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丽钦 《海峡药学》2013,25(9):93-95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鱼腥草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ODS—C18柱(150x4.6ram,5μm),流动相:甲醇-1%乙酸水(55:45,v/v)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枉温:30~C。结果芦丁进样浓度在6.0—144.O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4,平均回收率为97.4%(RSD=1.38%);槲皮苷进样浓度在8.0~128.0μg·mL-1。范国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O.9995,平均回收率为93.3%(RSD=1.82%);槲皮素进样浓度在4.0~96.0μ·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87.3%(RSD=1.58%)。结论谊方法简便、准确度较高、重现性好,为鱼腥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述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微生物、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肿瘤作用,并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银杏叶是集医疗、营养、保健功能为一体的天然绿色资源。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是色原烷的衍生物,其特点是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并可根据中间吡喃环的不同氧化水平和两侧A、B环上连接的各种取代基,而分为不同的黄酮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 HPLC 测定鱼腥草生药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和槲皮素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HPLC 外标法。采用色潜柱:Kromasil—C_(18)柱(250 mm×4.6 mm,10 μm);流动相1:水-乙睛-磷酸(400:100:0.2),30 min 时手动切换为流动相2:乙腈-甲醇-水-磷酸(375:75:50:0.1);检测波长35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和槲皮素获良好分离,进样量分别在0.055~0.550μg(r=0.9979)、0.248~2.480μg(r=0.9977)、0.52~5.200μg(r=0.9998)和0.062~0.623μg(r=0.996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5%,104.0%,102.6%,103.7%,重复性试验 RSD 分别为3.9%,0.8%,1.0%,1.6%。结论:该方法分离度好,简便快速,为鱼腥草生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可借鉴的分析办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量的相关文献阅读整理,对泡桐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以便对泡桐属植物进行更为有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 1 0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理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华辉  郭勇 《广东药学》1999,9(4):9-12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蕊 《黑龙江医药》2010,23(2):234-236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银杏叶总黄酮有较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并且能够预防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Aviram M和Fuhrman B研究发现,健康受试者饮用红葡萄酒后,他们血浆中携带抗氧化黄酮类的LDL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大戟科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根据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和花色素类等4种结构类型。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药用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及开发。本文综述了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含有氧杂环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生物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笔者就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组织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袁媛  李泽友  任守忠  符乃光  张俊清 《中国药房》2007,18(30):2379-2382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数量之多列于天然酚性化合物之首,在植物中多与糖结合成苷存在,一部分以苷元形式存在。黄酮类可以粗略的分为以下几类:黄酮、黄酮醇、异黄酮、花色素、黄烷醇、查耳酮等。黄酮类化合物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而重  相似文献   

12.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4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 ,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 ,其中抗肿瘤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其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抗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细胞信号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活性及抑制癌基因表达等功效。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化合物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及病毒、清除自由基、防止骨质疏松、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从炎症产生的的重要通路,如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活性氧、NO途径、核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等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分布的一大类次级代谢产物,已报道的化合物超过10 000种,结构多样且部分具有抗癌、抗炎等重要的药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及酶、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已有诸多报道;近年来,其合成生物学研究亦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在概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础上,对近20年(2001~2021年)报道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代表性黄酮类化合物的细胞工厂创建概况,并对相应的代谢瓶颈及优化策略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极其丰富的药理活性。最新研究表明,天然以及人工合成的黄酮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且一些黄酮组合应用时会引起抗肿瘤效果改变;另外一些天然黄酮及查耳酮衍生物都表现出逆转多药耐药的活性。这些研究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黄酮类化合物也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治疗辅助药物。综述近年来天然以及合成的flavopiridol、佩兰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多药耐药逆转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黄酮类化合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黄酮类化合物""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作用机制""Flavonoids""AD""Pathogenesis""Action 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 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20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基于现代AD学说和相关通路对黄酮类化合物防治AD的研究进展以及新型给药系统在增强该类化合物神经保护作用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6篇,其中有效文献66篇。A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基于Aβ学说,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激活非淀粉样途径、抑制淀粉样途径,从而抑制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的活性、减少Aβ的形成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基于Tau蛋白学说,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增强内源性磷酸脂酶的活性,促进Tau蛋白脱去磷酸基,抑制Tau蛋白磷酸化,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的目的。基于胆碱能学说,不少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从而使其在突触间隙中维持较高的浓度以治疗AD。基...  相似文献   

17.
李卫中  马燕 《今日药学》2007,17(1):17-21
本文介绍了生物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处理方法,检测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为科学、合理的评价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体内行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酮类化合物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文中对近几年有关该类化合物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胃部、小肠、大肠中均有吸收。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因化学结构不同,其吸收速度、部位等有很大差异,多数黄酮类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其药理作用部位相一致。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水解、结合、裂解以及氧化反应进行。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排泄途径主要为肾脏和胆汁排泄,排泄物大多为药物的代谢物,也有少数以原形排泄。  相似文献   

19.
周长征 《北方药学》2012,(4):100-101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高血脂及其并发症方面作用的研究,为更深入探讨该类化合物治疗高血脂及其并发症的疗效与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相关报道进行简单概述。结果概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吸收特点及黄酮类化合物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结论黄酮类化合物磷脂复合物,可提高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