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健康生活启动活动对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效果。[方法]启动仪式现场对120名居民,启动后2周对202名居民和30名领取礼包者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启动仪式前后,居民对平衡膳食、不吸烟、不或少量饮酒的认知,不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等疾病的认知、能量收支平衡、膳食结构平衡、"日行一万步"含义、平衡膳食、合理活动预防慢性病的认知上有差异。[结论]启动仪式对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明显,但需落实长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英国     
《健康》2011,(6):57
给民众画"健康地图"为了更好地帮助英国人增加健康常识,英国政府列出了一张"健康地图",让人们了解哪些病症是生活中最危害健康的。根据英国卫生部列出的这张"健康地图",英国西北部居民的健康状况最令人担心,当地多数居民死于吸烟引发的心脏病、中风和癌症。英格兰的约克郡从2007年起就推出健康课程,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生活方式的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1,80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对"高盐饮食会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知晓率最高,为94.4%。知晓率最低的是"吸烟容易引起老年性痴呆等常见症",为55.8%。自身相关指标中,体重的知晓率最高,为93.2%,血糖最低,为47.4%。结论社区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生活方式状况有待改善,应开展全人群慢性病综合防治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本区居民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要慢病死亡分析与相关危险因素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状况,探讨针对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等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6年我国部分城市居民的死因资料。结果我国城市居民前三位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三种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死亡总人数的62.01%,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在男女两性人群中的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预防保健意识,改善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降低危险因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以及近五年来居民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制定区域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点。方法采用Excel和SPSS 16.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南开区居民粗死亡率为703.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1.47/10万。男性高于女性。除0~岁年龄组外,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标化后男性与女性居民的前五位死因略有不同。2007-2011年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同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居民总死亡率较平稳,2010年略有升高;恶性肿瘤死亡率2008年降幅较大,之后趋于平稳,主要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其中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9.30%,与2010年比较女性宫颈癌、乳腺癌升幅达70%和25%以上;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则呈上升趋势;其他疾病死亡率无明显波动。结论慢性疾病是南开区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使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建立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预防体系,做好慢性病三级预防管理工作,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心脏协会一项新研究发现,拥有强烈而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够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危险。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3.7万名参试者的10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生活目标"定义为"生活有明确的意义和指向感"。之后,研究人员重点分析了"目标感"对心脏病发病风险以及心脏病致死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生活中缺乏目标感的人更容易罹患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更高。生活目标强烈的人,总体死亡率可降低23%,心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岛市李沧区居民的死亡谱及各种死因的减寿情况,为有效开展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李沧区合计死亡1 814人,总死亡率为600.71/10万,其中男性为704.59/10万,女性为498.16/10万。居民的前5位死亡,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居民减寿率最高的前3种死因,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脏病。[结论]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是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州市居民心脏病死亡的原因分布,为制定心脏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11—2014年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011—2014年福州市居民心脏病死亡16 505例,平均死亡率为84.8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3位死因依次为急性心梗死、其他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45岁以上人群是心脏病死亡率高发人群。居民减寿率为3.01‰,潜在工作损失率为2.63‰,男性心脏病潜在寿命损失率和潜在工作损失率分别为3.98‰和3.49‰,女性分别为1.98‰和1.72‰。结论心脏病是威胁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对男性影响更大,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厂地区居民心脏病死亡流行趋势,探讨心脏病防治对策。方法对1998~2008年间居民心脏病死亡资料进行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8年,大厂地区居民心脏病标化死亡率为58.35/10万;女性高于男性;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增长较快。PYLL、WPYLL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心脏病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9年居民死因进行分析,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5—2019年相城区居民死因数据,对其进行死因分析。结果:2015—2019年,相城区居民粗死亡率在644.66/10万~716.52/10万之间波动;年龄别死亡率呈"J"形变化。从死因顺位来看,相城区前6位死亡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各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各不相同;相城区居民期望寿命从82.41岁上升至83.56岁。结论:相城区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80%以上,应针对人群死因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倡导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主要危险因素,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