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31I-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9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对常规放化疗较敏感 ,但易出现复发及耐药。单克隆抗体美罗华 (Rituximab)的成功应用成为淋巴瘤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 ,但仍有部分无效。将单抗与细胞毒性放射性核素连接 ,利用单抗特异性靶向作用和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β射线的内照射效应 ,可大大提高治疗的反应率和缓解率。自 2 0 0 1年 10月以来 ,我们应用13 1I 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 9例 ,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性 6例 ,女性 3例 ,年龄 4 5~ 5 9岁 ,平均 5 3岁。 9例均为经多次放化疗后复发的…  相似文献   

2.
贾海威  聂青 《人民军医》2010,(4):294-296
放射免疫治疗(RIT)是肿瘤免疫靶向治疗的一种,以特异性抗体为载体,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将放射性药物导向肿瘤区,浓聚在靶器官,放射性核素衰变释放出大量射线,从而选择性杀伤癌细胞,其实质上是一种连续低剂量的体内照射治疗,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改变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优点:(1)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  相似文献   

3.
肿瘤放射免疫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放射免疫治疗是将针对肿瘤特异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核素标记后,对肿瘤细胞进行的靶向治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中,放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在实体瘤中,因为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很有限,所以限制了该疗法的使用。虽然如此,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在治疗微小病灶中的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放射免疫治疗是应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特异性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核素靶向治疗的一种新方法。通过改进放射性核素的载体,放射免疫治疗的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未来的疾病定位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B细胞靶向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惰性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由于淋巴瘤对辐射较为敏感,在过去的10年中,应用131I标记抗-CD20单克隆抗体(商品名:Bexxar)对化疗无效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放射免疫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Bexxar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细胞靶向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惰性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由于淋巴瘤对辐射较为敏感,在过去的10年中,应用131I标记抗-CD20单克隆抗体(商品名:Bexxar)对化疗无效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进行放射免疫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放射免疫治疗是将单克隆抗体(单抗)耦联放射性核素,在肿瘤局部产生足够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最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绝大多数是B细胞来源,细胞分化抗原CD20是放射免疫治疗B细胞NHL的最佳靶点,用131Ⅰ标记rituximab(一种抗CD20单抗)在治疗B细胞NHL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们正在进一步研究解决此类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放射免疫治疗(radioimmunotherapy,RIT)属于内照射治疗,可以用较少的单克隆抗体耦联放射性核素,在肿瘤局部产生足够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B细胞淋巴瘤有较高的复发比例,其CD20抗原表达率达90%以上,且不易从细胞膜上脱落,因此131I-利妥昔单抗CD20是B细胞淋巴瘤放免治疗的最佳靶点。目前已有数个放免治疗的药物,如:131I-托西莫单抗(131I-tositumomab)、131I-Rituximab、90Y-替坦异贝莫单抗(90Y-ibritumomabtiuxetan)等,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它们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使用结果表明:肿瘤部位的高吸收剂量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其对非靶器官的照射剂量是安全的。最主要的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胃肠道反应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在取得满意结果的同时,B细胞淋巴瘤放免治疗仍存在许多问题,人们正致力于更进一步的研究解决此类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靶向分子将放射性核素定向导入肿瘤组织实现核素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肽携带治疗性放射性核素,分别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丰富的抗原或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开展放射免疫治疗或受体介导的核素治疗是靶向治疗的主要策略。近年来,这两种靶向治疗取得较大进展,部分已进入临床应用。随着靶向分子的不断出现、分子靶向技术的不断完善,肿瘤核素靶向治疗终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核素内照射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靶向治疗手段。与化疗和外照射放疗相比 ,内照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点 ,它以能高度选择性聚集在肿瘤组织的物质作为载体 ,如单克隆抗体、生物活性肽等 ,将放射性核素靶向运送到病灶内 ,或某些肿瘤细胞能直接摄取放射性核素 (如13 1I治疗甲癌 )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造成内照射 ,全身测量和器官组织样品浓度测定是估算人体放射性核素含量和所致内照射剂量的直接方法。由于人体器官组织采样困难 ,内照射剂量通常依据摄入量和相应生物动力学与剂量学模型间接估算。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 (UNSCEAR)用这两种方法来估算世界人口所受平均天然放射性内照射剂量[1 ] 。放射性核素与元素在体内行为是一致的 ,深化人或动物体内元素行为的认识和发展放射性或微量元素测定新技术为完善与更新生物动力学模型提供了新依据。