量分数为0.004%,小于全铝质量分数的控制标准(0.0045%),确认是冶炼过程脱氧不良带来的针孔状气泡造成了铸坯表面缺陷,从而导致盘条冷镦开裂。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轧制坯和连铸坯生产φ16 mm ML40Cr冷镦钢盘条,连铸坯盘条冷镦后试样全部合格,轧制坯盘条经1/4冷镦后1个试样出现斜裂纹。对2种坯料生产的盘条夹杂物进行分析,夹杂物级别相对较低且相差不大;连铸坯和轧制坯盘条金相组织均为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均为9.5~10级,分布均匀;连铸坯生产的16 mmML40Cr盘条带状组织为3级,存在较轻微的枝晶组织,轧制坯生产的盘条带状组织为2.5级,盘条中存在较明显的方框形偏析。分析表明:连铸坯中的方框形偏析经加热、轧制后难以消除,盘条中晶粒细小,使得钢的变形抗力增大,增加了盘条的开裂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