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磁共振T2弛豫时间定量分析在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T2mapping成像测量正常组(n=12)和平片没有阳性发现的早期OA组(n=15)膝关节胫骨内侧髁、外侧髁,股骨内侧髁、外侧髁和髌骨5处软骨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膝关节软骨T2值33.8~35.6ms,早期OA组膝关节软骨T2值40.3~42.7ms。病例组膝关节各处软骨的T2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2弛豫时间定量分析可以发现没有形态学变化的OA关节软骨内成分变化,在早期OA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健康成人膝关节软骨T2弛豫时间(T2值)空间分布.方法 1.5T场强下对21名健康男性(年龄24~39岁,平均30岁±4岁)行膝关节矢状位多回波多层面SE序列扫描,使用Profile软件测量股骨非承重软骨的前部、股骨承重软骨、胫骨承重软骨、髌软骨的T2弛豫时间(即T2值),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各部位软骨深层和浅层T2值、承重软骨和非承重软骨的T2值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 健康人膝关节软骨T2值空间分布呈浅凹形曲线,即近软骨下骨质T2值较高,随后T2值从软骨深层到浅层逐渐增高,并且各层T2值存在差异(F=70.892,P<0.05).髌软骨T2值空间分布变化最大,股胫关节承重软骨和股骨前部非承重软骨T2值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平缓.髌软骨深层T2值[(26.56±4.4) ms]明显低于所有软骨深层T2值(P=0.001).股骨外髁承重软骨浅层T2值[(35.2±6.31) ms]明显低于髌软骨[(40.78±3.56) ms]和股骨非承重软骨前部[(42.31±2.4) ms](P=0.002,P=0.000).胫骨外髁承重部软骨浅层T2值[37.11±6.6) ms]明显低于股骨非承重前部(P=0.000).结论 1.5T 场强下健康人膝关节软骨T2值具有特定空间分布,对量化研究退行性骨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病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不同程度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和正常关节软骨的T2弛豫时间并比较其差异性,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O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受检者共66个膝关节分为正常组(n=15)、轻度OA组(n=19)和重度OA组(n=14).采用4回波SE序列扫描形成T2-mapping,分别测量胫骨内侧髁、外侧髁,股骨内侧髁、外侧髁和髌骨这5处软骨的T2值并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5个部位膝关节软骨T2均值为(34.8±1.9) ms~(36.7±1.4) ms;轻度和重度OA组5个部位膝关节软骨的T2均值分别为(42.2±2.3) ms~(44.7±3.5) ms和(44.5±3.0) ms~(46.0±4.0) ms.所有OA患者膝关节周围各处软骨T2弛豫时间均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但轻度OA组与重度OA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膝关节OA患者关节软骨的T2弛豫时间比正常者明显增加,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早期OA的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MRT2map技术研究60d模拟失重条件对人体膝关节软骨T2值的影响。方法7名健康男性头低位-6°卧床60d,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卧床前后膝关节矢状位多回波多层面序列扫描,使用profile软件测量实验前后膝关节非承重、承重软骨,髌软骨的T2弛豫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实验前后软骨T2值改变。结果卧床实验前后软骨T2值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形态。60d模拟失重条件下胫骨内外侧髁承重软骨、股骨非承重软骨卧床后软骨深部T2值有降低趋势,近表面T2值有升高趋势,但是只在胫骨外侧髁承重软骨距骨软骨下骨质0.3处、胫骨内侧髁承重软骨距骨软骨下骨质0.0,0.1处、股骨非承重软骨距骨软骨下骨质0.0处T2值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胫骨内侧髁承重软骨距骨软骨下骨质0.4,0.5处T2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处软骨实验前后T2值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6°头低位卧床60d前后膝关节软骨T2值空间分布相似,胫骨内外髁承重软骨、股骨非承重软骨深部T2值发生改变,但总体来看头低位卧床对膝关节软骨T2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多回波梯度成像(MERGE)序列研究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分布特点和正常软骨的平均厚度值,比较不同程度骨性关节炎(OA)患者之间软骨厚度差异.方法 健康志愿者20例及OA患者45例均行4个常规膝关节扫描序列后,附加矢状位MERGE序列、矢状位脂肪抑制序列(OSAG-STIR)、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3D-FSPGR)扫描.参照WORMS将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划分为15个小亚区,定量记录每个亚区软骨厚度,比较各亚区合并后大部位的厚度差异,总结膝关节整体软骨分布特点.