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以下简称滤毒罐)的防毒性能、物理性能等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检测及评价;其他有关产品亦可参照。. 2 引用标准 GB 2890 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7702.10 煤质颗粒活性炭有效防护时间测定总方法  相似文献   

2.
防毒面具是预防毒物进入人体呼吸器官的有效防护用具。按防护原理分为过滤式(通过滤毒罐净化空气)、隔离式(自身带供气装置,如氧气、空气呼吸器)两种。选用适合的防毒面具,对减少尘毒危害十分重要。过滤式防毒面具由滤毒罐、橡胶面罩、导气管、帆布背包等组成。 一、滤毒罐 滤毒罐起过滤空气中尘、毒的作用。现国内生产的有铁皮的和塑料皮的两种。罐颈带有螺纹,用以连结导气管。罐底有一进气孔,用橡皮塞塞紧。罐内装填经过特种处理的活性炭等吸附剂和滤层,分为1、2、3、4、5、7六种型号,全国产品标志统一,各型号罐涂有不同颜色。 1.性能(见…  相似文献   

3.
针对火箭煤油推进剂呼吸防护需要,研制了火箭煤油过滤式防毒面具。通过实验筛选和重点改性,研制了基于椰壳活性炭的滤毒罐,设计了双罐口鼻式防毒面罩。结果表明,研制的防毒面具对2000 mg/m3、30 L/min火箭煤油蒸气的有效防护时间不少于5 h。研制的防毒面具可用于火箭煤油生产、使用场所的作业人员呼吸防护。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护硫化氢性能试验中,采用用碘量法和紫外光度法对硫化氢浓度测定的对比。通过试验证明了,碘量法测得的硫化氢的浓度均偏低。结果表明:紫外光度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适用于长时间测定硫化氢混合气体浓度。  相似文献   

5.
磷化氢是粮食仓储企业使用效果最好的杀虫剂,是一种剧毒的气体熏蒸剂。所以对于从业人员来讲,安全防护就显得格外重要。长期以来粮食仓储企业一直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配套选用B类滤毒罐)为首选器材。近期业内对B类滤毒罐防护磷化氢的有效性提出质疑,为此,本文通过性能评价试验,说明B类滤毒罐防护磷化氢是有效的,并从理论上说明B类滤毒罐防护磷化氢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6.
正防毒面具的分类防毒面具从结构上可分为导气管式防毒面具和直接式防毒面具2种。导气管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大型或中型滤毒罐和导气管组成。直接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和小型滤毒罐组成。滤毒罐的防毒原理滤毒罐内的装填物是由吸附剂层和过滤层两部分构成。其中,吸附剂层是过滤有毒蒸汽的,  相似文献   

7.
防毒面具滤毒罐的防护机理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滤毒罐是防毒面具的核心部件,直接关系到面具防护性能.根据装填药剂和防护对象的不同分为1#、3#、4#、5#、7#、8#;根据是否有效防护毒烟、毒雾分为1L#、2L#、3L#、4L#、7L#、8L#;根据装药量的质量大小分为滤毒盒(≤200 g)、小型滤毒罐(≤300 g)、中型滤毒罐(300~900 g)和大型滤毒罐(900~1400 g).目前滤毒罐依据其材质的不同分为三大系列:铁罐、铝罐和塑料罐;依据装填工艺的不同可制成防护不同毒剂种类的小型、中型铁罐滤毒罐,可与头盔式面罩、导气管连接使用.小型滤毒罐由于佩戴轻便的要求,采用铝质材料滚压而成,其表面经过钝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1#滤毒罐防护范围进行了探讨,说明1#罐不仅能防护CNCL、HCN,对苯、SO2等毒剂也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同时提出了如何选择滤毒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滤毒罐是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主要部件,它起着吸毒滤尘作用。国产各型号滤毒罐,除防护一氧化碳罐(如红旗-5型等)用霍加拉特催化剂外,其它均用经物理化学处理过的活性炭为吸收剂,具有良好的吸毒性能。由于每种滤毒罐只对一定范围的霉气有防护效果,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需要和滤毒罐特性正确选用。一般来说,各种滤毒罐的防护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失效,就不能再用。但是,滤毒罐并非只用一次就报废,因多数吸收剂可以处理再使用,但防护能力则随其再生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至失效。 吸收剂的再生方法,应根据其吸附毒气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定。总的原则是…  相似文献   

