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现代竹编生活器具的创新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宛萤  张福昌 《包装工程》2015,36(24):137-140
目的 探究现代竹编生活器具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 以竹编生活器具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衍变为启示, 分析了竹编工艺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方式, 论述了现代竹编生活器具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对其进行设计创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论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以现代生活美学为导向、 以功能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原则, 主张从功能创新、 形式创新、 工艺创新3个方面来设计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大众审美的竹编生活器具。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使竹编生活器具重新融入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手工皮艺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斌  刘存 《包装工程》2017,38(4):153-156
目的通过对现代手工艺皮具的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创新设计,寻求提升传统皮具的艺术价值的方法。方法以传统的机器产业化皮具到现代的手工皮艺产品衍生发展为启示,分析了手工皮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方式,论述了现今手工艺产品形式上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其进行创新性设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论在手工制作的前提下,以现代审美趣味为引导,通过对功能、形式及创新为设计原则,主张在传承中有创新,在审美情趣中融入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端砚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逐渐变成机械化、无灵魂的流水线产物,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所以端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对所获得的资料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对端砚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深入研究.结果:研究了端砚文化现状、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缺乏、技艺失传、宣传力小等问题,为端砚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对策.结论:通过对端砚文化的研究,发现端砚文化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出端砚文化发展对策,有利于端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洁冰  王迪 《包装工程》2019,40(2):240-245
目的案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性家具之一,其具有独特的实用功能和精神需求,理应为现代中式家具所继承和发展,研究提取亮脚梁架式案中最具民族艺术特色的传统元素进行现代案的传承与设计。方法在分析亮脚梁架式案的古典与现代审美观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论述其蕴涵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作为设计美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书案的现代传承与创新设计的3种方法,包括简约化设计、元素重组设计、情趣化设计,从而将我们民族的根深深地扎进现代生活之中。结论基于分析得出的设计美学原则,结合当下的生活环境和使用要求,设计出一套现代中式书案作为案例以证实这里所总结的3种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齐海涛 《包装工程》2020,41(20):195-199
目的 以传承和创新为主旨,在符号学语意下探讨非遗视觉元素创新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传承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民间智慧与美学思想,形成基于民族文化深度思考的设计创新构建。方法 从非遗的视觉层面入手,依据现代符号学的语意特征,分为“非遗视觉元素符号提取转译”、“非遗视觉元素符号衍生设计”两大方面,结合前沿设计案例,探析非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途径。结论 非遗是民族艺术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东方美学精神,更是现代设计的创意源泉。在创新溯源的思考下,探寻多种途径的非遗视觉元素衍生设计方法,不仅使现代设计彰显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能有效实现非遗项目自身的传承发展与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6.
秸秆拼贴艺术在现代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雁  王春申  姜圳  郭洪武 《包装工程》2018,39(20):224-230
目的 将传统非遗文化中的秸秆拼贴艺术与绿色环保利用理念相结合,探究秸秆拼贴艺术在现代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理论和设计方法。方法 以民俗学、现代设计美学、工业设计、家具装饰设计等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总结归纳传统秸秆拼贴艺术的制作工艺、应用现状及不足,对秸秆拼贴肌理表情的创新设计思路进行详细分析,使其作为新型装饰元素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结论 对传统秸秆拼贴艺术的设计理念及制备工艺进行创新,使其与现代家具装饰相结合,既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拓展了现代家具的装饰材料和设计方法,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审美,对指导现代家具装饰的创新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燕  薛拥军  赵沃林 《包装工程》2023,44(22):225-233