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志愿者组与轻、重度膝骨性关节炎(KOA)组软骨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1)健康志愿者组膝关节软骨平均厚度从厚到薄依次为髌骨区(3.31 mm)、股骨外侧滑车区(3.27 mm)、胫骨外侧平台区(2.59 mm)、股骨外侧髁区(2.26 mm)、胫骨内侧平台区(2.09 mm)、股骨内侧髁区(2.05 mm).(2)健康志愿者组与轻度()A患者组之间软骨厚度比较后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志愿者组与重度OA患者组之间除胫骨内外侧平台软骨厚度变化不明显外,其余部位P值<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1)膝关节软骨厚度由厚到薄依次为髌骨区、股骨外侧滑车区、胫骨外侧平台区、股骨外侧髁区、胫骨内侧平台区、股骨内侧髁区.(2)随着软骨退变的发展,软骨厚度及体积逐渐变小,胫骨平台软骨最后缺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MR T2 mapping 定量评估运动对膝关节软骨组织构成的影响。方法26例正常志愿者运动前后及运动后静息15 min 分别行3.0T MR 膝关节矢状面 T2 mapping 序列扫描,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分别获得3个阶段膝关节软骨的 T2图,测量关节软骨表浅层、中层及深层各感兴趣区(ROI)的 T2值(T2 pre ,T2 post ,T2 delay ),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 LSD检验。结果志愿者膝关节胫骨面软骨表浅层的 T2 pre 、T2 post 、T2 delay 分别为(49.71±1.95)ms、(44.30±2.56)ms、(49.41±1.62)ms,中层分别为(42.43±2.23)ms、(39.01±2.37)ms、(41.90±2.28)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5.673,16.759,P 均<0.001);深层分别为(19.39±2.13)ms、(19.20±2.22)ms、(19.49±2.05)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122,P =0.886),其中胫骨面软骨浅、中层的 T2 pre 与 T2 dela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分别为0.610、0.403),T2 pre 和 T2 post 、T2 post 和 T2 dela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膝关节股骨面软骨表浅层的 T2 pre 、T2 post 、T2 delay分别为(50.22±1.47)ms、(45.60±2.82)ms、(49.84±1.84)ms,中层分别为(42.67±2.23)ms、(39.36±1.98)ms、(42.40±2.57)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976,16.987,P 均<0.001);深层分别为(20.30±2.73)ms、(20.60±2.44)ms、(20.51±2.24)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098,P =0.907),其中股骨面软骨浅、中层的 T2 pre 与 T2 delay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分别为0.520,0.679),T2 pre 和 T2 post 、T2 post 和 T2 delay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软骨各层 T2值的空间分布为关节软骨深层至表浅层呈递升的趋势,T2图显示了 T2值变化的空间分布趋势。结论 T2 mapping 序列可以定量监测软骨受力后软骨分子结构的变化。运动引起关节软骨 T2值变化是不均匀的,可使关节软骨组成结构发生可复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量不同程度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关节软骨的T2弛豫时间并比较其差异性,评价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signa 3.0T磁共振扫描系统T2-mapping成像测量OA组(n=78)和正常组(n=32)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外侧髁,胫骨内侧髁、外侧髁4处软骨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轻度OA组、重度OA组平均T2值分别为(38.36±2.45)ms(、49.28±4.24)ms、(53.12±5.36)ms,病例组与对照组关节软骨表面T2值有差异且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OA组和重度OA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mapping成像可以发现没有形态学改变的关节软骨内组织成分的变化,对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和监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健康成人和早期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人膝关节股骨内外髁软骨横向弛豫时间(T2值)空间分布.方法 采用Siemens 3.0T磁共振,正常组(20例;年龄25~38岁,平均28.7岁±4.5岁)25个膝关节和早期OA病人组(27例;年龄40~78岁,平均54.2岁±11岁)31个膝关节,应用T2图成像观察和测量2组股骨内外侧髁非负重区与负重区软骨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早期OA组股骨髁负重区软骨平均T2值[(51.1±4.3) ms,(58.9±4.0) ms]明显高于各自非负重区[(47.2±3.8) ms,(53.5±4.1)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151和54.670,P值均<0.05);正常组股骨髁各区软骨浅层T2值明显高于深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960、12.972、12.718、7.837,P值均<0.05);早期OA组股骨内外髁非负重区软骨浅层T2值明显高于深层(F值分别为6.062和10.436,P值均<0.05),负重区软骨浅层与深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08和1.472,P值均>0.05).