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路径管理模式。方法将新生儿进行随机实验分组,实验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管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38±2.21)d和(11.65±2.13)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4586.65±788.36)元和(5821.32±957.85)元,患儿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8.24%和80.06%,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8.36%和53.86%。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使护士更有预见性,主动性,工作的同时也使病人家属明确疾病护理目标,在自觉参与下,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增加病人家属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教学查房工作坊培训模式在临床教师带教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在2019年7月至10月对纳入标准的83名临床教师分8组进行教学查房工作坊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活动前后临床教学查房考核成绩、临床教学查房满意度、工作坊培训模式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培训对象对教学查房工作坊培训模式满意度较高;培训后临床教学查房考核成绩[(96.83±1.77)分]高于培训前同期平均成绩[(91.25±2.86)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教学查房满意度方面,培训后在查房前准备、重难点突出、体格检查规范等7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培训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教学查房工作坊培训模式有助于增强培训效果,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能力,提高临床教学查房考核成绩与满意度,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为患者选择最佳的医疗、护理模式。方法 将40例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过去的(7.10±1.21)下降至(6.07±0.61)d,p〈O.01(u=5.163),平均医疗费用由(3210.00±F356.00)元下降至(2579.25±151.00)元p〈O.01(u=11.137),患者的满意度由91.7%上升至97.5%,并发症由8.3%下降至2.5%。结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医疗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他有效地解决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改进和医疗成本节约之间的矛盾,从而将成为医院管理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和单纯促性腺激素(PMSG)超促排卵对分泌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超促排卵动物模型,采用GnRHa+PMSG长方案促排卵,以单用PMSG促排卵和自然周期为对照,在排卵后取子宫内膜,免疫组化定量测定腺上皮细胞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内膜LIF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GnRHa+PMSG组在注hCG后内膜腺上皮细胞ER、PR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率为(88.46&#177;2.51)9/5、(84.71&#177;2.21)9/5,染色强度为(0.415&#177;0.048)AU、(0.454&#177;0.046)AU,均低于自然周期组同期值,分别为(92.36&#177;2.33)%、(87.82&#177;1.22)%和(0.602&#177;0.051)AU、(0.542&#177;0.055)AU(P〈0.01);但高于单纯PMSG组,分别为(82.62&#177;1.63)%、(74.19&#177;1.39)%和(0.366&#177;0.044)AU、(0.364&#177;0.028)AU(P均〈0.05)。RT-PCR显示:GnRHa+PMSG组注入hCG后内膜LIFmRNA表达相对量(1.703&#177;0.549)高于单纯PMSG组(1.535&#177;0.641,P〈0.01),但两者均低于自然周期组(1.959&#177;0.778,P〈0.01)。结论:GnRHa长方案辅助超促排卵可影响子宫内膜性激素受体和LI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内膜容受性有一定影响,但优于单纯促性腺激素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供者与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PBSC中淋巴细胞比例及单个核细胞活力。方法分别对15例正常供者和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rhG—CSF动员剂,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中单核细胞(MNC),观察有核细胞数、有核细胞分类、MNC计数及细胞活力。结果(1)正常供者组采集的PBSC有核细胞总数为(4.31&#177;1.41)&#215;10^8/kg,恶性血液病患者组有核细胞总数MNC数为(6.21&#177;4.37)&#215;10^8/kg。(2)恶性血液病组采集的PBSC有核细胞数高于供者组(P〈0.01)。(3)用淋巴细胞比值乘以有核细胞总数计算单个核细胞,正常供者组(2.82&#177;1.03)&#215;10^8/kg、恶性血液病患者组(2.58&#177;1.79)&#215;10^8/kg,正常供者组与恶性血液病组单个核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正常供者组MNC计数为(96.7&#177;5.1)%,其中淋巴细胞占(65.9&#177;9.4)%、粒细胞占(16.3&#177;8.7)%、单核细胞占(16.5&#177;4.0)%;恶性血液病组MNC计数为(92.7&#177;15.6)%,其中淋巴细胞占(55.3&#177;16.7)%、粒细胞占(24.3&#177;16.5)%、单核细胞占(14.9&#177;9.1)%。