目的 以日常生活用品的创新为切入点,分析归纳抱朴守拙美学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体现,以期拓宽中式美学融入家居产品设计的方法与路径。方法 将文化学概论中的文化层次理论和唐纳德·诺曼的三层认知概念相结合,构建文化转译思路,从朴拙美学与现代设计应用的现状出发,通过梳理相关设计原理并结合多个应用案例,从形式美、功能美和内涵美等方面分析朴拙美学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影响机制与应用体现,重点阐述了形态朴素、功能适宜,以及符号简单的具象化设计应用方法。结论 包含现代家居产品物象转译与呈现的朴拙美学风格,是现代设计理念和中式传统文化结合发展的缩影。从本能形式、行为功能和反思内涵等角度提出设计创新策略,为现代家居产品的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魏娜  李娟 《包装工程》2021,42(10):279-281, 285
目的 探索创新理念影响下的现代中式家具设计路径.方法 以当前家具市场上的照搬传统和盲目西化两大现象为出发点,结合两者的弊端引出中国风格家具的创新趋势,并结合传统中式家具的造型、装饰等特点及其民族性、艺术性的表达,分析对其进行现代化创新的重要价值,接着从理念、情感、文化、工艺等细节探讨现代中式家具创新设计发展方向,最后从深度审视传统文化、积极借鉴西方经验、满足受众的功能需求和追求极简的设计方式等方面就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路径进行总结和探讨.结论 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主张提取明清家具的精髓,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实现形式、功能与情感的升级,同时强调中式家具与社会经济条件相协调,与人们的审美心理相适应,创造出了更具时代感的新中式家具风格,促进了家具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闯 《湖南包装》2020,(2):85-87
基于文化自信政策感召,挖掘传统手工艺中深层次的拙文化表现理念,从古拙淳朴的表现方式、生态观念、意境美学、技艺传承等角度结合现代包装设计理念进行分析;通过对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在两者诸多相通领域进行互动研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方式方法探究,为融合之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胡术 《包装工程》2021,42(14):345-350
目的 探究生肖包装中蕴藏的关于设计传承与创新的规律,为生肖包装设计提供思路,多元化地促进产品包装的创新发展,为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开辟新径.方法 收集比较当下的生肖包装设计,分析生肖包装的复合价值,从文化定位与创新路径的角度归纳生肖包装的设计法则.结论 生肖包装是品牌为庆贺新年,以当年的生肖动物为设计题材的贺年包装,是一种日趋流行的文化现象与艺术形式.在满足消费者日益成熟的消费观念和个性化的审美需求过程中,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精神也变得日益丰富.它的设计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民俗价值与品牌价值、中国文化与西方艺术融合的产物,它的设计必须兼容并蓄,以开放与包容的姿态传承与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展现其不朽魅力与时代风采.  相似文献   

11.
李加  张景 《包装工程》2024,45(4):485-490
目的 世代相传的蜀绣凝聚了悠久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极高的艺术价值。基于“美育”的视角结合AIGC技术进行创新设计有助于蜀绣的传承与发展。以人工智能的设计融合蜀绣的文化特色来开发文创产品及周边,使美育融入现代年轻人的时尚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这既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也在传承创新中保护了非遗蜀绣的原真性。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研究梳理蜀绣的历史与现状,并对蜀绣的传承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目前蜀绣的纹样技艺、创新传播等情况并进行系统梳理。使用AIGC进行创新设计,并将创新设计应用于文创产品研发,最后进行数字化推广。结果 通过AIGC为蜀绣带来了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再灵活运用以线带面、绣画结合的方式,使人工智能美学助力非遗传承。结论 AIGC融合蜀绣的创新设计提升了文创产品的科技精神与内涵,赋予了蜀绣传承与发展重要的时代革新意义,数字化推广也使蜀绣的传播方式与受众群体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探索北京宫灯古典灯具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佳 《包装工程》2018,39(4):255-259
目的以北京宫灯为例,探索中式古典灯具的创新设计。方法了解北京宫灯传统工艺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原因。主要从形式创新、功能创新和新技术新材料创新等方面寻找传统灯具创新设计的思路。结论从传承中创新,从传承北京宫灯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探索传统灯具的设计创新,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间艺术对现代招贴设计多维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郜岩 《包装工程》2012,33(6):16-19
以传统民间艺术为主要探讨对象,从"虚实相生"的美学观念、"巧于因借"的设计手法以及多维时空表现法3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论述了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美学观念与创作手法,进而对现代招贴设计多维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作品实践,提出了现代招贴设计应该从传统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以及向多维化方向进行创新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张芳兰  董超  马亚新 《包装工程》2011,32(16):49-51,58