近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公布了依据更新的模型和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90 Y- DOTA-肽 -嵌合单克隆抗体 (Ch L6 )放射免疫治疗人前列腺癌 (PC3细胞株 )移植瘤裸鼠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雌性 Balb/ c nu/ nu裸鼠侧腹部皮下植入 PC3(3×10 6 / 10 0 μL)肿瘤细胞 ,建立 PC3肿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入90 Y- DOTA-肽 - Ch L 6 ,根据所给剂量不同分为 2 6 0μCi(1μCi=37k Bq)、15 0μCi、112μCi和 75μCi等 4组。将未给药和给予未嵌合 Ch L 6 (2 0 0μg)的两组作为对照。给药后测定体重 ,尾静脉取血计数白细胞和血小板作为衡量实验鼠全身情况的指标 ;测量嵌合 Ch L6在血中的放射性计数率 ,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氩氦超导手术系统(氩氦刀)靶向冷冻联合131I-chTNT放射免疫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将31例手术后病理切片或肺穿刺活检证实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进行过放化疗,间隔4周以上.15例治疗组病人经氩氦刀冷冻消融肿瘤,随后在瘤体内注入131I-chTNT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的72h行SPECT/CT扫描,观察131I在体内的浓聚及分布.16例对照组病人,行全身化疗2个疗程.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后4周观察肿瘤大小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复查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无变化(NR)7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33.33%(5/15).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无变化(NR)4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为12.5%(2/16).结果 显示两组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131I-chTNT放射免疫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结合了靶向治疗和放射免疫治疗的优点,其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放射免疫显像(Rsdioimmunoimaging,RII)是一种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肿瘤及其相关抗原的抗体为显像剂定位肿瘤的技术。基本过程为:标记抗体经静脉或其它途径注入体内后定向地与肿瘤细胞相结合;在适当时间内,使内r相机作全身或局部显像来识别肿瘤所处的部位和大小。放射免疫治疗(Radioimmunotherapy,RIT)则是应用有足够能量、释放卢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利用坑体的导向作用与肿瘤细胞相结合,通过抗体和射线的双重作用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数十年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RII和RIT逐步完善,开辟了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领域,展示出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常见的肿瘤,但预后很差,传统治疗的结果令人失望,放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放射性核素在肿瘤部位积聚高而达到杀伤瘤细胞的目的。完整的单抗因其分子质量较大而难于达到肿瘤内部,且易诱发人抗鼠抗体反应。基因工程抗体因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更容易进入肿瘤内部,已成为放射免疫治疗的热点及突破胰腺癌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将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31I抗VEGF单克隆抗体(Sc7269)在荷人骨肉瘤裸鼠体内生物分布,探讨131I Sc7269用于骨肉瘤放射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并比较系统给药与局部给药在生物学分布上的差异。方法:Iodogen法131I标记Sc7269。24只荷人骨肉瘤裸鼠各12只分别瘤内注射和静脉注射131I Sc7269,进行生物分布研究。结果:2种给药方式中,131I Sc7269均可在肿瘤组织内特异性聚集。局部给药后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高于系统给药,而其他组织的放射性摄取明显低于系统给药组。结论:131I Sc7269具有靶向骨肉瘤的特性,且局部给药较系统给药在体内生物学分布上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放射免疫治疗是放射性核素治疗的重要组成和研究的重点之一。Zevalin~(TM)第一个得到FDA批准的用于治疗复发或顽固性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放射免疫治疗制剂。本文综述了该制剂的组成、治疗方案、药理作用机制、辐射剂量和临床试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是常见的肿瘤,但预后很差,传统治疗的结果令人失望,放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放射性核素在肿瘤部位积聚高而达到杀伤瘤细胞的目的。完整的单抗因其分子质量较大而难于达到肿瘤内部,且易诱发人抗鼠抗体反应。基因工程抗体因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更容易进入肿瘤内部,已成为放射免疫治疗的热点及突破胰腺癌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将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放射免疫治疗(radioimmunotherapy, RIT)是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以放射性核素为弹头,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表达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将产生高能射线的放射性核素靶向到肿瘤细胞,实现对肿瘤的近距离内照射治疗[1]。α射线射程短、传能线密度高的特性,使得α核素的旁效应(bystander effect)很小,非常适合于非实体瘤的放射免疫治疗。Hamacher[2]Cruz[3-4]从理论上计算了不同核素、不同靶源组合和不同靶源大小时细胞亚细胞水平(即微剂量领域,micordosimetry)的S因子,并以此作为估算辐射吸收剂量、评估治疗风险以及预测治疗效果的基本参数。然而,RIT临床和理论研究中涉及的许多重要的放射性核素(如211At、213Bi、225Ac、223Ra等)衰变后会生成一系列放射性子核。这些放射性子核对靶区同样有剂量贡献。特别是当反应链中含有很多α核素时,其对靶区的剂量贡献甚至大于母核。此时仅用母核的细胞S因子来表示一次辐射在特定靶区内的剂量沉积就不再合适。基于以上考虑,Hamacher[2]提出用随截止时间τ0变化的细胞剂量转换因子(cellular dose conversion factor,DCF)来修正医用内照射剂量委员会(Medical Internal Radiation Dosimetry Committee)提出的MIRD剂量估算模型中的细胞S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诱发细胞凋亡的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MTT和JAM实验,检测凋亡细胞存活率及DNA链断裂量。结果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及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D)不能抑制^235U诱导的细胞凋亡,但CHX具有部分抑制凋亡细胞DNA链断裂的作用。结论 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导细胞凋亡途径与外照射不同,不需要蛋白质的合成,但需合成性核酸内切酶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