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11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氯雷他定组(38例)、西替利嗪组(38例)和联合治疗组(37例),比较三组患者瘙痒、风团数目、红晕直径以及持续时间的评分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复发率、IgE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瘙痒、风团数目、红晕直径、持续时间以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瘙痒、风团数目、红晕直径、持续时间以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氯雷他定组和西替利嗪组,而氯雷他定组与西替利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氯雷他定组和西替利嗪组[94.6%(35/37)比68.4%(26/38)、76.3%(29/38)](P<0.05),血清IgE水平和复发率显著低于西替利嗪组和氯雷他定组[(56.7±10.5)kU/L比(72.1±9.3)kU/L、(71.8±8.7)kU/L,2.70%(1/37)比23.68%(9/38)、21.05%(8/38),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玉屏风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玉屏风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比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gE、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玉屏风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血清IgE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奥洛他定联合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2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洛他定片治疗,两组均按医嘱连续服药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血清IgE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瘙痒、红晕直径、风团数量及风团发作时间症状积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西替利嗪治疗相比,慢性荨麻疹患者联合奥洛他定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利于降低免疫球蛋白E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风团数目、风团大小、风团发生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瘙痒程度)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风团持续时间评分、总评分减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IgE水平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纯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E、IL-18及SV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3个月复发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优于单纯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T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瘙痒、风团数目及风团直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患者细胞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7.
张慧 《中国民康医学》2023,(16):132-134
目的:探讨消风敷脐贴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风敷脐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荨麻疹症状评分、生命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的81.13%(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风团数量、大小、持续时间等症状评分及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敷脐贴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可提高疗效,降低症状评分和血清IgE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用氯雷他定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西替利嗪联合非索非那定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每次5 mg,每日1次,每晚服用,同时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每次60 mg,每日2次,连续服药4周;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用法同观察组,连续服药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137±21)kU/L比(244±25)kU/L](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4%(38/42)比54.8%(23/42)](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非索非那定可显著降低慢性荨麻疹血清IgE水平,对慢性荨麻疹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羌活散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给予加味羌活散口服,日1剂;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日1次。治疗6周后观察症状总积分、总有效率及血清IL-4、IgE和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4和IgE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75.61%,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羌活散可以明显改善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对其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我站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88例,采用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44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予以患者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风团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瘙痒症状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与雷尼替丁,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与雷尼替丁,疗程4周,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94%和64.28%,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72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82)和观察组(n=90),观察组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和胸腺肽肠溶片,对照组单用枸地氯雷他定片,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瘙痒程度、风团数目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4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风团数目、UA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4+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胸腺肽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减秦艽牛蒡汤治疗湿热蕴肤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加减秦艽牛蒡汤中草药口服;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治疗6周后观察症状总积分、血清IL-4,IgE和IFN-γ的变化,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症状、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4和IgE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秦艽牛蒡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可以降低血清IL-4,Ig E水平和提高血清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吴建诚  郑晓  陈齐春 《河北医学》2010,16(4):392-394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5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次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g,im,qod,15次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氯雷他定10mg/d。对照组仅给予口服氯雷他定,剂量及疗程同治疗组。根据患者的风团大小、数量、自觉症状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6%,痊愈率45.1%,对照组分别为42.9%和10.7%。治疗组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胡毅强  李丁纯  欧美莲   《四川医学》2017,38(11):1301-1304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对应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血清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瘙痒程度、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发生频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40.00%、显效33.33%、有效20.00%、无效6.67%,对照组痊愈率28.33%、显效26.67%、有效33.33%、无效1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较地氯雷他定更好,对患者血清IL-4、IgE及IFN-γ水平调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均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 (1次/d),治疗B组同时辅以复方甘草酸苷片3片/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5 mg (1次/d);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43.75%,治疗A组为70.59%,治疗B组为91.18%。治疗B组有效率高于治疗A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A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另外,三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自血疗法联合氯雷他定片;对照组仅用氯雷他定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时照组有效率为6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9,P〈0.01)。结论自血疗法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IgE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地氯雷他定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皮肤点刺过敏原试验及特异性IgE检测结果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IgE水平与生活质量DLQ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73.2%,明显高于对照组(34.6%)(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DLQI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DLQI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对照组(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主要是通过降低IgE水平而发挥作用,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例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症状积分。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8.75%和65%,观察组分别为91.25%和1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忠东 《吉林医学》2013,(27):5601-5601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应用胸腺肽联合盐酸地氯雷他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盐酸地氯雷他啶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胸腺肽联合盐酸地氯雷他啶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2%,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应用胸腺肽联合盐酸地氯雷他啶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