(5)正常供者组冻存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1.5&#177;4.3)%、(67.4&#177;9.1)%,恶性血液病组冻存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2.9&#177;11.1)%、(56.5&#177;20.1)%;两组冻存前后细胞活力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6)rhG—CSF动员前后正常供者组及恶性血液病组T细胞在CD3单克隆抗体+rhIL-2刺激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生能力在应用rhG—CSF后下降[(68.5&#177;15.1)%vs(52.3&#177;12.5)%(P〈0.05)。结论单用rhG—CSF或化疗联合rhG—CSF动员均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应用淋巴细胞乘以有核细胞数作为外周血造血于细胞移植时计算输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的指标时简便、快捷,不失为一良好的临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卒中单元模式治疗脑干梗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治疗脑干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5月在我院脑系科住院的脑干梗死患者共102例,随机将其分为卒中单元组(A组)52例,常规治疗组(B组)50例,A组实施卒中单元模式治疗,B组按照传统的神经科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处理,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其NIHSS、ADL及临床疗效,以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IHSS评分(x^-&#177;s):A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72&#177;4.18、2.16&#177;0.68,B组分别为9.37&#177;3.94、4.48&#177;2.06,两组治疗后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ADL指数评分(x&#177;s):A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2.86&#177;5.46、79.82&#177;29.36,B组分别为12.23&#177;5.08、58.63&#177;23.46,两组治疗后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临床疗效比较:A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8.08%(25/52)、90.39%(47/52),B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6.00%(18/50)、72.00%(36/50),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卒中单元模式是治疗脑干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LDPPCs)的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浓缩血小板(PCs)后,将7人份PCs混合,离心洗涤清除袋底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浆,然后加入其中1人份的新鲜血浆200ml悬浮即为LDPPCs。用血小板的MPV、P—LCR、计数、pH和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血小板活化试验、黏附试验等指标来评价血小板洗涤前后的质量变化。随机选择临床内科需要输注血小板的32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对照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单采血小板,检测输前、输后患者24h血小板计数,并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及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洗涤混合前、后及保存72h的MPV、P—LCR、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pH值分别为(8.10±0.12)、(7.20±0.18)、(7.30±0.21)fl,(0.158±0.011)%、(0.146±0.031)%、(0.148±0.024)%,(598.76±803.24)×10^6、(46.69±60.17)×10^6、(46.69±60.17)×10^6,(69.64±49.34)×10^9、(1.25±1.16)×10^9、(1.25±1.16)×10^9,(7.08±0.23)、(6.93±0.39)、(6.93±0.17)。PCs和LDPPCs的PAC-1、黏附牢分别为(2.85±0.42)%、(7.65±0.73)%,(4.65±0.34)%、(4.68±0.51)%。LDPPCs、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24h后CCI分别为(10.56±5.09)、(12.13±8.82)。洗涤的后P—LCR、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此方法制备的LDPPCs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注是安全的,疗效是确切的,未观察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舯)的疗效。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34例胎龄为33~36周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给予NCPAP治疗,观察早产儿在NCPAP前及NCPAP6h后的疗效。结果 实施NCPAP通气6h后,早产儿青紫消失,吸气性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降至(56.8±4.9)次/min(bpm),心率降至(145.2±10.4)bpm,吸入氧浓度下调至38.5%±5.3%,而经皮氧饱和度反而升至94.8%±2.5%,动脉血氧分压升至(8.5±0.7)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至(5.6±0.5)kPa,与应用前数值分别为(68.9±7.6)bpm,(162.2±12.7)bpm,50.7%±6.6%,86.4%±4.2%,(5.8±0.9)kPa,(6.7±0.6)kPa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应用NCPAP期间无1例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NCPAP对轻症新生儿RDS有良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Ma FX  Ren Q  Han ZC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36-341,I0005
