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道德反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在生活中不免发生道德过失,道德反省就是对道德过失的追悔,从而激励人采用新的道德行为去补救已经酿成的道德不幸,并且通过道德过失的觉醒,从而为将要开始的行为提供罗盘。对道德过失的追悔和觉醒所谓道德反省,指的是道德主体对自身道德过失的追悔和觉醒,是对于个体道德错误的再认和反思。其目的在于调节自我行为,强化道德意识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以完  相似文献   

2.
儒家实践反省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实龙 《学术探索》2004,42(2):69-73
作者认为,儒家反省分为三种:比德反省、灾异反省和实践反省。实践反省是反省主体运用反省尺度来观照实践所得的生命所感。主体的德性与观念在实践反省的过程中生成和确证。  相似文献   

3.
实践的价值反省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 ,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尖锐问题正摆在人类文明面前 ,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却依然在失控状态下运行。实践活动的无序状态的深刻根源在于实践的价值缺失。完全不顾自然“需要”的实践活动是导致当代危机的深刻根源 ,实践活动的价值反省与重建是当代历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反省     
《快乐青春》2010,(7):75-75
人要有惭愧心,要肯认错,要懂得感恩。行事光明、自我反省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人。 对于良心发现、忏悔过去的人,应该宽容,这是人性的善美、光辉、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是二元论者,因为他在坚持感觉是认识的来源的同时,承认反省也是认识的来源,而后者正是洛克哲学的唯心主义因素。罗森塔尔、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就持这一见解。近几年,国内有些同志对此提出异议,但是他们往往基于洛克是直观的反映论者,肯定他关于反省学说的唯物主义性质,却没有把握住它的更加积极的因素。我们主张:洛克关于反省的学说不仅是唯物主义的,而且他重视“反省”,表明了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主客体在认识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学经典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化过程,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审美性、现代性和历史性三个维度对经典构成的影响。其中,审美性是经典构成的内核和前提,现代性赋予经典以政治、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批评视角,历史性则使作品在自身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勾连起“过去性”和“现在性”,避免了文学阐释的“隔膜”。  相似文献   

7.
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度是一个哲学范畴。黑格尔第一次对度作过系统的论述。度是他整个辩证法逻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和内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合理地批判继承黑格尔的思想,赋予度以科学涵义,使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对这个重要范畴,前段时间我国哲学界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上都研究不透,讲得不够,致使人们对这个范畴认识模糊,不能确切地理解和把握其科学的内涵,造成了工作中的许多失误之处。在我看来,加强对度这个范畴的探讨,当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方东美对中国当代儒学的发展在形上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贡献。从哲学基本问题审视其理论可看出,方东美对中国哲学形上学义理形态所作的理解,是将为人处事的人生观普遍化为整体存在界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形上学是既有超越维度又有普遍的内在义涵。儒家哲学以易传哲学为儒家形上学的理想形态,《论语》则是儒家哲学的境界哲学;在道家哲学中老子哲学的形上学表征为“体用相征”四个面向。但方东美的理论体系中没有明确言及工夫论哲学,即未能指向现实的实践领域,致使儒释道的同异辩证不易清晰判定。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分析和揭示实践自身的内在矛盾入手,对实践本身进行了反省。认为实践不能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只能作为自然—实践系统即“天人系统的要素而存在”,它参与系统的创造又受系统的制约;实践中实现的主客统一没有达到哲学的层次,实践创造的属人世界和自在世界的统一才是哲学层次上的主客统一;实践也不能自发的保证真善美的统一,并提出把天人系统的状态作为实践活动的评价尺度的主张。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近几年已成为哲学研完的热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它的性质、地位及作用。该文立足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中所述观点及有些提法是否恰当、正确,则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当代实践的自我反省与人文企盼──实践观念的伦理学批判杨长虹吉林省委理论学习室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面对人类理性与实践的灿烂辉煌,蓦然回首,人类自身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同样使人触目惊心,迫使人类不得不在世纪之交驻足沉思;在正视人类发展困境的同时,不能不对人...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医学界的进步人士开始从医学伦理立场对那场战争进行反思,其中尤以追究731细菌部队军医有组织犯罪行为的实证研究为代表.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日本医学界的这种检讨由开始时自发的、少数人的行为逐渐发展为有组织的、众多人参与的活动.有良知的医生的反思不仅会推进日本医学界对于医学犯罪的战争责任认识的总体改观,也必将有力推动日本社会的反战和平运动.了解和认识日本当代医学界反省战争责任的特定背景、医生为消除阻碍日本医学伦理发展的"毒瘤"所做的努力,将有助于中日两国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1991年,上饶地区建设银行系统各基层行相继配备了兼职政工干部。因此,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非权力性影响中的感召力和实效性,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兼职政工干部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应着重从“威望、素质、求实”三维一体作出努力。威望论。干部的威望有两种:一种是权力性威望,它是由职位大小,地位高低决定的;另一种是非权力威望,它是由一个人的表率作用决定的。当前,我们基层的兼职政工干部都是一般干部,没有职位地位可言,普遍感到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众中的感召力不强,工作难做。但是,如果冷静地作些分析,是否可以这样说,雷锋没有领  相似文献   

