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亚低温作为神经保护性治疗的一种手段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得以应用。本文观察分析了我科2001年5月~2003年3月15例住院脑梗死患者在早期降纤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部降温(亚低温)治疗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为头部降温治疗组(下称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4.48±6.04)岁。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6.27±5.57)岁。两组病例均为我科2001年5月~2003年3月的住院患者,符合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病程均在48小时以内,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并排除年龄大于80岁、有出血倾向、血小板数<100×10~9/L或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2.
<正>颞叶癫痫(TLE)占癫痫的30%~35%,其中2/3源于颞叶内侧[1]。TLE伴海马硬化(HS)者58%~89%药物治疗无效[2]。而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70%~90%[2-3]。近年来影像学及外科技术的进步使TLE手术治疗的优势大于抗癫痫药(AEDs)的治疗,但是目前对手术预后的研究尤其是合并症的研究还不够[4]。很多外科医生对手术合并症的经验不多[5]。理想的外科治疗应能使发作消失又不使功能受  相似文献   

3.
恶性脑梗死(MCI)是一种常见的重症脑血管病,常因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而最终发生脑疝;完全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是其最常见的类型,故又称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MCI发生率约占所有卒中的10%,内科治疗的死亡率为80%。现将近年来关于MCI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长期以来多采取消极的药物疗法 ,效果极差。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颅后窝神经血管减压术[1~ 5] ,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近 15年来也对 31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施行神经血管减压手术 ,疗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 314例 ,男性 2 0 2例 ,女性 112例 ,平均年龄 (46± 8.2 )岁。三叉神经痛发作 3~ 15年。所有病例均曾服苯妥英钠和 (或 )卡马西平治疗 ,平均服药期为 (4.5±2 .1)年 ,其中曾接受封闭治疗和 (或 )射频治疗 84例。术前2 6 7例行头颅CT检查 ,4 7例行MRI检查 ,均未发现异常。2 .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应用纳洛酮治疗后对改良简易心理状况检查(MMSE)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的变化。方法将67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5周分别进行MMSE及MBI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2周后MMSE评分对照组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显著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周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纳洛酮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可显著提高MMSE评分,疗效可靠,作用快。  相似文献   

6.
POEMS综合征(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POEMS综合征指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omegly)、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和皮肤改变(Skin change),由第一个英文字母缩写而命名的综合征。本病症状体征复杂,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受损,往往不能及时正确认识,极易导致误诊。现将近年来遇到的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病因、临床表现以及预后和治疗做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居第二位。ICH发病凶险,致死致残率高。提高ICH的治疗水平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对ICH的深入研究,有关治疗理念、治疗方法有了新  相似文献   

