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南油气田J2t2砂层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及综合录井资料,对石南油气田侏罗系头屯河组J2t2砂层组的沉积特征、相标志、沉积相微相划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J2t2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偏低,反映了沉积速度快及沉积物母岩成分复杂;由于无二元结构、具有很大的宽深比和河道与心滩位置不固定等特征,其沉积相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可划分为河床亚相和泛滥平原亚相,进一步分为河道沉积、心滩、天然堤、岸后湖、洪泛平原和决口扇等微相,并指出它们在纵向上的沉积序列特征及砂体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石南21井区低渗油藏堵水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陆梁油田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中孔低渗的特点,针对不同投产类型的高含水油井提出了治理思路及实施方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最终筛选出了适合于该油藏的堵剂及其现场工艺,并投入现场试验16井次,取得了很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目前该工艺技术已在陆梁油田石南21井区逐渐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石南21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属于油田加密、扩边区块,开发层位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剖面动用不均型水淹典型特征,是新疆油田公司产能建设的有利区块。明症结懂短板提对策确保产能建设该区块头屯河组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具有低层压力紊乱、层间互扰严重等特点,地层水窜入、地层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4.
石南3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西油田之北,是继石南2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储层层位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气藏气油比高,油质轻,但与生物降解的黑油伴生。文章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南31井白垩系储层油气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源岩。阐明了石南31井白垩系与南面石西油田石炭系和侏罗系的油气成因关系,建立了石南31井白垩系的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指出石西与石南31井过渡区可捕获由南向北运移的油气,是近期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低渗透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剖面上物性差异大。基于物性、压汞、铸体薄片等资料,从储集层微观孔喉结构出发,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优选多项参数将储集层分为4类。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以Ⅱ类和Ⅲ类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物性受泥质含量影响大,泥质含量增加,孔隙结构变差,渗透率降低。由于采用常规模型解释含泥质砂岩储集层渗透率误差较大,按泥质含量结合储集层分类,对4类储集层分别建立了渗透率解释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所建模型解释结果与岩心分析数据吻合度较高,比常规测井参数模型解释精度提高了7.8个百分点,效果较好,可推广运用到其他含泥质的低渗透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6.
石南地区岩性油气藏成因砂体类型和储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沉积徽相分析认为石南地区岩性油气藏成因砂体类型多样,其中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通过不同成因砂体的叠置关系的研究,认为石南21井区岩性油气藏头屯河组J2t2段砂体结构为迷宫式结构;石南31井区岩性油气藏清水河组K1q1^2砂体为拼合板状结构,K1q1^1砂层组砂体类型结构主要为迷宫式结构。通过储集层性质的主控因素及成因砂体与储集性能关系的研究,认为石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储集性能最好的成因砂体类型为河口坝砂体,其次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春节前夕,在新疆油田公司第三会议室,由基建工程处组织会议,对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七中东白碱滩组、七中东克上组油藏产能建设地面工程方案进行了审查。规划计划处、开发处、生产运行处、安全环保处、质量管理与节能处、开发公司、概预算管理部、采油二厂、陆梁油田作业区、工程技术研究院及CPE新疆设计院等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头屯河组成藏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石南油气田头屯河组为辫状河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褐色岩屑砂岩和褐红色、灰黄色泥岩,砂岩沉积厚度7~26m,属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油藏侧向为泥岩遮挡,构造低部位受油水界面控制。研究表明,断裂、不整合对侏罗系上部及白垩系油气运聚具有重要意义,白垩系与侏罗系及侏罗系头屯河组与西山窑组之间的两期不整合面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局部的正断层起着沟通油源与储集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成藏史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石南油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的基东鼻凸,中、下侏罗统上、下含油而中部含气。上部原油主要储集在头屯河组的中孔、中渗砂层组,为构造岩性型油藏;中部天然气主要储集在三工河组的低孔、低渗砂层组,为岩性型气藏;下部原油主要储集在三工河组的中孔、中渗砂层组,为构造型油藏。以往认为该油气田的油藏为次生油藏,但其油气未经历任何次生蚀变作用。其原油具有较典型的腐泥型母质成因特征,热演化程度较低;其天然气为腐殖型,热演化程度较高。对石南油气田成藏史的认识为:盆1井西凹陷下二叠统烃源岩主要为腐泥型,在早白垩世晚期大量生、排液态烃,该地区白垩系区域盖层沉积后,液态烃沿侏罗纪发育的张性断裂运移,进入头屯河组和三工河组储集物性较好砂层组中的圈闭聚集,形成原生油藏;该凹陷上二叠统乌尔禾组烃源岩为腐殖型,在第三纪晚期大量生成气态烃,仍沿张性断裂运移,大部分聚集于储集物性较差的三工河组砂层中的“空”圈闭,形成原生气藏。图6表2参5(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10.
