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段,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方法]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IGMS和临床智能血糖仪GLUPAD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2月—2016年6月住院糖尿病病人血糖值。[结果]共监测血糖83 745例次,发生低血糖916例次,低血糖发生率为1.09%;高发时间段分别为午餐前、03:00、24:00、睡前(22:00)、晚餐前、晚餐后,发生率分别为2.79%、2.17%、2.03%、1.71%、1.48%、1.10%;低于2.8mmol/L的血糖175例次(19.10%)。[结论]住院糖尿病病人低血糖高发时间段集中在餐前及夜间,应警惕低血糖高发时段,加强血糖监测、合理用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段,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方法]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IGMS和临床智能血糖仪GLUPAD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2月—2016年6月住院糖尿病病人血糖值。[结果]共监测血糖83 745例次,发生低血糖916例次,低血糖发生率为1.09%;高发时间段分别为午餐前、03:00、24:00、睡前(22:00)、晚餐前、晚餐后,发生率分别为2.79%、2.17%、2.03%、1.71%、1.48%、1.10%;低于2.8mmol/L的血糖175例次(19.10%)。[结论]住院糖尿病病人低血糖高发时间段集中在餐前及夜间,应警惕低血糖高发时段,加强血糖监测、合理用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3.
因为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除内分泌科室以外的其余科室住院糖尿病患者数量也不断上升。血糖异常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干。院内血糖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其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为实现全院住院患者血糖异常同质化管理,信息化院内血糖管理团队方式是必须的。本文针对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基础上的团队化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对非内分泌科住院高血糖患者管理现状予以综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樊敏华  袁玮 《护理学报》2014,(15):43-4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非内分泌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非内分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生进行会诊治疗,专科护士对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护理会诊的常规方式;而观察组由医护一体化糖尿病专科管理团队管理血糖,团队成员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对分散在医院各科室的高血糖患者实施规范的糖尿病护理。比较会诊后第1、第2、第3天两组患者的空腹、餐后2 h、睡前的血糖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糖会诊后第1、第2、第3天空腹血糖、餐后2 h及睡前的血糖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常高血糖和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糖尿病专科管理团队有利于控制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助于提高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智能血糖仪及糖尿病大数据软件管理非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我院运行信息化血糖管理后的三个非内分泌科病区(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的住院糖尿病患者150例设为试验组,选取2019年1月~6月未实行信息化血糖管理时在上述三个病区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50设为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智能血糖仪(Glupad)联合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IGMS)进行血糖监测及远程主动干预,对照组应用传统床旁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及被动会诊模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结果 试验组血糖达标率、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信息化血糖管理可明显改善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良好的实用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儿早期血糖情况。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7月本院883例母婴同室儿出生后30 min内采集足跟血检测血糖。将资料按顺产儿、剖宫产儿分为A、B组,A、B组中按母亲非GDM、母亲GDM分为A1、A2、B1、B2组。比较顺产儿与剖宫产儿、母亲非GDM与母亲GDM新生儿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结果 A1、A2、B1、B2组血糖值分别为(4.63±1.04)mmol/L、(4.77±1.19)mmol/L、(3.81±0.73)mmol/L、(4.04±0.78)mmol/L,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58%、1.35%、2.81%、2.38%,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90%、4.05%、0.40%、0%。顺产儿与剖宫产儿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非GDM与母亲GDM新生儿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异常30例,其中6例有血糖异常高危因素,24例无血糖异常高危因素。结论剖宫产儿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应加强血糖监测;无血糖异常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同样存在早期血糖异常的风险,有必要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早期血糖筛查;母亲合并GDM对新生儿早期血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波特兰草案在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度在我院ICU住院的52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对照组,护士在医嘱指导下对所有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选择2013全年在我院ICU住院的47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观察组,基于波特兰草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对危重症患者血糖实施标准化的管理。记录两组患者在胰岛素使用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情况、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达标;而观察组在治疗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波特兰草案执行胰岛素治疗管理,可将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快速、平稳地达标;还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血糖优护项目在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7月收治的40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4—5月未实施住院血糖优护项目的 20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6—7月实施"住院血糖优护项目"的20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患者实施前后低血糖发生率,严重高血糖发生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严重高血糖发生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血糖控制情况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将住院血糖优护项目应用在非内分泌专科中糖尿病患者住院血糖管理中,可有效患者降低血糖发生率,降低严重高血糖发生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血糖控制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严重心衰合并肺部感染高血糖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80例严重心衰合并肺部感染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7.8 mmol/L;B组38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11.1 mmol/L.观察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总费用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B组,并且由于密切观察血糖而无低血糖的发生.[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可明显的改善严重心衰合并肺部感染高血糖患者的预后,节约费用,避免严重的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胰岛素泵治疗的院内血糖管理现状。方法 分析286例实施胰岛素泵治疗患者餐前、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BG)检测率,高血糖、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非内分泌科与内分泌科的差异。 结果 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餐后2 h血糖检测率为33.12%,糖基化血红蛋白检测率为75.16%,均明显低于内分泌科患者(χ2=94.272,P<0.001; χ2=37.104,P<0.001)。非内分泌科低血糖与严重低血糖密度明显高于内分泌科,其中外科低血糖密度最高。非内分泌科与内分泌科使用胰岛素泵患者血糖总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7,P=0.101),非内分泌科不同科室患者血糖总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00,P=0.002)。结论 非内分泌科应加强对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结合科室特点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降低院内血糖管理风险,提升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11.