14.
大江健三郎对战争的描述与反省在其所有的创作中或隐或显地一以贯之。作为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人,作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的反省比其他作家更具深度与广度。在此从对核战的反省、对中日战争反省与对当今遍布全球的恐怖活动的反省三个方面及其反省之后召唤而出的"新人"形象四个方面对大江健三郎创作中的战争反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度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识和研究责任感的强度及限度,对实现责任感的平衡和良性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责任感的强度应有新的划分;责任感的限度取决于对责任限度的界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论“度”     
“度”是哲学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在古希腊和我国古代都曾留下许多研讨这个问题的非常有趣的材料,博学多才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为接近科学地解决这个哲学难题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伟大的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曾专门研究和吸取其中许多精辟的思想,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和论证。今天我们重新提出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决不是出于对古代哲学概念的  相似文献   

17.
王乾坤 《江汉论坛》2003,(2):101-103
“古为今用”式的清点文学资源,其实从来没有间断过。在21世纪的学术情势下应答“现代文学的古代文学资源”这样的问题,学术立场具有前提意义。这样的命题有着怎样的时间观预设?它是不是文学艺术所“应有”的时间观?如果按已往的思维惯性,当然可以开发出很多实用品,但恐怕很难说是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18.
“倾听”:哲学生存论的意义阐释与反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听”是哲学最本己的存在方式,由于它所包蕴的浓浓的生存论意味,“倾听”才表现出本真的哲学品性。“倾听”首先指我们对于置身其间的生存境遇的“倾听”,这种倾听显示了“在”所“在起来”的天然生命价值。饱含生存论意蕴的“倾听”如同歌德所说的“整体性的精神灌注生气”的活动,因而能够听出“此在”的生存论意义的必定是一种“共在”,“共在”是我们作为生命整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存在,由“倾听”所获得的生存论体认即是这一共在性的自觉展开。只有在对这一“共在性”的体验中,所有主体的相互“倾听”及自我“倾听”才是可能的。由此反省西方哲学演进的三种主题状态:近代哲学高扬“纯思”,现代哲学守住“语言”、后现代哲学则凸现“文本”,可以发现哲学的生存论意蕴在不断失落,哲学离“倾听”、离生存论体认、离生活世界、离历史感越来越远。因此,有必要整体性地反思西方哲学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澄明意义的实存内涵,还原“倾听”活动作为一切哲学活动的原生地位并进而凸现哲学作为人学应有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东方式的反省”——论许地山小说中的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是文学史上很难避免的现象,当某种创作新潮刚刚兴起,还处于幼稚阶段的时候,尤其是这样。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创作,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那时不仅在题材上有“一窝蜂”的现象,在写法上也较单调,以至“篇篇都可以背得下来,甚至看头一句便知道末一句是什么”。这时,往往需要别具慧眼的作家来打破这种僵局,使创作场面显示某种变化或突破。许地山就是五四时期的这样一位作家。他当时写的许多小说,很有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实践智慧具有“形而上”与“形而下”双向度的内涵,其“形而下”的向度体现为马克思在生存论层面和价值论层面上肯定了“生产劳动”实践的基础性作用和地位,并正视资本主义现实生产劳动的不合理性和非正义性。其“形而上”的向度体现为马克思在批判现实社会不合理和非正义过程中所建构的合理正义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马克思实践智慧“双向度”内涵体现了实践智慧的辩证精神。它冲破了传统哲学夸大实践智慧“形而上”的向度而消解“形而下”向度的局限,纠正了现代实证主义以科学技术方式夸大实践智慧“形而下”向度、唾弃“形而上”向度的偏差,揭示了实践智慧“双向度”内涵的超越性和变革性,实现了二者在现实意义上的统一。通过对马克思实践智慧“双向度”内涵及其超越性与变革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社会变革意义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深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践智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