章彤 《新疆石油地质》2021,42(4):469-474
准噶尔盆地三台油田头屯河组疏松砂岩油藏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差异大。为确定疏松砂岩油藏储集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通过测试典型岩心样品离心前后的核磁共振T2谱,定量评价疏松砂岩油藏储集层的T2截止值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分析结果表明,头屯河组头二段储集层孔隙类型复杂,喉道细小,连通性差;根据T2谱计算,油藏的可动流体饱和度为80.42%~82.57%,平均为81.39%;可动流体孔隙度为13.91%~17.98%,平均为15.88%;T2截止值为1.86~4.64 ms,平均为3.06 ms。可动流体主要来自较大孔隙,束缚流体则主要分布于较小孔隙。疏松砂岩岩心样品的最佳离心力为1.02 MPa,较大孔隙发育程度较差的4号和7号样品,4次离心过程中较大孔隙和较小孔隙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差异明显;而较大孔隙发育程度较好的5号样品,离心力的增大能够使整体的可动流体饱和度显著上升,在离心力接近1.02 MPa,即最佳离心力时,不同孔隙对于可动流体参数的贡献几乎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东油田属欠压实型异常高压非均质油藏.储层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存在启动压差,严重的非均质性导致水驱动用极不均衡;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分层工艺适应性差.注水开发难度大。采用逐层上返与细分层系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使用以注采压相结合的配套技术.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文东深层低渗非均质异常高压砂岩油田高效开发实践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头屯河组储集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 17.48%,平均渗透率 13.18×10 -3 μm 2 ;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碳酸盐溶孔和杂基溶孔很少。研究区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目的层位处于早成岩阶段晚期到晚成岩阶段早期。沉积相、碎屑成分的不同和埋藏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地区之间成岩作用的差异,胶结作用是造成储集层低渗透的主要原因,机械压实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地应力认识的深入,它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应用岩心测试、水力压裂等资料分析了陆梁油田头屯河组油藏的地应力及裂缝特征。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水平最小主应力梯度为0.0121MPa/m,天然的裂缝走向为近似东西向,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油藏地应力分布状况。在分析地应力、裂缝特征的基础上,简述了裂缝与地应力的关系,并对压裂时地层中裂缝的延伸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该油藏地应力、裂缝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塔中4油田石炭系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层状边水油藏埋深约3 700 m,边水能量弱,地层压力保持程度低;其下伏的东河砂岩段油藏发育大型水体,压力保持水平较高,2套层系间的层间压差为15~25 MPa. 通过分析井区因层间压差导致层间倒灌形成自流注水的矿场实例,结合塔中4油田的油藏地质和开发特征,建立了数值模型,并模拟了层间倒灌、分别采用直井和水平井作为自流注水井等不同井型和井网条件下自流注水技术的开发指标。研究表明,在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层状边水油藏进行自流注水是可行的,并优选出下步矿场试验井组。  相似文献   

15.
赖书敏 《岩性油气藏》2018,30(5):124-130
目前细分注水界限以油藏地质静态参数为主,已不能满足特高含水后期油藏细分注水的要求。综合考虑油藏动静态因素对细分注水的影响,建立特高含水后期细分注水级段数优化模型。研究表明,3级4段为最优层段分级策略,且段内剩余油饱和度级差应控制在1.2以内。将饱和度级差划分为1.00~1.05,1.05~1.10,1.10~1.15,1.15~1.20共4个范围,建立3种不同的模型,分别优化了段内渗透率级差、小层个数和砂岩厚度界限,并对界限标准进行了公式回归。结果表明,层间剩余油饱和度级差越大,细分注水界限标准越苛刻。该研究结果为胜利油田整装油藏特高含水后期细分注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MDT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在油田高含水开发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伟 《石油仪器》2007,21(2):55-57
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的油田,由于长期的注水开发和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使得小层压力及水淹状况在纵向上分布不均,寻找高压异常层及确定油层的剩余油潜力是油田开发的难题。MDT电缆地层测试主要测试小层的压力及渗流能力,并通过取样和OFA光学流体分析确定流体性质。通过对这些地层参数资料的分析,研究地层压力的分布状况,找出高压层和研究油层的渗流能力,确定油层的水淹状况及油水同层的液体性质,指导射孔方案的编制等。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田对注入水质要求严格、水源研究日趋重要。沙东南-渤中地区为渤海油田重要产区,注入水源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油田开发生产是否顺利。本次针对该地区,对主要水源目的层馆陶组进行了水资源量评价研究工作。馆陶组储层系统研究表明,馆陶组砂岩虽然分布广、但厚度变化大、物性非均质性强,具体油田馆陶组水源条件因此有所差异。采用容积法对沙东南-渤中地区馆陶组储层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该区馆陶组水资源量为3366×108m3,其中Ng1段水资源量为840×108m3;Ng2段水资源量为483×108m3;Ng3段水资源量为2043×108m3。总体水资源量比较充沛,能够满足沙东南-渤中地区各油田长期开发对水资源的需要,但分布复杂,需要针对具体油田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