目的 研究植物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是否介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祖细胞(EPC)的存活及功能产生影响。方法 分选脐血CD34^+细胞,培养于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EGM-2)中。培养14d后,部分EPC与10、25、50μg/ml的oxLDL孵育48h;部分EPC先与LOX-1单克隆抗体(LOX—1mAb)预处理24h,再与50μg/ml oxLDL孵育48h;对照组不作处理。检测EPC存活率及EPC迁移、黏附和管状结构形成能力,并检测LOX-1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oxLDL浓度为25和50μg/ml时,凋亡率分别为(15.8±1.0)%和(18.8±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1.2)%(P〈0.05);迁移率分别为(5.7±1.0)%和(5.1±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0.8)%,(P〈0.05);黏附细胞数分别为(33±2)和(30±3)个,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7±5)个(P〈0.05);形成的管状结构分别为(2.9±0.5)和(1.8±0.5)m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0±0.6)mm(P〈0.05)。OxLDL可增加LOX—1mRNA及蛋白的表达,oxLDL浓度为50μg/ml时,LOX—1mRNA表达由100%增加为(174±39)%,蛋白表达由100%增加为(172±8)%。OxLDL的上述作用能被LOX1mAb所阻断。结论OxLDL可降低EPC存活,抑制EPC功能,其作用是由LOX—1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培养状态下的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NSCs/NP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新生大鼠脑室下带(SVZ)组织,进行NSCs/NPs体外培养。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外源性NO供体培养NSCs/NPs。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SCs/NPs标记巢蛋白(nestin)、神经元标记神经元特异性微管相关蛋13(Tuj-1)和星型胶质细胞标记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时用Greiss还原法检测培养液中总NO的浓度。结果原代或次代培养的神经球均为nestin阳性;DETA/NO对体外培养的NSCs/NPs作用5d后,40μmol/L、50μmol/L、60μmol/L DETA/NO实验组分别释放出(62.0&#177;6.4)μmol/L、(64.8&#177;15.7)μmol/L、(68.5&#177;11.6)μmol/L的NO,相应实验组分化的神经元数分别为(53.1&#177;4.7)%、(54.1&#177;6.9)%、(63.8&#177;9.5)%,较对照组[(38.8&#177;7.2)%],显著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50μmol/L、60μmol/L DETA/NO实验组分化的星型胶质细胞数分别为(38.2&#177;6.7)%、(41&#177;10.5)%,较对照组[(32.8&#177;5.5)%],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NO主要促进体外培养的NSCs/NP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1.
Lin  Y.  -  J.  Tai  C.  -  T.  Kao  T.  Dr.  S.  -A.  Chen  王亭忠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43-4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阵发性房颤(AF)的局部频率分布。背景:既往一项研究表明阵发性AF患者存在左房(LA)至右房(RA)频率梯度。方法:本研究入选44例起源于肺静脉(PV;n=31)或上腔静脉(SVC;n=13)的阵发性AF患者(年龄60±16岁,男性27例)。从PV、LA后壁、冠状窦(CS)、RA后外侧和SVC记录心内心电图(7s,1kHz/通道),进行频率分析。以最大峰值频率作为主导频率(DF)。结果:起源于PV的AF患者,从PV口至LA、RA和SVC存在频率梯度(分别为8.5±3.3Hz、5.9±1.1Hz、5.2±0.85Hz和5.5±0.48Hz,P〈0.001)。最高DF多位于致心律失常性PV口(58%)。致心律失常性PV和PV口的DF显著高于非致心律失常性PV和PV口的DF(P〈0.05)。起源于SVC的AF患者,从SVC至RA、LA和PV存在频率梯度(分别为8.0±2.4Hz、5.9±1.1Hz、5.9±0.7Hz和5.8±0.7Hz,P=0.001)。最高DF多位于SVC内(77%)而非SVC口(与起源于PV的AF患者相比较而言,P=0.03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血浆置换法(PE)加赛尼哌(Zenapax)疗法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33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30%的患者在肾移植术前行PE的同时加用赛尼哌疗法,然后进行肾移植观察疗效。结果 33例肾移植成功,未发现排斥反应。PE治疗前后PRA分别为(50.6%±26.5%)和(24.7%±13.5%)p〈0.01(t=5.003);淋巴毒(CDC)分别为(20.2%±5.4%)和(7.1%±2.5%),p〈0.01(t=12.646)。结论 对肾移植术前PRA及CDC增高的患者予以PE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238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评价疗效。结果:12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积分[(25.2&#177;5.3)分vs(8.8&#177;6.9)分],疼痛强度评分(COVAS)[(13.2&#177;2.8)分vs(3.3&#177;1.5)分],排尿评分(VS)[(5.3&#177;2.3)分v s(2.1&#177;0.