以传统器物形式、色彩、功能与语义的传承和发展为启示,从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传统婚俗礼仪中宁海地区红妆器物文化特色。首先分析了婚俗器物的种类及其形态与功能的设计特点。进而又从色彩与装饰图案语义方面进行器物设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根据现代社会的婚俗生活需求,传承古代婚俗器物设计的经典方面,从而使其对现代婚俗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新词 《包装工程》2011,32(10):70-73
探讨了现代家纺包装设计美学价值以及消费者的审美情感,研究分析了消费者对家纺产品包装的更高审美需求和消费观念提升情况下,对家纺产品包装设计的新要求,论述了现代家纺产品包装设计创新的一般方式方法,提出现代家纺产品包装设计需在设计理念、设计创意、装饰手法3个方面进行综合审美创新,以适应消费者审美的需求变化,根据人们精神需求的新趋势进行审美创新的论断,并结合实际案例对设计理念、设计创意、装饰手法进行审美创新的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少晨  朱宏轩 《包装工程》2020,41(14):355-362
目的通过对大汶口原始造物文化的研究,发现其对现代设计观念、特点以及生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大汶口彩陶纹饰图案为研究对象,简述美学与大汶口彩陶的发展历程,对其文化理论、彩陶纹饰设计观念与美学关系进行梳理来研究彩陶中蕴含的美学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相关彩陶纹饰个案研究进行归纳,从纹饰形态演变、形制例析、现代设计应用例析等角度,聚焦其所涵盖的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造物文化之间的设计理念,从图案分析到设计实践,以加强当代设计作品的深度与内涵。结果得出彩陶纹饰中蕴含的美学特征与设计观念两个层面对当代设计的启迪与影响。结论传统纹饰符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将有价值的资源融合在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大量创意中的行为是对原生符号的再设计,用原生符号提炼、丰富核心价值,传播传统造物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以满足当代设计文化对原生文明的回顾与追寻。  相似文献   

17.
黄绮璘 《包装工程》2018,39(12):59-62
目的普洱茶作为一种地方茶,其包装设计以独特的地域美学特征在庞大的中国茶叶包装市场中独树一帜,对现代普洱茶包装设计的美学特征和表现手法进行研究,对普洱茶包装设计的创新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包装材料、结构形态、视觉设计语言等包装设计要素,对大量普洱茶包装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梳理总结。结论通过对现代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茶文化、茶历史、地域景观情境体验、少数民族地域人文等民族文化语境中的地域美学特征及其艺术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解读,指出在进行普洱茶包装设计时应植根于普洱茶地方文化情境,强调茶叶地域文化信息的传递,同时思考现代生活方式和饮茶文化的更迭,在保留传统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不断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18.
田园 《包装工程》2023,44(22):489-494
目的 通过对中国自然审美中比德审美的解读和现代设计价值进行分析,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发展、传承创新的实现路径,从而通过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现代设计水平,以设计形式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方法 从设计的教化功能及其社会责任、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国设计语系的需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比德审美的现代设计价值。以包装设计为例,从包装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图形、色彩、肌理、造型着手,研究比德审美与现代包装设计融合的具体思维路径与表现方法。结论 比德审美具有重要的现代设计价值,将比德审美与设计相结合,在实现设计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形式与审美、功能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传承与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9.
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包装设计美学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凡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紧紧抓住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美学观等设计因素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纵向传承,横向吸收,以强化现代商品的时间价值与空间价值,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以弘扬古诗词文化为主题的移动应用设计方法,从交互设计角度,为古诗词传承提供新途径。方法 采用竞品调研的方法,研究分析现有古诗词类APP的设计及使用情况。采用问卷调研法,了解用户对古诗词文化传播的看法和态度,解析用户需求。从趣味性设计、多感官设计角度出发,进行功能架构的构建,完成移动应用的交互界面设计。结果 从内容、形式、体验三个角度分析及梳理古诗词类移动应用竞品的共性,并制定创新设计策略。归纳总结了用户的需求与偏好,明确用户定位。设计并实现“诗语”APP的交互界面展示。结论 从交互设计角度为以弘扬古诗词文化为主题的移动应用提供设计新思路,通过设计多感官、沉浸式文化体验方式,增强古诗词文化在数字化传播方式下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