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对社区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在社区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并对育龄妇女和孕产妇以户为单位实施计划免疫宣传教育;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社区6个月至1岁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进行2次问卷调查,比较社区护理代办处建立前后婴儿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计划免疫建卡率。结果社区护理代办处建立后,婴儿的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以及计划免疫建卡率(分别为94.4%,97.6%,99.2%,88.9%。86.5%和93.7%)显著高于建立前(分别为86.0%,73.6%,93.4%,76.0%,71.9%和83.5%)(P〈0.05,P〈0.01)。结论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有利于提高社区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并能规范计划免疫接种程序。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对留守老人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探讨设立社区护理代办处类似机构对留守老人健康教育状况的影响.方法 在吉首市峒河社区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类似机构,由带教教师和护生共同负责对小区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在建立前和建立后对157名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设立社区护理代办处类似机构后,该社区留守老人健康教育评分中健康咨询、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对电视疾病治疗广告的识别、上门保健指导以及总评分及格率显著高于设立前(P<0.05,P<0.01).结论 社区护理代办处类似机构集社区护理教学、科研和实践于一身,能够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城市社区留守老人的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对留守老人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设立社区护理代办处类似机构对留守老人健康教育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吉首市峒河社区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类似机构,由带教教师和护生共同负责对小区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在建立前和建立后对157名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设立社区护理代办处类似机构后,该社区留守老人健康教育评分中健康咨询、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对电视疾病治疗广告的识别、上门保健指导以及总评分及格率显著高于设立前(P〈0.05,P〈0.01)。结论社区护理代办处类似机构集社区护理教学、科研和实践于一身,能够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城市社区留守老人的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对出院后家庭护理的需求,为家庭护理服务中心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对保定市3所综合医院的778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回归家庭后的护理需求,对家庭护理内容的认知与需求以及家庭护理需求方式.结果 81.7%患者希望出院后接受家庭连续性护理;不同性别、年龄患者需求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患者对专业护理技术及心理护理的需求率较高,分别为67.1%、61.6%;40.4%患者希望每日接受1次家庭护理,64.3%患者需要专业护士进行护理,64.3%患者需要专科学历护士进行护理.结论 住院患者对出院后连续性家庭护理的需求较高,女性及老年人渴望得到更多的照顾,护理人员及社区护士应针对患者的需求提供家庭护理.  相似文献   

5.
毛连伟 《中国科学美容》2011,(24):154-154,156
目的 探索新形势下县(区)级疾控机构开展乡镇计划免疫工作的新途径.方法 笔者所在地区于2004年在两个乡镇设立常年接种门诊,通过加强宣传、建立计划免疫队伍,培训业务人员、装备冷链设备、加强3帐2簿1证管理等方法,开展乡镇计划免疫试点.随即抽取实施常年接种门诊前后各210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4种计划免疫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开设常年接种门诊后较开设前4种疫苗接种率显著提高(P <0.01).结论 开展常年接种门诊有利于科学管理,可有效减少冷链运转环节,减少接种事故的发生率,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对孕妇开展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孕妇进行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行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的孕妇就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 教育后孕妇对预防接种的目的、一般常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规定、预防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均P<0.01),但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的知晓率仍然很低(P>0.05).结论 对孕妇开展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教育是保证儿童全程接种,提高接种率、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建议在今后实施预防接种的过程中,为保证适龄儿童全程接种,实行预防接种预约制度或计划免疫保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社区护理人员及工作现状,探讨改善的对策.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潍坊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站)的160名社区护士及随机抽取各中心(站)就诊患者12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社区护理人员及工作现状调查.并对各中心(站)10名管理者进行访谈.结果 社区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9.9岁,平均社区工作时间3.7年,57.5%社区护理人员学历为中专;社区护理项目实施率小于50%的有青少年保健、康复护理及临终关怀;不同学历、职称护理人员实施社区护理工作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潍坊市社区护理个别项目缺如,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不同特征社区护士完成的社区护理项目情况有差别.需全面提升社区护理人员素质,促进社区护理观念转变,提高社区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段儿童锌钙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嫦  孙海丽 《护理学杂志》2008,23(19):17-18
目的 了解微量元素在儿童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为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将1 206名儿童按年龄段分为婴儿组(198名)、幼儿组(346名)、学龄前组(359名)及学龄组(303名)四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微量元素锌、钙.结果 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锌异常率分别为33.8%、6.6%、11.1%及7.6%,婴儿组显著高于另三组(均P<0.00714).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钙异常率分别为19.7%、27.5%、33.1%及45.9%.学龄组著显高于幼儿组、婴儿组(均P<0.00714).学龄前组显著高于婴儿组(P<0.00714).结论 婴儿组锌缺乏率高,学龄组及学龄前组钙缺乏率高,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遵循儿童生长规律,合理膳食,增加户外活动,定期检测,遵医嘱补充锌、钙,以利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婴儿脊髓灰质炎疫苗喂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降低2~4个月龄婴儿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口服的溢出率,保证OPV口服剂量准确,提高基础免疫效果.方法 对35例2~4个月龄婴儿喂服OPV 105例次,分别采用常规法(50例次)与改进法(55例次).常规法采用汤匙喂服,改进法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管分次喂服.结果 改进法OPV溢出率显著低于常规法,家长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 改进喂服法摒弃了汤匙喂服OPV易外溢、一次口服量不足和重复喂服造成疫苗浪费的缺点,提高了基础免疫成功率,家长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社区护理的对策,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福州4个社区的363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其生活质量状况、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为61.71±9.85;其对社区护理需求得分为2.52±1.03,其中对健康促进需求最高[(2.88±1.09)分].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对社区护理的认识、患病数目、年龄等;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病数目、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年龄等.老年人对社区护理各领域需求与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对疾病护理方面和护理需求总分与社会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对社区护理需求较高,其生活质量和社区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关系,需针对老年人需求特点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