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6.7&#177;1.8)分vs(2.8&#177;1.1)分],最大尿流率(Qmax)[(11.9&#177;2.8)ml/s vs(16.8&#177;2.4)ml/s];对照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24.8&#177;5.2)分vs(11.1&#177;8.7)分],COVAS评分[(13.0&#177;2.3)分vs(4.3&#177;1.6)分],VS评分[(5.1&#177;2.1)分vs(2.8+1.4)分],QOL评分[(6.7&#177;1.6)分vs(4.0&#177;1.8)分],Qmax[(11.5&#177;3.0)ml/s vs(16.7&#177;2.6)ml/s];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小鼠1-细胞胚胎体外发育的作用。方法:以mCZB添加抗生素为对照组,以添加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stragulus Polysacharin,Aps)为试验组,观察胚胎体外发育率、孵化胚胎细胞数目及切割取样后桑椹胚发育率和细胞数目。结果:体外培养96h,试验组囊胚发育率(86.0%、85.8%、8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8%)(P〈0.05),各试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外培养144h,试验组胚胎孵化率(28.9%、31.0%、25.4%)均高于对照组(22.6%),以Aps2(100μg/mL)组孵化率为最高(31.0%)。孵化胚胎细胞数试验各组(76.00±6.25、81.73±7.01、75.89±4.54)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69.06±5.15)(P〈0.01)。切割取样(≤5或〉5个)后桑椹胚体外培养72h,试验组发育率和细胞数分别为(≤5组为50%和44±2.7、50%和53±2.7、44.4%和55±2.7;〉5组为23.1%和42±1.6、20.0%和44±1.0、14.3%和41±1.0)均高于对照组(33.3%和41±1.7;0%和0)。结论:中药有效成分黄芪多糖能促进小鼠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及胚胎细胞增殖,并对切割取样后胚胎的体外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切割样本数≤5对胚胎发育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晚期病人的免疫和肝生化指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早期60例,中期40例,晚期20例)和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T细胞亚群、HBV DNA载量、免疫学及肝功能指标,并总结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细胞免疫状态最差,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相比差异显著,NK细胞分别为(7.47±4.19)%vs(13.29±4.68)%,P〈0.05;CD4/CD8比值为(0.39±0.16)vs(1.12±0.26),P〈0.05;CD3^+(73.11±13.16)%vs(56.12±9.54)%;P〈0.05;CD8^+(56.74±13.91)%vs(34.26±10.58)%,P〈0.05;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功能损害与慢性乙型肝炎相比同样有显著性差异:白蛋白分别为(20.82±3.46)g/L vs(43.11±5.74)g/L,P〈0.05;血清总胆红质(TB)(519.42±156.18)μmol/Lvs(25.91±17.38)μmol/L,P〈0.05;凝血酶元活动度(PTA)(15.21±6.38)%vs(92.45±10.56)%,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晚期病人的CD4/CD8、NK细胞显著下降,病人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可加重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Li J  Xu Y  Dong XS  Han X  He ZM  Lü YH  Wang L  He QY  Han 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619-621
目的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其夜间睡眠紊乱的情况。方法对比分析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与44例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无睡眠障碍主诉的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结构。蹰组均经国际标准问卷调查及夜间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PSC)、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检查,按国际标准方法分析睡眠结构。结果38例患者均诉入睡快,无入睡困难,夜间平均睡眠潜伏期为5.6min。但其中30例(79%)诉夜间易醒或醒后长时间不易再入睡。PSG监测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分别为81.7%±12.5%、87.1%±7.9%,P=0.029),NREMI期睡眠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1.5±12.2、10.3±6.3,P=0.000),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分别为55.4min±60.2min、120.1min±66.6min,P=0.000)、次数增多(分别为7.8±4.8次、4.0±1.5次,P=0.000),但REM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并不高(分别为17.7%±6.9%、18.9%±5.5%,P=0.23),与频繁从REM睡眠中觉醒致REM睡眠中断有关。入睡后长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延长(分别为18.2%±15.5%、9.3%±9.2%,P=0.004)。尽管短觉醒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只有2.2%±4.7%,但其次数显著增加,平均达(15±10)次,且大多发生于REM睡眠中,较对照组的(4.5±2.0)次增多(P=0.001)。两组的PSG检查已排除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未发现合并周期性腿动等其他睡眠障碍性疾患。结论夜间睡眠紊乱也是发作性睡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可能与该疾病本身维持睡眠的机制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Zhang PZ  Qin FJ  Ma CX  Su H  Yu DN  Li C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75-2277
