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与全层肌切开术及切开长度≤5 cm与切开长度>5 c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诊断贲门失弛缓症并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行环形肌切开为环形肌切开组,32例患者行全层切开为全层切开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短切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长切组.分别比较4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前、术后食管最大直径变化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组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食管最大直径、术前Eckardt评分、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形肌切开、全层切开、长切、短切4组术前Eckardt评分分别与术后1、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层切开组与环形肌切开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50±1.07)vs(0.71±1.04)]、6个月[(0.53±1.10)vs(0.50±0.78)]、12个月[(0.37 ±0.75) vs(0.42±0.82)],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6.44 ±7.88)vs(24.00 ±5.82) mm]以及气体并发症[(5/24)vs(13/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切组与长切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46±0.83)vs(0.71±1.42)]、6个月[(0.39 ±0.68) vs(0.64 ±1.19)]、12个月[(0.32±0.72)vs(0.46±0.84)],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4.81 ±7.87) vs(25.98 ±6.37)mm]以及气体并发症[(9/28)vs(9/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建议采用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且以切开长度≤5 cm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手术患者15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客观指标:食管腔扩张直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和松弛率,及主观指标包括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胃食管反流问卷调查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 Q)、吞咽困难评分量表、汉化版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结果:15例患者顺利完成POEM,1例(6.7%)并发穿孔,3例(20%)见不同程度的纵膈气肿,2例(13.3%)发现轻微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1个月、及12个月主观指标及客观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POME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及术后并发反流的情况。方法 对28例AC患者行POEM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行Eckardt评分,健康调查问卷SF-36,食道测压观察术后疗效;随访时行RDQ量表,胃镜及24 h食道pH值监测观察有无胃食管反流。结果 治疗有效27例(96.4%)。术后Eckardt评分、健康调查问卷SF-36均较术前改善(P<0.001)。28例患者经RDQ量表评分诊断有反流症状4例。随访时有14例行胃镜检查,诊断食道炎5例。有4例患者行食道24h pH值监测,诊断2例患者有酸反流,其中1例有反流症状,另1例无反流症状。结论 AC患者POEM术后1年以上的疗效较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食管动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OEM术后远期可能并发胃食管反流,无反流症状的AC患者也有发生病理性反流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在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cardia,A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62例确诊为AC行POEM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4~68 (43.2±5.6)岁,Eckardt评分II级(4~6分)25例,III级(≥7分)37例(其中Eckardt评分12分者20例),有13例曾行贲门球囊扩张2~3次。1例因黏膜下层严重粘连改行经胸贲门肌层切开术。POEM操作时间为(60.8±15.1)min,术后有14例出现轻微皮下气肿,5例气腹经腹腔穿刺排气好转,2例支气管痉挛致低氧血症,经正压给氧1h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4.3±1.2) d,随访时间为(11.4±5.4)个月,治疗有效率100%。结论:POEM是治疗AC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和1年评估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吞咽梗阻的改善情况和食管扩张情况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1例患者因手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衰竭,手术终止。14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7%,吞咽梗阻情况改善明显。术前15例患者食管直径(8.3±2.8)cm;POEM术后1个月,食管直径(3.2±0.8)cm;术后6个月,食管直径(3.7±1.2)cm;术后1年,食管直径(3.8±1.2)cm。术前与术后各期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相比,食管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OEM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其短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和1年评估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吞咽梗阻的改善情况和食管扩张情况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1例患者因手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衰竭,手术终止.14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7%,吞咽梗阻情况改善明显.术前l5例患者食管直径(8.3±2.8)cm;POEM术后1个月,食管直径(3.2±0.8)cm;术后6个月,食管直径(3.7±1.2)cm;术后1年,食管直径(3.8±1.2)cm.术前与术后各期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相比,食管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OEM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其短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AC的8例患者,在手术室气管插管全麻下行POEM术,其中第1例普通送气送水装置下操作,其余7例由CO2气泵辅助送气;术后给予禁食、补液、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等,必要时给予放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结果 8例患者POEM过程顺利,术中平均出血量5 m L,无严重出血,手术时间150~300 min,平均(200.88±55.39)min;环形肌切开长度9~11 cm,平均(9.25±0.71)cm;住院时间12~24 d,平均(16.63±4.14)d;钛夹数量5~7枚,平均(5.88±0.64)枚。第1例无CO_2气泵辅助送气患者术后出现颈部、胸部及腹部皮下气肿征象,1例术后出现颈部皮下气肿,其余6例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短期疗效肯定,手术成功率与术者POEM术掌握程度、处理并发症的能力和经验及操作中CO_2气泵的使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肌肉切开术(POEM)、球囊扩张(P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OEM组和PD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行者手术一般情况,治疗前后食管下括约肌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4s整合松弛压(4s-IRP)、症状缓解程度及食管扩张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OEM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D组(t=9.895、6.130,P=0.000、0.000);治疗3个月后,POEM组LESP、4s-IRP明显低于PD组,LESRR显著高于PD组(t=4.783、4.068、4.742,P=0.000、0.000、0.000);POEM组治疗3个月、1年后Eckardt评分、食管扩张程度均显著低于PD组(t_(3个月)=7.829、5.975、t_(1年)=6.718、7.488,P均=0.000)。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穿孔、出血、感染、胸痛、皮下气肿、气胸、食物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较好,而POEM术较PD术能有效改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功能,降低LES压力,减轻吞咽障碍,有利于临床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行经口内镜下食道环形肌切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AC)并接受经口内镜下食道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20例患者,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POEM治疗,其中2例出现食管穿孔,有纵膈和皮下气肿,无临床症状,1周后自行气体吸收;5例在建立隧道时出现黏膜破损。用钛夹夹闭。其余病例未发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6.4d,术后3-10d出院。术后第6d、1个月Eckardt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吞咽困难、反流、胸痛症状的程度明显减轻或频率明显降低。[结论]围术期的密切观察与评估、并发症的监控、做好饮食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杜瑜  杨瑞琦  黄华钦  苏夏  潘桂 《广西医学》2021,43(23):2809-2813,2823
