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磨玻璃结节(GGN)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肺部低剂量CT检出的GGN,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34例)、肺腺癌组(53例)。对2组病灶的大小、实性成分、病灶边界、边缘毛刺、分叶、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例中纯磨玻璃结节(pGGN)36例,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51例。浸润前病变组主要表现为pGGN(28/34,82.35%),肺腺癌组主要表现为mGGN(45/53,84.90%);浸润前病变最大径平均值(11.18±2.68)mm,肺腺癌为(16.43±3.36)m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GGN中实性成分、毛刺、分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病灶边界是否清晰、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GGN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RCT图像上肺磨玻璃样结节(GGN)内血管征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随诊显示病灶消失的109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其中良性结节44例,恶性结节65例。观察指标为结节的主要CT征象(大小、密度、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节内出现血管的例数及各项血管征像[包括血管穿行、血管的数量、种类(肺动脉或肺静脉)及异常形态学征象(僵硬、增粗、扭曲、聚集或截断)]。对良、恶性GGN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和恶性GGN组的结节大小、密度、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这6个CT征象出现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组血管征出现率高于良性GGN组(66.15%vs. 43.1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组出现血管征的43例与良性GGN组出现血管征的19例进行比较,GGN内血管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内肺动脉与肺静脉同时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GGN(41.86%vs. 21.05%);血管的异常形态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GGN)在HRCT的影像特征,并与肺腺癌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对照,以评价HRCT在肺腺癌病理学分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肺部GGN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分析GGN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大小(平均径)、CT值(平均CT值和相对CT值)、病灶形态、边缘、界面、内部结构(空泡征、支气管截断征)及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改变等,并与病理分型及亚型进行对照。结果GGN的HRCT征象中,病灶边缘、界面、内部结构(空泡征、支气管截断征)及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在四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肺腺癌病理亚型分类,附壁型腺癌、腺泡型腺癌、乳头型腺癌三组在空泡征、血管集束征、CT值(平均CT值和相对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GN的HRCT影像特征可以作为AAH、AIS、MIA与IAC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此外,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平均CT值和相对CT值可为IAC病理亚型的分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肺部含有实性成分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分析,探讨可吸收性含实性成分磨玻璃结节的HRCT影像征象及其价值。方法选取59例含实性成分磨玻璃结节灶。病例分为两组,其中抗炎和/或抗感染后吸收消失的25例为可吸收组,直接手术切除且病理为肺腺癌的3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在病变外形、病变边界、支气管形态、病变边缘特征、有无分叶征、有无空泡征、有无血管扭曲、有无胸膜凹陷征、周围改变、实性成分形态等影像征象做分析对比,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两组在病变外形、病变边界、支气管形态、病变边缘特征、有无分叶征、有无空泡征、有无血管扭曲、有无胸膜凹陷征、周围改变、实性成分形态等的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可吸收组有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可吸收性含实性成分磨玻璃结节的独立征象因素为实性成分形态规整且边界清楚、无空泡征、无血管扭曲、无胸膜凹陷征,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特异度为0.848,灵敏度为0.920。结论对HRCT征象表现为实性成分形态规整且边界清楚、无空泡征、无血管扭曲、无胸膜凹陷征的含实性成分磨玻璃结节,尤其是实性成分规整呈类圆形者,应给予抗感染或/和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AREDose4D和SAFIRE技术下肺部孤立性磨玻璃结节(GG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GGN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采用HRCT诊断,研究组采用CAREDose4D和SAFIRE技术进行扫描,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扫描,部分数据是同一患者短时间间隔(小于30天)复查(采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常规扫描纵隔窗图像质量、肺窗图像质量与CAREDose4D和SAFIRE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扫描与CAREDose4D和SAFIRE图像扫描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EDose4D和SAFIRE图像扫描CTDIvol、DLP以及ED等指标,低于常规扫描(P0.05);CAREDose4D和SAFIRE图像的支气管狭窄或截断以及空泡或蜂窝检出率,略高于常规扫描(P0.05),CAREDose4D和SAFIRE图像与常规扫描分叶、毛刺或尖角、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CT检查时,联合应用CAREDose4D和SAFIRE技术图像清晰,辐射剂量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位腺癌(AIS)的临床及CT表现,提高AIS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AIS患者19例,按照2011版对AIS的定义评价病变性质,分析AIS在CT上的表现。CT评价指标包括: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有无空泡征(或囊状影)、充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有无淋巴结肿大等。结果直径小于1.0cm共12例。91.67%呈磨玻璃密度影,分叶征及空泡征发生率分别为16.67%、0.08%,均未见明显毛刺征,充气支气管症及胸膜凹陷症。直径大于或等于1.0cm共7例。均呈磨玻璃密度影,其中3例表现为混合磨玻璃密度,4例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均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空泡征及充气支气管征发生率分别为71.43%、57.14%、42.86%、14.29%,均无明显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AIS影像表现复杂,应根据直径大小分别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各种CT征像对良恶性结节鉴别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术后病理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CT征像,依据病理结果把病例分成恶性结节组23例,良性结节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结节直径对比分析,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磨玻璃结节及钙化等CT征像进行单一CT征像及组合CT征像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中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节平均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CT征像比较,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磨玻璃结节及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毛刺征、胸膜尾征及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合CT征像比较,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单一CT征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意义,而多种组合CT征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更有意义,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GGO)的多层螺旋CT特征与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本院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82例,其中肺炎患者41例为对照组(良性病灶),肺癌患者41例为观察组(恶性病灶),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的形态学表现和内部结构,分析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特征与病灶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病灶多为1.0~2.9cm;观察组病灶多为≥3.0cm。