结论 健康成人和早期OA病人膝关节股骨内外髁软骨T2值具有特定空间分布特点,对量化监测早期OA软骨病变具有参考价值.负重对软骨T2值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志愿者膝关节软骨的T2及T2*弛豫值范围、影响因素及其内在相关程度。方法:将63名健康人胫股关节按照年龄分为青少年组(<35岁)18人、中年组(36~55岁)28人和老年组(56~78岁)17人,计算体重指数(BMI)并行T2图、T2*图成像,按照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规定的软骨分区法测量胫股关节软骨10个感兴趣区的T2、T2*弛豫率并取平均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胫股关节软骨T2、T2*值分别为(42.98±4.19)ms、(19.75±2.43)ms。左右膝胫股关节T2、T2*值分别为(43.60±4.08 ms,42.37±4.26 ms)、(19.29±2.48 ms,20.21±2.37 ms),经检验两者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及男性胫股关节软骨T2、T2*值分别为(44.28±5.14 ms,41.86±4.09 ms)、(19.36±2.48 ms、20.09±2.42 ms),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青少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胫股关节软骨的T2、T2*值分别为(37.45±1.76 ms,41.29±2.13 ms,44.98±4.73 ms)、(17.95±1.58 ms,20.76±1.52 ms,22.30±2.08 ms),三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青少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三组内T2、T2*值均呈显著相关(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63、0.55)。结论:正常人胫股关节软骨T2及T2*弛豫值研究可以为关节软骨早期病变的诊断提供相似的参考价值,定量测定T2*值有望替代传统的T2值用于研究软骨形态学改变之前软骨内生化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MR T2图评价膝关节软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 T2图(T2 mapping)评价膝关节软骨生物组织构成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双膝关节、19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患膝行矢状面SE序列8回波扫描.测量关节软骨各感兴趣区的T2值,比较志愿者运动前后及运动前浅、深层,以及志愿者与OA患者之间T2值的差异.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后获得相应的T2图.运动前后T2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运动前浅、深层及志愿者与OA患者间T2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志愿者运动前膝关节胫骨面软骨浅、深层的T2值分别为(48.8±6.3)ms、(44.3±5.7)ms;运动后分别为(43.4±5.0)ms、(40.3±6.1)ms,运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04和5.037,P值均<0.05);运动前胫骨面软骨浅、深层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8,P<0.01).运动前股骨面软骨浅、深层的T2值分别为(52.1±5.7)ms、(47.7±5.3)ms;运动后分别为(47.2±4.5)ms、(43.6±4.1)ms;运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69和5.957,P值均<0.05);运动前股骨面软骨浅、深层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4,P<0.01).相应的T2图显示了T2值变化的空间分布趋势.OA患者膝关节胫骨面关节软骨T2值为(56.0±9.1)ms,较志愿者要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6,P<0.01).结论 MR T2图可用于评价运动前后、OA时关节软骨生物组织构成的变化,对关节软骨退变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 map成像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受检者共41个膝关节分为正常组(n=11)、轻度OA组(n=20)和重度OA组(n=10),采用T2* map成像分别测量股骨内侧、外侧髁,胫骨内侧、外侧髁及髌软骨等5处软骨浅、深层T2*值并对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正常组浅、深层之间T2*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常组与轻、重度OA患者浅、深层间T2*值的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正常成人关节软骨浅层T2*值为19.9~34.0 ms,深层T2*值为16.1~21.9 ms,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OA患者关节软骨浅、深层T2*值分别为27.9~43.7 ms、23.7~31.7 ms,重度OA患者关节软骨浅、深层T2*值分别为27.3~44.4 ms、23.8~31.5 ms,与正常组浅、深层T2*值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OA组与重度OA组浅、深层T2*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 T2* map成像可用于评价关节软骨生物组织构成的变化,并在早期关节软骨退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常志愿者髌软骨T2弛豫值范围、其影响因素及T2图特点.方法 采用PHILIPS Acheiva 3.0超导型磁共振仪, 8 回波SE 序列行垂直于髌软骨后缘横断面扫描.