目的 探讨内镜隧道手术(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ES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采用Eckardt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患者的食管最大直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复发情况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Eckardt症状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观察组的Eckardt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皮下气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气胸、气腹、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球囊扩张术相比,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LES压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其住院费用较高,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接受POEM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2例患者术后出现气胸和皮下气肿,经积极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POEM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治疗AC近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缓解AC患者吞咽困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横开口法与纵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病人的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09月间在我院行POEM术的53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其中横开口法组41例,纵开口法12例,平均随访5月(3~24月),症状缓解率96.2%(51/53)。术后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7.5 vs 0.6,P<0.05)。横开口组手术用时65.0±18.0 min,略快于纵开口组74.1±18.2 min,但在隧道建立和环形肌切开过程中,明显快于纵开口法组36.3±9.0 min vs 45.4±10.5 min;10.2±4.6 min vs 15.5±5.5 min P<0.05)。同时,横开口组在皮下积气等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纵开口法组(9.8%(4/41)vs 41.7%(5/12)P<0.05)。横开口组中另有4例术中发生黏膜穿孔(4/41,9.8%)。4例内镜下有反流性食管炎表现(4/53 7.5%),LA-A、LA-B级各2例,其中1例无明显症状。两组均无均无胸腔积液,出血,纵膈炎及消化道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横开口法POEM不仅有效显著缓解患者症状,且更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皮下气肿、气胸等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9年因AC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并成功行POEM治疗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OEM术后AC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6例(7.41%)患者POEM术后出现AC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年。与未复发组相比,性别(P=0.04)及吸烟史(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病年龄、病程、饮酒史、综合松弛压(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 IRP)、术前食管宽度及食管贲门固有肌层厚度在两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是POEM术后A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84,P=0.04)。结论 吸烟史是POEM术后A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驰缓症(AC)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8例AC患者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整个围手术期给予熟练的配合及精心的护理。结果术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予热活检钳止血后无再出血;2例出现皮下气肿,无作特殊处理自行吸收;1例出现小穿孔,因粘膜完整,创面无需处理;术后5例出现胸骨后疼痛,均能忍受,3天后症状自行缓解;2例出现发热,体温37.8~38.5度,予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无发生食管瘘、迟发性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OEM是治疗AC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娴熟的术中配合及精心的护理是顺利完成POEM术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POEM手术均成功,术后1例出现腹腔游离气体,1例出现胸腔积液,5例胸骨后疼痛,2例出现发热,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9个月,12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POEM手术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AC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03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Heller术,观察组进行POEM术治疗。观察组根据芝加哥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Ⅰ型组(12例)、Ⅱ型组(26例)与Ⅲ型组(15例)。比较3组术后疗效、手术相关指标、Eckardt评分、术后恢复指标、食管动力学指标及治疗前后食管内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Eckardt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Ⅲ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Ⅱ型组,观察Ⅱ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ME)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疗效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2日至11月3日住该院消化科内镜中心住院并明确诊断的贲门失迟缓症患者13例,进行POME手术.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术后第1、3、6个月Eckardt评分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ME术中配合同样重要,对手术能否成功有一定影响.结论 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接受POME手术症状明显缓解,掌握好术中配合要点,对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风险。方法对2例结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患者行POEM术,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并处理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例行POEM术均顺利完成,6个月内随访效果满意,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OEM可能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不同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接受POEM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芝加哥Ⅰ型组和Ⅱ型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Eckardt评分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Ⅱ型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Ⅰ型组患者(P<0.05),Ⅱ型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平均下降程度显著高于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对Ⅰ型、Ⅱ型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但应用于Ⅱ型患者中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两种介入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方法:25例食管贲门失弛缓患者,其中Boston专用球囊导管扩张术组(A组)15例;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组(B组)10例。结果:A组15例共进行17次球囊扩张,平均1.1次。其中2例2次扩张。B组10例内镜下于贲门齿状线上0.5cm,分4点各注射BTXA20U至下食管括约肌。A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2.4±1.2)mm,术后为(9.7±3.0)mm;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2.4±1.2)级,术后为(1.0±0.3)级;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反流和出血。随访6个月的患者中6.7%(1/15)复发吞咽困难。B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1.5±1.8)mm,术后为(4.4±2.4)mm;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2.4±1.1)级,术后为(0.4±0.2)级;无明显副作用。随访6个月的患者中10%(1/10)复发吞咽困难。两组介入治疗前后贲门管腔直径、吞咽困难评分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Boston专用球囊导管扩张术和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是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方法,在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近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