10.
有机蒸气是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中一类很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作业者往往需要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对有机蒸气进行防护。有机蒸气滤毒盒是防毒面具的主要组成部分,确定滤毒盒的有效防护时间并在滤毒盒失效前更换,对保护现场使用者的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影响有机蒸气滤毒盒使用寿命的若干因素,并介绍了目前可用于滤毒盒使用寿命估算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使用者应依据使用寿命的估算结果,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蒸气滤毒盒更换时间表。  相似文献   

11.
滤毒罐寿命失效指示器能保障有毒有害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全面了解滤毒罐寿命失效指示器的研究进展,基于滤毒罐失效指示器的概念、原理和政策,介绍滤毒罐对有机蒸气有效防护时间的评估模型及其应用;通过介绍近年来主动式和被动式2类滤毒罐寿命失效指示器的研究进展,指出被动式比色型寿命失效指示器由于成本低廉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成熟的技术,而成本仍然是制约主动式寿命失效指示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滤毒罐寿命失效指示器在职业防护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动载荷作用下煤岩体测试与分析方法,基于直径50 mm分离式Hopkinson试验装置,采用半导体应变片和电阻应变片2种方法采集透射波,开展淮北矿区典型砂岩动态冲击压缩试验,采用二波法和三波法分别计算得到砂岩试件的应变率、应力和应变峰值等动态力学参数以及能量耗散特征,分析不同应变片种类和计算分析方法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计算分析方法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基本一致,2种应变片采集的数据可以组合使用;与电阻应变片相比,半导体应变片灵敏系数高,由其采集数据计算得到的应力值高、峰值应变小、应力应变曲线光滑,三波法处理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根据2种应变片测试数据计算得到试件应变率、动态强度及峰值应变均随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试件吸收能量变化也具有一致性,能量耗散率误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可为煤矿软岩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加精细地描述体积法压井过程中井内气体的分布和运移规律,针对体积控制法压井开展了试验研究,通过在试验井井底注气的方式,模拟气侵并实施体积法压井;测量并分析压井过程中套压、立压、出口流量及注气速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体积法压井控制过程中,由于井筒内气侵气体以多个短气柱和弥散型气泡分布为主,在钻井液泄流过程中套压很难实现理想状态的稳定控制;井口出现气体并不代表气侵气体以气柱形式全部到达井口,通过气液混合泄流,可有效控制井底压力实现井底准恒压;当部分气体在井口形成气柱后,可提前启动置换流程,这种体积控制流程和置换流程结合的方式可有效降低地层破裂风险;置换流程中压井液的注入会产生井底附加压力,针对薄弱地层,需考虑此参数以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取芯管取芯过程中压力与温度对损失瓦斯量的影响,以及t法的偏差,利用自主研发的取芯管取芯过程模拟测试装置,基于模拟试验的相似性,开展不同加热功率下取芯过程模拟试验与室温(30 ℃)对比,以及变温条件下不同吸附压力取芯过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前30 min煤芯瓦斯解吸曲线符合Qt=a+b/[1+(t/t0)c]。吸附压力一定时,取芯过程模拟测试的煤芯瓦斯解吸率均大于室温下的对比测试,3~16 min(退钻过程)温度对损失量的影响大于0~3 min(取芯过程);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煤芯瓦斯解吸量增大,煤芯损失瓦斯量的模拟值亦增大;t法推算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对误差在65.08%~70.79%;加热功率一定时,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煤芯瓦斯解吸量愈大,煤芯损失瓦斯量t法推算值增大,模拟值亦增大;t法推算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随吸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相对误差在68.21%~72.13%。