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玉伟  胡兴伟 《中国骨伤》2001,14(4):213-213
我院自 1994~ 1997年采用自制三宝风湿液治疗顽固风湿性骨关节病 15 9例 ,取得很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 9例中男 92例 ,女 6 7例 ;均为病程 1年以上 ,经多方中西治疗无效者。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 :炙川乌 1kg ,炙草乌 1kg ,附子 1kg,两头尖 1kg ,马钱子 1kg ,雷公藤 1kg ,青风藤 1kg ,闹羊花 1kg ,洋金花0 2 5kg ,麻黄 1kg ,秦艽 1kg ,徐长卿 1kg ,防己 1kg ,肉桂 1kg ,金钱蛇 5 0条 ,白花蛇 1kg ,全蝎 1kg ,蜂房 1kg ,蜈蚣 2 0 0条 ,地龙 1kg,土虫 1kg ,蟾酥 0 0 5kg ,三七2…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对关节软骨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β (IL - 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 ,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分别加入细胞因子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 3)和前列腺素E2 (PGE2 )水平。结果 MMP - 3测定结果 ,细胞因子作用于软骨细胞 0~ 2 4h ,1、 10、 2 0ng/mlIL - 1β组 ,10ng/mlTNF -α组 ,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作用 2 4~ 4 8h ,1ng/mlIL - 1β组 ,0 1、 1、 10ng/mlTNF -α组 ,0 1、 1、 10ng/mlTGF - β1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1)。 10ng/mlIL - 1β和 1ng/mlTGF - β1组低于10ng/mlIL - 1β组 (P <0 0 1)。PGE2 测定结果 ,细胞因子作用于软骨细胞 0~ 2 4h ,1、 10ng/mlTNF -α组高于对照组 (P<0 0 1) ,1ng/mlTNF -α和 1ng/mlTGF - β1组低于 1ng/mlTNF -α组 (P <0 0 1) ;作用 2 4~ 4 8h ,10、 2 0ng/mlIL - 1β组 ,0 1、 1、 10ng/mlTNF -α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1)。 10ng/mlIL - 1β和 1ng/mlTGF - β1组低于 10ng/mlIL - 1β组 (P<0 0 1) ,1ng/mlTNF -α和 1ng/mlTGF - β1组低于 1ng/mlTGF -α组 (P <0 0 1)。 结论 细胞因子对软骨细胞分泌产生MMP - 3、PGE2 有较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1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 1 1 ( IL-1 1 )是以 gp1 3 0为信号转导因子的细胞因子。IL-1 1受体 ( IL-1 1 R)有 IL-1 1 Rα和 IL-1 1 Rβ两种同工型。 IL-1 1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 IL-1 1 R结合后 ,通过活化细胞内的 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 ,影响基因表达 ,实现其生理作用。 IL -1 1及其受体参与哺乳动物特别是雌性动物生殖过程中许多环节的调节 ,如在蜕膜化、胚胎着床、绒毛膜胎盘形成等过程中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周围型胆管癌1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加强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周围型胆管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 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经病理证实的 1 1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周围型胆管癌的临床资料 ,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1 1例周围型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 5 1 %(1 1 / 2 1 5 ) ,左肝占 6 4 7% (7/ 1 1 )。 1 1例均经手术治疗 ,术前诊断率为 2 7% (3/ 1 1 ) ,术中漏诊率为1 8% (2 / 1 1 ) ,根治性切除率为 2 7% (3/ 1 1 ) ,手术死亡率为 9%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72 7% ,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术后 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33%和 1 1 %。结论必须警惕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周围型胆管癌的可能 ,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 ,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对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分别加入IL - 1β,TNF -α,TGF - β1,IL - 1β和TGF - β1,TNF - β和TGF - β1,采用MTT法观察软骨细胞增殖情况 ,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分裂指数测定。结果 细胞因子作用软骨细胞 2 4h ,与对照组比较 ,1ng/ml、 10ng/mlTGF - β1组 ,10ng/mlIL - 1β和 1ng/mlTGF - β1组 ,高于对照组。细胞因子作用软骨细胞 4 8h ,与对照组比较 ,2 0ng/mlIL - 1β组 ,1ng/ml、 10ng/mlTNF -α组 ,0 1、 1、 10ng/mlTGF - β1,10ng/mlIL - 1β和 1ng/mlTGF - β1组 ,1ng/mlTNF -α和 1ng/mlTGF - β1组 ,高于对照组。IL - 1β,TNF -α作用软骨细胞 2 4h ,形态发生改变。