8.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观察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对 5 6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加用百忧解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 )各 2 8例 ,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BI)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SS)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 HAMD评分治疗后 (4.8± 1.6 )较治疗前 (2 1.4±4 .1)显著下降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后 (15 .1± 2 .3)与治疗前 (2 0 .4± 3.6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 SSS评分显著降低 ,BI评分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 (均 P <0 .0 1)。结论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 ,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有报道[1]高压氧(HBO)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的影响尚未见有报道.为此,我院于2001~2005年采用HB0配合药物治疗69例病脑患儿,同时对部分患儿的血中NSE和ET含量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高香草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多巴胺代谢产物血浆高香草酸 (pHVA)的影响。方法  3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 (患者组 )纳入研究 ,利培酮治疗平均剂量为 (3 2± 1 1)mg/d ,共观察 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 ,以高效液相库仑阵列电化学检测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 pHVA含量。 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检测pHVA水平。 结果  (1)患者组治疗前 pHVA含量 [(7 9± 4 0 ) μg /L]与对照组含量 [(8 8± 4 1) μg /L]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患者组治疗后 pHVA含量 [(5 3± 2 7) 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2 )治疗前患者组 pHVA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 [(2 0 7± 4 1)分 ]存在正相关 (r =0 39,P <0 0 0 1) ,与基线PANSS阴性症状评分 [(19 7± 5 1)分 ]存在负相关 (r =- 0 35 ,P <0 0 1) ;(3)基础pHVA含量及其治疗前后差值[(2 6± 1 3) μg/L]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减分值 [(10 8± 4 1)分 ]均分别呈正相关 (r =0 4 8,P <0 0 1;r=0 6 0 ,P <0 0 0 1)。结论 患者组治疗前pHVA可部分反映精神分裂症症状 (尤其是阳性症状 )的严重程度 ,基础 pHVA含量及治疗前后pHVA水平的变化与利培酮治疗阳性症状的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1.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合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科医师给病人提供最佳或合理的治疗方案应该包括药物与心理治疗。强调心身 (psycho-somatic)或心与脑 (mind and brain)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得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提出精神病学将成为下一世纪最富挑战的一个学科[1]。本文讨论这两种治疗合用的策略 ,以提高精神科医师对这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理障碍多项性程序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6例冠心病患进行药物4-心理障碍多项性程序治疗,设34例冠心痛患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结果:观察组抑郁、焦虑显好转(P<0.01),心绞痛症状缓解(P<0.05),ECGST-T改善(P<0.05),胆固薛降低(P<0.05),血压、心率、凝血时间恢复正常(P<0.05),指出冠心痛心理障碍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雌孕激素联合补充治疗与脑卒中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低剂量雌孕激素联合补充治疗对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妇女84例随机设激素补充治疗组和对照组 ,采用酶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脂和雌二醇 (E2 )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 E2、高密度脂蛋白 (HDL)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 (L DL)、总胆固醇 (TC)降低 ,差异显著 (P<0 .0 5 ) ,甘油三酯 (TG)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剂量雌激素对血脂谱产生有利影响 ,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过去认为较少见,MRI的进展大大提高了CA的发现和正确诊断罕,近年来有关CA临床病程和治疗效果的文章逐渐增多,对于CA是否适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争议很大.本文试加以综述.1 病例选择自1983年Steinberg开始用放射外科治疗CA,到目前为止Kondziolka报道例数最多.两组共82例,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干(46),丘脑内囊(18)和基底节(6),共70例,其它病灶位于大脑半球深部,语言运动区或桥小脑角.病例选择按下列条件:①均有出血的临床病史和影像学证实;②大多数病例有2次或以上的出血史;③病灶所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静脉应用尿激酶并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二者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采用临床随机、两因素两水平(两因素:尿激酶、硫酸镁;两水平:1水平=不给药;2水平=给药)的析因实验设计。通过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评价尿激酶、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以及二者在治疗脑梗死时的相互作用。结果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恢复经方差分析检验,尿激酶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P<0.05),硫酸镁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并且两因素治疗效果有正交互作用(P=0.02)。同样,脑梗死体积缩小,在治疗后14天经方差分析检验,尿激酶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P<0.05),硫酸镁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并且两因素治疗效果有正交互作用(P=0.0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5例胃粘膜出血,无1例颅内出血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且有正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效果。方法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亚低温组于伤后3~24h内,平均(12±3.3)h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34.7℃,平均(33.7±1.1)℃持续7~14d,平均(171±25.3)h。同时监测生命体征、ICP、CPP、血SOD和血MDA、脑葡萄糖摄取、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和并发症。对照组RT控制在38℃以内,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3月根据GOS评定疗效。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后36h两组ICP和CPP无显著差异。治疗120h开始亚低温组ICP明显降低(P<0.05),而CPP明显升高(P<0.05)。治疗36h后亚低温组血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SOD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治疗72h脑葡萄糖摄取分别为(6.33±0.2)mg%和(8.71±0.3)mg%,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温后(第14天)分别为(12.7±0.5)mg%和(9.91±0.4)mg%,亚低温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6h后亚低温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组良好率62.9%(22/35)、中残率8.6%(3/35)、重残率11.4%(4/35)、植物生存5.7%(2/35)、死亡率11.4%(4/35),对照组分别为40.6%(13  相似文献   

17.
非抗精神病药治疗Tourette综合征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和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Tourette综合征(TS)的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都有潜在的严重副作用,迄今仍无理想的抗抽动药物。近年来一些非抗精神病药物在TS中的应用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氯氮平合并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7例,在应用氯氮平的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单药治疗组37例,仅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ld、1周、2周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的影响。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PANSS减分率(46.17±16.14)%,临床总有效率为58.7%;单药治疗组的PANSS减分率(32.26±14.27)%,临床总有效率为2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d明显降低(P<0.01),但在治疗1周、2周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电抽搐治疗联合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欧洲神经病协会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EFNS)根据新的幽际头痛分类标准(ICHD-2)[1]和近年来有关偏头痛的治疗研究证据,制定并发表了偏头痛药物治疗指南[2].  相似文献   

20.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目的 探讨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6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氯氮平治疗 ( 34例 ,氯氮平组 )和利培酮治疗 ( 34例 ,利培酮组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4周末做糖耐量试验 ,测定空腹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胆固醇、瘦素 ,并测量身高、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体重 (kg) /身高 (m2 ) ]。共观察 4周。结果 治疗第 4周末 ,氯氮平组餐后 1h、2h的血糖值 [分别为 ( 8 6± 1 8)mmol/L和 ( 6 7± 1 1)mmol/L]比治疗前 [分别为( 7 4± 2 2 )mmol/L和 ( 5 8± 1 4 )mmol/L]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而利培酮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氯氮平组 ( 2 0 % ,7例 )患者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 ( 3% ,1例 )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3 972 ,P <0 0 5 )。结论 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餐后血糖值的影响大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