目的了解严重烧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功能变化。方法对12例烧伤面积60%~99%的烧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2,3、4周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培养DC,单克隆抗体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型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CD80、CD83、CD86、CD14、CD11C的表达水平。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DC作为对照组。结果在伤后1、2、3、4周烧伤患者外周血DC表面标记表达的HLA—DR分别为62.1%±8.4%、65.0%±6.2%、68.4%±5.7%、75.4%±8.4%,对照组为93.9%±2.2%(均P〈0.05);CD80为12.9%±3.7%、14.7%±2.5%、16.1%±4.2%、16.2%±4.8%,对照组24.3%±11.6%(均P〈0.001);CD83为15.1%±4.2%、15.1%±4.0%、22.2%±7.7%、21.3%±7.0%,对照组28.1%±5.1%(均P〈0.001);CD86为69.2%±7.1%、70.5%±5.4%、75.1%±6.1%、79.6%±6.4%,对照组84.3%±8.2%(P〈0.001),它们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CD14的阳性表达率为12.7%±1.9%,12.0%±1.5%,11.3%±1.3%,9.3%±1.7%,较对照组(7.3%±1.5%)则显著升高(P〈0.001);CD11c的阳性表达率为86.8%±6.1%、89.5%±5.1%、91.3%±2.8%、89.4%±4.0%,较对照组(92.6%±3.8%)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LA—DR阳性表达率从伤后第4周始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患者伤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下降,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的重要部分,也是烧伤后引起全身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人卵巢组织体外培养中始基卵泡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34例卵巢组织切成2mm&#215;2mm&#215;1mm皮质片,每例标本的皮质片均随机分成3组:研究组(BMP-4组)、对照组和非培养组,培养15d后行组织学检查、雌孕激素测定和凋亡分析。【结果】培养结束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始基卵泡比例分别为58%&#177;35%和48%&#177;40%,低于非培养组(91%&#177;9%),P〈0.05;窦前卵泡比例分别为52%&#177;40%和42%&#177;35%,高于非培养组(9%&#177;9%),P〈0.05。研究组间质细胞凋亡指数和培养液孕激素浓度分别为(0.16&#177;0.08)μg/L和(3.6&#177;2.0)μg/L,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0.41&#177;0.16)μg/L和(6&#177;4)μg/L(P〈0.05)。【结论】BMP-4可以促进始基卵泡向窦前卵泡转化,降低细胞凋亡率,抑制孕激素分泌,是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细胞运动及侵袭试验观察PARP抑制对CT26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PARP抑制对CT2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结果】5-AIQ处理组CT26细胞运动迁移率(70%&#177;7%)和侵袭率(63%&#177;10%)较5-AIQ未处理组(100%&#177;7%、100%&#177;11%)均减弱(P〈0.001)。5-AIQ处理组CT26细胞MMP-2、MMP-9表达(64%&#177;12%、72%&#177;12%)较5-AIQ未处理组(分别为100%&#177;11%,100%&#177;21%)明显减弱(P=0.0003、0.0163)。且CT2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MMP-9活性,在5-AIQ处理组[积分吸光度(M)分别为0.34&#177;0.07,0.40&#177;0.05]与未处理组(0.48&#177;0.10、0.61&#177;0.08)之间同样存在明显差别(P=0.0248、0.0013)。【结论】实验结果提示,PARP抑制剂5-AIQ可降低CT26细胞的运动及侵袭能力,其可能与5-AIQ抑制PARP进而降低CT26细胞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ELSON700系列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优势。方法:分别采用腹式B超、BELSON700系列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及传统盲视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回顾分析了早孕合并高危因素受术者121例,其中BELSON700系列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引导下的人工流产术31例为观察组,腹式B超引导下的人工流产术30例为对照组1,常规人工流产术60例为对照组2。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2.5±1.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5±2.4)ml;对照组1平均手术时间(2.8±1.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7±2.5)ml,对照组2平均手术时间(5.6±1.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2±2.01ml,观察组与对照组1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可视下计划生育手术准确可靠,但就可操作性来讲,BELSON700系列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要优于腹式B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