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从长白山温泉泥样中分离出的高温菌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装液量、摇床转速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65℃、起始pH 6.5、装液量45mL/100mL、摇床转速为150r/min,在此条件下菌株的生物量OD600是1.369,活菌数为2.1×108cfu/mL。  相似文献   

2.
高生物量酿酒酵母DW-AQJM-38发酵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生物量酿酒酵母DW-AQJM-38摇瓶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优化碳源、无机盐,均匀设计优化氮源,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发酵培养基,单因子优化转速、装液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优化补糖工艺,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红糖2.1,大豆蛋白胨1.7,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05,无水氯化钙0.015,pH6.5-7.0.发酵培养条件:培养温度:30℃,接种量:5%或10%,种子接种时间:16~17h,装液量:30mL/500mL,转速:200 r/min,补糖策略:自发酵10h开始补糖,补糖量2.5%,每隔3 h补糖1次,直至16h,发酵时间:21 h,生物量50.0g/L,活菌数达4.5×109 cfu/mL.  相似文献   

3.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菌产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接种量、时间等因素对桑黄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接种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黄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6.3℃,摇床转速为162r/min,装液量为81.4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6.0%.在此条件下的验证试验表明,胞外多糖平均可达1.866g/L.  相似文献   

4.
二年残孔菌摇瓶发酵较佳条件:最优培养基,葡萄糖38.08g/L,酵母浸粉8.54g/L,KH2PO4∶MgSO4=1∶1为4.25g/L,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500mL三角瓶装液量150mL,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r/min,10%接种量的培养9d,达到最大产量15.5g.发酵罐使用培养基葡萄糖38.08 g/L,酵母浸粉8.54g/L,KH2PO4:MgSO4=1:1,初始pH值为5,装液量6L/10L,在温度30℃,搅拌速度380r/min,10%接种量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32h时达到大值15.8g/L.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MHL4.07菌摇瓶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橄榄油15.0g/L、玉米浆40.0g/L、NH4Cl20.0g/L、豆饼粉20.0g/L、MgSO40.5g/L、KH2PO410.0g/L、KCl1.0g/L。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培养84h、接种量7%、初始pH6.5、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60r/min,发酵培养96h。在此条件下,最高脂肪酶产量达到60.54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4.5%。  相似文献   

6.
龚文静  张宇  虞龙  黄思思 《中国酿造》2012,31(3):136-140
以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高产突变株N5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组成为:葡萄糖3%,淀粉3%,玉米浆0.15%,硫酸铵0.7%,豆油0.3mL/25mL。此外,培养条件优化结果为:发酵的最佳接种量10%;最佳装液量50mL/250mL;最佳初始pH值为6.5;最佳培养温度33℃;发酵时间156h。  相似文献   

7.
利用重组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GG799表达磷脂酶A2,对其产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重组菌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酵母粉20 g/L、蛋白胨30 g/L、KH2PO4 3 g/L;最优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0 ℃、接种量2%(V/V)、初始pH?7.0、装液量90 mL/25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22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培养,酶活力由(1.87±0.12)U提高到(5.35±0.27)U。  相似文献   

8.
从新鲜牛肝菌组织分离过程中获得1株孢梗短、金黄色球形孢子的真菌,以真菌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经BLAST比对结合发育树结果鉴定为黄瘤孢菌(Hypomyces chrysospermus)。将该菌株平板菌落切割0.5 cm2接种到综合马铃薯液态培养基中,28℃摇床培养10 d,研究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装液量和培养温度4个因素对大黄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 6、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125 mL/250 mL、培养温度28℃、大黄酸产量0.536 mg/100mL。进一步对黄瘤孢菌丝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经HPLC-MS检测分析提取物中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为微生物发酵产大黄酸提供可行性,为解决植物资源短缺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枯草芽孢杆菌B26 抑制多隔镰孢霉培养基配方及用量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对B26产生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选择。以多隔镰孢霉的抑制率为指标,B26 产生拮抗效果最好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用量是:蛋白胨25g/L、淀粉45g/L 、氯化钠1.5g/L、硫酸铵1.0g/L、磷酸氢二钾1.5g/L。产生活性物质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种子菌龄24h、接种量5%、初始pH7、装液量20%、吐温-80 用量0.5%、发酵温度30℃、转速150r/min、发酵时间60h,获得B26 菌株发酵液对多镰孢霉的抑制直径为26mm,优于其他条件培养获得的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色褐链霉菌产磷脂酶D(PLD)的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色褐链霉菌摇瓶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周期7 d,发酵温度28℃,发酵培养基初始pH 6.0,接种量3%,发酵培养基装液量10 mL(10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基最佳组成为:蛋白胨20.0 g/L,可溶性淀粉25.0 g/L,MgSO4.7H2O 0.5 g/L,CaCO3 1.0 g/L,Tween 8020.0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