对照组病灶多为斑片状;观察组病灶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圆形。对照组病灶都为模糊;观察组病灶多为光整、毛刺状、毛糙。对照组病灶少有胸膜增厚;观察组病灶多为胸膜凹陷、胸膜增厚。对照组病灶都为密度Ⅰ型;观察组病灶多为密度Ⅱ型、密度Ⅲ型。对照组病灶多无支气管充气征;观察组病灶多有支气管充气征。观察组患者病灶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与肺炎的CT征象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炎症型BAC及20例肺炎的CT征象。结果炎症型BAC主要分布于肺外带胸膜下,CT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背景下的斑片状实变影,常伴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及血管征、"卫星"腺泡结节、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一般无胸膜增厚;而肺炎常分布于中下肺叶,少见磨玻璃样密度、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无"卫星"腺泡结节,慢性肺炎常可见邻近胸膜增厚。炎症型BAC与肺炎均不易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检查对炎症型BAC与肺炎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肺磨玻璃结节(GGN)高分辨率CT(HRCT)各征象与其病理分类的关系,提高HRCT对GGN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经过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IAC)及微浸润性腺癌(MIA)的88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IAC组及MIA组,对比分析2组GGN形态、平均直径、长径短径比、是否伴有分叶、毛刺、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1a期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搜集74例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Ⅰ a期肺腺癌病例.查阅文献确定肺腺癌的常见CT征象(包括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胸部疾病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盲法共同阅片,对照分析肺腺癌结节CT征象与病理结果,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1) Ⅰa期肺腺癌纯磨玻璃结节42例(56.8%),混合磨玻璃结节21例(28.4%),实性结节11例(14.9%).(2)Ⅰ a期肺腺癌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1例(14.9%),原位腺癌8例(10.8%),微浸润型腺癌31例(41.9%),浸润型腺癌24例(32.4%).(3)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及微浸润型腺癌多是纯磨玻璃结节(37/50),浸润型腺癌以混合磨玻璃结节及实性结节为多(19/24).(4)Ⅰ a期肺腺癌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在4种病理类型的Ⅰa期肺腺癌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4种病理类型的Ⅰa期肺腺癌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Ⅰa期肺腺癌中纯磨玻璃肺结节提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原位腺癌,随着结节增大及密度增高,浸润型腺癌的可能性增加.瘤肺界面清晰、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提示肺结节可能是浸润型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HRCT肺纯磨玻璃结节影像表现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评估HRCT对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2015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3例肺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对其进行HRCT扫描,对不同分类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形状和密度、肿瘤边缘和分界等进行分析。探讨HRCT肺纯磨玻璃结节影像表现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结果 4种新分型在分叶征、毛刺征、边缘规整、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密度均匀、形状规则、肿瘤分界、血管集束上,IA组MIA组AIS组AAH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大截面面积、头足方向径线、实际平均密度及相对平均密度等4个描述病灶大小与密度的连续计数变量与病理新分类分组显著相关(P0.05)。结论纯磨玻璃结节的HRCT表现与新分类有良好相关性,最大截面面积、头足方向径线、实际平均密度及相对平均密度是判断纯磨玻璃结节新分型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CT表现中有助于预判肺腺癌浸润性的征象,为临床术前评估和判定预后提供必要的影像学依据。方法:搜集1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GN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非浸润腺癌组107例、浸润性腺癌组(IA)69例,比较两组GGN的CT表现,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主要CT表现:①非浸润腺癌组多为纯磨玻璃样结节(89.7%),IA组多为混合磨玻璃样结节(69.6%);两组间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气支气管征的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A组GGN的平均直径为(1.61±0.59)cm、CT值为(-542.99±92.95)HU,均明显大于非浸润腺癌组[分别为(1.01±0.29)cm和(-627.95±97.40)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A组GGN的相对CT值(结节与肺组织CT值的比值)低于非浸润腺癌组(分别为0.63±0.11和0.72±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N的直径和空气支气管征是预测肺癌浸润性的重要因素。结论:肺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预判肺腺癌的浸润性,从而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或随诊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表现为肺内纯磨玻璃样患者浸润性腺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CT表现为肺内纯磨玻璃样结节(pure ground glass nodule, pGGN)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1例病例,根据手术病理分为非浸润性腺癌组(38例)和浸润性腺癌组(43例),对病灶最大径及CT值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并logistic回归分析浸润性腺癌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ROC曲线显示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病灶最大径15.5 mm和CT值-575 Hu,病灶最大径(AUC=0.897)的诊断效能大于CT值(AUC=0.701),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两组在病灶最大径、CT值、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位置、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穿行及肺-瘤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法)显示病灶最大径≥15.5 mm、分叶征及CT值≥-575 Hu为浸润性肺腺癌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GGN浸润性腺癌多具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集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最大径>15.5 mm,CT值>-575 Hu及分叶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肺内恶性结节多层螺旋CT扫描形态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形态学对肺内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69例肺内恶性结节患者行MSCT扫描,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全面了解病灶形态学特征,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病灶形态学特征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筛选出有意义的形态学征象后,与同期86例经手术证实的非恶性结节形态学数据行χ2检验,比较两组形态学征象构成比的差别。