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检测环空保护液位,评估气井环空带压情况,在传统回声法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频谱分析及自相关分析的2种液位检测方法;搭建了液位检测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环空压力下的液位检测试验,计算了不同压力下的环空声速;设计了FIR低通滤波器对液面回波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同时利用了上述2种方法计算液位值并与实际值及传统液位计算方法对比,得出了声衰减系数并评判了衰减过程对液面回波信号频谱分析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FIR低通滤波器适用于所建液位检测试验的滤波处理过程;频谱分析及自相关分析都能够有效检测液位高度,最大误差分别为1.65%和0.61%,自相关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声衰减系数整体较小,对液面回波信号频谱分析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我国光学法仪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在消防领域未能大范围应用的问题。基于撞击法的采样原理,提出新测试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消防领域喷雾射流现场测试。在不同的喷孔数量条件下,通过改变喷雾射流出口压力,观察并统计水雾携带的雾滴在载玻片上留下的印记,根据其直径和数量得出雾滴粒径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射流雾滴粒径值与平均直径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和马尔文粒度仪测得的粒径值相近,水雾粒径随着出口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喷雾水枪性能测试和优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使用分层充填法采煤过程中煤层瓦斯的运移方式及涌出规律,以高河煤矿E13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煤层瓦斯的运移方式及涌出规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分层充填法采煤时,充填体渗透率远大于煤体,下分层煤体中的瓦斯会以充填体为媒介向工作面涌入;开采过程中,工作面瓦斯压力随开采时间逐渐降低,开采30 d后,煤层最大瓦斯压力下降18.75%,最大瓦斯渗流速度始终位于充填体、工作面、下分层煤体交界处;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呈波动式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注CO2增产煤层气过程中注气温度对煤层渗透特性变化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CO2置换驱替CH4实验系统,在注气温度为40,50,60 ℃条件下进行CO2置换驱替CH4实验,定量分析置换驱替过程中出口气体流量、孔隙压力以及煤层渗透率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测试的40~60 ℃范围内,提高CO2注入温度有助于产出更多的CH4及封存CO2,CO2注入温度越高,出口混合气体流量和CH4气体流量越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束时置换体积比分别为2.704,2.741和2.595,注气温度为60 ℃时驱替效果较好,每产出单位体积的CH4注入的CO2量最少;煤层孔隙压力随注气时间呈现先逐渐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逐渐趋近注气压力0.8 MPa;注CO2置换驱替CH4及提高CO2注入温度会降低煤层的渗透性,注气温度恒定时,渗透率随注气时间增加呈现先逐渐降低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注气温度由40 ℃升至60 ℃时,渗透率从0.017 1×10-15 m2下降至0.009 8×10-15 m2,降低幅度为34.50%~42.69%。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火灾对套筒灌浆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不同受火时间(60,90 min),不同静置时间(1,14 d)以及不同冷却方式(自然冷却、喷水冷却)试验,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套筒灌浆料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套筒灌浆料的抗折、抗压强度均逐渐降低,自然冷却后抗折强度残余率分别为11.3%、9.1%,抗...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罐在检测、维修前须先将气相层可燃气体用氮气惰化到安全浓度,现场凭经验操作效率低且难以掌握氮气合理用量,容易造成氮气浪费或达不到安全浓度引发事故的问题,为确保惰化过程的安全经济,以常见拱顶储罐为例,首先利用改进后的公式法得出多组分可燃气体惰化效果评价指标;然后根据所得指标采用仿真对储罐气相层惰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最后采用仿真计算方法开展储罐气相层氮气惰化工艺参数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惰化效率与进口压力无关,只随进口流速变化,且大于1 m/s流速后,惰化效率已显著变化,此时可以增加进口管道数量,进一步提高惰化效率。理论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