沈莉莉  张宁 《护理学报》2012,19(5):50-51
目的 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为医护人员调整低血糖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探讨适合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谱.方法 124例住院期间需要床边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患者入院每日8 个时点的血糖监测模式,即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及凌晨3:00.结果 124例患者住院期间,42.7%发生过低血糖.低血糖的高发时点集中在夜间、午餐前和晚餐前,依次为3.24%、6.02%、2.09%,空腹和餐后低血糖发生较少.结论 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低血糖的高发时点集中在夜间、午餐前和睡前,需加强对这3 时点的血糖监测,并加强患者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住院患者合并高血糖即所谓的"院内高血糖"也越来越常见。这些患者大部分因并发症入院,在内分泌科以外的科室进行治疗。由于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要经历1次手术,外科手术患者中至少10%~20%合并有糖尿病~([1])。围手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感染、切口不愈合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2-3])。因此,对于伴有高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ICU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ICU病房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5),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低血糖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在4.4~6.1 mmol/L水平,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糖绘表在应激性高血糖监控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连续、动态的血糖变化趋势.方法 将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对血糖的记录运用血糖绘表,对照组对血糖的记录运用传统的血糖登记表.比较2组低血糖发生率及医务人员对血糖绘表的评价.结果 运用血糖绘表的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医务人员认为血糖绘表利于动态了解血糖变化趋势,并为调控胰岛素使用量提供了更全面的依据.结论 血糖绘表在应激性高血糖监控中的应用,能够提供连续、动态的血糖变化趋势,利于医务人员监控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12月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非内分泌科住院但使用胰岛素泵的12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由非内分泌科护士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输注障碍发生率、餐时漏泵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胰岛素泵输注障碍发生率、餐时漏泵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内分泌科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中由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胰岛素泵输注障碍发生率、餐时漏泵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可保障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沈莉莉  张宁 《护理研究》2012,26(13):1212-1213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情况,分析糖尿病住院病人的低血糖现状及发生特点,为医护人员调整低血糖病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9年3月-11月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4例住院期间需要床边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成人病人,采取病人入院每日8个时点的血糖监测模式,利用SAS9.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病人住院期间有42.74%病人发生过低血糖;低血糖的高发时点集中在夜间、午餐前和睡前;医护人员对低血糖关注度增加后,各时点低血糖发生密度下降.[结论]我院内分泌科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低血糖的高发时点集中在夜间、午餐前和睡前,需加强对这3个时点的血糖监测;医护人员应增加低血糖关注度,使各时点低血糖发生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病高血糖与强化胰岛素治疗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血糖在危重病患者中非常普遍。血糖持续高水平与危重病病情呈正相关。危重患者出现高血糖主要由激素应激性胰岛素抵抗效应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所致。高血糖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显著标志。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4.4~6.1 mmoL/L可以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最佳的血糖调控方案既要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又不造成低血糖发生。高血糖指数作为评估血糖控制指标比较合理,但是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有很多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信息化血糖采集系统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方法运用信息化血糖采集系统在ICU采集811例患者的16 153个血糖数据,根据患者的不同结局进行分析。结果信息化血糖采集系统利于掌握患者血糖趋势。61~80岁患者血糖(10.41±4.10)mmol/L,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有糖尿病病史者血糖(10.80±3.52)mmol/L,均值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病史者的(8.51±3.44)mmol/L。死亡患者血糖均值及变异系数、低血糖及高血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死亡患者。结论信息化血糖采集系统使数据的采集记录、整合分析更加高效准确,也有利于控制ICU患者血糖波动的幅度和改善患者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术前高血糖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术且术前高血糖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实验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短效胰岛素(诺并口灵R)。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最终均达到了目标血糖值,但实验组高血糖控制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高血糖患者运用胰岛素泵治疗优于常规治疗,能显著缩短高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反应和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睡前饮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且睡前(22:00监测)指尖血糖在5.0~5.6mmol/L之间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饮食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高血糖发生率及血糖波动幅度。结果观察组夜间低血糖发生5人次,对照组发生44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夜间高血糖发生4人次,对照组发生2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波动幅度比较:观察组血糖范围在3.9~5.6mmol/L时各时间段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范围在≤3.9、3.9~5.6、5.7~10mmol/L时各时间段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2:00血糖若低于5.6mmol/L时,应给予饮食干预,可有效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不增加高血糖风险,而且降低了血糖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