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梗阻性黄疸的诊治要点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戴显伟梗阻性黄疸是指肝内毛细胆管、肝胆管及肝外胆管的机械性阻塞,造成巩膜、粘膜及皮肤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虽然黄疸是其共同的表现,但由于阻塞的病变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熟...  相似文献   

2.
核心提示 肝外梗阻性黄疸是指肝外胆道的某一部位由于一种或多种病变导致管腔引流不畅.胆汁在胆道内淤积所引起的黄疸。所谓肝外胆道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和胆囊,这些结构是胆汁进入十二指肠的必经之路;肝外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可能导致胆汁引流不畅。血液中的胆色素含量升高。胆色素在皮肤及巩膜上沉积。使其颜色变黄即黄疸。近几年,该病发病率有所提高,笔者在此介绍了几种常见肝外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波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在我院经手术术中所见、术后病理证实为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对比分析术前超声诊断。结果肝外梗阻性黄疸68例患者的定性诊断中,手术证实结石共37例,超声定性诊断符合率94.5%;肿瘤性病变共24例,超声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1%;炎症性病变共7例,超声符合率为78%。对于定位诊断超声与手术所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对肝外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伴急性胆道感染的鉴别诊断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杨韧,孙宝桢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因恶性肿瘤压迫或侵及胆道系统的肝门部、胆总管中段、胆总管下段及壶腹部所致的肝外胆道梗阻之黄疸。能导致肝外恶性梗阻黄疸的恶性肿瘤很多,常见的有原发性...  相似文献   

5.
肝、胃、肠系统疾病 ,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各个组织和脏器 ,有些肝、胃、肠系病可引起皮肤表现 ,通过皮肤表现可提供肝、胃、肠病诊断的线索。1 肝病1 1 黄疸  50 %~ 6 0 %肝病出现程度不等的黄疸 ,多属肝细胞损伤所致 ;也有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如肝门部肿块等使胆道阻塞 ,可致梗阻性黄疸。1 2 瘙痒 肝病者不论有无黄疸 ,均可发生皮肤瘙痒 ,但以梗阻性黄疸更明显 ,系因胆盐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所致。也有认为与患者神经类型有关。1 3 皮肤色素沉着 肝硬化者约 2 0 %出现面部、眼眶周围等暴露皮肤黝黑灰暗 ,称肝病面容。胆汁性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方法。方法对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均先行PTC后探查能否通过阻塞段,如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进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置入金属内支架行内引流。结果本组4例患者单纯外引流2例,金属内支架置入内引流2例,总胆红素由手术前的438~313umol/L(平均362umol/L),下降211~150umol/L(平均178umol/L),明显好转2例,改善2例。术后生存3~7个月,生存期均无黄疸再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对失去外科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地缓解或消除黄疸,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有限地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而引起的,确定梗阻的部位及性质对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B超能明确显示胆囊的大小、形态、胆管的内径及走向、结石或肿瘤的大小及所在部位等,可对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对10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诊断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方法。方法对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均先行PTC后探查能否通过阻塞段,如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进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置入金属内支架行内引流。结果本组4例患者单纯外引流2例,金属内支架置入内引流2例,总胆红素由手术前的438~313umol/L(平均362umol/L),下降211~150umol/L(平均178umol/L),明显好转2例,改善2例。术后生存3~7个月,生存期均无黄疸再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对失去外科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地缓解或消除黄疸,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有限地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黄疸是由肝内阻塞和肝外阻塞引起。肝内阻塞常是由于病毒性肝炎、妊娠复发性黄疸、药物性肝损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原因,使肝细胞内胆汁排泌器官功能失调,胆流障碍所致的综合征,临床上称为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仍属内科性黄疸的范畴。肝外阻塞常是由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管炎、乏特氏壶腹周围癌、胰腺癌、胆道术后胆管狭窄等原因,引起胆道系统机械性阻塞,临床上称其为“外科性黄疸”。这类黄疸的临床表现常相似,但治疗原则完全不同,因此二者必须加以鉴别,及时的确诊和治疗,对预后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治疗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自愿应用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肝癌15例,胆囊癌4例,胃癌17例,食管癌3例,回肠腺癌2例,胰腺癌4例.常规选择塑料内支架引流,对于单侧肝内胆道扩张的患者选择单支架引流,对于左右肝内胆道均不同程度扩张的患者选择双支架或多支架引流.观察操作成功率、生存期等评价指标.结果 45例患者均治疗成功且临床黄疸完全消退,随访生存期3~18个月.随访观察6例患者更换胆道支架,更换时间4~13个月,其中支架移位1例,胆泥阻塞2例,肿瘤阻塞3例.结论 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是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