结果恶性病变中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与血管聚集征出现率分别为81.8%、85.5%和95.7%;分化程度与空泡征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631),P-TNM分期与毛刺征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652),结节大小与衰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714),P值均为0.000。空泡征、短毛刺、非实性结节、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与血管聚集征在恶性结节中的出现率均明显高于非恶性结节。结论多种后处理技术应用于MSCT中能全面了解病灶特征,空泡征、短毛刺、非实性结节、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与血管聚集征是提示恶性结节的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径≤1 cm肺结节C T影像学定性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90例≤1 cm肺结节的影像资料,统计分析各征象在良恶性组间及不同病理分型组间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影像诊断考虑为恶性的190例结节中,病理证实恶性168例,准确率88.4%。良性组中纯磨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比例明显低于恶性组,实性结节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征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例中,不同病理分型组间除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外,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呈线性下降趋势,而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呈增加趋势,各征象线性趋势通过了0.017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结论对于≤1 cm的肺结节,CT多平面重建(M PR)、容积再现(VR)能充分展现各恶性征象,对肺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恶性结节病理分型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肺小腺癌(≤20mm)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216个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均径在20mm以内的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216个病灶中浸润前病变(PIL)130个,微浸润性腺癌(MIA)55个,浸润性腺癌(IAC)31个。将全部pGGN组(≤20mm)及亚厘米pGGN组(≤10mm)按有无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各分为两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的差异。结果全部216个pGGN组(≤20mm)内,有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23个,无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193个,两组间在病理亚型和结节均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0个亚厘米pGGN组(≤10mm)内,有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8个,无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142个,两组间在病理亚型、密度、瘤肺界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结节均径、边缘形态、胸膜凹陷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GN肺小腺癌(≤20mm)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与病变的浸润性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亚厘米pGGN肺腺癌的浸润性则需要结合病灶大小、边缘形态等特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腺癌亚实性结节的MSCT表现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肺腺癌的亚实性结节133例,直径3 cm,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1例,原位癌(AIS)35例,微浸润性腺癌(MIA)40例,浸润性腺癌(IPA)47例。各病理亚型结节的大小、密度采用逐步判别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节的边缘特征(毛刺、分叶、棘突)、形态(类圆形、不规则形)、瘤-肺界面(光滑、毛糙)、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改变(充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截断)、血管集束征、实性成分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133例病变的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棘突、毛刺、支气管改变、实性成分、瘤-肺界面、密度在AIS、MIA、IPA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集束征、形态在各病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病变大小、密度、边缘特征、瘤-肺界面、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改变、实性成分有助于区分浸润前病变、微浸润病变和浸润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部不同侵袭程度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 CT 表现,提高肺部 pGGN 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表现为肺部>5 mm 且经病理证实的 pGGN 患者的临床资料与 CT 图像,按照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微浸润及浸润性3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节的 CT 表现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的大小、密度及 CT 征象(病灶形态、边缘、瘤肺界面、内部结构、邻近结构)。结果共获取来自102例患者的104个 pGGN,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密度、病灶形态、支气管充气征在3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313;P =0.566;P =0.108;P =0.194),结节的大小、分叶、瘤肺界面、含气腔隙、胸膜凹陷及血管改变在3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00;P =0.040;P =0.005;P =0.028;P =0.023;P =0.003),浸润性组的肿瘤大小明显大于浸润前及微浸润组(P =0.000;P =0.008),结节大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鉴别浸润性腺癌的最佳界值为1.05 cm,曲线下面积(AUC)为0.7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和46.7%。结论pGGN 的大小、分叶、瘤肺界面、含气腔隙、胸膜凹陷及血管改变对结节侵袭性程度判断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SNBC)的特征性CT征象和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SNBC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性的CT征象.结果 10例SNBC均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CT常见征象是分叶征、细短毛刺、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CT特征性征象是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样密度和多结节征.结论 深入细致地分析SNBC的CT表现,发现特征性的CT征象,可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