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但仍有许多抗菌药物有多种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危及生命。目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相当严重。因此,有必要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上能更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但仍有许多抗菌药物有多种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危及生命.目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相当严重.因此,有必要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上能更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徐梅  李晓玲  林新 《抗感染药学》2021,18(1):114-116
目的:分析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650例资料,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对患者年龄段的影响。结果:650例出现ADRs的患者中,经分析发现年龄段在50~75岁之间患者抗菌药物ADRs发生率为最高;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西丁为引发ADRs的主要抗菌药物;恶心、瘙痒和皮疹为抗菌药物致相关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结论:抗菌药物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症状,大多为不合理使用所致,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ADRs发生的症状,合理配伍,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月萍 《中国药业》2003,12(9):79-8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患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患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5.
蔡楚华 《北方药学》2014,(3):108-109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已成为当代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常见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性反应及附加损害,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中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规范要求,合理选择药物、确定用药途径,尽可能地避免联合用药,谨慎选择新药,以提高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院2009年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06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我院上报不良反应中居首位,其中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刘正德 《北方药学》2015,(1):155-15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方式方法,观察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综合管理措施,统计全年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与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将这些数据与2012年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与2012年相比,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管理措施,2013年全年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与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对比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实施综合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7年我院180例住院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观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现象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180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当中,过敏反应患者有20例,光毒性患者有10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30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50例,循环系统反应有20例,软骨毒性反应10例,跟腱损伤30例,其他类型不良反应有10例。结论临床在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需要掌握患者适应证,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现象,治疗时间不能够过长,对患者药物使用后的情况要进行观察等,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因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有76例(占50.67%),其中主要以喹诺酮类及 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主.药物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主要为皮肤及软组织和消化系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及剂量过大4个方面,且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临床不合理使用,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周水根 《海峡药学》2005,17(5):176-177
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虽然抗菌药物能很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不过其不良反应我们也不容忽视,这迫使我们必须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提高抗菌药物的同时尽量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同时我们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和查察工作,从而更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来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88例患者进行抗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为抗菌药物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用药种类和用药途径致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不良反应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患者在20~60岁之间、使用头孢菌素类以及静脉注射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较多。结论:抗菌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应给与高度重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积极监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不良反应涉及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46个品种,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103例,占81%;涉及部位以皮肤及附件最多,占71%;结论抗菌药物导致临床不良反应较多,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标准用药,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 ,其品种、数量以及费用支出 ,均居所有药品之首。因此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 ,有些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随着新抗菌药物的不断研究开发和上市 ,会带来更多的类似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并提出了临床对策。  相似文献   

14.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近年来抗菌药物不断更新换代,临床医师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新抗菌药物的特点,致使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就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督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正>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促使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难治性感染和二重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增加[2]。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提供警示,预防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国内外近期公开报道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临床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反应、软骨毒性和肌腱损伤以及影响血糖等。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涉及系统广泛,有的后果严重,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菌药物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集的头孢类抗菌药物合并用药不良反应241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合并用药的药品种类及合并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主要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剂、抗病毒类药物、中药注射剂、激素类药物、其他抗菌药物等;头孢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用药前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过程中也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肿瘤科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提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建议、设计感染患者个案调查表、制订抗菌药物轮换使用措施、监测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等方法,促进专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对于促进肿瘤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在我国各医院历来都占首位,抗菌药物的大量而不尽合理的使用不仅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棘手的问题,而且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在各类药品不良反应中首当其冲[1,2].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所报告的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为ADR工作的深入开展,减少抗菌药物的ADR,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万婷  何月华 《药品评价》2021,(3):132-13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南城县人民医院发生不良反应的110例临床资料,其中由抗菌药物引发的有73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累及系统及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分析,并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各为17例、26例、9例、15例、6例,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有青霉素占23.70%;头孢类抗生素占36.16%;大环内酯类占13.22%;喹诺酮类占19.44%;其他占7.48%;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有皮肤及附件占35.62%,神经系统占19.18%,呼吸系统占15.07%,胃肠道系统占23.70%,泌尿系统占7.48%,心血管系统占10.96%;单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族用药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史、使用药物种数、用药途径是导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高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药物种数、用药途径是导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普遍,其中头孢类抗生素占比最高,对皮肤及附件系统影响较大,过敏史、使用药物种数、用药途径是导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高险因素,因此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学习及管理对临床合理使用药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