运用T2图(T2 mapping)成像测量76例髌软骨上、中、下3层及中间层面内侧、中间及外侧平均T2弛豫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照年龄分为青少年组(<35岁)46人,中年组(36~55岁)21人,老年组9例(56~76岁). 结果 正常髌软骨T2图表现为从深层至浅层绿色-红色-绿色色阶的分层现象.女性及男性髌软骨T2值分别为(38.65±4.11) ms、(40.36±3.34) m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5>0.05);青少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髌软骨T2值分别 为(37.96±3.2) ms、(43.68±2.6) ms、(46.50±4.7) ms,3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上层、中层及下层髌软骨平均T2值分别为(39.90±4.71) ms、(39.31±3.90) ms、(41.30±5.20) ms,3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26<0.05);正常髌软骨中间层面内、中及外侧部位T2弛豫值分别为(38.60±4.60)ms、(39.31±3.90) ms、(39.62±4.12) ms,3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14>0.05).结论 正常髌软骨T2图及T2弛豫值研究可以为早期关节软骨病变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者回顾了多家医疗机构的19例(20个膝关节)股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特点(18个外侧髁,2个内侧髁)。病人年龄12~28岁(平均18岁)。其中,男18例,女1例。13例行膝关节X线平片,2例行膝关节CT扫描,1例行骨扫描。所有病例都做了横断面和冠状PDWI和T_2WI,4例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友病性关节病的MRI表现及其评分与出血和病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取行MRI检查的36例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的65个关节,其中膝关节40个,肘关节4个,踝关节11个,髋关节10个。对所有关节的MRI表现进行Denver评分,分析其与关节出血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血友病性关节病的MRI表现为关节积液或积血,滑膜增生伴含铁血黄素沉积等,严重者见软骨下侵蚀、囊变或软骨缺失等。Denver评分显示65个关节中0分10个,1~6分14个,7~10分41个。Denver评分与病程和总出血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2、0.770,P<0.05)。结论 MRI能够明确显示血友病性关节病的异常表现,且其评分与病程和关节总出血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技术,定量分析正常骶髂关节(SIJ)软骨T2*弛豫时间值,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用于青年健康志愿者SIJ软骨研究的可行性,为下一步AS患者SIJ软骨T2*-mapping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期间青年健康志愿者30名,对其行5回波GRE序列双侧SIJ斜冠状面扫描,运用T2*图测量30例骶侧软骨平均T2*弛豫时间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名青年健康志愿者骶侧软骨T2*弛豫时间值平均为(17.15±3.26)ms。30名正常青年健康志愿者中,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骶侧软骨T2*弛豫时间值分别约为(18.66±3.17)ms和(15.65±2.6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5,P0.05)。30名正常青年健康志愿者中,左侧和右侧骶侧软骨T2*弛豫时间值分别约为(17.26±3.51)ms和(17.05±3.04)m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516,P0.05)。结论 T2*-mapping成像可用于测量正常青年人SIJ骶侧软骨的T2*值,可为临床骶髂关节炎(SIS)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参考。由于SIJ髂侧面软骨太薄,T2*-mapping成像应用于SIJ髂侧面软骨研究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应用MRI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法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效果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评估及定量分析.方法 本研究纳入14例有膝关节软骨损伤症状并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所有病例的关节软骨损伤均为ICRS分级Ⅲ或Ⅳ,术中测量病变面积为2~8cm^2.1年随访期内所有病例都接受常规MRI序列及T2 star mapping序列扫描(1.5T).对损伤修复区域采用软骨组织修复磁共振观察评分系统(MOCART)进行评价.采用T2 star mapping序列扫描图像感兴趣区划分的方法对修复区域及自身正常软骨所测量的T2*弛豫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年随访期软骨修复区MOCART评分为59.50±23.90,相邻本体软骨组织评分为65.21±21.84,与软骨修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软骨修复区和邻近正常自体软骨组织T2*弛豫时间分别为(31.14±9.26)ms和(32.93±11.69)ms,修复区软骨组织质地与正常软骨组织相近.结论 经关节镜下微骨折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后1年随访观察期内,MRI软骨扫描可见软骨损伤区填充良好.