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一起110 kV主变压器损毁故障,分析了该变压器因中压侧中性点避雷器爆炸引发次生故障而受到损毁的原因.研究了该中性点避雷器相继承受雷电过电压、谐振过电压作用而导致阀片热崩溃的过程,并从站用避雷器的防爆设计和损毁控制、35 kV系统谐振过电压的抑制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同类设备故障发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某变电站一支110 kV避雷器故障,通过带电检测、诊断试验及解体检查等方式,分析其原因为避雷器内部环氧树脂筒发生贯穿性闪络,造成避雷器本体接地故障,并且避雷器故障时喷出的带电粒子造成同间隔电压互感器三相短路接地故障。通过缺陷分析,可提高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设计、检修与运行维护水平,为分析与处理此类故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110kV变电站110kV线路避雷器内部受潮发热的情况,对故障情况进行试验分析,找出了避雷器受潮发热的原因是密封胶老化龟裂,潮气进入避雷器本体,引起受潮发热,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一起110 kV避雷器故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避雷器运行、试验及解体检查,分析故障原因是避雷器密封结构不良,运行中内部受潮,最终导致避雷器热击穿,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华北电网近期发生的110 kV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故障情况,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制造厂及运行单位的建议及预警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110 kV变电站避雷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经过,通过现场检查分析避雷器的全波电流、阻性电流测试数据,结合解体检查结果,认为该型号避雷器存在设计不合理,工艺控制水平不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220kV变电站#1主变110kV侧避雷器温度分布存在异常,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室外设备进行红外精确测温,并辅以避雷器阻性电流带电检测,来判断并消除避雷器严重故障隐患。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起110 kV变电站中主变压器10 kV侧避雷器烧毁的事故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故障的分析确定了故障的原因是因为线路中产生的过电压导致避雷器铁磁谐振引起的爆炸。还针对铁磁谐振这一现象提出了预防铁磁谐振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带电检测技术发现了一起11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受潮缺陷,及时进行了处理。分析缺陷是由阀片受潮劣化引起,避雷器顶部和底部受潮尤为严重。针对此次缺陷,提出了正确选择避雷器、开展带电检测和红外测温诊断、加强停电试验消缺等措施来预防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避雷器作为重要的保护设备,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避免电气设备在大气过电压下发生损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10kV配电用避雷器中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由于其优越的耐污、防爆能力及轻便、密封好等特点。使用越来越多。但在运行中,因避雷器质量问题及运行维护不到位而使一些避雷器发生击穿故障。本文通过对某220kV变电站避雷器炸裂后引起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烧毁事故的分析。查找出了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的故障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反事故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220kV变电站雷雨后,巡视发现110kV北母B相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通过用红外线成像仪测温中发现内部发热缺陷,分析为避雷器顶部密封不良,进水受潮,引起氧化锌阀片绝缘下降,及时进行了停电处理;停电后进一步进行高压试验测试,发现B相避雷器泄漏电流值过大,认定内部绝缘有局部击穿现象,故更换了B相避雷器,检查其它两相正常后,投入了运行,避免了一次110kV母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线路遭受连续雷击造成断路器事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介绍一起由于线路遭受连续雷击造成线路断路器发生断口击穿的事故,基于雷电波传播理论,分析了致使断路器断口击穿的原因,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一个仿真模型,利用过电压计算软件EMTP(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Program)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证明,如果断路器断口很容易被雷电过电压击穿,针对此类情况,提出在断路器进(出)线侧安装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如变电站内无安装位置,可在线路终杆塔上安装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起损坏避雷器的解体分析,发现故障原因是B相避雷器中节的电容器绝缘管有质量缺陷,在雷电强烈活动产生的过电压冲击下,导致避雷器击穿损坏,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雷击可造成35 kV系统事故。对上海市电力公司长兴供电公司所属35 kV红星变电站发生的一起中性点空气击穿事故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该变电站主变中性点接线桩头与A相接线排发生空气间隙击穿是由雷电波侵入主变,导致主变中性点电位升高所致。提出了加装中性点避雷器的防范措施,并对中性点避雷器的参数选择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输电线路避雷器的应用及其安装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击是输电线路的主要危害。线路避雷器是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的有效手段,我国已使用的线路避雷器运行情况良好。但由于线路避雷器价格昂贵,线路全线安装是不现实的,所以线路避雷器的安装地点和方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对输电线路雷害事故及防雷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介绍了输电线路避雷器的发展及应用情况。最后结合我国多年的应用经验和计算分析,对于输电线路避雷器的安装方案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意见,并详细分析解释了这些意见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水力发电厂GIS升压站因场地限制,多采用长管道方式与户外场相连,在断路器开断时遭受雷击容易发生GIS内部件击穿事故。以某水力发电厂发生的雷电侵入波故障为分析对象,首先,采用电磁暂态分析软件ATP-EMTP建立升压站雷击分析模型,对断路器开断状态下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进行了量化计算,指出雷电侵入波故障原因;然后,对户外场加装避雷器和出线杆塔安装线路避雷器两种侵入波防治手段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指出常规防雷手段无法解决该水电站雷电侵入波防治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雷电侵入波阻碍电抗器设计思路,建立了该电抗器的分布参数模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该防雷措施的有效性。所提供的防雷思路对雷电多发地区水电站GIS升压站防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线路避雷器的安装方式对防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江  林苗 《电力设备》2007,8(5):65-66
文章按雷击杆塔顶部时所产生的雷电过电压的作用顺序,将线路避雷器与杆塔绝缘子串的并联安装方式分为雷电过电压先后作用于两者、同时作用于两者及先作用于后者,再作用于前者等3种安装方式,分析了3种安装方式对线路避雷器防雷效果的影响。文中还建议改进线路避雷器的安装方式,提出了新的安装方式,使雷电直击杆塔或绕击导线时所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先作用线路避雷器,或同时作用于线路避雷器与杆塔绝缘子串,以有效发挥线路避雷器的防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陕西地区配电线路避雷器防雷效果不理想这一现状,提出一种多腔室雷击闪络限制器。该装置防雷性能优异,采用吹弧原理,熄弧能力强。经过试验,确定其串联级数为26级,电极直径8 mm,电极间隙1 mm,主间隙距离取45 mm时能可靠动作。工频湿耐受电压、50%雷电冲击动作电压、雷电冲击伏秒特性以及工频续流遮断能力均满足标准要求。装置在陕西地区典型线路上运行良好,防雷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19.
避雷器异常放电的现有识别方法难以判断异常放电时的吸收声波特性,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以110 kV交流避雷器为研究对象,对避雷器异常放电类型进行识别。采用声发射技术来检测110 kV交流避雷器雷电异常放电特性,获取雷电影响下110 kV交流避雷器放电时的吸收声波;基于获取的放电吸收声波,采用关联维数的避雷器雷电异常放电吸收波特征分析方法,实现110 kV交流避雷器雷电异常放电吸收声波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关联维数判断避雷器放电吸收声波的特性,能够有效判断雷电影响下110 kV交流避雷器每种异常放电的情况,且通过该方法识别110 kV交流避雷器雷电异常放电类型时,识别结果全部通过,因此该分析方法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解决同塔双回线路雷击同时跳闸和保障牵引站的供电可靠性方面,进行了充分调研、论证,采取将外串联(纯)间隙(金属氧化物)线路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作为防雷措施。具体分析了雷击线路跳闸的原因,讨论了高压送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以及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保护原理、选用原则以及安装前的准备工作。结果表明:近年来,已安装外串联(纯)间隙(金属氧化物)线路避雷器的杆塔未发生雷击跳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