培养 4 8h ,分裂指数测定 10ng/mlTGF - β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TGF - β1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有明显促进细胞分裂与增殖作用 ,IL - 1β ,TNF -α,作用软骨细胞 4 8h也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EGFP-N1-IGF-1在大鼠损伤脊髓内表达及mRNA定量分析,为基因治疗SCI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改良Nystrom’s大鼠脊髓不完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基因直接注射法,将阳离子脂质体与重组质粒pEGFP-N1-IGF-1混合后注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以空白质粒及生理盐水对照,转染1周后取材,行冰冻切片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行RealTimePCR脊髓内IGF-1的mRNA定量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reagent成功介导重组质粒pEGFP-N1-IGF-1在大鼠脊髓内转染其神经细胞,并表达EGFP和IGF-1的融合蛋白,通过RealtimePCR方法进行mRNA定量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重组质粒pEGFP-N1-IGF-1能在脊髓内明确地表达IGF-1,pEGFP-N1-IGF-1转基因组与IGF-1组和对照组mRNA表达相对数比较均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组质粒pEGFP-N1-IGF-1转染后能在脊髓内明确表达IGF-1。证明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IGF-1体内转基因方法的可行性,为今后应用IGF-1基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瘢痕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VEGF和HO-1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IF-1α减轻瘢痕内缺氧环境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烧伤后肉芽、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的表达,采用权重方法分别对各组瘢痕的HIF-1α、VEGF、HO-1表达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各自规律及相互间关系。结果:随瘢痕的成熟,HIF-1α、VEGF、HO-1表达强度均逐渐减弱,相互间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HIF-1α、VEGF、HO-1在瘢痕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IF-1α可能通过诱导VEGF、HO-1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成熟,增加组织内供氧,来减轻瘢痕内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sPD-L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PNS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PD-1、sPD-L1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类型PNS患者血清sPD-1、sPD-L1水平,比较不同转归情况PNS患者血清sPD-1、sPD-L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NS患者血清sPD-1、sPD-L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sPD-1、sPD-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理类型的PNS患者治疗前血清sPD-1、sPD-L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理类型的PNS患者治疗后血清sPD-1、sPD-L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理类型的PN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PD-1、sPD-L1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转归情况PNS患者治疗后血清sPD-1、sPD-L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NS患者血清sPD-1、sPD-L1水平呈正相关(P0.05);sPD-1、sPD-L1是PN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PD-1、sPD-L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sPD-1、sPD-L1检测对肾病综合征预后评估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双J管滞留18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院于 1 997年 7月~ 2 0 0 0年 6月 ,共收治医源性上尿路双 J管滞留患者 1 8例 ,均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取管术 ,1 6例获成功 ,2例失败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 8例 ,男 1 1例 ,女 7例 ,年龄 1 4~ 75岁 ,平均42 .5岁。左侧 7例 ,右侧 1 1例。双 J管滞留时间 1~ 5个月 ,平均 3个月。置管原因 :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 8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处狭窄整形 5例 ,肾盂切开取石 3例 ,输尿管中段狭窄切除吻合 1例 ,同种异体肾移植 1例。双 J管质量 :国产导管 1 3根中 ,KUB显影5根 ,不显影 8根 ;进口导管 5根均显影。1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透明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阻滞剂T(IMP-1)mRNA表达的作用及相关意义,更好地理解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TGF-β1作用于传代培养的人软骨细胞12h,浓度分别为1ng/mL、10ngm/L、100ng/mL;上述不同浓度TGF-β1与白介素-1β(IL-1β)10ng/mL组成联合作用组,继续培养12h。