经T2*测量值分析证实软骨修复组织可以达到与邻近正常透明软骨相近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肝、脾、肾磁共振R_2~*和T_2~*值的正常范围.方法 对85例健康成人进行3.0T磁共振多回波R_2~*扫描,利用R_2~* map和T_2~* map分别测量肝、脾、肾实质及髓质、脊柱旁肌肉的T_2~* 和R_2~*值,再分别计算T_2~*、R_2~*值的肝/肌、肝/脾及脾/肌比值.分析性别、年龄对MR测量参数的影响.结果 男性及女性的脾R_2~* 值分别为(59.42±16.61)Hz和(51.17±15.49)Hz,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0,t=2.514);男性和女性的肝/脾T_2~*比值分别为0.87±0.35、0.79±0.33,也具有明显差异(P=0.039,t=2.231);而其余测量参数在性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测量值与年龄之间也未见相关性(P>0.05).肝、脾的R_2~*值及T_2~*值均大于肌肉和肾脏(P<0.05),而肾皮质的T_2~*值为(37.88±15.55)ms,明显大于肾髓质的(28.10±9.01)ms(P=0.021,t=2.315);但R_2~*值在皮、髓质之间未见差异(P>0.05).肝、脾之间的R_2~* 和T_2~*值,以及3个比值(肝/肌肉、脾/肌肉及肾/肌肉)之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MR多回波R_2~*技术测得的正常成人肝、脾、肾的T_2~*、R_2~*值及其比值可为组织铁沉积及血氧水平的评估提供界定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途奔袭训练后髌软骨T_2~*弛豫时间变化。方法对20例新兵于训练前后分别行右膝关节MRI检查,数据传输到SEIMENS3.0T磁共振工作站,用软件处理后产生伪彩图。髌软骨按照髌骨嵴分为内、外侧髌软骨,然后将内、外侧髌软骨分别按其上下径平均分为上部及下部,分别测量四个区域髌软骨深层、浅层T_2~*弛豫时间,比较训练前后对应区域T_2~*弛豫时间的变化,训练前后T_2~*弛豫时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运动前后髌软骨不同区域T_2~*弛豫时间变化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外上、外下、内上髌软骨浅层及外下髌软骨深层T_2~*弛豫时间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P=0.001,P=0.001),但其相互间T_2~*弛豫时间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F=0.823,P=0.485);内下髌软骨浅层及内上、内下、外上髌软骨深层T_2弛豫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5,P,0.021,P=0.026,P=0.356)。结论磁共振T_2-starMapping成像可以发现新兵长途奔袭后髌软骨生物成分早期变化,或对科学训练、早期临床干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膝关节早期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Siemens 3.0 T磁共振,选取正常组[20名;年龄25~49岁,平均(40.1±6.5)岁]25个膝关节,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标准,选取早期OA组轻度软骨损伤者[32例;年龄39~60岁,平均(47.9±6.4)岁]35个膝关节,应用T2-mapping序列观察和测量两组股骨内外髁非负重区及负重区、胫骨内外平台、髌软骨共7处软骨的平均T2值,同时测量股骨内外侧髁非负重区与负重区软骨深浅层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OA组膝关节各部位软骨平均T2值均高于正常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股骨内外髁负重区软骨T2值均要高于各自非负重区(P值<0.05);正常组股骨髁软骨浅深层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早期OA组股骨内外髁非负重区软骨浅层T2值明显高于深层(P值<0.05),负重区软骨浅层与深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相应的T2图显示了T2值变化的趋势。结论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可以量化评估无明显形态改变的关节软骨内组织成分的变化,对早期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和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负重对关节软骨T2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国人不同年龄段的膝关节软骨MR T2-mapping成像中的T2弛豫时间值,探讨膝关节软骨的生理演变规律。资料与方法选取100名10~69岁行膝关节MRI检查的志愿者,入选标准为无膝关节病史及手术史,无明显临床相关症状,MRI上膝关节软骨无形态及信号异常表现。每10岁为一个年龄跨度,每组15~23名志愿者。运用关节软骨T2-mapping成像技术测量各年龄组膝关节髌骨、股骨远端及胫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的T2弛豫时间值,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1)髌软骨T2弛豫时间值10~19岁年龄组与30~69岁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9岁各年龄组中,10~19岁与20~29岁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30岁以上年龄组内,胫骨平台内侧及外侧软骨T2弛豫时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0~19岁与40~69岁各年龄组,股骨远端与胫骨平台内侧及外侧软骨T2弛豫时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9岁与20~39岁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年龄组中,股骨远端与胫骨平台内侧及外侧软骨T2弛豫时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