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方法(FQP-CR),检测TGF-β1及其与IL-1β联合作用于传代培养的人透明软骨细胞MMP-1、TIMP-1mRNA表达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透明软骨细胞可见MMP-1、TIMP-1mRNA扩增产物,而实验组TGF-β11ng/mL、10ng/mL、100ngm/L作用于透明软骨细胞12h后,MMP-1mRNA表达逐渐降低,TIMP-1mRNA表达逐渐增高;TGF-β1与IL-1β联合作用后,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MMP-1mRNA表达逐渐降低,TIMP-1mRNA表达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TGF-β1与MMP-1、TIMP-1mRNA表达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不同浓度TGF-β1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人软骨细胞MMP-1mRNA基因的表达,刺激人软骨细胞TIMP-1mRNA基因表达;TGF-β1具有对抗IL-1β对人软骨细胞MMP-1、TIMP-1mRNA表达的作用,也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研究结果对揭示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指导其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脂质代谢异常与胆固醇结石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发生关系密切。尼曼匹克C1样蛋白1(Niemann Pick C1 like 1,NPC1L1)是小肠参与胆固醇摄取的重要蛋白质[1],自其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研究和临床关注的热点。本文对NPC1L1蛋白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一综述,并对其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作一展望。NPC1L1蛋白的发现与结构2000年,Davies等[2]在研究NPC1蛋白同系物时发现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托考昔和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依托考昔组和秋水仙碱组,用酵母和腺嘌呤造模,分别同时给予上述药物治疗。5周后观察大鼠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校正肌酐清除率和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尿酸升高,肾间质纤维化,TGF-β1、PAI-1、IL-1β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依托考昔组肾间质纤维化改善,TGF-β1、PAI-1和IL-1β表达显著下调(P〈0.01或P〈0.05);秋水仙碱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及TGF-β1和IL-1β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托考昔和秋水仙碱可能通过下调TGF-β1、PAI-1、IL-1β的表达改善高尿酸血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不同类型骨骼肌的致萎缩作用以及睾酮的拮抗效果.方法:雌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n=40):①对照组:前肢皮下注射芝麻油1 ml·kg-1·d-1,连续3 d后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1·d-1,每日1次;②地塞米松组: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d-1(代替生理盐水)和芝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1)亚型ALDH1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ALDH1A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TNM分期及病人总生存期等临床因素间的关系。结果:72例乳腺癌病人中,淋巴结转移组(n=37)ALDH1A1阳性表达21例,占56.8%;非淋巴结转移组(n=35)ALDH1A1阳性表达8例,占22.9%,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ALDH1A1在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病人的表达显著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LDH1A1高表达组病人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5年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均显著低于ALDH1A1低表达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ALDH1A1表达、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重要独立因素,ALDH1A1高表达组病人预后显著差于ALDH1A1低表达组(P<0.05)。结论:乳腺癌ALDH1A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以及判断病人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IL-1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L-1β在整个致炎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IL-1β通过细胞表面的IL-1RⅠ来完成细胞内的信号传递,IL-1RⅡ则没有信号传递作用.IL-1与IL-1RⅠ结合后,在细胞内主要通过MAPK途径和NF-κB途径来影响细胞核内的基因转录和转录后修饰,从而使软骨细胞合成PGE2、NO、细胞因子、MMP、蛋白聚糖酶,引起关节炎症和软骨基质降解.IL-1活性主要受IL-1R和IL-1Ra的调节,IL-1Ra可竞争性结合IL-1RⅠ,阻止IL-1通过IL-1RⅠ进行的信号传递.已有研究将sIL-1RII和IL-1Ra作为目的基因,通过调控IL-1活性来达到保护软骨和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联合基因转基因治疗与单个基因转录相比,在抑制基质降解、促进基质合成方面可能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P_(53)、p21~(WAF1/CIP1)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野生型蛋白质分子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但其突变型的等位基因却具有癌基因的作用特点 ,可使体外培养的细胞发生恶变 [1] 。近年来 P53与肿瘤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 ,认为P53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下调 p2 1 WAF1/ CIP1,一是非 p2 1依赖型。本研究探讨 P53、p2 1 WAF1/ CIP1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学分级及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 .标本 :选自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1 0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及活检的宫颈组织 ,其中正常对照组 1 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 1 2例、原位癌 1 8例及宫颈鳞癌 I级 1 3例、II级 1 6例、III级 1 2例…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1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的方法、疗效、优缺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1 1 2例、1 2 7侧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的临床资料 ,其中腹股沟斜疝 98例、1 1 1侧 ,腹股沟直疝 1 4例、1 6侧 ,腹腔内环口网片缝合修补法 1 9例、2 3侧 ,腹膜前铺网片缝合固定修补法 93例、1 0 4侧。结果 :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 ,手术时间为 6 0~ 1 5 0min ,术后平均住院 4 5d ,随访 89例 4~ 6 5个月 ,无 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复发率低等优点 ,经腹腔腹膜前铺网片缝合固定修补法成本低 ,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素 E1 ( PGE1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有独特疗效 ,但静脉滴注时常发生肢体疼痛、肿胀、静脉炎等局部不良反应 ,增加病人的痛苦 ,甚至影响治疗计划。鉴此 ,笔者于 1 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对本科住院行静脉滴注 PGE1 的 5 3例病人液体中加入小剂量利多卡因注射液 ,并抬高输液肢体 ,减轻了局部疼痛 ,减少了静脉炎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5 3例中 ,男 31例、女 2 2例 ,年龄 5 3~ 76岁 ,平均 6 4 .8岁。共行静脉滴注 PGE1 1 6 3例次 ,按静脉滴注次序编号 ,随机分为观察 1组 ( 1 8例 )、观察2组 ( 1 8例 )、对…  相似文献   

19.
1997年 1 1月 -2 0 0 2年 1 2月 ,我们共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C) 72 1例 ,有 1 8例出现手术并发症 ,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8例中 ,男 6例 ,女 1 2例 ,年龄 3 2 -68岁 ,均为结石性胆囊炎 ,术前有胆绞痛发作 9例 ,肝功能异常 4例。合并高血压 2例 ,糖尿病 1例。1 .2 手术方法  全组均行右肋缘下斜切口 ,长 4-6cm ,两拉钩配合纱布阻隔显露 ,顺逆结合切除胆囊[1 ] 。2 结果   1 8例发生手术并发症情况见表 1。表 1 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情况并 发 症n治  疗转归右后叶副肝管横断、胆漏 1术中吻合、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TCGA数据库,分析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分析与TIMP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及生物学功能。分析TIMP1与EFEMP1的关系,EFEMP1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直肠癌相关数据,分析TIMP1在癌旁组织与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TIMP1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IMP1表达量与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和无瘤生存时间(PFS)的关系。根据TIMP1表达水平,将直肠癌病人分为TIMP1高表达与低表达组,分析两组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及通路分析,从而探索TIMP1相关基因的功能。寻找与TIMP1密切相关的基因,分析其与TIMP1的相关性,分析其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TIMP1在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TIMP1水平比对照组高。TIMP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越短,预后越差。基因富集结果显示,TIMP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差异基因,大多参与细胞黏附,维持细胞外基质稳定性等生物学过程。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在功能上与参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基因存在密切关联。其中含表皮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样细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基因与TIMP1呈正相关,EFEMP1表达越高,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越短,预后越差。结论 TIMP1在直肠癌中高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TIMP1与EFEMP1呈正相关;EFEMP1基因在直肠癌中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